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产业扶贫工作暨九月份脱贫攻坚月调度会议上的讲话

经研究决定,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县产业扶贫工作会议。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专项安排,就9月份我县脱贫攻坚调度工作作以强调,对全省前天在新蔡召开的推进会精神进行传达,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我县计划今年脱贫摘帽,从现在到国家验收有效时间不足3个月,可以说全县脱贫攻坚已经进入了最终决战的关键时刻。这个会既是工作推进会,也是一个责任再夯实、压力再传导的会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成绩务必充分肯定,冲刺勇气只可“鼓”而不可“泄”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县按照贫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扶贫思路,坚持精准谋划、精准实施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产业扶贫实现了由“扶生存”到“扶发展”的根本转变。

(一)加强总体规划,产业布局结构得到优化。县里成立了高规格的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实行一个优势产业一个工作专班,选定一个带贫龙头企业,明确一个牵头部门抓总协调的推进机制,统筹实施产业扶贫,着力实现产业项目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家庭全覆盖,确保贫困户年均产业综合增收1000元以上。充分运用精准识别成果,建立未脱贫人口分类台账,精准核定收入,坚持因户施策,在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帮助选择发展合适的扶贫产业增收脱贫。因地制宜贯彻落实《河南省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通过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科学编制了全县产业扶持规划。坚持从实际出发,宜农则农、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草则草、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重点发展优质稻米、茶叶、油茶、食用菌、中药材、水产、畜牧、蜂业、光伏、电商、旅游等12种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了“北部优质粮油、南部茶叶茶油、山区药材种植、遍地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产业扶贫示范工程355个,带动贫困户1.8万余户5.3万余人。

()做好特色文章,扶贫“产业树”不断壮大。立足扶贫“产业树”模式,积极拓展扶贫产业类型,确保贫困户发展适合自己的扶贫产业,充分发挥产业的带贫效应。全县已形成粮油、茶叶、油茶、食用菌、脱毒红薯、中药材、生猪养殖、麻鸭、乡村旅游等多种扶贫“产业树”。旅游扶贫“产业树”枝繁叶茂。充分发挥我县良好的生态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旅游富农”新模式,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233个,重点依托成熟景区和特色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旅馆、休闲垂钓、生态种养殖等产业,带动全县50余个旅游重点村的500余户2000余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乡村旅游就业人数达8000多人,间接从业人员2万余人。光伏扶贫“产业树”旱涝保收。围绕国家和河南省新能源发展导向,充分发挥我县作为国家太阳能资源三类地区的地理优势,积极谋划实施光伏发电扶贫项目。2017年我县全面展开了村级光伏发电站建设,现已建光伏发电站137座,全部并网发电。每个村级电站年发电6.5万度左右,村集体经济年收并益在6万元左右,共带动1320户贫困户年户均增收3000元,可持续收益25年,保障了村有集体收入,户能长久收益。电商“产业树”蓬勃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电商发展氛围日益浓厚,电商精准扶贫效果日益显现。如农之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农户+网店”的模式销售商桔梗、商天麻、桐油、大黄梨、鸭蛋干、益母草、桑叶、花生叶子等商城本地土特产品,年交易4万余单,年销售额400万元,给周边六个村近400多户无法外出的中老年人提供了就近就业机会。公司与66户贫困户签订购销协议,协议期间贫困户年可增收5000元以上,30多户贫困户通过在农之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务工摆脱贫困。“复合型产业树”效益叠加。如达权店镇以香子岗村“多彩田园”示范点建设为抓手,利用其独有的生态优势、历史人文优势,引进商城县兴霖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贫困户为企业金融贷款的方式,该公司总投资近5000万元,在香子岗村打造兴霖农业生态休闲基地,该项目计划2020年底完成,集珍稀植物园、金钱柳基地、红豆杉基地,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园,可带动全村200人就业。兴霖公司已向达权店镇1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各分红5万元。此外,其他多种类型的“产业树”均取得良好的带贫效果:茶“产业树”带动贫困户4000余户,人均种茶收入4000余元;油茶“产业树”带动油茶种植农户5万余户;中药材“产业树”带动贫困户300余户,户均年收入达3000元以上;食用菌“产业树”覆盖长竹园等12个乡镇(处),带动500余户贫困户,户均年收入3000元以上;脱毒红薯“产业树”带动2568户贫困户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畜牧“产业树”带动贫困户6000余户,户均收入500余元;水产养殖“产业树”带动1000余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

