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类型【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

 

【正文】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国内外公司相继曝出的会计舞弊丑闻使人们开始质疑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公信力度及其存在的价值。审计工作人员也面临着空前的风险压力,正确的评价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在防范风险中的积极作用,对促进经济责任审计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由于审计人员使用不恰当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可能对某一审计事项做出错误的估计和判断,进而做出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审计结果,出现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和报告,给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带来错误的信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引起经济责任审计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和损失。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性突出的审计工作,其审计风险较大。因此,审计人员必须根据风险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以下是我在审计实践中,对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1、被审计单位管理中存在风险  

有些单位领导不重视财务工作,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有的虽然建立了相关制度,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导致财务管理混乱,好多资料没有得到妥善保管;
还有一些单位出于某种目的把单位的某些经济活动置于监督之外,如:私自设立“小金库”、“账外账”等等。被审计单位的这些管理不高的行为,会消耗审计工作人员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如果审计工作人员任务重、时间紧,很有可能将这些问题漏掉,形成审计风险。  

2、审计评价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在审计实践中没有法定的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这给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增加了难度,出现的问题有:一是超出范围进行评价,有的审计工作人员总想能够全面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从而超越了被审计者单位的财务收支合法、有效、真实及相关经济责任的范围,把一些不属于经济责任的评价内容也加到了评价之中。如:干部的使用、精神文明建设等等;
二是评价只对单位不对人,在审计评价中,有的审计工作人员害怕承担审计风险,认为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财务收支审计,害怕评价有风险,干脆只对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评价,而不对领导干部个人在履行经济职责及遵纪守法方面进行评价。三是主观臆断型。审计人员有时会凭自己的想象作部分审计意见的决定,没有完全以客观事实作为判断的依据。)  

3、审计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审计人员是审计实施的主体,其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审计风险的发生。在目前,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很多都是财经人员,仅凭在会计岗位上多年的工作经验来开展审计工作,缺乏法律、工程、营销等多方业务领域的知识。同时,审计人员对各行各业系统的了解有限,容易出现信息盲从的心理,存在着对“假信息”真审计的风险。外部环境复杂性、变换性以及对法规、政策的理解,对审计人员要求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而以现存的知识结构无法起到风险管理所要求的作用。  

4、采用审计方法不恰当  

    审计方法的不恰当是由于审计内容的复杂性、广泛性,受到审计成本的限制,不能将审计事项全部查清。因此,一般采取抽样审计的方法进行个别项目的审计,加大了审计的潜在风险。当前,一般采取判断抽样,由于受到审计人员经验水平的限制,抽样时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对被审计单位一些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大的项目选择的样本量过小;
只求样本数量,不求质量。如存货审计,往往只对存货的品种数量进行抽样,而忽视了对存货的质量、计价方法、现行价格等方面进行审核,因此,审计人员对存货的完整性、真实性可能会做出误判。  

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建立双向承诺制,明确法律责任  

    审计人员需要要求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做出书面承诺,保证所提供的资料完整、可靠、真实。尤其是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所提供的呆坏帐,资产盘亏盘盈,报废损失,收益或帐外费用等资料必须确保真实合法。审计组长应提供书面的保证,保证按审计方案规定内容和操作规程进行审计。谁违反承诺,谁承担责任。  

2、审计人员恰当的做出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要坚持以下四个原则进行评价:一要坚持公正、客观的原则进行评价,在评价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时,要坚持公正、客观的原则,要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从当地当时的政策背景、客观公正环境、历史条件,全面地看待被审计对象的功过是非,公正客观地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工作业绩、财务收支及其它相关问题进行评价。二要坚持依法审计的原则进行评价,在评价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时,要依据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财经法律法规等规定进行评价,严格规范自己审计评价行为,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审计事项不给予评价,以避免没有依据的法规风险。三要坚持谨慎的原则,审什么就要评什么,要有针对性。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不足的事项不要做评价,超出审计范围不要给予评价。评价的措辞要恰当、有分寸。在保证审计原则的同时对审计评价要分清四种责任:个人与集体的责任、故意与过失的责任、前任与现任的责任、主管与直接的责任。四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评价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以法律为准则、事实为依据,讲够成绩,说透问题,既不夸大,也不缩小。  

3、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审计风险意识  

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内容很广,审计风险随时存在,审计人员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在实际中采取措施,预防风险,降低风险。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如果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就会严重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经济责任审计难度大,需要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只要有了过硬的业务技能和高位的思想作风,审计质量才会有所保障,审计风险也才能得以控制。因此审计机关或各单位的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经济责任审计的需要。  

4、运用科学有效审计的方法  

充分运用现代的审计工具与技术,查账与查实有机结合,避开表面信息的干扰,减少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为了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每个审计工作人员都要牢固树立审计风险意识,要真正防范和化解审计中存在的风险。分清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在常规的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应当关注被审计单位内部制度的有效性,并针对其制度薄弱的环节及时有效地加以纠正,促进被审计单位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并做好审计资料的有效利用,减少审计风险。审计工作人员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改进审计方法和规范审计程序。  

5、掌握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避免漏项审计,导致审计报告内容的缺失。  

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5项内容:(1)财务收支状况真实性审计。(2)任职期间资产质量的审计。(3)任职期间经营成果审计。(4)任职期间企业重大经营活动和经营决策审计。(5)任职期间企业经营合法合规性审计。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大都对任职期间的财务收支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经营合法合规性的评价都比较全面,而对资产质量和重大经营活动决策的评价比较忽视。  

目前,央企普遍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况,因此必须划分清楚前后任资产质量状况,重点审计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资产质量变动情况,特别是任职期间新产生的不良资产情况,确认其任职期间各年度不良资产总额及新增不良资产情况,分析资产质量变动的原因及任期内不良资产责任划分。另外,关注企业的重大经营活动和经营决策过程是否合法合规,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果等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中之重。这样才可以对责任人做出正确的全面的评价。  

   

总结: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必须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将防范风险的关口前移,使风险逐步减少,有效地促进企业经营活动持续发展,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建立和谐的社会主义环境。  

   

   

   

   

推荐访问:防范措施 经济责任审计 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