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调研报告 [县委书记双联行动驻点调研报告]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项立足当前、惠及长远的大事、实事、好事。按照省、市委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总体部署,xx县高度重视,广泛动员,迅速行动。我本人联系独店镇姚李村,同时联系3户贫困户。通过近一段时间深入全面的走访了解,以及与乡村干部、群众代表进行座谈交流,对独店镇姚李村发展状况和贫困原因进行了认真调研、科学分析,共同研究制定了发展规划和目标,提出了脱贫致富的具体措施。

一、发展现状及贫困原因分析

姚李村全村7个社450户1640 口人,其中,贫困户417户,占全村总户数的92.6%;
全村有劳动力926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特别是40岁以上的劳动力大多是小学文化程度,劳动技能相对欠缺。全村有耕地4707 亩,苹果园面积525亩。姚李村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但经济发展落后,全村无实体经济,无集体经济收入,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1个山区社,立地条件差,群众吃水、行路困难。农村主导产业发展缓慢,群众增收致富路子不宽。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120元,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通过对姚李村280户(占总户数的64%)群众进行入户调查摸底,对群众受教育程度、劳动力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从劳动力情况来看,调查的1131人中,16岁至60岁以上的劳动力为729人,占64.4%,且85%的长年外出务工,其中38%的农闲季节外出,长年在家的劳动力大部分为女性和接近60岁的老人。从受教育程度来看,调查的1131人中,文盲占到15.8%,大部分接受过小学和初中教育,接受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偏少,仅占8.1%,而且95%以上的为16岁以下的学生,劳动力接受技能培训、有一技之长且从事脑力劳动的群众微乎其微,绝大多数群众从事以建筑、搬运为主的体力劳动,工作环境差、工资收入低。

 


从农业种植业结构情况来看,2011年全村4707亩耕地,除2047亩退耕还林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080亩,其中小麦1830亩,玉米250亩;
栽植苹果树525亩;
种植油料、豆子、蔬菜等经济作物55亩;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 80.3%以上,果树面积仅占19.7%。户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8亩,果园1.21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0.12亩。无论从农业种植业结构还是户均情况来看,群众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种植上,果园定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比小,粮食作物经济贡献率低,仅能满足正常的生活需求和家庭零星开支,群众仍然没有摆脱以农为主、以粮为纲的传统观念束缚。

 


从群众的收入构成情况来看,调查的280户1131人中,有171户289人依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占调查人数的25.5%;
从事农业种植业的64户,且大部分以粮食作物为主,发展果树、经济作物的较少;
从事养殖及第三产业的人数比例极小,群众的收入大多依靠以外出务工为主的工资性收入和国家强农惠农资金等转移性收入,且年收入在4万元以上的农户仅占7.5%;

2-3万元的农户只能维持正常生产生活,家里没有积蓄;
2万元以下的农户占到50%以上,家庭生活困难,入不敷出。

 


从贫困原因来看,214户低收入家庭中,因病因残致贫的17户,占7.9%;
因缺少生产发展资金致贫的80户,占37.4%;
因缺少劳动力致贫的24户,占11.2%;
因缺少耕地林地致贫的13户,占5.3%;
因子女上学致贫的88户,占38.2%,这是部分刚刚解决温饱的家庭返贫的主要因素。

姚李村群众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受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客观条件方面的制约,另一方面,更是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自身素质不高、劳动力缺乏等主观方面造成的。归纳起来,我认为有四个方面的深层次原因:

一是思想保守是最大的障碍。大多数群众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固,满足于自给自足,自主投资创业的主动性不高,有想法,没办法。姚李社孙建新两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一个上高中,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入不敷出,有发展养殖业的计划,但缺少资金、技术,只能等待观望,依靠政府扶持,不能想办法自主创业致富。以苹果产业发展来说,大部分农户习惯于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把脱贫致富的希望寄予外出务工,群众对发展苹果产业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技术欠缺,肥料投入不足,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只看到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眼光,造成苹果产业发展缓慢,增收后劲不足。在发展养殖业上,虽然大部分群众的积极性很高,但缺乏敢闯敢干的意识,以零星的家庭圈养为主,没有形成规模、形成产业。