(三)建立健全机制,产业扶贫成效明显提升。在落实产业扶贫政策的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创新,总结经验,形成机制,确保产业扶贫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一是探索帮扶模式,巩固利益联结机制。根据《河南省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要求,我们探索出“直接帮扶、托管帮扶、合作帮扶、社会帮扶、股份帮扶、资产收益帮扶、代种代养帮扶”等7种模式,发展到户增收产业项目,引导贫困户与产业发展主体间建立公正公平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收益。如和盛农业采取了直接发展、代种代养、租赁大棚和入股分红四种模式: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帮扶他们发展香菇种植;对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公司、合作社帮助代种代养,签定分成协议;对没有场地的贫困户,将公司、合作社的大棚租赁其种植,并做好免费技术指导和产品回收等服务;再就是通过吸纳贫困户入股,保证所帮扶的贫困人员获得分红收益。长竹园茶叶专业合作社,采取贫困户以产业到户扶贫资金入股分红、统一收购鲜叶、统一茶叶加工、统一包装销售、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多种形式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增强产业扶贫动力。为进一步激发产业扶贫动力,我们建立了产业扶贫奖补机制,根据需要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贫奖补管理办法,进一步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的带贫积极性,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带动更多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具体来讲,我们制定下发了“一(意见三办法”《商城县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意见》,并配套了《商城县关于对到户增收项目带贫主体奖补管理办法》、《商城县关于对有政策规定的产业项目带贫主体的奖补管理办法》、《商城县关于对非政策规定的产业项目带贫主体的奖补管理办法》等3个奖补管理办法)。这些措施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激励效果。2018年全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00万元,大力发展再生稻和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带贫,共推广发展再生稻50546亩,带贫600户1688人;推广稻虾共作14260亩,带贫283户592人。三是持续跟踪推进,狠抓措施落实。今年5月中旬,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印发了《商城县脱贫攻坚“全面总攻”实施方案》,将产业扶贫作为三大战役之一来打,充分展示了县委、县政府抓好产业扶贫工作的决心。今年5月14日至今,县政府先后组织开展10次“产业扶贫+”调研观摩,实地走访了全县各乡镇(处)和部分贫困村,结合安全饮水、道路交通、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回归工程、内生动力、集体经济、文化教育、电力通信等方面,在做好面上工作观摩交流的同时,每一次还兼顾突出一个主题,做到点面结合,有序推进;每次调研,既是学习先进,交流经验;又是检验成果,督导落实;还是集体研判,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每次调研安排的事项,指挥部定期听取汇报,做到有安排,有检查,有总结。

