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研讨发言心得体会---从一封家书中读懂共产党人的气节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唐代杜甫的《春望》,反映出在战争年代家书的珍贵。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档案馆中收藏着一位革命烈士的家书。信中写道:“中国青年决不会任人宰割,头可断,血可流,战死不做亡国奴!这就是我的决心。为了中国人能扬眉吐气自由地生活,何惧流尽最后一滴鲜血!”寥寥行间,字字泣血,这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铮铮誓言。

这封家书的作者是毛庭芳,原名毛明厚,湖北襄州人。192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总司令部机要科长。1930年9月初,毛庭芳在上海中央军委工作,面对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他没有退缩、没有被吓倒,而是写下这封家书,更加坚定自己的革命信念。这不是一封普通的家书,其中更是饱含着为共产主义理想、为革命信念而战,随时准备牺牲一切的崇高品格。

家书中饱含着在漫漫征程中永远跟党走的忠诚。正如86年前,22位勇士奋不顾身,冒着枪林弹雨进攻;红军部队前赴后继,与敌人展开战斗,最终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重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正是红军心中有着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面对艰难险阻,他们不畏生死,迎难而上,才能取得最后革命的胜利。先烈夏明瀚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表达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理想信念。我们更要坚定生命与理想、信念同在,忠诚于党和人民、忠诚于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而英勇奋斗矢志不渝,奋勇前进!

家书中饱含着在重重困难中寻求突破的执着。正如唐进新是长征中最为著名的先锋团红四团先遣队的成员,所谓先锋团的先遣队,就是长征中最艰险的战斗冲锋在前;最难走的路走在前;最难过的险关,他们先过。总而言之,就是主动出击、攻坚克难、牺牲在前的部队。“生命献扶贫、学成报家乡”的黄文秀曾说过:“让扶过贫的人像战争年代打过仗的人那样自豪,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继续前行。”我们要于困境中找到出路,于困难中找到办法,于无望中创造可能,要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执着精神,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冲锋陷阵、顽强拼搏。

家书中饱含着在大风大浪中不负人民的朴实。正如1937年3月,孙玉清在甘肃负伤被俘,当场揭露和斥责反动军阀的罪恶行径,说:“我从参加革命时起,就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我死而无憾,并引以为荣!”正是先烈们无私的奉献精神,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精神、伟大的无我境界,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涵养朴实品质,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火山喷发过,熔岩才会淬炼为坚硬的岩石;流星飞驰过,天空才会闪耀着美丽的弧线;人生奋斗过,生命才会烙下坚实的印记。我们要时刻弘扬“为了理想信念英勇奋斗矢志不渝的精神,弘扬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团结一致无私奉献的精神,弘扬为了人民利益艰苦实干无悔付出的精神。”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学习正当其时,奋斗永不停止!

推荐访问:共产党人 气节 党史 家书 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