[解比例方程]六年级解比例100道

解比例、方程

六年级数学训练(二)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一、直接写出得数。 100-25= 13÷17= 55

÷ = 66二、化简比。

1.2+0.6= 92

×= 103

4

5÷ =

5

2.5×4= 3

×4= 16

3-

2.4

÷= 6

(1) 45:72

2113

: :

5257 10

60

91

(2) :3

2

1314 × ×= 3737

3654

(4) =

X3

3

(3) =3:12

4

1

(5) X:4=2

111(6) =

246

611(7) =

2456

354

(10)10:x= =X:X:4

557

(8)1.25:0.25=X:1.6

(9)72:X

3

8

12

(15)=8:X

33

(18)

0.650.13

= X2

(22)X:75%=

811 : 48

59(21) :X=0.2:

1225

(23)1.2:3.6=

9

:X 10

(24)X:

3

=6 10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四、解方程

35(1) =

58

39(4)6x×=

710

(5)x+25%x=80

(2) X-=

3

565

5(3) +2x

8

(7)3X÷0.5=1.5 (8)17+X=

(10)x÷20% 4

(13)x: =1.5

5

(14)x-20%x=6.4

2343(15)- =

5737

(11)x×(1+30%)=3.9

(12)15%x+21%x=18

32

-4X=9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二、依照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且解比例。

(1)X与18的比等于1与6的比

(3)40与X的比等于5和8的比

747

(2) 与 的比等于 与X的比

338

39

(4) 和X的比等于 和

47

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

93

(1)3×(150-1530÷15) (2)8

4

1145

+(+ )

15159

323

(6)5- × -834

1

×+2.2×20%

5

7831113

(9)34.7- +65.3- (10)( + )×12

15154624

www.xkb1.com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73111

(11)0.25×32×12.5 ×[- - )]

124202

解方程和解比例29份

解方程和解比例

1134111

X+X= X-12%X=2.816 ×-X= 23454220 11136

x x25%x7.5 χ-χ= 555

42∶35

χ∶57

34X-0.54=1.56

X:7.5=0.16:178

3.5X-X=75 3X-16

552:15=14:x 14x-435=5

34:X=0.8:1

7 χ- 134 χ=5

2X-14=11 1:413

5

5

3

4

:x

×3=102 9∶X=4.5∶0.8

1

1X4

X:40=2.5:4 1 4:X=0.4:8 3.5 0.5

89+19X = 2 3χ+ 6χ=181

5 X- 40%X =4

60%χ-30 = 120 χ+50%χ = 4.5 (1-25%)χ=72

4χ+40%χ = 176 1-34=35 121.5+3

=3

(1-30%)×0.5=0.35

34:=25:1

5

1514×7+4=850%

13:7=

2x14

0.75x+3×0.8=7.5 0.6 =0.93

2

11448÷ -0.4X=4 0.5X+2X=11 0.3:X=

3511

1.5-0.6×15=18

1.21 50%+=20

3-

34=1819

2X-12=0.5 X

2:(1-X)=

45

34X+5×4=95

1-38X=56

2575 18310:35

+5X=

27

416

0.36:X=110:23x-12x=5

6 12.75:X=24

3:9

3

12:5=X:(9-0.5) X-9.2+7.59=16.28 49 187.2=8

:35=X:12

0.36×5-2χ=0.4

3

x:

3331

7+4x=850% X-=1.75 0.36:8=X:25 =5.1:17 1

51448

25102.5x-30%x=52 :=x:9 x=0.8

36

6×3-1.8x=7.2

197 :x=3.6:14

72:x=4:5.6

18:x=372

X-9.2+7.59=16.28

135∶4 = x:2.5

43 x+8×0.5=16 2.4:8

5 =12:x 111

347 :x=5:3 x:12=45+2.76=x 3-318184=19

33

10:5 12:5=X:(9-0.5) 0.12×5 - 12x =33275 χ×(4+3)=24

4

χ-χ= 6×

3565111

-χ= 49+40%χ=89 1222

131

xx χ-65%χ=70 120%χ-χ=0.8 483

115111xx ::x 14×3+0.7x=56 4289312

x-

3

x=8.5 x∶24=6∶0.15 20

111111

:=:x x -x =9.45 3.7×5-2x=1 3x+4=4.7 2104822

1 5 1 1

χ- χ 0.6χ+ =

6 9 7 4

8χ-4×1.2=2.4

1 2 + 2 =42 3

4+0.7χ=102

0.5×(χ+0.8)=1.9 2 ÷1 =12

3

4

5

6

比和比例及列方程解应用题

比和比例及列方程解应用题、浓度应用题

一、有关比的应用题(按比例分配)

A、已知各部分的总和与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

解决这种应用题有两种方法:归一法和分数乘法

(1)归一法:总数量÷总份数(把比的各项相加)=每份数

每份数×各自的份数=各部分的量

(2)分数乘法:总数量×各部分的份数总份数=各部分的量

1、一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4:3,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8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分米,长、宽、高的比是3:3:2,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

3、工程队修一条路,已经修好的和未修的比是1:2,如果再修1.5千米,刚好修完着条路的一半,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4、青年运输队计划3天运完一批货物。第一天运了480吨,占这批货物的40%;第二天运的和第三天运的吨数比是3:5,第三天运的货物是多少吨?