()发展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进一步增强。自去年出台《商城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实施方案》以来,我县积极鼓励村“两委”走“村社融合”之路,利用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通过创办合作社、参资入股、兴办企业等方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效解决了基础设施无钱建、公益事业无力办、村组干部没动力等问题。目前,全县所有行政村均建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2017-2018年县财政安排5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发展110个贫困村的村集体经济。其中,有45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融资入股我县旅游、青钱柳和食用菌等优势产业,年分红5万元;有49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目前均健康有序运营。尤其是集村体经济组织在资产管理、对外合作、产业培育、资金运转四个方面的作用逐步得到发挥。如丰集镇高斛山等6个村和黄柏山管理处药铺村共100万元驻村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分别入股西河旅游公司和黄檗山旅游公司,作为第一书记旅游产业扶贫项目,按约定进行分红,分红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年底慰问贫困户或对贫困户进行临时救助。汪岗镇立足村情实际,大力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通过政府引导、典型示范、能人带动,形成了韩冲、余铺、普救河、杨湾等一批特色产业专业村,“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产业格局逐步形成,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五)强化要素保障,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一是积极推广“扶贫产业+金融+保险”模式。努力推进金融服务、信用评价、风险防控和产业支撑四大体系建设,探索建立了“扶贫产业+金融+保险”模式,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扶贫贷款总额xx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贫困户12199户,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制定出台《脱贫攻坚产业保险办法》,将水稻、食用菌等8大类20个品种纳为承保产业,为全县16284户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发展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产业保险服务,截至目前,共为682贫困户理赔156万元,确保了贫困户产业发展路上“零风险”。二是大力推广电商营销手段。电子商务本身是一个扶贫产业,同时又是一种扶持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商城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实施以来,电商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营销活动中,农产品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引进阿里巴巴零售通平台入驻商城,引进阿里旗下农村淘宝项目;已与京东合作开设“中国特产·河南商城馆”;已建成菜鸟物流商城服务中心,首批35个天猫优品服务站建成并运营。积极主动与国电投资集团联系对接,使商城成为国电投1000多个下属企业职工食堂农产品定向采购基地县,商城特产及旅游产品成为国电投14万职工定向扶贫消费产品。我县原耕电子商务公司目前月销售已突破5000单,年交易额500万元以上,曾创日单900单最高纪录;通过网上营销带贫企业农特产品,间接为贫困户提供300个就业岗位,户年均增收6000元。三是积极推进品牌培育。大力开展特色农业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区等品牌创建工作,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厚植产业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大劳动技术培训力度。今年以来,人社、农业、妇联、教体、商务、林业、水产、旅游、畜牧等部门,分别开设了烹饪、种植、月嫂、美容、电商、旅游服务、畜牧养殖等13个专业培训班,截止目前,相关职能部门共举办培训班45期,8192人通过培训领到了结业证,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510人。五是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深入开展“红旗引领扶贫路”专题创评活动和“红旗标兵”评选工作,大力推广爱心超市建设,引导群众通过获得文明积分、服务积分、脱贫积分,在爱心超市兑现各种生产生活资料,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开展了“引凤还巢助脱贫”活动,加大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典型的宣传引导;对9个县级典型和29个乡级典型分別授予“引凤还巢助脱贫”示范企业、示范合作社、示范基地牌。

(六)办好民生实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日益完善。农村安全饮水,完成2018年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总量的62%;完成损毁工程整修恢复通水30处,合计修复通水户数达3100余户;完成15个乡镇自备水源改造任务;当年完成10处集中供水工程移交管理。交通项目建设,已完成2017年度所有建设项目以及2018年度第一批整合资金道路207公里的竣工验收工作。健康扶贫工作,目前全县有21个乡镇卫生院,340个标准化的村卫生室,达到贫困村“一村一室一医”的目标;目前我县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率76.5%,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率和贫困人口中的慢性病签约率均为100%;已办理轻度慢性病发证3420人。文化教育、电力通讯工作,110个贫困村,已有94个村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6个村即将完成。2018年春季,资助13847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共计1500万元,办理贫困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500人2286万元,争取社会捐助各类贫困大学新生420人210万元;秋季学生资助工作正进行核查和资金拨付;2018年4个教育扶贫重点项目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2018年16个深度贫困村电网改造共计23个单项工程,6个贫困村改造共计7个单项工程已经全部完成,竣工率和投资率均达到100%。易地扶贫搬迁,2016、2017年搬迁户已全部搬迁入住,拆旧复垦工作全面完成;2018年所有安置点主体工程全面完成,大部分安置点基本达到搬迁入住条件,总体工程完成95%以上。全县2018年农村危房改造总开工户数4778户,开工率为98%,总竣工户数4513户,竣工率为93%。目前各乡镇(处)正组织验收、资金拨付及扫尾工作。残疾人无障碍设施配建类超额完成99户,改造率达110%;辅助器具类需求由政府统一采购,已按实名制要求发放到残疾人手中。大力开展社会扶贫捐赠。县红十字会及各乡镇共收到各类捐款22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及基本公共服务投入。

