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图形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证明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证明

例一: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8,P是BC上任意一点,PD⊥AB于点D,PE⊥AC点E,若△ABC的面积为14。问:PD+PE的值是否确定?若能确定,是多少?若不能确定, 请说明理由。

解:三角形ABC的面积为14,所以PD+PE的值为定值。

由已知:AB=AC=8,S(△ABC)=14,得

S(△ABC)=1/2*AB*PD+1/2*AC*PE=1/2*8*PD+1/2*8*PE)=14

1/2*8*(PD+PE)=14

PD+PE=14/4=3.5

即 PD+PE=3.5

这道题得出的结论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一点到两腰上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结论虽简单,我们又应当如何证明呢?

关于这道题的证明方法有很多种。

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

这是一道常见的几何证明问题,难度不大,但很经典,证明方法也很多。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BC上任意点D,DE⊥AB,DF⊥AC,BH⊥AC 求证: DE+DF=BH

证法一:

连接AD

则△ABC的面积=AB*DE/2+AC*DF/2=(DE+DF)*AC/2

而△ABC的面积=BH*AC/2

所以:DE+DF=BH

即: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腰上的高

证法二:

作DG⊥BH,垂足为G

因为DG⊥BH,DF⊥AC,BH⊥AC

所以四边形DGHF是矩形

所以GH=DF

因为AB=AC

所以∠EBD=∠C

因为GD//AC

所以∠GDB=∠C

所以∠EBD=∠GDB

又因为BD=BD

所以△BDE≌△DBG(ASA)

所以DE=BG

所以DE+DF=BG+GH=BH

证法三:

提示:

过B作直线DF的垂线,垂足为M

运用全等三角形同样可证

另外运用三角函数也能进行证明

如果D在BC或CB的延长线上,有下列结论:|DE-DF|=BH

问题:这个问题的另外一个表达形式:将此结论推广到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中任意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的和等于等边三角形的一条高。证明的方法与上面的方法类似。这是两条很有用的性质。

如果点在三角形外部,结论形式有所不同,道理是一样的

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和点P,设点P到三角形ABC三边ABACBC(或其延长线)的距离分别为h1、h2、h3,三角形ABC的高为h。

解答提示:

如图,过P作BC的平行线交AB、AC的延长线于G、H,作HQ⊥AG

先证明PD+PE=HQ

(见:)

而HQ=AN,FP=MN

所以PD+PE-PF

=AN-PF

=AM+MN-PF

=AM

即h1+h2-h3=h

另外一个变式问题:

已知:如图,在△ABC中,∠C=90°,点D、P分别在边AC、AB上,且BD=AD,PE⊥BD,PF⊥AD,垂足分别为点E、F。

(1)当∠A=30°时,求证:PE+PF=BC

(2)当∠A≠30°(∠A<∠ABC)时,试问以上结论是否依然正确?如果正确,请加以证明: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腰长5厘米 底边长6厘米 p是底边任意一点 pd垂直于ab pe垂直于ac 垂足为d e pd+pe=

解:

作底边BC上的高AM,设腰上的高=h,连接PA

因为AB=AC=5,BC=6

所以BM=CM=3

所以根据勾股定理得AM=4

因为S△ABC=BC*AM/2=AB*h/2=12

所以h=24/5

因为S△ABC=S△ABP+S△ACP

=AB*PD/2+AC*PE/2

所以5*PD/2+5*PE/2=12

所以PD+PE=24/5

如图,点P是矩形ABCD的边AD上的一个动点,矩形的两天边长AB/BC分别为8和15,求点P到矩形的两条对角线AC和BD的距离之和。

解:

设AC、BD交于O,作AE⊥BD,PM⊥AC,PN⊥BD,连接OP 因为AB=8,BC=AD=15

所以根据勾股定理得BD=17

因为S△ABC=AB*AD/2=AE*BD/2

所以可得AE=120/17

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

所以OA=OD

因为S△OAD=S△OPA+S△OPD

=OA*PM/2+OD*PN/2

=(PM+PN)*OD/2

S△OAD=AE*OD/2

所以PM+PN=AE=120/17

例谈“三角形同底等高等积法”的妙用

  利用三角形的同底等高将一个三角形转化成等面积的三角形,这是很有用的等积转化模型.如图,已知直线m∥n,点A,B在直线n上,点C,D在直线m上,S△ABC=S△ABD.通常借助平行线,构造同底等高的模型,灵活进行等积转化,巧妙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提供几例,以飨读者.