5、红云小队三天共植树150棵,第一与第二天植树棵数的比是5:6,第二天与第三天植树的比是3:2,第一、第二、第三天植树多少棵?

B、已知各部分的差与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

用各部分的差÷份数差(份数大的-份数小的)=每份数 每份数×各自所占的分数=各部分的量

每份数×总份数=总数

1、数学小组和美术小组人数的比为5:3,数学小组不美术小组多24人,两组各有多少人?

2、师徒两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师傅和徒弟加工零件个数的比为4:1,已知徒弟比师傅少加工600个。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3、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42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甲车与乙车的速度比为4:3,甲、乙两张车的速度地是多少?

C、已知部分量与各部分量的比,求另一部分量或总量

用部分量÷所对应的份数=每份数

每份数×另一部分所占的份数=另一部分的量

每份数×总份数=总数量

1、果园里苹果树和梨树的比是7:5,苹果树有350棵,梨树有多少棵?两种果树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2、甲、乙两个课外活动小组人数的比是5:3,如果从甲组调14人到乙组去,甲组和乙组的人数比为1:2,原来两组各有多少人?

3、甲、乙、丙三个人加工一批零件,甲加工了总数的40%,乙、丙加工个数的比为2:3,已知丙加工了360个,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二、比例应用题(正步例和反比例应用题)

(1)正比例应用题中的各种相关联的数量有正比例关系,关系式是:yx=k(一定)。

(2)反比例应用题中的各种相关联的数量有反比例关系,关系式是:xy=k(一定)。

(3)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是:A、分析数量关系,依据相关联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它们成什么比例; B、根据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C、设未知数,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D、解方程 E、检验并写出答案。

1、有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一个圆柱高6分米,体积为50立分米。另一个圆柱高4.8分米,体积是多少?(用比例解)

2、用一种方砖铺地,铺10平方米需要这种方砖40块,铺完面积是60平方米的房间,需这种方砖多少块?(用比例解)

3、一辆汽车的油箱里储油102升,行驶了56千米正好耗油8升,照这样计算,剩下的油还可以行驶多少千米?(用比例解)

4、一台拖拉机3小时耕地6公顷,照这样计算,如果再耕地5小时,一共可以耕地多少公顷?(用比例解)

5、有一批纸装订成本,如果每本装订35张纸,可以装订200本,如果每本多装订5张,那么少订多少本?(用比例解)

三、比例尺应用题

基本的数量关系式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迟

图上距离÷比例迟=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迟=图上距离

1、一块长方形土地,长75米,宽3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200的设计图上,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在一幅比例尺是118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0.2厘米。一架飞机每小时以600千米的速度从南京飞往北京约用多长时间?

3、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上海到南京的距离是15厘米,上海到南京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四、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3)解方程;( 4)检验或验算,写出答案。

1、二、列方程解应用题

1、水果店云来苹果490千克,比运来的梨的2倍还多10千克,运来梨多少千克?

2、两袋大米,第二袋比第一袋多15千克,已知第一袋大米的质量的1/3恰好与第二袋大米质量的2/7相等。两袋大米各有多少千克?

3、小明读一本书,读了几天后,已读页数和未读页数的比为2:3,后来又读了56页,这时已读页数和未读页数的比是5:4,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4、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45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性45千米,5小时后,两车未相遇,但两车还相距2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五、浓度问题

基本概念

溶质:溶解于液体中的物质(盐、糖)

溶剂:溶解物质的液体(水„„)

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混合物。(水和溶解于其中的物质统称溶液) 基本数量关系: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Х(1-浓度) 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Х浓度

1、某种农药的浓度是25%,现要将600克的这种农药添加水稀释成浓度为3%的药水,应该添水多少克?

2、有浓度为25%的食盐水100克,加入多少克食盐后,浓度增加到40%?

3、要将浓度为40%的某种消毒液500克稀释成5%的消毒液,需加水多少克?

4、将酒精含量为55%的A种白酒40克与酒精含量为35%的B种白酒60克混合,得到一种新型白酒C,这种白酒的浓度是多少?

5、小丽说“将浓度为30%的盐水20克与浓度是20%的盐水30克混合,就可得到浓度为25%的盐水50克”。她的说法对吗?请计算说明。

六、工程问题

1、加工一批零件,甲独做需3天完成,乙独做需4天完成,两人同时加工,完成任务时,甲比乙多做24个,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模拟3)

2、加工一批零件,甲、乙合作24天可以完成。现在由甲先做16天,然后乙再做12天,还剩下这批零件的2/5没有完成,已知甲每天比乙多加工3个零件,那么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3、师徒二人加工一批零件,15天可以完成,已知师傅和徒弟的工作效率之比是3 :2,师傅单独加工这批零件需要几天?

4、、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12天完成,如果甲乙两队合作5天后,剩下的工程由甲队完成,还需3天,乙对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多少天?