二、短板务必认清找准,问题导向只可“紧”而不可“松”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产业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还很突出,任务还很艰巨。8月16日至18日,我、曾兵同志、王鹏程同志和阮礼银同志带队,组织全县部分县直行业主管部门和22个乡镇(处)主要负责同志一行30余人,赴三门峡市卢氏县、洛阳市栾川县、南阳市淅川县开展考察学习活动。卢氏县创新建立金融扶贫“卢氏模式”,其金融服务、信用评价、风险防控、产业支撑“四大体系”经验在全省普遍推广;栾川县旅游扶贫、淅川县产业扶贫在8月12日召开的全省产业扶贫现场观摩会议上都作了交流发言。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深入实地观摩,看典型、学经验,比不足、论提升,对比之下,我县的脱贫攻坚,尤其是产业扶贫工作还有不小的差距。

(一)思想认识不够,发展氛围不浓。个别乡镇和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对产业扶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村集体经济收入这个“硬杠杠”没有危机感,对“怎样发展扶贫产业,帮助贫困户脱贫”没有自己的思路,也不愿意思考,没有立足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抓脱贫。一些部门和镇村干部投入扶贫产业发展精力不够,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研究论证不够深入,对产业扶贫项目选择还存在盲目性,党员干部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扶贫产业能力不强。个别乡镇产业扶贫精细度、精准度不高,因人施策、因户施策没有落实到位,数据经常变动,项目擅自调整,严重影响了扶贫进度和扶贫效果。

(二)产业规模不大,利益联结不紧。我县产业扶贫缺乏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带动,目前带贫企业块头小、数量少、带贫能力弱,导致优势产业还处于价值链低端,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带贫支撑。一些传统优势产业,由于实施周期长,见效慢未能作为脱贫产业进行重点扶持,故搭不上产业扶贫的顺风车,发展缓慢。一些企业帮扶带贫意愿不强,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小、盈利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真正带动群众增收的企业少,带动增收作用发挥不明显。部分带贫企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不牢,缺少吸收农民入股、劳务就业、订单生产等形式,农户与带贫企业之间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三)奖补机制不全,产业融合度不高。目前我县在产业扶贫上的奖补力度不够,缺少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和企业带贫效果显著等方面的奖励办法,虽然也制定了一些奖补措施,但目前多数奖补措施还没有兑现,奖补长效机制不健全,激励效果不明显。选择的部分产业项目产业配套体系较为薄弱,多数为一产,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少,产业缺乏足够的市场支撑,不足以形成产业集群融合发展。

(四)专业人才匮乏,影响项目发展。目前产业发展中的人才结构、知识结构难以满足产业扶贫工作需求。产业发展涉及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而目前的技术研究、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由于受限于专业技术缺乏,整体上项目实施进展缓慢。

(五)带贫资料不完善,效果体现不明显。帮扶档案资料千篇一律、流于形式,有些企业和合作社,带贫资料中对贫困户务工未分类或标注、务工记账与支出不统一,有的资料无时间、无领取签名,有的甚至前后矛盾,逻辑关系出现错误,带贫资料经不起检查。

(六)“等靠要”思想严重,自主发展意愿不强。一些地方还存在“干部帮、群众看”“吃救济光荣”“政策养懒汉”现象。有的贫困村、贫困户对自主发展产业没有思路、没有想法,坐等县里出政策、出资金。有的驻村干部、帮扶单位热衷于送钱送物,对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没有深入调研,不愿动脑筋思考,不愿动手跑腿搞细致周到的服务。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具有一定共性和代表性的。还有一些具体的问题可以说纷繁芜杂,这里不再一一点到。8月30日全市八月份脱贫攻坚督查巡查通报会上,着重强调了固始县安全饮水问题、息县和淮滨扶贫车间问题和我县产业扶贫带贫协议不完善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偶然的,必须引起重视。通报我县的具体问题刚才少锋同志在情况通报中已经传达了,大家要举一反三,落实整改。

