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财经委企业上市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人大委员会几个委员会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计划安排,我委于3月中下旬对全市企业上市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采取听汇报、实地察看、座谈走访等形式,实地察看了箭鹿集团、绿陵集团、景宏新材料、山亿新能源等企业,听取有关部门情况汇报,召开县(区)人大、市直有关单位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企业上市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企业上市工作,将企业上市作为加快我市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市共有上市公司4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3家,分别为洋河股份、秀强股份和双星新材,境外上市公司1家,为中国玻璃(江苏苏华达新材料)。2013年拟报会企业5家,2014年拟报会企业6家,力争“十二五”期间培育后备企业50家以上,全市累计实现上市及报会企业20家。截至3月15日,3家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851.2亿元,位居全省第四、苏北第一。

(一)政府重视,激发企业上市积极性。各级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对上市工作高度重视,2011年1月,市政府专门成立全市推进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强对上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推进会,加大宣传发动力度,让企业正确认识资本市场和自身潜力,打消企业对于上市的一些顾虑,帮助企业克服“怕失权、怕分利、怕规范、怕露富、怕不成功而丢面子”的思想障碍。同时,市政府积极邀请交易所、证券机构有关专家来我市考察,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培训、辅导、研讨、座谈等活动,帮助企业提高认识。去年,市政府专题组织召开2012局产业与资本合作洽谈会,邀请国内40多家知名券商、创投机构、上市公司汇聚局,为全市拟上市企业寻求合作机会。沭阳县强化上市知识培训,邀请江苏证监局、华泰证券、北京君致律师事务所、江苏大鹏会计师事务所等对拟上市企业和部分规模企业进行上市知识培训,组织近30家企业参加北京大学为期8天的资本运作等内容的培训。

(二)政策扶持,助推企业上市。为进一步鼓励有一定规模、业绩优良、成长性好,并有上市意向的企业加快上市步伐,提升我市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市里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企业上市的若干政策意见》(宿政发〔2009〕85号)、《关于加快创业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宿政发〔2009〕52号)、《关于建立企业上市工作推进机制的通知》(宿政办发〔2012〕7号)等政策文件,明确扶持政策,在产权、税收、资金方面给企业提供政策支持,降低企业上市成本。各县(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相应制度、文件。宿豫区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鼓励企业上市的若干政策意见》(宿豫政发〔2012〕14号),对全区上市后备企业在“上市培育、股份制改造、申报上市、上市运营”四个阶段给以100万元奖励。通过细化和完善激励政策,不断增强企业上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措施给力,协调解决问题。企业上市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市政府领导多次带领市金融办等相关部门人员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上市存在问题,协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市发改、财政、国地税、工商、环保、国土等部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在项目立项、优惠政策落实、税收、环保核查、土地指标、合法证明等问题上给予了极大支持。每年初,在各县、区政府推荐上报的基础上,市金融办深入企业逐一实地调查,建立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对2013年拟报会的5家企业,市金融办根据报会时点,会同券商、会计师等中介机构,倒排工作推进时间表,建立旬报、月查督办机制,准确掌握上市节奏,加快企业上市进程。

(四)成效明显,资本市场活力增强。企业通过上市进入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而且有利于企业实现科技与资本的高度融合。我市企业在经过上市的磨练后,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迅速增强,人才队伍结构优化改善,上下游产业链有效延伸。截至2012年底,四家上市公司总资产298.86亿元、净资产196.64亿元、销售收入206.76亿元、净利润63.41亿元、纳税总额58.51亿元。洋河酒厂、秀强股份、双星彩塑的成功上市,我市酿酒产业、光伏新材料和功能性薄膜产业总量明显提升,并吸引了一批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产业链不断完善。

二、当前企业上市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

通过近年来我市上下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我市的上市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当前我市企业上市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企业上市进程。

