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委三解三促活动住点调研报告】 农委和农业局的区别

  为贯彻落实2012年省级机关作风建设暨深入开展“三解三促”活动大会精神,根据省农委统一部署,我和xx等同志于2月21-23日、3月20-22日,赴xx市xx镇xx社区开展“三解三促”活动,深入农村、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把“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落到实处。调研期间,我们走访农户、召开座谈、实地考察、组织培训,吃农家饭、聊农家事,了解农业生产情况,宣传强农惠农政策,开展调查研究,共商对策措施,为推进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献策出力。
    一、住点调研情况
    1、开展座谈。3月20号一到社区,我们就立即召开社区干部、大学生村官、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20多人参加的座谈会。围绕农村土地流转、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沼液沼渣处理、现代农民培训和现代苗木产业发展等基层农民群众关注、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进行座谈。座谈会气氛热烈,大家畅所欲言,一下就把我们和基层的距离拉近了。通过座谈了解掌握了社区基层一线真实情况,为下一步做好驻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走访农户。驻村期间,我们走访了严希福等村民,面对面沟通交流,悉心体察民心民情民意,了解他们对我们农业部门工作的评价和希望,听取他们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村民严希福作为村里最早一批下海的农民,致富后积极回乡创业。他说走南闯北,始终不忘的是家乡的发展,不忘自己的那几亩地,这几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还有各种补贴,种田都是农业机械化,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省了很多劳力,加上风调雨顺,粮食年年大丰收。村民桂美银一家五口人,老伴在砖瓦厂工作,儿子、媳妇在外打工。说起土地流转,她笑地合不拢嘴,自家的4亩耕地土地流转集中到大户种植蔬菜花卉苗木后,每年流转收入就有6000多元,自己还可以到蔬菜苗木公司打工,挣钱补贴家用,以前农闲出去打工年纪大又不方便,现在好了,在自己村里园区上班,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来越好。
    3、实地考察。我们考察了xx皇家园艺工程有限公司,了解公司效益、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产品市场行情、农资价格等情况。初春大棚高温闷湿,我们一行的农业专家对种植的蔬菜品种和栽培措施进行了认真仔细查看,鼓励指导他们选用适宜当地的优良新品种,做好肥水管理,推广高效栽培技术,结合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减少农药使用,提高蔬菜等农产品的质量。针对社区近年来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建设户用沼气池的情况,我们考察了华多沼气发电工程。经公司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每年为企业发电直接创造经济效益48万元,发酵后的沼液沼渣作为优质有机肥,用于公司的1000亩设施园区蔬菜花卉苗木生产,真正实现了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统一。
    4、开展培训。随着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影响农民增收。为此,在xx市举办的“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暨三品认证专题培训会”上,我作了题为“谈谈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专题报告,市农委负责人及相关科室全体人员、各镇分管农业负责人、各镇农服中心负责人、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代表等400余人听取了报告。
    5、走访慰问。调研期间,我们看望慰问了83岁高龄的老党员陈邦礼,送去党和政府的关爱。他虽然年事已高,身患中风腿脚不便,听觉不好,看见我们到来,非常激动,一直握着我们的手不放,连声说“感谢共产党”。我们还慰问了朱秀芳老太太,她今年82岁,刚做过血管支架手术,儿媳妇也患有肝硬化,由于近两年婆媳花费的医疗费达10万多元,家庭因病致贫。还看望慰问了吴庭富、陈国平等社区贫困户,给每家赠送100公斤复合肥和800元慰问金。我们再一次感受到在全省已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正迈步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关注社会尤其是农村贫困人群的特殊重要性,同时也感到肩头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二、立新社区基本情况
    调研时间虽然短暂,但通过座谈走访、实地考察等形式,我们基本掌握了立新社区的情况。立新社区位于xx市吴窑镇东首,东邻如海河,南至龙游河,西倚新204国道,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全社区共有1194户,4060人,党员126人,总耕地面积3200亩。以银杏苗木、高效农业、畜禽养殖、服装加工为经济特色,2011年社会经济总收入3.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637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30多万元。先后获得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康居示范村、绿色江苏建设模范村、南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南通市文明社区、南通市园林式居住区、南通市新型村干部实践锻炼基地、南通市民主法治社区、xx市先进基层党组织、xx市文明社区、xx市“十面红旗”创先争优先进村等30多项省市荣誉称号,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新闻媒体多次到社区调研采访。
    三、立新社区成功经验启示
    在立新调研的几天里,我们一行都有很深的感触,感受立新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发展质量如此之高,发展潜力如此之大,干群关系如此融洽,呈现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展现着美好的发展前景,蕴藏着不少成功经验和启示。
