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赴青岛、烟台、大连和天津滨海新区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关于赴青岛、烟台、大连和天津滨海新区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一、学习考察的主要收获
  大家普遍感到,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从发展的角度看,与这四个地方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一是差在综合实力上。2012年,青岛、烟台、大连和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总量分别为7302亿元、5281亿元、7002亿元和7205亿元,除烟台比我市(5861亿元)略低外,其他三地分别高出我市1441亿元、1141亿元和1344亿元;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为670亿元、357亿元、750亿元和731亿元,均高于我市(301亿元),特别是青岛、大连和天津滨海新区分别是我市的2.2倍、2.5倍和2.4倍。
  二是差在结构、质量和效益上。2012年,青岛三次产业比为4.4:46.6:49.0,烟台是7.2:56.5:36.3,大连是6.4:51.9:41.7,我市为9.1:59.2:31.7,特别是第三产业占比分别高于我市17.3个、4.6个、10个和0.8个百分点。青岛、烟台、大连和天津滨海新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9.2%、6.8%、10.7%、10.2%,分别高于我市(5.1%)4.1个、1.7个、5.6个和5.1个百分点。
  三是差在对外开放上。2012年,青岛、烟台、大连和天津滨海新区直接利用外资分别为46亿美元、14.5亿美元、123.5亿美元和98.07亿美元,分别是我市(12.3亿美元)的3.7倍、1.2倍、10倍和7.9倍;
进出口总额分别为732.08亿美元、478.02亿美元、641.13亿美元和812.38亿美元,分别是我市(104.82亿美元)的7倍、4.6倍、6.1倍和7.8倍。特别是大连市实际使用外资连续三年超100亿美元,落户的世界500强和行业百强企业381家,完成海外并购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41个,出口市场拓展到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
  四是差在科技创新上。大连市有国家级研发机构24个,组建了新能源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0个,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2项,全社会研发投入GDP占比达2.1%,全市发明专利申请突破万件,发明专利授权1407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607件;
天津滨海新区拥有国家级研发中心50个,博士后工作站66家,重点实验室206个,企业技术开发中心9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26家,高新技术企业7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023家;
青岛即发集团建有中国针织行业首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实验室”,拥有国家专利13项;
而我市规模以上企业的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0.47%,高新技术企业仅有95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和工程实验室仅有68家。
  五是差在发展后劲上。从固定资产投资上看,2012年,青岛、烟台、大连和天津滨海新区分别为4154亿元、3044亿元、5624亿元和4453亿元,分别高于我市(3017亿元)1137亿元、27亿元、2607亿元和1436亿元。从项目建设上看,青岛市2012年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21个,完成投资912亿元;
大连市瓦轴集团改扩建、一重核电装备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达效,超百亿元企业达到13家,大石化销售收入超千亿元;
烟台市杰瑞石油装备、南山集团、通用东岳汽车等企业快速发展;
天津滨海新区建成中船重工造修船、中粮佳悦豆油加工等71个重大工业项目,8大优势产业总产值12670亿元,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突破4000亿元,石油化工突破3000亿元;
而我市去年亿元以上项目只有208个,其中仅有29个工业项目完工,实现产值不足180亿元。
  面对差距,分析根源,除了客观上确有一些不可比的因素外,根子还是差在思想解放的程度上,差在开放创新的力度上,差在转型升级的速度上,这也是这些先进地区发展的经验所在。他们注重解放思想,始终以世界的眼光、改革的思路、市场的思维、开放的办法推动发展;
注重顶层设计,做到了高起点、高标准、科学地规划区域发展;
注重发展板块经济,构筑了沿海、县域和园区三大经济板块;
注重创新驱动,抢占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增添了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此外,感触最深、启示最大的还有三条:
  一是注重放大沿海和港口优势,促进临港产业加速聚集。青岛、烟台、大连和天津滨海新区四地始终坚持依托大港、面向大海、跨越发展,倾力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青岛市大力实施蓝色引领战略,充分发挥和放大青岛港的优势,规划建设了总面积2096平方公里的西海岸经济新区,初步构筑起了“一心五区”(一心,即新区中心区,包括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胶南经济开发区等;
五区,即保税功能拓展区、国际经济合作区、董家口经济区、西海岸国际旅游度假区和古镇口服务保障区)的空间开发格局,特别是通过“一顶帽子大家带”的办法,在青岛前湾保税港区海关监管区面积11.72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又规划了53平方公里的保税功能拓展区,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物流、贸易加工、特种钢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临港产业加速发展。去年,全区经济总量达2100亿元,占青岛全市的28.8%;