(一)企业上市难度加大。从宏观层面看,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可能延缓企业上市进程。受国际金融危机、国内房地产调控、外贸出口下滑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经营风险加大,盈利能力下降。另外一方面,国家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发行的条件更加严格,企业上市申报排队等候的时间将会更长,并将面临新的情况和问题,上市难度加大。

(二)企业上市优质后备资源不足。目前我市已列入上市培育对象的46家企业,仅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2.3%,本土工业企业基础薄弱、产业传统。部分企业有积极上市意愿、规模较大,但是成立时间很短,短时间内难以上市。宿豫区现有1家上市企业,2013年拟报会企业3家;
沭阳县已报江苏证监局备案辅导企业1家。从总量和区域看,我市企业上市需要实现再次突破。

(三)企业自身的要素有待提升。一是部分企业家对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上市重要性认识还有待提高。有的企业家缺乏现代企业制度理念,不了解上市的有关要求、规则,对上市有顾虑;
二是部分企业管理不够规范。企业上市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股本要求、业务经营及公司管理等都有较高要求,有的企业财务基础比较薄弱,离上市企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三是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我市部分企业从以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演变而来,历史沿革较为复杂,企业改革改制中不够规范,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瑕疵,处理难度较大,影响上市的进程。

三、加快推进我市企业上市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宣传,增强企业上市的信心。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加大企业上市基本知识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宣传,宣传政府促进企业上市工作的决心和政策导向,树立企业上市的信心、耐心、恒心。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企业上市推介会、专题研讨会、业务培训会等活动,使企业经营者充分认识到企业上市的各种好处,通过榜样的带动,激发企业上市热情,提高企业资本运营意识和能力。增强政府职能部门推进企业上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千方百计为企业上市创造条件,营造良好上市氛围。

(二)强化资源培育,形成梯次推进的良好格局。建立有序的企业上市梯队,将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营业务突出的行业龙头企业,产品技术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营活力强、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纳入上市后备资源库。同时,拓宽视野,把具有一定规模和业绩的农业龙头企业、商贸流通企业,通过整合包装,纳入培育范围,使上市后备资源行业分布、产业结构更为合理。对产业特色明显、资产规模较大、盈利水平较高、竞争力较强、具有发展潜力的本土企业,通过新设、重组、转制、购并、债转股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培育上市企业后备资源。结合我市六大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对一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帮助推荐引进战略投资合作伙伴,优化股权结构,规范运行行为,培育一批中小板和创业板后备企业。对一批总部在外地而生产基地在局的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加大对总部企业的引进和服务力度。结合企业特点、经营者的思路以及国内外股市现状,选择好上市目标市场,多渠道推进上市,从而真正形成“培育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上市一批”的良性发展局面。

(三)完善扶持政策,提高企业上市积极性。认真落实我市扶持企业上市的激励政策,特别是对企业上市过程中涉及到的税收政策、房地产权证、历史遗留问题、资产重组、奖励政策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市发改、财政、国地税、工商、环保、国土等相关职能部门为企业上市提供绿色通道,在项目立项、政策落实、环保核查、安全生产等问题上给予提前指导,帮助企业缩短报会上市流程。加大扶优扶强力度,推进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向重点企业集中。

(四)加大协调推进力度,增强工作合力。推动企业上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必须进一步完善企业上市推进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企业上市中推动、引导、协调作用,建立起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形成职责明确、沟通便捷的协调配合服务机制。强化部门服务意识,针对存在问题,根据各自职能特点,积极支持和参与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对拟上市企业要紧紧抓住“私募基金引进、股份制改造、中介确定、上市辅导、上报证监会”等关键环节,排出上市日程、工作步骤,有序推进。加强对上的沟通联系汇报,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健全全程指导机制,引导企业规范运作,使企业从股份公司设立开始就与上市规划对接,督促企业执行股份制企业的财务制度,加强股权管理,密切与券商、律师事务所、评估机构及投资咨询公司的联系,保证政策信息、渠道畅通,促进企业上市的顺利进行,确保我市企业上市目标的实现。


推荐访问:工作情况 调查报告 人大 上市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