七、相遇问题

1、A、B两地相距470千米,甲车以每小时46千米,乙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先后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甲车行驶了230千米。问:乙车比甲车早出发几小时?

2、快、慢两车同时从两城相向出发,4小时后在离中点18千米处相遇。已知快车每小时行7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

3、甲、乙两人同时骑自行车由A城去B城,甲每小时行12千米,乙每小时行9千米,甲在途中停留4小时,因此甲比乙迟到1小时,问: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4、一列货车以每小时行5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同时一列客车以每小时55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经过6小时20分两车又相距7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83千米,乙车每小时行95千米,两车在距中点24千米处相遇,求两地间的距离?

简算、方程、解比例

总面积一定,方砖的面积与方砖的块数成反比例。 方砖面积一定,铺地面积与方砖块数成正比例关系。 方砖块数一定,铺地面积与方砖面积成正比例关系。

1、 一间会议室用面积为16平方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540块,如果改用面积为36平方分米的方砖铺,需要多少块?

2、 一间会议室用面积为16平方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1080块,如果改用边长为6分米的方砖铺,需要多少块?

3、 一间会议室用边长为5平方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6000块,如果改用边长为10分米的方砖铺,需要多少块?

1、 某工厂生产零件,5天生产了125个,照这样计算,要生产1200个零件,一共需要几天?

2、 某工厂生产零件,5天生产了125个,照这样计算,要生产1200个零件,还要几天?

1、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0千米,5小时可以到达,如果从乙地返回甲地,用了6小时,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2、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0千米,5小时可以到达,如果要提前1小时到达,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1、 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50千米,照这样计算,4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 一辆汽车计划5小时行驶350千米,实际提前1小时行驶完全程,实际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 网通公司为永乐小区住户安装电话,如果每天安装25户,18天可以装完,如果想15天装完,平均每天要装多少户?

4、 网通公司为永乐小区住户安装电话,如果每天安装25户,18天可以装完,如果想15天装完,平均每天要多装多少户?

1、 我国发射的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在太空中绕地球运行6周需要10小时运行15周需要多少小时?

2、 有一堆煤,原计划每天烧3吨,可以烧96天,实际每天烧2.4吨,实际可以烧多少天?

3、 菲菲家上个月用了10吨水,水费15元,星星家上个月用水8吨,水费是多少?

4、 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头两小时行驶80千米,照这样计算,几小时可以到达乙地?

5、 小太阳服装厂生产一批儿童服装,计划每小时生产120套,25小时完成。实际每小时生产200套,实际多少小时完成?

解简易方程例1

《解简易方程例1、例2》教学实录

一、检查课前自学情况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借助微课程自学了解方程的例1和例2,现在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学习情况。首先我们从“解方程”的这个“解”字开始。谁能说一下“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有什么不同?

生1: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师:说的对,能举个例子说一下吗。

生1:比如x+3=9这个方程,6是方程的解,求6的过程叫解方程。

师:也就是说方程的解是一个“数”,一个答案,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师:接下来我们以x+3=9和3x=18这两个方程为例说一下你们是如何解方程的,也就是如何求x的值的。

生2:第一题3+6=9,就知道x=6,第2题3×6=18,就知道x=6.

师:很好,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9-3=6,18/3=6。

师:利用了加减法和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师:在微课程中我们运用了什么方法,还记得吗?谁能上来讲一讲。

生3和生4分别板演两个例题的解法。

师:他们做的对吗?谁有疑惑要问他们。

师:第一道为什么左右两边要同时减去3呢,减去x不行吗?

生3:减去x左边就没有未知数了。

师:那减去5不行吗?

生3:减去5不够减。

师:那减1不行吗?

生3:那还剩下。

师:多减也不行,少减也不行,把未知数减去也不行,那我们要让左边变成什么样子才好呢? 生3:只含有未知数。

师:对,如果只含有未知数,我们就能求出未知数的值。那在我们把这个方程变形的过程中,也就是利用等式的性质让这个等式变形。

师:你来讲一讲这个方程为什么要处以3呢。

生4:有3个x除以3,就变成1个x了。

师:那除以4不行吗?

生4:那就不到一个x.

师:如果减去2x呢。

生4:那左右都有x就更不好做了。

师:刚才我们在解方程的过程中,都是让方程的左边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5: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师:如果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我们便能求出它的值。

师:怎么知道这个值对不对呢?还应该验算。谁能讲一讲怎么验算。

生6:把这个数代入方程,看一下方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

师:我们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以前学习的计算有什么不同呢?

生7:要写解

生8:像脱式计算

生9:等号在中间,要对齐。

师:同学们发现的很好,方程是个等式,所以等号是 在中间的。

师:老师发现利用微课程你们学习的不错,接下来,我们进行练习。

二、练习应用

1. 完成67页做一做,并补充:1.6x=6.4 ,x÷3=18

2. 集体订正答案并改错。

三、小结

师:总结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哪种形式的方程的解法.

a+x=b,x-a=b,ax=b,x÷a=b.

师:我们解方程的时候是怎么进行转化的?