二是知识匮乏是最大的矛盾。从入户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家庭劳动力只接受过小学或初中教育,文化程度低,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差,捕捉致富信息、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不足、意识不强,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相适应。大部分群众对现代农业实用技术了解掌握不够,不能很好地指导农业生产,习惯于传统的生产模式;
一部分群众对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重视不够,不仅自己不愿参加各类实用技术培训,而且对子女职中、高职学习不重视、不支持,认为这是浪费时间、浪费财力。对政府倡导的产业发展方面的培训,觉得自己没有发展产业的打算,有热情就参加,没热情就不参加,思想落伍,知识、技能匮乏,致富本领不强,造成事与愿违,收入增长缓慢。

三是产业滞后是最大的难题。从入户摸底的情况来看,280户家庭中,发展苹果产业的仅有64户,规模面积达到5亩的12户,10亩以上的仅有3户;
发展养殖业的仅有9户,且大部分为家庭养殖模式,没有形成产业化。加之,受技术、资金的影响和群众科技知识的制约,农村主导产业发展层次不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增收效果不明显。大部分家庭每年至少有1人常年外出务工,有的家庭主要劳力全部外出,参与农村主导产业发展的劳力极少,大部分群众对发展农业、增加收入的信心不足,觉得发展农业费时费力,而且收入不高,种一亩小麦或玉米,除过化肥、农药、种子等成本外,净收入仅为300元左右,遇到风调雨顺,也只能收入500元左右,造成群众在土地上“做文章”的信心不足,决心不大。

四是基础薄弱是最大的瓶颈。群众居住条件比较差,全村450多户1600多人,没有一处小康文明生态家园,30%的农户还居住在80年代修建的土木结构房屋。部分村社道路由于受当时村庄规划的影响,路面狭窄,小弯较多,特别是遇到雨天,泥泞不堪,群众出行困难;
目前有两个社变压器容量不大,承载力低,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果园灌溉设施配套不到位,抵御干旱灾害的能力不强;
村级卫生所设施配套不到位,缺医少药,群众看病难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二、帮扶工作的思路、目标和措施

认真分析姚李村的贫困现状,既要明确当前帮扶解困的具体目标,落实措施,抓实见效;
又要科学制定致富小康规划,培育富民产业,统筹推进。根据中央、省市的整体部署和县镇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姚李村帮扶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载体,紧扣脱贫致富、全面实现小康这一目标,紧密结合村情民意,积极实施产业富民、基础改善两大工程,坚持走好教育先行、产业支撑、民生改善三条路子,坚持不懈地抓、持之以恒地帮,不断增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力争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基础条件有效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风民风文明和谐。

围绕上述发展思路,按照一次规划、分年实施的原则,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到2012年底,现有525亩果园各项标准化管理措施全面落实,部分果园初步挂果收益;
养殖业初具规模,二、三产业稳步发展,劳务输出趋于组织化,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1年2100元的基础上增加15个百分点,达到 2415元;
改造新建村部,配套建成村卫生所、村文化广场,整修硬化村道,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
深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变。

——到2015年,优质红富士苹果园面积达到1700亩,人均达到1亩;
培育养殖大户30户,实现养殖、苹果产业互支互促、协调发展,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档次明显提升;
二、三产业稳步发展,劳务输出趋于规模化,80%的农户至少有一个致富项目,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以上。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村庄环境整洁有序,村民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到2020年,按照有机苹果生产的技术规程,严格落实各项标准化管理措施,确保1700亩果园全面丰产达标;
养殖业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储藏、物流、营销带动二、三产业的快速推进;
农民技能培训常态化,富余劳动力就地解决;
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村级公共设施完备,村庄环境整洁,邻里和谐团结,全面实现小康目标。

在具体工作中,重点落实以下几个关键措施:

一是改善基础条件,夯实发展基础。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是制约姚李村贫困的最大“瓶颈”。要抢抓发展机遇和政策机遇,积极实施一批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投资扶持,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加快村社主干道路整修硬化和生产道路拓宽沙化,切实解决群众出行比较困难的现实问题。要争取水利部门投资,在果园配套建设灌溉设施,增强果园抵御干旱风险能力。要协调争取电力部门投资,整理改造农电线网,增加变压器容量,有效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电电压不足的问题。要按照“一圆三模式”的要求,坚持新建与改建相结合,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文明生态家园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实施绿化、美化工程。要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杜绝垃圾随手扔、门口堆、随风飘等不良现象,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

二是发展富民产业,拓宽增收渠道。要围绕产业抓增收,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做好产业规划,选好致富项目,落实发展措施,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要按照产业互支互促,循环一体的发展思路,高起点、大规模、全覆盖推进苹果产业和特色养殖业扩量提质增效。要以有机苹果生产为方向,一方面,要加强现有果园规范化管理,强化技术培训,加大投资力度,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组织群众按季节要求和技术规程,及时落实各项标准化管理措施,促其尽快丰产达标,发挥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另一方面,要按照适宜区全覆盖的要求,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办法,继续扩大规模面积,实现人均1亩果的目标。要充分发挥群众有发展养猪、养鸡、养兔的传统优势,因势利导,积极为群众提供资金、信息和技术服务,不断扩大规模,提升养殖水平。要引导群众组建专业合作社,延伸产业链条,使果产业和养殖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重要渠道,大幅提高主导产业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

三是加强科技培训,增强致富本领。当前农民最期盼的、最急需的就是先进的实用致富技术。姚李村的相当一部分群众从事养殖业,但是仍然沿用传统的、落后的饲养技术和手段,导致产业规模不大,经济效益不明显。因此,要把科技知识培训和推广运用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尽快建立完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为加快农业产业化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要积极创设条件,加大对种养大户、果农、菜农的培训力度,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土专家”和“土秀才”,使其成为产业发展的带头人,致富增收的领路人;
要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推广应用,注重把复杂先进的科技知识化繁为简,使群众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见效,切实提高科技推广应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四是优先发展教育,提升素质技能。提高素质技能是当务之急,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稳步推进教育布局优化调整,积极创造一切条件,全力抓好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力争适龄幼儿、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升学率达到100%。要大力开展农村“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广泛动员和全力支持本村青少年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努力提升职业技能。在确保适龄青少年享受优质教育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村农民技术学校的主阵地作用,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大农村劳动力文化科技知识培训,从根本上解决素质性贫困的问题,为贫困乡村未来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是总结推广典型,示范带动引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是推动工作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就姚李村而言,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村社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要成为苹果产业专家、养殖能手,真正做到懂技术、会管理、能服务,带头发展农村主导产业,真正“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
另一方面,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挖掘、塑造、宣传典型,既要在帮扶贫困户脱贫上树典型,又要在总结推广富裕户经验上树典型,既要在帮助贫困村改变面貌、致富小康上树典型,又要在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上树典型,使树立的典型“站得高、叫得响、树得牢”,真正起到示范带动、引领发展的作用。

六是重视和谐创建,促进乡风文明。要坚持带着政策、带着法律、带着感情下乡进村,多做解疑释惑的工作,帮助群众了解政策,学习法律知识,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矛盾纠纷。要开展经常性矛盾排查和摸底工作,对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调处,力争把问题解决在源头、解决在萌芽;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予以解决,促进邻里和睦、村组和谐、大局和顺。要大力开展“和谐五星”创评活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农民自我教育、村级民主管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要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倡导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实现人民安居乐业,邻里和睦团结,村民互帮互助,农村和谐稳定。

七是加强基层基础,筑牢发展根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执政的根基。在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既要把优势资源、实用技术、先进理念带到广大农村,带到基层一线,帮助扶持群众致富增收,又要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健全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双评双议”工作制度,全面落实“三推两选一票决”措施,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切实提高工作创新能力、领导发展能力、凝聚群众能力和维护稳定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几点思考

