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大讨论专题调研报告_学校解放思想推动跨越活动调研报告

学校解放思想推动跨越活动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上级组织的“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大讨论活动,我校领导带头做解放思想的先行者,适时组织我们教师学习报告会、交流会、经验座谈会等,还引导有条件的教师上网学习。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活动,联系自身工作的实际,个人认为,教育系统解放思想,首先要教师转变观念,认真落实课程改革,实现新型教师培养新型人才。因此本人针对我校实施课程改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具体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校课程改革工作现状
我校自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大部分教师已经开始转变观念,实施课程改革。总的看来,我校课改总的情况是好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我乡经济、社会、历史、文化、教育资源分布等诸方面的原因,课改工作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第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虽已全面启动,但工作进展不平衡。
首先,对农村课程改革的认识、教育观念的转变上不平衡。不可否认,自2003年秋季我校进入课改实验以来,成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抓课程改革宣传,为实施课改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抓经费投入,积极解决现有资源配置与新课改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抓师资培训、抓教研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但是,在对农村课改认识、观念的转变等方面,教师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
另外,在开展课题研究上,存在老年教师与年轻教师的不平衡。调查显示,年轻教师开展教材研究、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开发校本课程等活动,并且积累不少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部分老教师、甚至极少部分年轻教师思想观念滞后,仍认定“要想学生学习好,就必须玩题海战术,让学生多记、多练”。
第二,国家课程政策不能得到完全落实。
据调查,由于我校师资力量欠缺,所以虽然三年级开始就开设了英语课程,但都是教师跨年级跨学科兼课,教师力不从心,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很多教师受评价制度的制约,仍然把教学目标盯在分数上,围绕考试组织教学活动,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执行国家课程计划都在打折扣,开设地方、校本课程就是一句空话。
第三,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习惯发生了一些可喜变化,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占主导地位。
通过对学校课程改革问卷以及与教师座谈显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老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
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发生了变化;
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逐步得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回归,课堂气氛趋于活跃;
学校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以人为本已经逐步成为学校管理的基本理念和行为方式;
评价方式发生了变化,评价学生由过去只关注学业成绩,向关注学生整体素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转变。但在我校教师普遍存在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水平不高的背景下,教学方式落后,教育观念陈旧,灌输式,填鸭式的现象依然存在。也有一些教师片面追求形式,忽视内容方法创新,给人的印象是穿新鞋,走老路。
二、农村中小学开展课改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还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直接参与者和实践者,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改的质量和水平。目前我校教师队伍的现状是:①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比较严重。据统计,我校教师40岁以上人数占全校教师的比例高达80%以上。②学科不配套。按照课程计划小学三年级应开设英语,由于缺乏专业英语教师,执行英语教学的教师全是跨年级、跨学科兼课。③教师业务素质不高。我校一部分教师是由“民转公”而来,年龄大,基础学历不高,知识积累有限,自学有困难,送出去学习少,要胜任知识容量大的新课标教材教学任务很困难。由于教师队伍的老化,相当大一部分教师知识面狭窄,能够胜任多学科教学的教师寥寥无几。④师资培训难度大。由于条件限制,许多教师根本没有时间参加培训,更没有财力支撑培训。
(二)经费投入不到位,现有教育资源与新课改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比较突出。
由于实施“一费制”后,学校存在运转难、学校发展投入难等一系列问题。学校规模偏小,靠现有生均公用经费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尚有困难,再靠学校投入更新或添置教育资源更不可能。新课改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资源,但绝大部分仍然是“普九”验收时配备的图书、教学挂图、教具、音像器材、教学仪器。新教材、新课改要求新教学方式、新教学手段与此相适应,而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设施仍然停留在课改前的水平。进入课改后,学校由于缺经费、缺设施、缺校舍、缺场地的状况没有得到或者很好改变。以信息技术课的开设,计算机和图书的配备为例,我校据离相应的标准尚有较大差距。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靠一根教鞭、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张嘴巴、一本教材、一本教案在搞课改,这种状况,不能不说是影响推进课改进程的因素之一。
(三)大班额问题对推进新课改提出了新的挑战。
学校大班额过大的问题成为制约课程改革目标实现的又一不利因素。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全新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以 “学生为本”,课堂教学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做到这一点,要求班额保持在适度水平。目前我校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教室欠缺,班额过大成了又一大问题。教室人满为患,教师能把教学组织好也就不错了,要做到师生互动,因材施教成了一句空话。
   三、推进我校课改的对策与建议
农村义务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广泛,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而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则直接影响着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面对农村实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工作,逐步化解我校课程改革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1、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以及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学校领导对课程改革重要意义的认识,自觉重视、支持课程改革工作,为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学校实际,注重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实行“三教统筹”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进我校课程和教学改革。
2、要进一步落实课程改革“以校为主”的体制。学校领导要切实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为教学资源开发和课程改革实践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使我校教育资源配置更好地适应课改的需要。
3、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国家民族的振兴靠教育,教育振兴靠教师。要针对我校教师年龄上的差异,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抓好 “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一是建立完善以教师培训机构、教研机构为依托、以校本培训为主要组织形式、以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以现代远程教育为支撑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
二是构建多样化的校本培训平台,建立以本校优秀教师为和教研骨干为主的课改队伍,具体指导本校的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
三是大力开展城乡协作,通过选拔教师到城镇学校观摩学习等形式,传播和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帮助教师逐步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四是逐步优化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将年龄偏大,基础学历不高,难以胜任教学的教师调整到非教学岗位,同时把新补充师资优先安排任教,带动我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高。
4、加大对教师课程改革的教育督导评估力度。实施“教育评价工程”,积极探索并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把教师实施课改的情况纳入督导范围,加大对课改实验工作全过程的跟踪评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推荐访问:解放思想 调研报告 跨越 推动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