生:让一边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师:对解方程就是让一边只含有未知数,一边都是已知数。

师:以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多更复杂的方程,但它们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用MATLAB解方程的三个实例

用MATLAB解方程的三个实例

1、对于多项式p(x)=x3-6x2-72x-27,求多项式p(x)=0的根,可用多项式求根函数roots(p),其中p为多项式系数向量,即

p =[1,-6,-72,-27]

p =

1.00 -6.00 -72.00 -27.00

p是多项式的MATLAB描述方法,我们可用poly2str(p,x)函数,来显示多项式的形式: px=poly2str(p,x)

px =x^3 - 6 x^2 - 72 x - 27

多项式的根解法如下:

format rat %以有理数显示

r=roots(p)

r =

2170/179

-648/113

-769/1980

2、在MATLAB中,求解用符号表达式表示的代数方程可由函数solve实现,其调用格式为:solve(s,v):求解符号表达式s的代数方程,求解变量为v。

例如,求方程(x+2)x=2的解,解法如下:

x=solve((x+2)^x=2,x)

x =

.69829942170241042826920133106081

得到符号解,具有缺省精度。如果需要指定精度的解,则:

x=vpa(x,3)

x =

.698

3、使用fzero或fsolve函数,可以求解指定位置(如x0)的一个根,格式为:x=fzero(fun,x0)或x=fsolve(fun,x0)。例如,求方程0.8x+atan(x)-=0在x0=2附近一个根,解法如下: fu=@(x)0.8*x+atan(x)-pi;

x=fzero(fu,2)

x =

2.4482

x=fsolve(0.8*x+atan(x)-pi,2)

x =

2.4482

当然了,对于该方程也可以用第二种方法求解:

x=solve(0.8*x+atan(x)-pi,x)

x =

2.4482183943587910343011460497668

对于第一个例子,也可以用第三种方法求解:

F=@(x)x^3-6*x^2-72*x-27

F =

@(x)x^3-6*x^2-72*x-27

x=fzero(F,10)

x =

12.1229

对于第二个例子,也可以用第三种方法:

FUN=@(x)(x+2)^x-2

FUN =

@(x)(x+2)^x-2

x=fzero(FUN,1)

x =

0.6983

最近有多人问如何用matlab解方程组的问题,其实在matlab中解方程组还是很方便的,例如,对于代数方程组Ax=b(A为系数矩阵,非奇异)的求解,MATLAB中有两种方法:

(1)x=inv(A)*b — 采用求逆运算解方程组;

(2)x=Ab — 采用左除运算解方程组。

例:

x1+2x2=8

2x1+3x2=13

A=[1,2;2,3];b=[8;13];

x=inv(A)*b

x =

2.00

3.00

x=Ab

x =

2.00

3.00;

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x1和x2分别是2和3。

对于同学问到的用matlab解多次的方程组,有符号解法,方法是:先解出符号解,然后用

vpa(F,n)求出n位有效数字的数值解.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定义变量syms x y z ...;

第二步:求解[x,y,z,...]=solve(eqn1,eqn2,...,eqnN,var1,var2,...varN);

第三步:求出n位有效数字的数值解x=vpa(x,n);y=vpa(y,n);z=vpa(z,n);...。

如:解二(多)元二(高)次方程组:

x^2+3*y+1=0

y^2+4*x+1=0

解法如下:

syms x y;

[x,y]=solve(x^2+3*y+1=0,y^2+4*x+1=0);

x=vpa(x,4);

y=vpa(y,4);

结果是:

x =

1.635+3.029*i

1.635-3.029*i

-.283

-2.987

y =

1.834-3.301*i

1.834+3.301*i

-.3600

-3.307。

二元二次方程组,共4个实数根;

还有的同学问,如何用matlab解高次方程组(非符号方程组)?举个例子好吗? 解答如下:

基本方法是:solve(s1,s2,…,sn,v1,v2,…,vn),即求表达式s1,s2,…,sn组成的方程组,求解变量分别v1,v2,…,vn。

具体例子如下:

x^2 + x*y + y = 3

x^2 - 4*x + 3 = 0

解法:

[x,y] = solve(x^2 + x*y + y = 3,x^2 - 4*x + 3 = 0)

运行结果为

x =

1 3

y =

1 -3/2

即x等于1和3;y等于1和-1.5

[x,y] = solve(x^2 + x*y + y = 3,x^2 - 4*x + 3= 0,x,y)

x =

1 3

y =

1 -3/2

结果一样,二元二方程都是4个实根。

通过这三个例子可以看出,用matlab解各类方程组都是可以的,方法也有多种,只是用到解方程组的函数,注意正确书写参数就可以了,非常方便。

解方程例4,例5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69例4、例5及练习十五第6、8、9、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学会解ax ±b=c与a(x ±b)=c类型的方程。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在解方程过程中,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

教学难点: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习题:解下面方程:4x =8.6 48.34-x =4.5

学生自主解答练习,并说一说是怎么做的。并在订正的过程中,规范书写。

2.引出: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69页例4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意。再让学生根据图列一个方程。

学生列出方程3x +4=40后,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想的。

(一盒铅笔盒有x 支铅笔,3盒铅笔盒就有3x 支铅笔。)

在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时,引导学生说出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4支铅笔看作一部分。

2.让学生试着求出方程的解。

学生在尝试解方程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困惑。

学生可能会疑惑:方程的左边是个二级运算不知识如何解。

也有学生可能会想到,把3个未知的铅笔盒看作一部分,先求出这部分有多少支,再求一盒多少支。(如果没有,教师可提示学生这样思考。)

提问:假如知道一盒铅笔盒有几支,要求一共有多少支铅笔,你会怎么算?