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们务必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跟踪问效。一是强化责任意识。上述通报会上刘国栋同志指出,从9月份开始,市督查巡查将进行局部调整,要求会越来越严,督导内容上按照正式的各项贫困退出标准内容进行督查,进行预检。如果督查巡查中再发现一些在当前时间段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包乡镇的县处级领导和行业部门的分管领导将被市纪委问责。二是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根据省扶贫办《关于强化群众监督确保整改任务落实的通知》,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全面落实公告公示制度,切实用好监督举报电话,及时调查群众举报事项,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深入开展以案促改教育工作。从9月1日起,省扶贫办将对乡村资金项目公示公告、监督举报电话宣传和工作、议案促改教育开展等情况进行暗访抽查,对落实不到位、敷衍应付的县,进行通报批评或约谈。三是持续抓好问题整改。要充分发挥周调度例会作用,通过“四个方面26类问题”的自查,切实解决一些疑难重大问题。各村和社区两委、驻村第一书记、责任组长、帮扶人、帮扶单位要对照贫困人口退出的标准,逐户、逐人走访,扎实推进帮扶工作。同时,要及时关注疑似漏评、返贫户和预脱贫户,查漏补缺,逐一采取措施,限时清零,确保各项脱贫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中央巡视组巡视河南反馈问题4类22条中有21条是立行立改的,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督查河南反馈问题6类18条中有16条是立行立改的问题,这些立行立该的问题在9月9日前完成。其余问题也必须制定整改举措,扎实推进。各乡镇(处)务必于9月9日前上报整改报告和整改台账。四是持续加强县级督导。我县的督导组过去付出的辛苦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下一步督导的方向要更加明确,督导措施要更有针对性。督导组要继续坚持深入乡镇(处)、村和县直单位督查,提出问题交办和整改意见,坚决做到发现问题当天交办、限期整改、跟踪销号,不留尾巴;对每次督导检查、暗访和考评发现交办的问题进行跟踪督导,只要限期没整改到位销号的,一律启动问责程序,不搞下不为例。

三、措施务必精准得当,总攻步伐只可“稳”而不可“乱”

各级各部门要提高认识,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举措,精准发力,狠抓落实,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可靠保障。

(一)加大统筹力度,科学有序推进。脱贫攻坚越是到了总攻阶段,越是要指挥若定,科学统筹,弹好“钢琴”,不能乱了方寸。一是进一步强化战时调度机制。要严格落实脱贫攻坚战时调度、责任机制,全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会议已召开了14次,及时解决了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要理清工作头绪,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认真梳理10次“产业扶贫+”调研活动中明确的任务和完成进度,建立工作台账,定期开展督导检查落实情况,确保产业扶贫+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各战区指挥长对片区内干部作风、扶贫政策落实和重点工作进行常态化督导,及时协调解决问题。二是扎实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全省有统一安排,我们要不折不扣落实好。要坚持全程公开、全程透明。要对照精准识别标准,严格按照党支部会议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会议决议的程序,做好公开公示。要坚持全程受理群众信访举报。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群众信访问题,要做到有信访就受理,有问题就解决,不回避、不搪塞,主动解决群众在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方面的诉求。要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要结合乡镇实际,以查漏补缺为主。坚持有错必查、有错必纠,对巡视督查发现的问题、群众信访举报的问题、“回头看”自查发现的问题,要一户不漏进行核查,从细从严认真整改到位。三是围绕精准退出指标做实各项工作。要在精准识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等工作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上下足功夫,特别是在涉及贫困县、贫困村退出的“三率一度”指标方面要严格达标,筑牢工作基础,把脱贫攻坚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要抓好转移就业、产业扶持、易地搬迁、社会保障、特殊救助“五项重点工作”,强化教育、交通、医疗、水利、电力“五大基础建设”;同时要紧盯脱贫村、脱贫户的相关指标,确保各项政策落地生根。要完善人居环境长效机制和奖惩制度,加大力度集中治理村内外垃圾、公共场所卫生、村内沟渠、畜禽圈舍等影响居民居住环境的地方,切实提高人居环境整体水平。