  一、将五边形转化成等积四边形

  例1 如图1,一个五边形ABCDE,你能否过点E作一条直线交BC(或延长线)于点

  M,使四边形ABME的面积等于五边形ABCDE的面积.

  解析 如图2,连EC,将五边形ABCDE转化成一个四边形ABCE和一个△ECD,过点D作DF∥EC交BC延长线于点F,连接EF,利用同底等高的模型将△ECD转化成等面积的△ECF,则四边形ABFE即为所要求的等积四边形.

  例2 如图3,折线EFG把四边形ABCD分成了两部分,请将折线EFG改成线段,并保持原四边形ABCD被分成的两部分面积不变.

  解析 一道应用问题,本质与例1相似,将左边的五边形ABGFE转化成一个等积的四边形即可,方法同例1.

  二、等分任意多边形的面积

  例3 如图4,张大爷家有一块四边形菜地,在A处有一口井,张大爷想从A处引一条笔直的水渠,且这条笔直的水渠将四边形菜地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请你为张大爷设计一种引水渠的方案,已知AD  解析 这是一道将四边形面积等分实际应用题,利用同底等高等积法可以将任意多边形面积等分,现以五边形ABCDE为例(如图5).

  1.连接对角线AC,过点B作BF∥AC交DC延长线于F,连接AF,将五边形

  转化成四边形AFDE(如图6).

  2.连接四边形AFDE对角线AD,按照1的步骤,将四边形AFDE转化成△AFG(如图7).

  3.作△AFG的中线AH,则可等分五边形ABCDE面积.

  三、作任意四边形黄金分割线

  【参考文献】

  [1]赵永苓.探索黄金分割线的教学设计.初中数学教与学,2009(2).

  [2]赵军.四两拨千斤.初中数学教与学,2012(12).

三角形的底和高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底和高教学设计

鲁塘小学 苏宏富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角形》P24-25

例题及想想做做1—3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高的概念,理解高和底的关系,

会用三角板作三角形内部的高;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新知识,提高观

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也应用于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正确画出三角形内部的高。

四、教学、学具准备

1、含三角形的图片若干张

2、直尺、一副三角板、白纸若干张

3、木条钉成的四边形和三角形

五、教学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1、这是什么?(幻灯片出示)

2、日常生活中,仅知道三角形具有这些特征是不够的,还需要懂得它的底和高。那么,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呢?它的底和高又有什么关系呢?就让我们在这节课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3、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底和高

(二)新授课

1

2

七、板书设计

3

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之和为110°

3、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之和为110°,则顶角的度数为______.

2.如右图:△ABC中,AB=AC,∠A=36°,D是AC上一点,若∠BDC=72°,则图形中共有( )个等腰三角形。

A.1 B.2 C.3 D.4

1.以下各组数为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其中能作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

A.2,3,4 B.4,5,6 C.1,2, D.2,,4

2、在下列定理中假命题是( )

A.一个等腰三角形必能分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B.一个直角三角形必能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C.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必能拼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D.两个等腰三角形必能拼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3、如图,Rt△ABC中,∠B=90°,∠ACB=60°,延长BC到D,使CD=AC则AC:BD=( )

A.1:1 B.3:1 C.4:1 D.2:3

4.如图,直线l1,l2,l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l1l2

l3

第4题

7.不等式2x13x3的正整数解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如果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分别是3,4,x,则x的值是

1、已知一次函数y2x6.

(1)当x 时,y0; (2)当x 时,y0; (3)当x 时,y0;

y的取值范围是5、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当x0时,( •).

