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调研报告 2018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民生工程,是农业增产、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为彻底掌握全县情况,为县委当好参谋,镇宁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于2013年5月组织所有常委会组成人员、各乡镇人大主席、部分县人大代表组成的8个调研组,分赴15个乡镇50%以上的村,开展为时五天扎实、认真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研,获取了大量而真实的数据。   

一、基本情况  

 经调研统计,各乡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呈现一乡一特:城关镇以真源生态公司为依托,生猪养殖渐成规模,蔬菜、樱桃、生姜、洋芋种植超过千亩;
大山镇以高粱、草莓、莲藕、洋芋、番茄、金刺梨等特色种植为主,渐次推进结构调整;
丁旗镇西瓜、地萝卜、艳红桃、无筋豆种植独具特色,柳江畜禽科技发展公司效益显著;
扁担山乡发挥水源、草料充沛的资源优势,克服劳动力不足的劣势,养羊、养鹅、养猪、养牛逐步规模化、科学化;
募役乡以果树育苗基地带动核桃、樱桃、冰脆李、红不软桃等果品产业发展;
马厂镇的2万亩核桃、500余亩金刺梨种植基本覆盖全镇,即将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江龙镇注重种养加一齐推,2万亩核桃、1.2万亩茶叶、1000余亩烤烟、特色冷水养鱼和茶叶加工,有力的助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朵卜陇乡茶叶、烤烟、蔬菜、养鹅、林下鸡等产业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革利乡趋利避害,结合海拔较高、喀斯特地貌突出的实际,积极发展核桃种植,现已达2.3万亩,覆盖全乡,茶叶、无籽刺梨、烤烟、养牛等亦同步推进;
本寨乡的特色种植主要是芋头、早豆及李子、核桃、金刺梨、中药材等,特色养殖是占地30亩,年生产15万公斤的呀亚河鲟鱼养殖基地;
沙子乡围绕丰富的土地资源做文章,李子已覆盖全乡,核桃、桃子、茶叶种植规模逐步扩大,沙包村养殖大户有能繁母猪63头;
六马镇在倾力打造2万亩李子和1万亩反季节蔬菜种植的基础上,正在探索饲养林下鸡的路子;
良田镇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火龙果、枇杷、李子、本地薄壳核桃逐步成为产业支柱;
打帮乡以反季节蔬菜为主,带动李子、葡萄等特色经果业发展;
简嘎乡突出发展火龙果、李子、核桃及黑山羊养殖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总之,经过各级各部门多年的努力,全县农业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农户自我调整产业结构的意识明显增强。农业增加值中,农业、牧业和渔业的构成由2006年的55.2:40.3:4.5调整为2012年的50.3:45.1:4.6,农业比重明显下降,牧业比重大幅上升,以粮为主的单一农业产业结构正在改变。全县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3家(牛来香、万通祥和、兴旺油脂),市级5家(黔龙茶业、黄果树茶业、金瀑农产品、四海水产养殖、锦瑞科技),他们在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农村二、三产业长足发展,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0.281,农民增收渠道逐步实现多元化。  

 二、存在问题  

1、农户小富即安的思想障碍尚未破除。一是安于现状不愿调。有近半数的农户小农经济意识较强,习惯了“吃一点、卖一点、贮一点”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满足于小富即安,甚至不富也安,缺乏调整产业结构的主动性。二是怕担风险不敢调。部分群众缺乏规模种植、养殖经验,市场行情的不稳定性使农户担心种多后无法销售。三是按部就班不愿调。部分农户消极对待,被动应付,甚至对结构调整持抵触情绪。   

    2、宣传教育不到位。一是广大农民甚至个别乡村干部对种植业、养殖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结构调整增收的紧迫性认识不足。结构调整是农、林、牧、副、渔之间的全面调整,应结合当地实际,按照宜农则农、宜牧且牧、宜林则林的原则调整,而不是种多种少或养多养少的调整。三是市场波动大,在部分农民中产生了负面影响。    

    3、农业产业化进程迟缓,带动结构调整的力度不足。由于我县北中南地形地貌悬殊,自然条件差异大,土地较为贫瘠而破碎,引资融资能力弱,而现有的省、市级龙头企业基本都是加工企业,产品单一,且全部在中北片区,对全县的农业结构调整拉动能力不足,导致资源优势得不到有效转化,产业化进程迟缓。一是龙头企业少而小,对农户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二是产业化经营体制不完善,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连结不紧密;
三是主导产业只注重规模而无自身特色;
四是品牌意识不强,有天然无公害绿色产品但没有经过专业机构认证,无叫得响的品牌,市场竞争力弱;
五是创新意识不强,新兴产业培养力度不足,市场敏锐性不够,总是跟着别人跑,抢占不了市场先机;
六是主要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生姜、荸荠、反季节蔬菜、六马李子等),科技含量低,初级产品多,高附值产品少;
大路品种多,产品结构、质量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难以参与国内市场竞争。   

三、建议  

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从调研情况看,制约镇宁自治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水的问题,必须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走“中小水利设施为主,蓄、引、提、排、节相结合”的路子,实施好“三小”(小山塘、小水池、小水窖)工程,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同时,加大机耕道、耕作便道等农业配套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生产条件。  

二是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发展上规模、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农户得实惠的优势产业,克服部门各行其是,撒“胡椒面”的做法。  

 三是加大政策引导和产业扶持力度。县、乡(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将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做好结构调整的政策宣传,了解市场动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指导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组织,整合江龙茶叶品牌,利用网络平台发布相关信息,解决后顾之忧。  

     四是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和特色农业。以建设生态畜牧业大县为目标,把生态畜牧业作为后续支柱产业来培育。加快建设具有较强服务功能、覆盖广大农村的畜禽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草饲料生产、质量安全和畜产品市场体系。  

五是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与培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通过农村科技培训及推广,强化跟踪服务和管理,提高广大农民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形成县、乡镇、村三级农村科技培训网络,力争使每名农村劳动力掌握1-2门先进适用技术,引导他们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掌握农业高新知识和技能的农业生产技术骨干和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  

    六是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优势农产品竞争力。畜牧方面,着力建设以南片区为重点的优质肉牛、肉羊生产基地,以北、中片区为重点的优质肥猪生产基地,以城郊和高等级公路沿线为重点的草地优质家禽养殖基地,在交通便利,基础条件较好的北片区建设猪、牛、羊规范化屠宰场。种植业方面,充分利用我县地理气候多样性和生物资源多样化的特点,挖掘特色农业发展潜力,优化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中力量发展茶叶、火龙果、李子、生姜、马铃薯、高粱、蔬菜、莲藕、中药材等特色优质农产品,打造一批有特色、上规模的知名品牌,形成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推荐访问:结构调整 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 情况 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