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制度衔接凝聚攻坚合力织牢托稳社会救助兜底脱贫保障网

   

强化制度衔接 凝聚攻坚合力  

织牢托稳社会救助兜底脱贫保障网  

   

旺苍县民政局  

   

(2017年6月)  

 “民者,国之本;政者,民之事。”民政是为民之政,是国政、德政、更是善政。旺苍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社会救助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道屏障,如何织牢托稳精准扶贫“网底”,竭力“保送”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农村贫困人口同步奔康,考验着我们的觉悟、智慧和使命担当。近年来,我县紧扣脱贫攻坚大局,强化政策衔接,以自觉的为民行动,炽热的爱民情怀,主动出击,组合发力,靶向施策,针针扎实,为全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了坚实的民政力量。  

一、 强化“四大机制”,搭牢兜底平台  

1.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建立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救助兜底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构建县、镇(乡)、村三级救助保障联动网络,层层绑实绑牢主体责任。  

2.强化受助核查机制。建立社会救助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扩大核对领域,拓宽信息渠道,完善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手段,健全救助信息沟通机制,实现核对信息资源共享,做到“逢进必核”,增强社会救助的准确性。  

3.强化救助经办机制。实行“一体化推行,一站式受理,一个口上下”的“三个一”救助模式,畅通社会救助的“绿色通道”。依托县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在全县乡镇服务大厅设立“社会救助服务窗口”, 实行前台“一门受理”,后台“协同办理”,救助申请对象只需在社会救助服务窗口一次性提出申请,承担救助任务的民政、教育、卫生、司法、人社、住建等部门按照职责实行分办、转办、协办,  实现救助申请人与相关救助部门的高效对接,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保证了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4.强化绩效考评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把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工作纳入低保工作绩效评价和脱贫攻坚成效考评体系,对社会救助的风险点全程监控,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加强社会监督,畅通举报电话,设立社会救助投诉热线,确保救助阳光、透明。  

二、实现“四大突破”,补齐政策短板  

1.完善贫困人口认定条件。完善农村低保家庭贫困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家庭收入、财产作为主要指标,同时也适当考虑家庭成员因残疾、患重病等增加的刚性支出因素,综合衡量家庭经济状况,综合评估家庭困难程度。  

2.完善家庭收入核算范围。对参与扶贫开发项目的农村低保家庭,核算其家庭收入时,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明确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优抚对象抚恤优待金、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残疾人的康复、医疗、托养等救助金和长寿老人的高龄金贴等暂不计入家庭收入。  

3.精准衔接落实两项制度。逗硬落实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无缝对接,对不在建档立卡范围内的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在解决“两不愁”问题同时,统筹使用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帮助他们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等方面落实“三保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脱贫。  

4.重病重残人员单独施保。对低保边缘家庭因家庭成员长期卧病在床,及患有器官衰竭、恶性肿瘤,重度精神病等20种重大疾病(提供三级以上医疗机构病历诊断书),导致固定支出高于家庭成员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可对重病患者实施精准施保;对无超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固定收入、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实行单独施保。  

三、实行“四个统一”,破解识别难题  

对象识别是精准兜底的最大难题。我县以低保和扶贫政策有效衔接为抓手,通过联席会议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实行“打捆”推进,坚持“四个统一”,同步识别低保对象和贫困户,联合认定低保兜底对象,变“独角戏”为“集体舞”,实现了兜底识别“不脱靶”。  

一是在认定程序上统一。实行“四审四公示”和 “六签字”制度,严把对象识别“六道关口”:即坚持进村入户,把好调查关;开展民主评议,把好公平关;规范工作环节,把好流程关;严格审核审批,把好认定关;完善动态管理,把好进退关,提高对象认定的精准度。  

二是在衡量标准上统一。制定统一的家庭收入、财产认定计算办法和贫困状况评估指标体系,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低收入家庭的困难程度,防止出现认定上的偏差。  

三是在组织实施上统一。今年2月底,我县统一集中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兜底“回头看”专项行动,实行联合安排部署,联合开展入户调查,联合组织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联合组织开展民主评议,联合组织开展张榜公示,联合组织开展低保兜底对象的审批认定,避免重复认定和识别“盲区”。采取低保“清零”措施,通过对农村低保对象重新申请、调查、评议、审核、公示、审批,解决了 “人情保”、“关系保”、“维稳保”等多类“问题保”。  