A. y0 B. y0 C. 2y0 D. y2

(第5题图)

8、一次函数y1kxb与y2xa的图象如图,则下列结论①k0;②a0;③当x3时,y1y2中,正确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第8题图)

4.如图所示,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与正比例函数y=ax(a为常数,且a0)相交于点P,则不等式kx+bax的解集是( )

A.x1 B.x<1 C.x2 D.x<2

3.不等式93x0的非负整数解是

5、若三个连续正奇数的和不大于27,则这样的奇数组有 [ ].

A.3组 B.4组 C.5组 D.6组

怎样的三角形可以被分割为两个等腰三角形

怎 样 的 三 角 形 可 以 被 分 割 为 两 个 等 腰 三 角 形 

陈凤 岚 

( 山市 北 区 中学 , 东 中 山 中 广

问 题 : 知 △ABC, △ABC满 足 什 么 条 件 时 。 以 用 过  已 当 可 顶 点 的一 条 直 线 将 它 分 割 成 两 个 等 腰 三 角 形 ? 如 何 分 ?   探 索 结 论  可 以按 三 角 形 三 个 角 的 关 系 , 类 讨 论 如 下 : 分   ( ) AA C 等 边 三 角 形 时 , 然 不 能 分 为 两 个 等 腰  一 当 B 是 显 三角形 。   ( ) △A C 顶 角 小 于 底 角 的 等 腰 三 角 形 时 , 妨 设  二 当 B 是 不 A< B   C, 图 ( )    = 如 1。 此 时 , 能 从  B 只 或  C 分 出 一 个 角 , 之 等 于  A, 中 使 不  妨 设  A   A D, 样 △A D 等 腰 三 角 形 。 使 AB D 是  = B 这 B 是 要 C 也 等 腰 三 角 形 , 可能 是  C   B C 只 : D 或  C D   B C   B = D 。 1 . 若  C   B C, = D 设  A x , = o 则  C   B C 2 。 D C   = D =x , B =   x。 由三 角 形 的 内 角 和 , x 2 + x 10 x 3   . B 得 + x 2 = 8 ,= 6 △A C的三 个  内角 分 另 是  A= 6 , B= C 7 。  0 3 。    = 2。 2若 LCB D= ̄B DC. 设  A-O 则 LC - , - X , BD=LBDC 2 o LC   = X, =

580 ) 2 4 0 

2从  A中 分 出  B . AD= B.   这样 , △AB D是 等 腰 三 角 形 ,   如 图 ( ) 要 使 △A C 是 等 腰 三 角 形 , 4。 D 也 只可 能  C LC D, = A 或 

CAD=  CDA 。  

① 若  C   C D, = A 设  C x, B y, =。   = 。则  B D x , C D   A -。   A = Y, 。 由三 角 形 的 内 角 和 , x x v v 1 0 x y 9 . 只需 △A C 得 + + + : 8 ,+= 0 即 B  是直角三角形 。   ②若   C D ZC A, A =   D 设  B x , - o 则  B D   B x , A = A = - 。 LC D   C A 2 。 B C 3 。 即只 需 最 大 角 是 次 大 角 的3 。 D =x, A = x。   倍   3从  A中 分 出  D C   C, . A = 这样 , D 是 等 腰 三 角 形 。 AA C   如图 () 5 。要 使 AA D也 是 等腰 三 角 形 , 三 种 可 能 : B 有  

① 若  B   A B, = D 设  C X , = 。 则  B   A B 2 o 即 只需 次 大  = D =x,

角是最小角的2 。 倍   (  若  B   B D, 设  C x . B= 。 则  D C= 。  = A = 。  v,

A x, B D y , 三 角 形 的 内 角 和 , + + + = 8 ,+ = 0 即 只  A =。由 得x x y y l 0 x y 9 , 需 △AB 是 直 角 三 角形 。 C   ③ 若  B = B A,设  C x ,则  D C x , B D   AD   D =。 A =。   A = B A 2 。 B C 3 。 即只 需 最 大 角 是 最 小 角 的3 。 D =x, A =x ,   倍   综上所述 , 能分 割 成 两 个 等 腰 三 角 形 的情 形 如 下 表 

