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人书”情结-心情随笔 我要看小人书

我的“小人书”情结-心情随笔

我有过多少本“小人书”,连我自己也说不清。记得最多时,都能装满妈妈用来盛衣服的一口大板箱子。新的,旧的,残的,缺的皆被我一一做过整理,还要一笔一划写上我的大名。视乎不这样做,那书就不是我的。其实,那些书大多不是我的,只是被我分别以不同方式据为己有罢了! 我打小就是个书迷,这源于妈妈老师的言传身教。最直接的,却源于父亲以及外祖母诸多民间故事的先期灌输和根植。那个时间,作为全县最著名的植棉村之一,我家年年都种棉花,每到八九月收花旺季,家里的棉花桃子都会像小山一样的堆积着。掰棉花不是力气活,大人孩子都可以干,外祖母每年的这个时节是非来不可的,而我们却也能相伴着日日熬夜。小孩子做活图新鲜,时间一长便没了耐性,于是父亲就日日翻新的讲故事,开始是一小段一小段的讲,后来就长篇连载。最多的,就是他的{薛仁贵征东}和{隋唐演义},当然{三国}和{水浒}也在其中。爸爸讲古很有意思,说话一点也不急,最喜的一句口头禅就是:“谁家闻了。。。”以此缓冲下文。特别是讲{薛仁贵征东}那阵子,每每弄得我掰花都不敢整出响来,我怕我手动的悉悉索索惊了白袍小将,甚至为白袍将薛礼的诸多不尽人意暗自叫屈。三十瓦电灯泡子的光线跳着舞,手中的棉花桃子哼着歌,相伴父亲的故事。。。温馨甜蜜! 我是和妈妈手拉手踩的学校门,她不担我的课,但仍能处处感受到作为老师子女的种种优待。比如说“小人书”的得来,在我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妈妈的办公室里就有那东西,她的门我可以随便出入,完全不受师生之间固有的敬畏心理之束缚。在妈妈的办公室里,我见到的第一本“小人书”叫{刘胡兰},这个故事听父亲讲过,因此也就比较熟悉,所惊艳的就是那种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让我初次领会到父亲的故事是可以在书本上还原的,亦越发的精彩和便于保留。我溜走了那本小书,尽管那本小书的首页上有一个工工整整的别人的签名在上面。 我开始迷上“小人书”!这不光是它图文并貌的表达方式能让我一眼看得懂,更重要的,就是我可以依照书本情节与父亲曾经的故事一一验证,我发现父亲故事的不尽如意,人物名字甚至到张冠李戴。这在我是一个不小的收获,又很快作为一种小小的成就,刺激我肆无忌惮的攒书。我的攒书其实很简单,就是去妈妈和她所有同事的办公室弄。“窃书不为贼”,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大道理,但当时我也丝毫没有羞怯之心。慢慢的,我也能讲故事了,甚至都享受到弟妹们极刻意的软磨硬泡和外祖母由衷的赞许。并能在八九月棉花季的美好夜晚和父亲接茬斗嘴,嘻嘻哈哈,乐哉快哉! 我正式买书却是在小学三年级之后,种种原因吧,村里小学校停办了,母亲也下放回家,我不得不去一个新的学校念四年级。新的环境,完全陌生的人群,冷不丁感觉到郁闷和凄惶。好在我有足够多的“小人书”,并很刻意的被我在班里

推荐访问:小人书 情结 心情随笔 我的“小人书”情结-心情随笔 电影情结心情随笔 我与书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