到2017年,经济总量将达到5000亿元,实现再造一个青岛经济总量、再造一个青岛港、再造一个青岛新城的目标。烟台深入实施“一极领先、多极崛起”发展战略,以东部海洋经济新区为龙头,整体推进西部莱州湾、南部丁字湾、北部龙口湾开发建设。大连市发挥沿海和港口优势,推动渤、黄海组团迅速崛起,长兴岛世界级石化产业园区、花园口新材料和生物产业基地、瓦房店风电产业基地、庄河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等建设全面提速。天津滨海新区依托港口,打响了南港工业区、临港经济区、塘沽海洋高新区、东疆保税港区等十大战役,去年生产总值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占天津市总量的56%和41.6 %。正是因为深入发掘和放大了港口优势,才促进了临港产业的加速聚集,带动了港口、港区、港城一体化发展,形成了拉动区域增长的强大引擎。
  二是注重园区(新区、开发区)带动,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青岛、烟台、大连和天津滨海新区四地始终坚持把园区(新区、开发区)作为促进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的重要载体,大手笔规划建设了一批产业园区。青岛市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保税港区等7个国家级园区,其中3个正厅级、4个副厅级;
大连市有金州新区、保税区、高新区、临港工业园区、花园口经济区、普湾新区等6个国家级园区,全部是正厅级;
天津滨海新区有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保税港区、中新生态城国家动漫园、塘沽海洋高新区等6个国家级园区,其中5正厅级、1个副厅级;
烟台市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保税港区等4个国家级园区,其中3个是副厅级,2012年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总值突破了100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46.6亿元,分别占全市的19%和13%。大连市实施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整合成立了金州新区、普湾新区,大幅拓展了高新区、保税区、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花园口经济区发展空间,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达到19个,目前正在将普湾新区、金州新区、保税区三大功能区合并,打造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州南沙新区之后第7个国家级新区;
青岛市也计划将现有100个集聚区战略优化到50个,集聚区工业总产值将达15300亿元,工业产业集聚区集聚度由51%提升到65%以上。依托这些高规格的园区(新区、开发区),既优化了产业空间布局、促进了产业集群发展,又拓展了干部晋升的空间和渠道,形成了经济发展与干部进步的良性循环。
  三是注重扩大开放,实现了借船出海、借梯上楼。青岛、烟台、大连和天津滨海新区四地始终坚持把扩大开放稳增长、促转型、带全局的重大战略,充分发挥区位、港口、资源、环境、产业等比较优势,广借外力、加快发展。青岛市以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城市为目标,与日本京都和韩国釜山等市建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规划建设中日韩合作创新产业园,组织承办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活动,加大对日韩境外投资和招商引资力度,深化港口物流合作打造国际贸易枢纽,特别是注重放大保税港区以及功能拓展区的效应,去年引进世界500强项目14个,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6.6%。烟台市坚持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通过引进上海采埃孚一个大项目,带来了上海格尔、华迅、万泰等一园配套项目,形成了一个大产业。大连靠着港口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的优势,成功将中国一重落户大连,使之成为装备制造业的龙头,盘活带动了整个重型装备制造业发展;
大连的瓦房店市靠着“零地价”优惠政策使瓦轴集团兴办了占地410多亩的轴承产业园区,带动形成了一个大产业。青岛的胶州市为吸引海尔集团落户,承诺并落实了地方税收留成部分“免五年、减五年”的优惠政策。正是靠着这种长远眼光和执着精神、一以贯之地抓开放招商,才使得经济发展有了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才有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和后劲。
  二、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加快XX发展的初步打算
  学习青岛、烟台、大连和天津滨海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XX实际,最首要的就是瞄准进入全国沿海开放城市第二梯队的目标,锐意开放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增强实力、激发活力、提升魅力,加快建设沿海强市、美丽XX。按照省委部署,我们确定以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家为重点,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着力解决影响我市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实际问题,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发展的大跨越。以此为先导,努力在五个方面强力突破:
  (一)在推动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上强力突破。实施工业强市计划,围绕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找准推动钢铁、建材、化工、煤炭等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制定线路图和时间表,引导钢铁、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把我市的产业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钢铁产业,按照“控制总量、整合重组、延伸链条、节能减排、循环发展、提质增效”的思路,推进“两减”(减量、减排)、“两增”(增质、增效),大力发展船舶修造及配套、重型装备、高速动车、大型环保设备、钢构及金属制品等五大耗钢产业,力争经过3-5年努力,全市钢材本地深加工和消耗能力达到钢产量的五分之一,产钢县(市)区达到三分之一。煤化工产业,整合地方焦化企业资源,发展精深加工,打造煤焦油深加工、粗苯精制、甲醇系列产品等三大煤化工产业链。根据各县(市)区钢铁、焦化产能产量,确定发展深加工以及整合重组的目标和时限,并列入对各县(市)区综合考评体系,加大考核权重,强力推进。同时,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今年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6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服务业增速力争达到15%。
  (二)在发挥沿海和港口优势、做大做强临港产业上强力突破。把发展沿海经济、推动蓝色跨越作为牵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按照“立足高、确保好、必须快”的思路,举全市之力加快曹妃甸开发建设。突出产业兴区,强力推进开放招商,重点抓好首钢京唐二期、大型海水淡化等202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力促中石化千万吨炼油、华润二期等一批项目尽早开工,力争今年全区生产总值、全部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409亿元、75.7亿元和830亿元,分别增长15%、50%和35%。近期,将召开全市支持曹妃甸开发建设动员大会,制定出台支持曹妃甸开发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同时,注重发挥曹妃甸的龙头带动作用,发挥港口和临港产业的辐射聚集效应,打造聚集产业和企业的各种平台,牵动乐亭、滦南、丰南等沿海一线发展,做大做强沿海经济,构筑起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
  (三)在园区建设上强力突破。按照发展产业链经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突出抓好2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3个省级工业聚集区、8个省级物流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明晰功能定位,完善基础设施,扩规模、提档次,促进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努力打造一批年销售收入超千亿、超百亿的产业园区,争取有更多的园区跻身国家和省开发区序列,以园区建设的大突破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四)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上强力突破。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作为增强实力、激发活力、提升魅力的重要举措,从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政策扶持、严格目标考核入手,助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全民创业,制定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年度指标,并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推动民间资本向产业链高端和新兴产业领域转移,支持更多群众成为个体工商户、更多个体工商户升级为小微企业。今年,抓好100个产业资本转移项目,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0家、中小微企业1200家。
  (五)在增强发展动力、优化发展环境上强力突破。抓住各级干部这个决定性因素,坚持以事业凝聚人心,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各级干部成为区域发展的规划师、产业家、实干家,不让老实干事的人吃亏,不让投资钻营的人得利,形成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浓厚氛围。抓住发展环境这个命门之穴,进一步给市场、社会和县区放权、让利、松绑,开展“庸、懒、散、奢”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影响和破坏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打通“中梗阻”,提高办事效率,打造聚集现代产业、优质生产要素和优秀人才智力的洼地。
  实现五大突破,我们将把开放招商作为重中之重,作为第一抓手,牢固树立“域外就是外”的理念,坚持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并重、聚集要素与项目建设并举,把小团组招商与领导亲自出面结合起来,把优惠政策与一事一议结合起来,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突出抓好300个重点利用外资项目的推介招商。同时,发挥与日韩部分城市和企业优势可以互补、产业关联度高、联系较多的优势,建设一批承接海外产业转移的示范园区;
发挥沿渤海、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对接京津,甘当配角,推动中科创新产业园和清华产业园项目建设,使XX尽快成为京津产业转移主要承载地和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基地,力争今年引进外资、内资均增长20%以上,切实做到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转型、以开放促跨越,为加快XX发展、尽快进入全国沿海开放城市第二梯队提供强大动力。

推荐访问:烟台 大连 青岛 天津 滨海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