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如何开展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分层教学是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水平出发,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为教育目标,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特点的一种教学实验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比较,不仅有利于较低层次学生潜在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优等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使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落到实处和取得实效。  

【关键词】  初中  数学  分层教学  改革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得到充分的发展。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智力和非智力的不同,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出现了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的不同层次的学习效果水平,如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可以实现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的教学目标。所谓分层教学,是指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能力,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选择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练习,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深入了解学生,合理分清层次   

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的因素,准确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作为学生分层的依据。  

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把全班学生相对分为A、B、C三个组,A组为优等生,B组为中等生,C组为差生。在编排座位时,要考虑到C组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的实际情况,让C组同学坐在中间,与A组同桌,这样既有利于A组学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和引领C组学生,又使C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和帮助。  

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重学生的发展变化,进步了的学生,就要及时对分层的情况进行调整,满足学生的上进心,促进学生能更好地发展。   

二、制定教学目标,提出分层要求   

教师应当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整体把握《大纲》与教材的情况下,弄清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以及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当分别拟定基础目标、中层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是紧扣大纲和教材,全体学生都要把握的识记、理解和初步应用;
中层目标是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能把握的较简单的综合应用;
发展目标是基础较好的学生才能把握的较复杂的综合应用。这三类目标之间存在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递进关系,后一层次包含着前一层次的目标和要求。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层次安排是固定的,但每个层次的学生是不固定的,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层次,对目标选择不当的学生,教师适当加以点拨和调整。由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了从易到难、分步到位的方法,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自然而然地沿着知识发展的阶梯拾级而上。这样,就可以在全班学生都能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让差生跟上来,让优秀生冒尖露角,使全体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实施分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每个环节都要做到分层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对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1、教学内容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所以,同一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学生给予不同教学内容要求。例如,在“完全平方公式”教学时,对C组学生只要让他们会算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
对B组学生可以进行转化思想教学,了解转化在学习数学中的作用,并把握这一方法;
对A组学生还可补充例题,通过稍微复杂例题的分析解答,培养A组学生理解创造力。   

2、教学方法分层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对A组学生与B组学生是以自学、小组讨论为主,通过学生自学、质疑、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完成每节课所规定的任务,这是是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自学,指导时采取引着走、放开走的方法;
对C组学生是以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相结合,通过学生自学,教师启发诱导,必要的讲解,学习新知,理解把握所学知识,这是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指导时可采取领着走、扶着走的方法。例如,在“分式的计算”教学时,就可以分层教学,对A组学生可以直接通过自学,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B组学生可可以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者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C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会思考,把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3、课堂提问分层   

为了保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均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分成上、中、下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C组学生,中档题则面向B组学生,难度大的问题(如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向A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司其问,各有所得。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对学生作出圆满的、富有创造性的、有独到见解的回答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对学生答错问题的情况因势利导,让其他学生帮助纠错,这样又增加了其他层次学生的学习机会,同时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面向全班同学大胆地答问,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   

4、作业练习分层   

作业练习的不同层次,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诸如知识的多少,思维成份的多少等),而且也包含在质的方面(诸如知识的深浅,思维水平的高低等)。在布置作业练习题目时,可以采取“两做三层”的方法,“两做”是指把作业练习分为“必做”和“选做”两个部分,“三层”是指把作业练习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直接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练习,这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部分;
第二层次是变式题或者简单综合题,以B组学生能达到的能力为限;
第三层次是综合题,以A组学生能达到的能力为限。这样,可以使C组学生有选择作业练习的机会,A组学生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域”前进,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5、个别辅导分层   

个别辅导是分层教学的重要辅助环节,目的是查缺补漏,同时更要做好学困生帮助工作。在辅导方法上,教师应当从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后进学生学习爱好入手,采取“分类施教”方法:一是对C组学生耐心辅导,让学生完成力所能及的作业,体会到付出努力后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步恢复自信心,逐步克服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逐步形成学习自觉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对B组学生的辅导,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三是对A组学生的辅导,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融汇贯通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丰富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辅导形式上,可以采取“四结合”的方法:一是集体与个别相结合,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体辅导,个别性的问题单独指点;
二是讲解与自学相结合,在讲清知识要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围绕疑难问题读书,寻找有关知识,启发学生个人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三是课内与校外相结合,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的习题课内解决,如课内来不及解决的问题,可安排在课外补救,也可以通过第二课堂适当延伸补充,开阔知识视野;
四是校内校外结合,教师与家长取得共识,相互配合,共同落实教学目标和要求。   

6、学生评价分层  

学生分层评价是反馈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的表现。小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依靠于教师的评价,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如用同一尺度去评价,不仅会扼杀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影响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当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更好地推动优等生精益求精,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爱好,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学生分层评价方法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C组学生采用表扬性评价,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B组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学生积极向上;
对A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学生更加谦虚、上进,不断超越自我。通过分层评价评价,使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升到高一层次,成绩退步的学生降到低一层次,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动力。   

推荐访问:分层 初中数学 教学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