通过对独店镇姚李村的调研,也对全县开展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做好联系帮扶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我个人认为,加快推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应当重点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必须牢固树立长期坚持、持之以恒的思想。推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不是一阵风,不是走形式,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省、市委决策的精神实质,着力消除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坚决克服一阵风的思想,坚决克服走过场的思想,长期坚持,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始终保持行动的方向性和有效性。要建立长效机制,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对所联系的贫困村、所联系的贫困户既要有长期坚持的要求,又要有阶段性的目标,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扎扎实实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要着眼长远,从长计议,综合施策,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帮扶措施,逐步加以推进。要有持之以恒的意识、思路、举措和状态,切实做到问政于民常态化、问需于民常态化、问计于民常态化,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不实现脱贫致富绝不松劲,不实现全面小康绝不脱钩。

2.必须从村的全局着眼,从户的具体着手。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加快推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必须从村的全局着眼,从户的具体着手,既要让单位联村有着力点,也要让干部联户有切入点,使联村和联户紧密结合、互相促进,整体推进,共同致力于为民和富民。要从全局着眼,坚持把加快联系村脱贫致富的重点放在整村推进上,把突破口放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升农村保障水平上,通过帮扶单位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着力改变贫困村的整体状况,以贫困村的整体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从具体着手,坚持把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关键放在搞好服务上,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头,真心实意地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出谋划策,既把脉、又造血,既扶贫、又扶智,解决群众的急事难事,在服务中教育、引导、提升农民,增强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脱贫致富的能力。

3.必须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要统筹各项工作,正确处理联村联户帮扶与中心工作关系,统筹兼顾,整体提升,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坚持把联村联户行动与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相结合,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建设,强力推进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工作落实;
坚持把联村联户行动与扶贫攻坚相结合,在农民增收致富上出主意、想办法,为联系帮扶村找准一个发展路子、制定一个脱贫计划、谋划一个主导产业,努力形成“大扶贫”的工作格局,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把联村联户行动与维护农村稳定相结合,围绕当前农村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疏导和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创造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把联村联户行动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帮助村“两委”班子加强思想建设, 提高创新能力,提升工作水平,使其真正成为服务广大农民的坚实基础;
把联村联户行动与干部作风建设相结合,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与群众接触的实践中,提高个人素养,改进工作方式,端正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能力。要统筹资源利用,选准联系对象,选好帮扶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提出详细具体的帮扶办法和措施,把资源有效利用在需要帮助的对象上。

4.必须坚持走产业富民的发展路子。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的关键在产业。要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的关键措施,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发展措施、解决发展资金。要突出牛果主导产业开发,着力在扩张规模、提质增效、增强关联、互支互促上下功夫,努力提高产业对富民强村的支撑作用。要大力推行“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模式,建办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对本地农产品资源的消化能力、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要构建现代农村营销体系,培育主导产业农产品产地市场,整合农业主导产业品牌资源,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努力实现产业效益最大化。要全力发展壮大劳务产业,切实加大贫困村劳动力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外出务工增收。同时,提倡和鼓励农民群众发展多种种植业、养殖业和第三产业,不断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新门路,切实增加贫困户收入。

5.必须把提高农民素质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贫困村未来的发展,必须依靠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而教育是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的基础。要着眼长远,积极支持帮助贫困乡村发展教育事业,使更多的项目、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上来,把更好、更优的教育资源向贫困乡村倾斜,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引导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参加职业教育,掌握技术技能,提高劳动者素质。同时,加大科技培训力度。通过开展“科普之冬(春)”,“科技活动周”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及“青年农民培训”工程,认真实施科技兴县战略,举办各类实用技术、政策法规培训班等,广泛推广应用配方施肥、双垄沟播技术等农业增产技术,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应用科技的水平逐步提高,切实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6.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就能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制约贫困村脱贫致富。xx作为全省欠发达县份,农村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艰苦,要实现脱贫致富就必须制定规划、分类实施,下大力气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要改善生产条件,在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的同时,持续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力度,发展灌溉农业、设施农业,合理和永续利用土地、水、生物等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切实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改善居住条件,抢抓发展机遇和政策机遇,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路、水、电、气、房”,实施一批“五改三建”、危旧户改造、农村道路硬化、饮水安全和绿化美化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居住和出行条件。要统筹城乡发展,持续加大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硬件设施建设力度,促使更多的公共服务向贫困村、困难群众倾斜,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荐访问:县委书记 调研报告 双联 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