    感受之一:要有一个“好班子”。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立新社区的发展亦是如此。现任支部书记严希平,原在外创业,具有较强的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发展能力,2004年回社区后在两委换届选举中被选为社区支部书记。作为一名社区支书,他在任职期间,始终如一的坚守着自己的承诺,不拿社区一分钱的工资报酬,不报销自己工作开销的任何费用,所得到的收益都归社区集体和全体村民。社区发展初期,他拿出自己的积蓄20多万元,作为社区建设启动资金,短短数年就使社区集体经济扭亏为盈,从原来负债56万元到目前年收入达100多万元,干群关系也得到明显改观。现任社区主任王亚娟,2007年从东南大学毕业后,投身农业农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她充分发挥自己的工商管理专业优势,将社区村务工作管理有条不紊。她走遍全社区的每户农户,掌握了每户的情况,村里群众都不相信一个女大学生能坚持在社区工作,但是王亚娟一干就是5年多。再加上严永丰、吴亚祥等年富力强、甘于奉献的社区干部的加入,社区两委会的战斗力得到极大的增强。在此基础上,社区领导班子还按照竞争机制、奖惩挂钩等要求,将增加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作为社区干部工作的重中之中,分解到人,让每位社区干部向自己要结果、向自己要成绩,形成了人人抓收入、个个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感受之二:要有一个“好路子”。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立新社区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从利用土地资源和发展现代农业入手,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一是把整理土地收入作为重要支柱。通过如海河和三四级河捞浅工程,对全社区内的废沟塘进行填埋复垦,近四年来共复垦土地320多亩,得到国家奖励性补助120多万元,同时对所增加的复垦土地再进行发包又增加20多万元。2008年以来又通过集中居住区的建设,对农民进城进镇空关房进行拆迁复垦,通过土地置换,先后土地复垦142亩,为发展现代农业等项目腾出用地。二是大力发展招商引资和高效设施农业。2007年成功引进三昊时装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2011年纳税109万元。2008年引入占地400亩总投资1000万元的南通皇家园艺有限公司,从事新鲜果蔬的种植、生产、加工,目前公司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体系。2011年又流转土地近800亩,引入南通常春园市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xx市好景园艺有限公司等3家苗木经营公司,同时根据社区的经济特色,社区成立了xx市惠明禽业合作社、xx甘丰苗木农地股份合作社、xx市方浩蔬菜专业合作社3家合作组织,目前入社农户达458户,实现劳动力转移237人。
    感受之三:要有一个“好服务”。
    在农村物质经济快速发展后,如何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达到以物质带精神,以精神促物质的作用,立新社区找到了发展平衡点和切入点。就是加快以“拓功能”为依托,加快社区公共事业建设,做好服务。立新社区在全市较早地开展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2006年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落成后,先后投入130多万元加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便民服务室、基层党校、农民培训学校、电教室、农家书屋、室内健身室、室外健身广场、文化活动中心、人口计生文化园、关心下一代校外辅导站等公共服务体系,依托社区服务中心100米核心服务区和1公里农村公共服务圈,常年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艺、体育、节庆民俗等文体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三、几点思考和建议
    通过这次驻点调研,我们一行4人感受很深,收获很大。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制约当地发展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只有靠发展才能解决。我们就结合部门职能、社区实际和群众需要,多次与社区干部、群众合力共商社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一要以银杏产业为依托,推动农业特色经济发展。目前立新社区具有全省较大规模的村级银杏繁育交易市场,但还没有真正摆脱一家一户“小、散、低、弱”状态,尤其是整个社区银杏产业仍停留在苗木种植、果实收购等产业链的最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要在充分发挥当地农户从事园艺产业的人力资源优势基础上,科学规划,实现银杏的种苗供应、产品收购、产品加工、物流运输服务等一系列产业链的形成。
    二要以休闲观光农业为载体,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随着立新社区村庄整治工程的实施,集中居住区的建设,社区出现不少空置房屋,同时近年来大力发展蔬菜、花卉苗木、特种养殖场等高效生态农业,形成一定的田园景观等农业资源,加之社区剩余劳力资源比较丰富。总体看,立新社区已经具备了从提供农家菜、住农家屋等简单服务,逐步到利用供观赏、采摘、垂钓、游乐等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可能,具备了带动传统农业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功能方向转变的条件。
    三是以农业科技培训为抓手,提高农民创业增收能力。要进一步利用社区服务中心完备的农民培训学校、电教室、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按照社区农民致富愿望和需求,组织相关农业技术专家,围绕规模种养殖、农村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力争使参培农民基本掌握一门技术,成为具有一定知识、善经营、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尽早实现创业增收脱贫致富。

推荐访问:调研报告 农委 活动 三解三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