(二)紧密结合实际,扶优育强“产业树”。国家、省、市始终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将“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放在首位。省委、省政府为贯彻落实好“五个一批”扶贫举措,细化明确了“转扶搬保救”五项举措,印发了《河南省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把发展产业增加群众收入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制定出台了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创新了产业扶贫模式。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要“强化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帮扶举措”,首先提到了“加大产业扶贫力度”,这充分说明了产业扶贫作为群众增收的根本之策。实践证明,我县的扶贫“产业树”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是符合我县工作实际的有效扶贫举措。各级各部门要齐心协力,扶优育强扶贫“产业树”,增强带贫实力,造福贫困群众。一要做优主导产业。各乡镇(处)、各村资源条件有差别,贫困户经营能力和脱贫需求也不尽相同,要因地制宜选定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产业发展类别、扶持项目,发挥产业扶贫的最大效应。要注重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按照“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目标,发展本乡镇特色突出的脱贫产业,确保扶贫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制定产业扶贫规划,做到因人因村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做到产业到人、人对产业,切实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有条件的乡镇要按照省市关于促进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要求,落实好我县再生稻和稻渔(鸭)共作的意见,推动我县再生稻和稻渔(鸭)综合种养生态产业做大做强。二要做强龙头企业。没有龙头企业带动,扶贫产业就难以形成产业链。我们要在龙头企业培育上多下功夫,每个产业培育1-2个龙头企业。要扶持现有的山信、兄弟、和盛等龙头企业,以壮大龙头企业(树干),带动合作社(树枝)、农户(树叶)发展。以提升龙头企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为目标,着力推进企业加强自身建设,扩大融资投资,加强产业协作,多方开拓市场,培育自主品牌。针对全县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的实际,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吸引外地大型企业来我县投资开发或兼并重组我县相关企业,实现以强带弱、借势发展。三要做实帮管责任。“产业树的成长壮大涉及到多个部门,县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职能,将行业扶贫政策清单化,精准指导各乡镇(处)落实相关政策,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各乡镇(处)具体负责辖区贫困村产业扶贫工作的落实,带头进村入户、带头帮扶群众,做到心中有责、手中有策。各贫困村“两委”要负责发展本村特色产业和集体经济,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主动对接各项扶贫政策落实。驻村第一书记要发挥人才支持作用,协助所在村做好产业扶贫相关工作。四要做活“回归工程”各乡镇(处)要建立本土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加大本土人才联系力度,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发展,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各相关部门要积极为外出人才回乡创业搭建平台,努力形成人才愿留下、想创业、创成业的良好氛围。

(三)规范有序运作,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重要体现,也是贫困村脱贫摘帽的重要标尺。规范组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重点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管理、资金运用、产业培育和对外合作四个功能运用,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加快脱贫攻坚步伐。一是强化主体责任。各乡镇要明确主体责任,形成乡镇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专门抓的工作局面。各乡镇要加快村集体项目进度,使其尽快完成,发挥作用,形成效益。对于光伏发电项目,也要加快进展,争取早日入网发电,获得收益,持续形成村集体固定收入。二是强化日常监管。行业审批部门及管理部门继续加大集体经济的监管、服务力度,加强督导检查,特别是要加大资金的监管力度,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运营情况。对没有启动的项目及需要调整的项目,要督促各乡镇抓紧调整实施,加强配合项目的审核,确保9月20号前全部调整到位。三是强化品牌创建。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推出优质品牌农产品,参加专业展销会,增强市场影响力;利用好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结合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把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村电商有机结合,拓宽销售渠道,健全农产品市场,不断提高我县农产品知名度,做到优质优价,实现既增产又增收的目标。四是强化培训指导。继续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的培训,重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带头人的综合素质。技术服务部门要加强村级集体带头人沟通交流,实地指导集体企业发展。