AAB C满足 的条 件  情形 1   有一 个角是 9。  0。 分割方法  作 斜边上 的中线 。   从  A中分 出一个 与  B相等 的角 , 并  情形 2 有一个 角是另一 个角的 3倍 ,   如  A=   以这个 角和  B为 两个 内 角构 成 一  3且 B  。 个 等腰三角形

。 

3  ̄由三角形 的 内角 和 , + x 3【 8 x   x, 得x 3+ ) 0,= =1

7  

一2 .1 .AABC 5 '. 7 _  ̄ 

1  

三个 内角分别 是 zA ( 5 ) ̄2 .1, = = 7 — ) 7 . 。  = 2 二 。 5 。 LB LC (7 l 。 7     7 _   1

c  B 

图(   1)

图(   2)

( ) AA C 顶 角 大 于 底 角 的 等 腰 三 角 形 时 , 妨 设  三 当 B 是 不 /A   B   C, 图 ( )  > = 如 2。

从最 大角 中分 出一个角 等于最 小角 , 并  有一个最 小角 , 其余 两个角 中至 少有 一  以这个角 和最 小 角为两 个 内角 构 成  且 情形 3 个是这个 最小角 的 2倍   一个 等腰三 角形 , 或从 次大角 中分 出一  。   个角 等于最小 角 , 并且 以这个 角和最 小  角 为两个 内角构成一个 等腰三 角形。   注  如果三 角形的三 个内角满足 上述几种 情形 , 比如 , 既有 3倍关 系, 又有符 合要 求  的 2倍关 系 , , 等等 那么分割 方法不惟 一。  

此时 , 只能 从  A中分 出 一 个 角 , 之 等 于  B 使 或  C, 不 

妨 设  B   B D, 样 , B = A 这 AA D是 等 腰 三 角 形 。要 使 AA C D 也  是等腰三角形 , 只可 能  C =/D C, A 或  C A   D C。 D = A   1若  C: DAC, .   设  B x . 4 C=LBAD= DAC: 。  = 。 贝    x. A C 2 。 由 三 角 形 的 内 角 和 . 得 x x 2 = 8 ,= 5 . D =x , + + x 10 x 4    △A C 三 个 内 角 分 别 是  A 9 。 B   C 4 。  B 的 =0 . = =5。   2若  CDA= DA 设  B= 。, .   C, x 则  C: B   AD= 。  C— x,   D = D C 2 。 由j 角

形 的 内角 和 , x 2 + x l 0 x 3   . A   A =x, 得 + x 2 = 8 ,= 6   AA C 三 个 内角 分 别 是  A 1 8 . B   C 3 。 B 的 = 0。   = = 6  ( ) AA C 不 等 边 三 角 形 时 , 妨 设 LA   B   C   四 当 B是 不 > > 。

二 、 用 举 例  应

【 问题 1 (0 8 浙 江 宁 波 中 考题 ) 】2 0 年  

( ) 图 l △A C , C 9 。 请 用 直 尺 和 圆 规 作 一 条 直  1如 , B 中   =0 , 线 , △A C 割 成 两 个 等 腰 三 角 形 ( 写 作 法 , 须 保 留作  把 B 分 不 但 图 痕 迹 )  。 () 2 已知 内角 度 数 的 两 个 三 角 形 如 图2 图3 示 。请 你 判  、 所 断 ,能 否 分 别 画 一 条 直 线 把 它们 分 割 成 两 个 等 腰 三 角 形 ? 若  能 , 写 出分 割 成 的两 个 等 腰 三 角 形 顶 角 的度 数 。 请  