学生会说:先算出3个铅笔盒一共多少支,再加上外面的4支。

师小结:在这里,我们也是先把3个铅笔盒的支数看成了一个整体,先求这部分有多少支。解方程时,也就是先把谁看成一个整体?(3x )

让学生尝试继续解答,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解题过程:

3x +4=40

解: 3x =40-4

3x =36 (先把3x 看成一个整体)

3x ÷3=36÷3

x =12

让学生同桌之间再说一说解方程的过程。

3.出示教材第69页例5:解方程2(x -16)=8。

先让学生说一说方程左边的运算顺序:先算x -16,再乘2,积是8。

思考:你能把它转换成你会解的方程吗?

让学生尝试解方程,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然后集体订正,学生可能会有两种做法:

(1)利用例4的方法来解。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考,重点说一说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先把x -16看作一个整体。)板书计算过程:

2(x -16)=8

解:2(x -16)÷2=8÷2(把x -16看作一个整体)

x -16=4

x -16+16=4+16

x =20

(2)用运算定律来解。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有些学生会看出这个方程是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方程来解。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计算过程:

2(x -16)=8

解: 2x -32=8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2x -32+32=8+32 (把2x 看作一个整体)

2x =40

2x ÷2=40÷2

x =20

4.让学生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先说一说如何检验,再自主检验。

(可以把方程的解代入方程中计算,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分析图意,再列方程解答。解答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把谁看作一个整体。(可以把5个练习本的总价5x 看作一个整体。)

2.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自主解方程,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五”第8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列方程解答。特别是第一幅图,要提醒学生天平两边的砝码不一样重,审题要细心。第二幅图,学生可能会列出方程30×2+2x =158,再引导学生观察有两个30和两个x ,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1.在解较复杂的方程时,可以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来解。

2.在解方程时,可以运用运算定律来解。

作业:教材第71~72页练习十五第6、9、13题。

板书设计:

解方程

例4:3x +4=40

解: 3x =40-4 (先把3x 看成一个整体)

3x =36

3x ÷3=36÷3

x =12

例5:2(x -16)=8 (把x -16看作一个整体)

方法1: 方法2:

解:2(x -16)÷2=8÷2 解:2x -32=8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x -16=4 x -32+32=8+32 (把2x 看作一个整体)

x -16+16=4+16 2x =40 x =20 2x ÷2=40÷2

X =20

解方程及解比例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解方程及解比例练习题

解比例:

x:10=: 0.4:x=1.2:2

1113

:=:x 0.8:4=x:8 :x=3:12 1

4

13

123= 2.4x

254

1.25:0.25=x:1.6 x: 2

=6: 24

3

25 】

2.8:4.2=x:9.6

x:24= 3

:14

3

8:x=

0.6∶4=2.4∶x

3142x∶45

10∶50=x∶40

13120169 x 解方程

2=89

x

4.56x=2.2

110

:x=11

8:4 2.8:4.2=x:9.6

4:35

4

6∶x=11531141252536x 1.3∶x=5.2∶20 x4.680.2x1

4

36x=543

5:1=x: 18

6

12

0.6121.5

x

x∶1141

2∶3.6=6∶18

38x64

45:x=18:26

2233

X- X= 2X + 7554

31454535521

X+X=121 5X-3×= X÷=12

873421

X×=20× 25% + 10X = X - 15%X = 68

313

X+= 3X=3 6X+5 =13.4 X÷2

=

7716

X 125 ÷310 X÷ 635=2645

×1325

310X-21×23=4

6X+5 =13.4 5X=1519

23X÷14=12 X÷635=2645÷1325 X-0.25=

4+0.7X=102 X-38X=400 X-0.125X=8

448+78X=34 4X35 X = 2572 x-3 ×9 = 29 x+1

4

x=20 2513

3 X=10821X=415

X35X=2572 14 2

X+132X=42 X+2

8

-6×2

3=2

89 X = 16×16

51 11

2x + 6x = 4

2(x+2.6)=8

χ-6=38

÷415

5=28

819X=6×16

51

X

4

=30%

14

X=105 36X

= 34

4

313135X+×( + )= x-0.375x= 768126x×+=4× X-X=12 5 X-2.4×5=8 3321

0.36×5- 45324

x- 0.8x = 16+6 20 x– 8.5= 1.5 x- x -4= 21

23

12

38

37

X+25%X=90 X2X + 2535 70%X + 20%X = 3.6 X

25% + 10X = 45

X - 15%X = 68 X 5X-3×521

=57

34X+14=3

8 3X=X+7X=384 4X

35 X = 2572

4x-3 ×9 = 29

x+

1

4

x=20

-387 X= 923X÷1

4=12 6X38 X-6×23

=2 819 X = 6×1651 X1x + 12

6

x = 4 2(x+2.6)=8 6X3

5- 27 X=3

4

×35=20×1

4

+38

X=121 +5 =13.4 ÷27=716

125 ÷X=3

10

÷ 635=2613

45

×25 310

X-21×2

3=4

+5 =13.4

21315

X- 4χ-6=38 5X= 531019

8441521

X= X÷= X÷=12

528342115

325811662613

X= X=× X÷=÷ 572

X-0.25=1

4

213X+2X=42 X+

X-0.125X=8 X×( 16 + 38 )=1312X-3

7X=12 5 X 23 (x- 4.5) = 7 x- 0.8x = 16+6 20 xX-3789 70%X + 20%X = 3.6X - 15%X = 68 313

4X+4=8 3X=

9651X

4

=30% 4+0.7X=102 14X=105 X-363

X = 4-0.375x=56 x-2.4×5=8 0.361

2– 8.5= 1.5 x- X- 273

4 2X + X×3

=20×15

4

25% + 10X = X+3

8

X=121 5X38

4

3545

253

8

X=400 37 X=18

×213

3+2=4×8

×5- 34 x = 35

+25%X=90 4

525 = 3545

-3×521

=5

7

X÷= X÷ 277732

X+X= 4X-6×=2

84316

1233258116

÷ X = X = × 5105729651

6261311

=× 4x-3 ×9 = 29 x + x = 4

3545

25

310X-21×2

3=4 6X+5 =13.4 5X=1519

23X÷14=12 X÷635=2645÷1325 X-0.25=

4+0.7X=102

X-38X=400 X-0.125X=8

X+37

x×2

+1=4×3328 0.36×5- 3345

2x+14

x=20 25133

10 48421X=15

X35X=2572 14 2

X+132X=42 X+×( 13136812 x-37

X=12 235

62(x+2.6)=8

χ-6=38

÷45=15

28

89X=16×16

51

X

4

=30%

14

X=105 363X

= 4

-0.375x=5

6 5 X-2.4×5=8 1

2

x- 25%x = 10

X

4

x- 0.8x = 16+6 20 x– 8.5= 1.5 5

6

解比例及解方程练习题

解比例练习题

解比例:

x:10=: 0.4:x=1.2:2

1113

:=:x 0.8:4=x:8 :x=3:12 1

4

13

123= 2.4x

254

289=x x: 2

=6: 24

3

25

x:24= 3:14

3

8:x=

0.6∶4=2.4∶x 3412x∶45

10∶50=x∶40

13120169∶ x 解方程

X- 23

74

2X + 4

36x=543

4.56x=2.2

45:x=18:26 4:3 55

4

8:16=x: 112

6∶x=110.61.553 12x

111245=2536∶x x∶11

14=0.7∶2 1.3∶x=5.2∶20 x∶3.6=6∶18 4.60.2=8x3x8=64 2535 70%X + 20%X = 3.6

X×=20× 25% + 10X = X - 15%X = 68

X+X=121 5X-3×3

5521

= X÷=12 3

51445

8

6X+5 =13.4 X÷2

=77

16 X

125÷X=310 X÷

635=261345

×253210X-21×3=4 6X+5 =13.4 5X=

1519 23X÷14=12 X÷626

1335=45

÷25 X-0.25=4+0.7X=102 X-38X=400 X-0.125X=8 X+37 X=18 Xx×2+1=4×33

2

8

21

73434X1438 3X=3

8

+78X=34 4X-6×2

3

=2 325815 X = 72 9 X = 6×1651 x-3 ×9 = 29 12x + 1

6x = 4

x1

4

x20 2(x2.6)8 2513 X=3

10

χ-6=38

8

21X=441515 X÷5=28 32585X=72 9X=1166×51

14 X4=30%

23X+11

2X=42 X+4

X=105

36

X

= 34

×( 16 + 38 )=1312-0.375x=56 -37

X=12 5 X-2.4×5=8

4 X

3321

0.36×5- x = (x- 4.5) = 7 x- 25%x = 10

45324

x- 0.8x = 16+6 20 x– 8.5= 1.5 x- x -4= 21

53823

X+25%X=90 X- X= - X=

2X + 235525% + 10X = 45 X - 15%X = 68 X5X-3×5521

=7 34X13

48 3X=X+738X=4 4X3255 X = 72 4x-3 ×9 = 29 x1

4

x20 25133 X=108

421X=15 X3255X=72 X-0.25=14 23X+12X=42 X+X-0.125X=8 X×( 131368127923X÷1

4=12 6X38 X-6×2

3

=2 819 X = 6×1651 X12x + 16x = 4 2(x2.6)8 6Xχ-6=38 5X=÷45=1528 89X=1166×51 XX

4

=30% 4+0.7X=102

14X=105 X-36

X

= 34 X+-0.375x=56 x74×31

5=20×4

+3

8X=121

+5 =13.4

÷27=716

1235 ÷X=10÷ 635=2613

45

×2532

10X-21×3

=4

+5 =13.4 15

19

23X÷14=12 ÷626

1335=45

÷25 3

8

X=400 37 X=18

×23+13

2=4×8

x

333

X-X=12 5 X-2.4×5=8 0.36×5- 45721

x- 25%x = 10 X+25%X=90 324

x- 0.8x = 16+6 20 x– 8.5= 1.5 x- x -4= 21

X-37 X= 8970%X + 20%X = 3.6

X - 15%X = 68

314X43

8 3X= X÷2=77

16 X

125÷X=310X÷

635=261345

×25 4310X-21×23=4 6X+5 =13.4 5X=

1519 213X÷4=12 X÷61335=26

45

÷25 X-0.25=5X- 273

234 2X + 5 = 5X×3

=20×1 25% + 10X = 45

4

5

X+3

X=121 5X-3×58

21

=5

7 38

+78X=34 4X-6×2

3

=2 35 X = 2572 81169 X = 6×51

x-3 ×9 = 29 11

2x + 6x = 4

x1

4

x20 2(x2.6)8 25 X-133

10

4χ-6=38

8

441521X=15 X÷5=28 35X=2572 89X=16×1651

14 X4=30%

4+0.7X=102 X+X=42 X+X=105 X-X=400 X-0.125X=8

38

336

=

4X

2

31214

313135X+ X=18 X×-0.375x= 768126x×+=4× X-X=12 5 X-2.4×5=8 21333

2

8

0.36×5- 34 x = 35 x- 0.8x = 16+6 20 x

7

23– 8.5= 1.5 1

2x- 4

5 x -4= 21

方程解决问题教学案例

《方程》教学案例

教学片断:

一、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请看大屏幕,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名字,好吗?(板书:方程)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位朋友吧

二、创设情境,感知平衡

师:老师听说咱们五年级的学生课外活动特别的丰富,那么大家玩过跷跷板吧?

生:玩过。(出示简易跷跷板图)

师:如果现在老师和你们玩,老师坐在右边,小明同学坐在左边,大家想想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生:跷跷板朝向右边,因为老师重

师:现在小明走了,让老师坐在左边,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生:老师重,跷跷板他那头朝下。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在游戏中也有数学知识。通过玩跷跷板可以比较轻重。那现在任老师坐在左边,我还坐在右边,结果跷跷板平衡了,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一样重了

师:你能用数学语言叙述一下吗?

生:任老师的体重=张老师的体重

师:大家真聪明,我们人类很早就受跷跷板的启发,发明了称物体的天平。

出示天平

老师这里有一个天平,大家请看天平的变化(让学生体验平衡与不平衡)

师:天平两边平衡了,说明什么呢?

生:天平两边的物体一样重

师:真聪明!你能开动脑筋想想,如果用你学过的一个数学符号表示这种情况,你会用什么呢?

生:等于号(=)。

三、发现体会方程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第88、89页,回答下面的问题(“设问导读”1题)

出示幻灯片天平图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

师: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生:说明天平左右两边的物体一样重

师:如果用x表示樱桃的质量,你能根据天平列个式子吗? 生:x+5=10

师:像这样的式子我们叫它等式

2.认识月饼图

师:像这样的式子还有很多,请看图片(出示月饼图)从

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自由回答

四人一大组讨论完成“设问导读”第2题

每组代表汇报,集体交流

3.出示水瓶图

师:大家表现的很棒,现在请大家继续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我们一起来向高难度挑战,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同学们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倒过水吗?老师在倒水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较复杂的现象,请看幻灯片(出示幻灯片) 四人一组讨论,这个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完成“设问导读”第3题

四、认识方程

请同学们两人一小组说一说我们刚才列的几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如果要给他们起个名字的话,应该叫什么呢?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师:方程(板书)在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请看资料(出示幻灯片)。看了这个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生谈感受

师:我们应该从小就热爱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美好

师:既然方程在我们国家有这么悠久的历史,那老师要考考大家,看你是不是真的认识它了

五、通过多样练习,认识方程

1.认方程

“巩固练习”第一题

2.看图写方程

出示幻灯片和巩固练习第二题

3.根据方程编故事

出示幻灯片

4.方程与等式

拓展练习

六、 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方程,交了这个朋友,其实方程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相信同学们还会以饱满的精神、积极的态度去研究、去探索方程的奥秘。

七、板书: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平衡---左边=右边

X+5=10

4y=380

2z+200=2000

课后评析:

1.案例评析:

设计本节课时我的想法是着重体现“让学生学习生活化的数学”的理念,希望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实现师生双方的共同发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建立“方程”的概念,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相等关系的模型。学习的重点是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在教学设计中,我从同学们喜欢的游戏入手,让学生发现跷跷板的原理,进而介绍天平,并引入方程,且根据课本例题设置多方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对多个实例的讨论,发现了方程能刻画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从而体会到方程的作用,并产生积极的学习愿望。这对于学生学习方程起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我分四部分进行:

一、借助生活经验,感悟等量关系

1.从跷跷板感受平衡

师:大家都玩过跷跷板吧?这儿有一个简易的跷跷板(展示图)现在老师坐在左边,小明同学坐在右边,会出现什么情况?我坐在左边,请数学张老师坐到右边,会出现什么情况?接下来,我还坐在左边,让英语老师坐右边,结果跷跷板平衡了,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是从学生熟悉的游戏引入,既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平衡”,又能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从天平感受等量关系

师:人类很早就根据跷跷板的原理发明了天平,出示天平实物,并放东西让学生感知“平衡”与“不平衡”。进一步理解“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根据天平体会等式。

二、发现体会方程

(一)具体情景中感受方程

通过书中的四幅直观图,分析等量关系,并列方程。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是放手让学生经历分析数量关系——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方程的过程。

(二)总结抽象,认识方程

同学们讨论三幅图中算式的共同特点,引入方程的概念,并通过资料简单介绍方程。

设计意图是,认识方程,并了解方程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思想教育。

(三)及时练习,辨析方程

这一环节我通过让学生“写方程”和“编故事”两种形式强化学生对方程的认识。

教学反思:

由于初次接触五年级学生,上课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够高。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并起到了

一定的效果:

首先,用跷跷板引入天平,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感知跷跷板和天平的同一原理,为方程的引入埋下了伏笔。

其次,利用天平这个直观教具,形象地说明等式的含义,从而让学生能根据天平列出等式,进而根据等式列出方程,本节课中学生对等式的理解较快,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方程的兴趣。

再次,在本节课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小组讨论的效果较明显,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相对较轻松。

最后,我通过设计“列方程、编故事”等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学会用方程来表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会到方程的作用,为以后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中,正确的分析等量关系是列出方程的关键,大部分学生均能独立完成,个别学生还需要小组的力量,这样也看到了小组的合作意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体会到了“学案式”教学的优势所在。

Matlab求解超定方程组实例

Matlab求解超定方程组实例

对于超定方程组,特别是非线性方程组,可以用Matlab基于最小二乘算法来进行求解,例如,求解下列方程组:

一个三个未知数,九个方程的非线性方程组:

cos(x3)*sin(x2)*sin(x1)-sin(x3)*cos(x1)=-0.9944 ;

sin(x3)*sin(x2)*sin(x1)+cos(x3)*cos(x1)=-0.0870;

cos(x2)*sin(x1)=-0.0606;

cos(x3)*sin(x2)*cos(x1)+sin(x3)*sin(x1)=0.0349;

sin(x3)*sin(x2)*cos(x1)-cos(x3)*sin(x1)=-0.8085;

cos(x2)*cos(x1)=0.5875;

os(x3)*cos(x2)=-0.1001;

sin(x3)*cos(x2)=0.5821;

-sin(x2)=0.8070;

代码

% By lyqmath

function main()

clc; clear all; close all;

% cos(x3)*sin(x2)*sin(x1)-sin(x3)*cos(x1)=-0.9944 ;

% sin(x3)*sin(x2)*sin(x1)+cos(x3)*cos(x1)=-0.0870;

% cos(x2)*sin(x1)=-0.0606;

% cos(x3)*sin(x2)*cos(x1)+sin(x3)*sin(x1)=0.0349;

% sin(x3)*sin(x2)*cos(x1)-cos(x3)*sin(x1)=-0.8085;

% cos(x2)*cos(x1)=0.5875;

% os(x3)*cos(x2)=-0.1001;

% sin(x3)*cos(x2)=0.5821;

% -sin(x2)=0.8070;

x0 = [0.3 0.4 0.5]

[x, resnorm] = lsqnonlin(@test_fun, x0)

F = test_fun(x)

function F = test_fun(x)

x1 = x(1); x2 = x(2); x3 = x(3);

F(1) = cos(x3)*sin(x2)*sin(x1)-sin(x3)*cos(x1)+0.9944 ;

F(2) = sin(x3)*sin(x2)*sin(x1)+cos(x3)*cos(x1)+0.0870;

F(3) = cos(x2)*sin(x1)+0.0606;

F(4) = cos(x3)*sin(x2)*cos(x1)+sin(x3)*sin(x1)-0.0349;

F(5) = sin(x3)*sin(x2)*cos(x1)-cos(x3)*sin(x1)+0.8085;

F(6) = cos(x2)*cos(x1)-0.5875;

F(7) = cos(x3)*cos(x2)+0.1001;

F(8) = sin(x3)*cos(x2)-0.5821;

F(9) = -sin(x2)-0.8070;

结果

x0 =

0.3000 0.4000 0.5000

Local minimum found.

Optimization completed because the size of the gradient is less than the default value of the function tolerance.

x =

-0.1028 -0.9390 1.7411

resnorm =

5.4490e-009

F =

1.0e-004 *

Columns 1 through 7

0.3522 0.1842 -0.0442 0.1487 0.2260 -0.0936 0.0183

Columns 8 through 9

-0.3600 -0.4160

可以发现,误差在1.0e-004级别,还是可以接受的。

推荐访问:方程 比例 解比例方程100道题 解比例题目大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