()健全保障体系,优化扶贫产业发展环境。坚持将产业发展环境作为生产力,建立健全经营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发展环境,确保扶贫产业良好发展。一要健全经营体系。持续实施质量兴县战略,大力推进农副产品种养规模化、加工标准化,搞好产品质量认证,探索建立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监管。放大品牌效应,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一批优势农产品知名品牌,持续提升“三品一标”工作水平,增强生态农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积极与阿里巴巴、腾讯大豫网等电商运营公司对接,扎实开展电商进农村活动,实现产品销售线上线下互动,促进特色农产品走出去。要立足发展全域旅游,利用乡村旅游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要健全服务体系。要加强产业产前、产后的服务,通过中介服务、市场服务、技术外包等途径,建立健全产业服务体系。各行业部门要根据职能,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林业病虫害、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气象监测预警等公共服务机构和公益性设施建设。鼓励合作社和涉农企业到农村发展技术承包、设施农业、规模养殖等经营性产业,通过企业化、市场化的手段为农民提供服务。三要健全政策体系。各相关部门要加大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从财政、项目、信贷、保险、基础设施等方面予以支持。要认真梳理产业扶贫政策落实效果,对政策落实进行综合评价,补齐政策短板和漏洞。要充分借鉴卢氏县金融扶贫先进经验,尽快完善金融服务、社会信用、风险保障、产业支撑四个体系,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户以及具有脱贫带动能力经营主体的支持金融力度。要持续加强产业发展保险力度,保险公司要围绕扶贫产业发展,创新保险产品种类,不断提升产业扶贫抵御风险能力。

()激发内生动力,提振贫困群众脱贫信心。增收致富最有力的支撑是产业,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发展扶贫产业终究要靠贫困群众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以“红旗引领扶贫路”专题创评活动为抓手,通过“创、比、评、奖、学”,评选出一大批在脱贫攻坚中创造突出业绩的优秀群体和先进个人,推举出一大批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在全县迅速掀起争创“红旗标兵”、争学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二是加强技能培训,提升脱贫能力。目前大部分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务工和创业都缺乏技术。县人社等相关部门及各乡镇要对贫困群众培训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实施切实可行的培训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培训流于形式的问题,确保各类培训取得实效。各相关行业扶贫部门要借助国电投、河南师范大学帮扶我县的契机,利用央企、高校在科技、教育、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大力推进全县产业扶贫的转型升级。三是扶贫扶志结合,唤醒自强意识。当前,绝大部分贫困群众都能在政策的帮扶下,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少数贫困群众好逸恶劳、不愿脱贫、依赖政府、互相攀比,造成了极为不好的影响,严重挫伤了广大扶贫干部的积极性。“扶贫先扶志,扶贫不养懒”。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相结合,帮助贫困户牢固树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正确观念,促进贫困户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强自立、自力更生的观念和理念,增强能致富、会致富的能力和本领,引导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大局中来。

()夯实发展根基,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贫困村脱贫的重要指标,也是扶贫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一要明确项目建设任务。县交通局要持续实施贫困地区交通建设工程,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县水利局要加强安全饮水保障,新增农村安全饮水1.5万户以上。县电力部门要抓好电力设施建设,持续强化电力保障。县文化、电信、卫计等部门要建好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标准卫生室,连通宽带网络,满足群众需求。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残障设施建设都要按既定任务要求不折不扣完成落实好。二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县交通、水利、住建、扶贫、电力、电信等部门,要进一步按照各自职能分工,深入贫困村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对应安排还未安排项目的村要抓紧谋划,确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覆盖所有贫困村;对在建的项目,要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如期竣工验收。主管部门要主动督促乡镇未开工项目尽快开工。各乡镇(处)要积极与部门衔接沟通,按照脱贫计划年度制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倒排建设工期,适当超前谋划,确保贫困村基础设施完善同步到位。各乡镇(处)要严格按照全县拟定的工程项目进度时间节点,确保在9月底完成建设任务。同时,已完工项目抓紧整理资料,申请竣工验收和决算评审。要加强项目监管,严格工程质量,对出现质量问题的,坚决返工重做。业务主管部门和监理单位要按工程进度督促施工企业上报相关资料,今后,凡因报账资料不全的坚决不予拨款。三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引导、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参与机制。要引导本地、本村能人通过捐资、捐物、捐建等方式,支持通村公路建设,帮扶困难群众危房改造、重建。坚持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以物抵资等方式,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

推荐访问:脱贫 攻坚 全县 扶贫 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