C  C  C 

此时 , 只能 从  B 分 出 一 个 角 , 之 等 于 /C, 从  A 中 使 或  

中分 出 一 个 角 . 之 等 于  B 使 或  C   1从  B 分 出 D C /C. 样 , C . 中   B = 这 △B D是 等 腰 三 角 形 。   如 图 ( ) 要 使 AA D 是 等 腰 三 角 形 , 可 能  A   A B, 3。 B也 只 = D 或 

ABD= ADB。    

.   —

图1  

图2  

图3  

解 : 1 只 需 作 斜 边 A 上 的 中线 即可 , 略 。 () B 图   ( ) 图2 , B 7 o B 3 A, 以从  B中分 出一 个  2在 中   =2 , =    所 2。 ( 4 角 与  A相 等 ) 并 且 以 这 个 角 和  A为 两 个 内 角构 成 一 个  , 等 腰 三 角 形 即可 。 分 割 成 的 两 个 等 腰 三 角 形 的 顶 角 分 别 是 

1 2 和 8 。  3。 4。

。  

图 () 3  最 大 角 是 最 小 角 的2 。 倍  

图(   4)

图( ) 5 

① 若 /A _ B 设 LC x , LA= D = x , =/AD , = 。则 LA B 2。 即只需 

② 若 LA D LA B,设 /C x ,则 LA D - D = x , B = D _ =。 B =/A B 2。 

AB = x , C 3 。 即只 需 次 大 角 是 最 小 角 的 3 。 倍  

在 图 3 , A 2 。不 能 分 割 成 两 个 等 腰 三 角 形 。 中   =4.   【 问题 2 (0 7 山 西 太 原 中考 题 ) 】20 年   数学课上 , 同学 们 探 究 下 面 命 题 的正 确 性 : 角 为 的等 腰  顶 三 角 形 具 有 一 种 特 性 , 即经 过 它 某 一 顶 点 的 一 条 直 线 可 把 它  分 成 两 个 小 等 腰 三 角 形 。为 此 , 你 解 答 问题 ( )  请 1。

( ) 知 : 图 ( ) 在 △AB 1已

如 I, C中 , AB=   A= 6 直 线  AC, 3 。, B 平 分  A C A 于 点D。 D B 交 C  

81  

求 证 : B 与 △D C 是 等 腰 三角 形 。 △A D B 都  

( ) 证 明 了该 命 题 后 , 颖 发 现 : 列 两 个 等 腰 三 角 形  2在 小 下 如 图 () ( ) 具 有这 种 特性 。请 你 在 图 ( )图 ( ) 2 、3 也 2 、 3 中分 别 画  出一 条 直线 , 它 们 分 成 两 个 小 等 腰 三 角形 , 在 图 中 标 出所  把 并 画 等腰 三角 形 两 个底 角 的度 数 。   ( ) 着 , 颖 又 发 现 : 角 三 角 形 和 一 些 非 等 腰 三 角形  3接 小 直 也 具有 这 样 的特 性 , : 角 三 角 形 斜 边 上 的 巾 线 可把 它 分 成  如 直 两 个小 等 腰 三角 形 。请 你 画 出两 个 具 有 这 种 特 性 的 三角 形 的 

示 意 图 , 在 图 中标 出 三角 形 各 内 角 的度 数 。( 明 : 并 说 要求 画 出 

 ̄ B= CB ̄(0 X9 一 ,A1 ̄ .  CDL D=-8-= 。 L = 0 x 。 1 ̄)o ÷x 8- y

厶  二 

1  

此u只能 A / B , 8。  = 9。 Z  ) / , 有L = A D 即l … yy( ~ , _ oX 0 ÷x 

。 . .

