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与对策]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八要素

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与对策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持农业增产,促进农民增收。根据我县2011年农业统计结果和全县农业产业布局状况,就如何调快调忧一产,立足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一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我县农业产业结构布局现状
  县十三届党代会提出了“调快调忧一产、调快调强二产、调快调特三产”的经济发展战略,依据各乡镇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进行了农业产业布局,提出发展一产目标任务:全县三年内巩固提升粮烟畜产值,加快建设7万亩忧质烟叶基地,完成150万亩核桃种植任务,建成10万亩忧质蚕桑园,建成15万亩花椒基地,建成10万亩中药材基地,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效益提升。一产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对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种植业结构日趋合理。2011年全县农业产值达19.7亿元,可比价增加值增长8.5%,可比价产值增长9.1%;
农民人纯收入达4117元,同比增加626元,增长17.9%。


  二、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化程度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二)农副产品加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资源优势尚未转化成产品优势;


  (三)各乡镇产业发展不平衡,结构调整力度需进一步加大,烟叶、核桃、蚕桑、花椒、中药材农业产业仍然没有向“高产、优质、高效”主产区全面发展,不利于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 
  三、我县农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速度 
  抓调整增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虽然有了较大调整,但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是农业经济总量小;
在农业结构内部,传统种养殖业占的比重大,林果业占的比重小;
在品种比例上,一般品种比例大,优质品种比例小;
自给自足思想严重,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缓慢。新农村建设难,主要是农业工业化水平不高,还处在农业工业化的初期,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最难点。重工业的发展对农业的带动不大,给农业带来辐射带动的只有轻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所以加快产业形成和“龙头”企业的引进,面向农业、面向农民,减少中间环节使农民直接增收是关键。轻工业、农牧副产品加工业,既是农业产业化的主体,也是推进我县工业化的重要领域。因此,要本着“质量调优、经济调活、效益调高、农民调富”的原则,继续下大力气予以调整产业结构。一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紧紧围绕特色产业,以加工、流通环节为重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种养业,强化加工业,完善流通业和服务业。我县有丰富的林地、土地、光热资源,发展农业条件优越,在粮食、烟叶、核桃、蚕桑、花椒、中药材种植和畜牧养殖方面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初具规模,这为我县大力发展以农林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轻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要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轻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二要继续优化产业布局,引导农民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依照县委确定的农业产业结构总体规划布局,不断完善,充实提高,各乡镇要从整体上把握和落实好各区间、各线点的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等规划。乡镇产业规划要振奋人心,提的目标要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产业规划要突出重点,全面到位,充分体现大产业带动辐射作用。乡镇发展农业产业工作措施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性化,体现给老百姓办实事、增收入的理念和实招。三要依托农业,重点发展林果业。发展林果业不仅可以化解单一的农业种植风险,保证农民在大灾之年也能有稳定的收入,而且能拓宽农业收入渠道,改变单一农业种植“广种薄收”的状况,有利于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延深,农民增收有保证,还为畜牧业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培育基地、提供原料,达到以林养牧、以牧促林的成效,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四要加快林业种植结构调整。要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同时,大力发展优质烟叶、核桃、蚕桑、花椒、中药材种植和特色农业,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引导农民按“稳粮经、扩林果”的结构调整原则,调整粮、经、林果种植比例,增加市场价格空间大、适销对路的经济林果种植面积。五要发展农产品储藏、保鲜、运销业,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要实施农村人口的有序转移,积极探索农民培训、就业、转移的管理机制,加快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有利于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制度和机制,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对农民进行大规模的职业技能培训,实现有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更多的农民转向二、三产业。同时发展好第三产业,要以扩大总量、提升质量、优化结构、增加就业为目标,大力发展面向一产生产的服务业,整合提升面向消费的服务业,充实完善面向农村的服务业,提升改造商贸流通、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突出发展旅游业,培育发展信息、社区服务、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二)以龙头企业建设为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增量型农业向现代化效益型农业转变的有效载体,是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推进慢,主要是农业龙头企业少,规模小、产业链难以形成,农产品附加值低、效益差。因此,要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关键措施来抓,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产业化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按照“扶大龙、兴小龙、育新龙”的思路,因地制宜,分类培育,政策扶持,加快发展,通过“龙头”企业的涌现,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吸纳更多的农民参与,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做到“一扶”: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化经营;
“二建”:生产基地、工业园区;
“三带”:支柱产业、科技推广应用、千家万户;
“四抓”:特色农业区域、合作经济组织、产业链延伸、涉农服务;
“五化”:利益调节机制、服务保障机制、科技推动机制、多元化投入机制、宏观调控机制化。一是围绕我县农业的产业布局,加大引进和扶持力度,尽快培植一批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种植、养殖、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参与我县农业深层次开发,将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转化增值,不断开拓农业增效增收的空间,增加农民收入。二是积极探索建立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农户有效的利益联接机制,切实化解企农利益矛盾,形成紧密的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企农利益关系,共同抵御农业市场风险。同时要加快社会信用制度建设,规范农户和企业行为,合理确定产品价格,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进产、加、销一条龙,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林地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更深层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大力推进扶持发展农村多种形式的中介组织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更好地发挥连接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从总体上看,我县许多协会和合作社的管理、运作、服务不规范,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有的甚至名存实亡。因此,要下功夫抓规范工作,明确职能,规范运作,发挥作用。依靠龙头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或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千家万户的增产增收,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着力抓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四是加快培育主导产业,重点抓好优质烟叶、核桃、蚕桑、花椒、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使其上规模、上挡次、上品味。


  (三)以争取项目建设为基础,增强农村农业发展后劲
  要从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的高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推进作为带动农民增收的以农村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五小工程”建设速度,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紧紧把握国家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各类涉农项目,以项目建设为依托,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一是以节水灌溉工程为重点,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要加快灌区流域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抓好乡镇村灌区内的支渠防渗建设,更新改造灌区水泵电器设备。创新投资机制,通过地方配套资金、群众筹资筹劳途径,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着力抓好以膜下加压滴灌为主的高新节水灌溉技术,确保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林地。二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大力实施扶贫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工作。要学好政策,利用好政策,充分利用好土地整理、农业开发等项目资金,办大事、办实事。加快农田、林地整治,大规模实施土地、林地整理,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同时要加大中低产林、田改造力度,抓好项目实施,按要求做好林、路、渠配套建设。要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枝术,提高林地、耕地质量。三是加快农村道路、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真正起到方便生活、节约燃料、清洁环境的示范作用。继续做好农村电网管理和改造工作,不断扩大农灌用电覆盖面。


  (四)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契机,全面推进农业跨越发展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好各项补农、支农、强农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树立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龙头企业带动增加农民收入,发挥和鼓励三产增加农民收入,培训新兴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抓好项目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理念。二是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三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以综合试验站为基点的新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试验示范、辐射带动的积极作用。四是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存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和农民整体素质的革命性变革。加大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通过推广应用现有成熟的农业科技促农民增收。大力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最大限度地吸纳农村劳动力。走以城镇化、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路子。五是坚持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完善落实“四群”教育制度,继续实施对口帮扶和领导联系制度,继续实行整村推进和区域开发,着力抓好新农村建设各项规划,整合资金、项目,提升示范点建设水平,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六是努力改善农村面貌。坚持城乡统筹,切实加强小城镇的规划和开发建设,重点抓好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民居住社区化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实际出发,搞好村庄绿化,环境卫生,改善村庄的人居环境。

 

推荐访问:我县 结构调整 对策 农业产业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