四是在动态管理上统一。强化管理协同,定期会商、交流各自对象的变化情况,加强信息核对,及时更新数据。在每年3月底前进行台账数据比对,将符合条件的对象在同一时间分别纳入相应的范围。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低保对象,脱贫后在退出建档立卡范围的同时也要退出低保救助范围,对已返贫且符合条件的贫困对象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应退尽退”,实现兜底对象精准。  

四、落实“八大救助”,兜实保障“网底”  

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强化各项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构建起以低保为基础,医疗、住房、教育等专项救助为支撑,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临时救助、就业救助和慈善救助为补充的“大救助、大联动、大协作”格局,畅通社会救助信息渠道,用足、用活、用准救助政策,因户因人施策,形成救助活力,放大救助效应。  

1.实施生活保障兜底。一是建立低保标准量化调整和自然增长机制。坚持低保标准看齐扶贫标准,从今年1月1日起实现了“两线合一”;二是定期开展“回头看”,着力进行“回头帮”。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因灾因病等原因返贫的家庭按规定程序及时纳入低保范围;三是坚持分类施保、精准施保。对纳入低保范围的家庭成员,根据其收入水平,实行按标补差;对其中无财产、无收入来源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实施重点救助,全额兜底。在脱贫攻坚期间,除发生死亡、迁出等家庭人员变化或家庭收入、财产等经济状况明显超标以外,使纳入低保兜底的扶贫对象连续享受低保兜底政策,避免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截止今年6月底,全县共有扶贫建档立卡低保兜底对象6297户8065人,1-6月发放低保兜底资金2260万元。  

2.实施医疗救助兜底。一是资助参合参保。兜底资助农村低保家庭、五保对象、困难优抚对象和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特大疾病患者,参加新农合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二是开展特殊门诊救助。将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25种常见慢性病或特殊疾病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救助范围。三是全面实施大病住院救助。实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位一体的“一站式”即时结算救助模式,对救助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及各类补充医疗保险、商业保险报销补偿后的个人负担费用难以承担的合理医疗费用给予救助,在年度救助限额内的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达到70%以上,对剩余个人自付医疗费用仍然较高的救助对象酌情给予再次救助,重特大疾病患者享受三重医疗保障后政策范围内的补偿比例达到90%以上,特困人员实现住院“零支付”,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今年1-6月全县共发放医疗救助资金825万元,救助患者9120人。  

3.实施特困供养兜底。一是将所有特困供养人员纳入长期保障范围。二是建立特困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农村特困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年5400元和3600元;孤儿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246元和748元。三是加大集中供养力度。以县养老服务中心为主体、乡镇敬老院为支撑的全县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体系全面形成,集中供养率达到50%,农村敬老院入住率达到51%。今年1-6月共计发放供养金470万元,保障了2287名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全县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联人护理补贴全面落实。   

4.实施急难救助兜底。对因自然灾害、突发事故、重大疾病等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和个人给予临时性、应急性、过渡性救助,解决其“三难”问题,并迅速全面开展入户调查,精准实施低保、医疗等专项救助,避免其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现象发生。今年1-6月,全县累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480万元,救助对象达6715人次。  

5.实施教育救助兜底。教育、民政协同发力,对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和低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学龄人口,实行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程助学大覆盖,帮助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和就业创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今年夏季全县救助学生累计达1101人,投入救助资金368万元。  

6.实施住房救助兜底。统筹民政、国土、住建等部门的政策资源,强化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地质灾害迁建等政策的有效衔接,积极开展困难群众住房救助,有效防止因灾致贫返贫问题,对在自然灾害中农房垮塌或严重受损造成无法居住的及时纳入灾后重建,对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要避险搬迁的农户,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帮扶。今年计划通过政策“打捆”,完成1107户3974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7.实施就业援助兜底。由人社、民政部门牵头,整合农业、扶贫等部门,组织开展贫困劳动者和退役士兵免费进行种植、养殖、电商等技能培训,包吃、包住、包会、包指导就业,增强他们的致富能力。今年上半年,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1123名,培训退役士兵182名,给1305个农村家庭带来了致富希望。   

8.实施慈善救助兜底。充分发挥慈善救助的补充作用,健全慈善机制,坚持以政府投入、福彩公益金、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广泛开展助困、助学、助医、助残、助孤等“五助”活动。今年上半年先后为全县135名贫困学生爱心助学结对,资助贫困大学生210名,发放助学金42万元,为敬老院孤寡老人、低保特困户募集资金30万元。  

   

推荐访问:兜底 脱贫 攻坚 衔接 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