3+ y 50 , x 4 = 4 。 即  AB 1 5 C= 3 一二   C。  

4  

②若 /c _ 是底 角, 则有 两种情况。  

第 一 种情 况 : 图2 当 D = C , LD C x AA D , 如 , B D 时 则 B =, B 中  

Z ADB=2   ABD=y x。 x, -  

的两 个 三 角形 不 相 似 .而 且 既 不 是 等 腰 三 角形 也不 是 直 角 三  角形 。)  

由AB AD, 2 = - , = 得 x y x 此时 有 y 3 , LAB = _C。 =x即 C 3/   由 AB= D, 1 0 - — = x, 时 3 + =1 0 , LABC= B 得 8 ̄Xy 2 此 x y 8。 即  

1 0 ~   C。 8 。3  

、 

、  

由A = D, 1 0  — = - , 时 y 9 。 即  A C 9 。  B B 得 8 Ox y y x 此 =0 , B =0 , C 为小 于 4 。 5 的任 意 锐 角 。   第 二 种 情 况 , 图 3 当 B = C , D - , A B l0  如 , D B 时 LB C x  D = 8 。 x 9 。 此 时 只 能有 A = D, 而 LA LA D I LC LC, >0 , D B 从 = B =   < 这 

2  

图() 1  解 :1略 。 ()   ( ) 下图 : 2如  

图 () 2 

图() 3 

与 题设  C 是最 小 角 矛 盾 。   当 / 是 底 角 时 ,D B 不 成 立 。 _C B =C  

・ . .

或 

图(   2) 图《   3) () : 3如   0 0

4 。 其 中c 0 ,【 6 ; <t 5 , < t #3 。0#3 。  

图(   3)

图1  

图2  

图3  

【 题4 (0 2 问 】20 年广 东 中考 题 )   在 AA C中 , B A B A = C,若 过 其 中 一个 顶 点 的一 条 直 线 。 将  AA C 成 两 个 等 腰 三 角 形 。 △A C 内 角 的 度 数 ( 要 求  B分 求 B各 只

或:  

 

…  

出三 个 不 同的 解 )  。 解 :1 如 图 ( ) 若 AA C中底 角 是 顶 角 的2 , /A= () 1, B 倍 设 -   x。 B   C 2。 = = x ,则x 2 + x l0 x 3 。 + x 2 = 8 ,= 6 ,三 内角 分别 为 3o  6,

,  

7 , 2。  2。 7 。

O a 4 。 其 中仅≠3  ̄0 ̄3 。仅≠一   < <5, 0 ,t 6 , 10 8 ̄

。 

【 问题 3 (0 7 江 苏 无锡 中考 题 ) 】2 0 年   () 1 已知 AA C中 , = 0 , = 7 。 请 画 一 条 直 线 , B LA 9 。 LB 6 . , 5   把 这 个 三 角形 分 割 成 两个 等腰 三 角 形 。 请 你 选 用 下 面绐 出的  (

备 用 图 , 所 有不 同 的分 割 方 法 都 画 出来 。 只 需 画 图 , 必 说  把 不 明理 由 , 要 在 图 中标 出相 等 两角 的度 数 。 ) 但  

X。

, 

图 fJ 1    图() 2  ( ) 图 ( )若 AA C中顶 角 是 底 角 的2 , LB LC   2如 2, B 倍 设 = = A 2 。 l + + x 1 0 x 4 。 三 内 角分 别 为9 。4 。 4 。  = x . x x 2 = 8 ,- 5 ,  ̄ J - o , 5 ,5 。

/  

 

。  

。 

口 L—————————— 

备用圈① 

备 用图② 

备用图③ 

X。

,  

图(   3) ( ) 图 ( ) 若 AA C 顶 角 是 底 角 的3 , LB / = 3如 3, B 中 倍 设 =-C   A 3 。 . x x 3 = 8 ,= 6 , 内角 分别 为 1 8 ,6 ,6 o = x , l+ + x 1 0 x 3 。 三  ̄ J 0  ̄ 3  ̄3  ̄  

() 2 已知 △A C中 , 是 其 最 小 的 内 角 , 顶 点 B 一 条  B LC 过 的 直 线 把 这 个 三 角形 分 割成 了 两个 等 腰 三 角 形 。请 探 求 LA C B 

与  C 间 的关 系 。 之  

解 :1如图 , 种不 同的分割方法 : () 有2 ①作B 边上的中线 ; C   ② 在  B 中分 出一个2.o 2 的角。 5  

图 (  4J  

。 

备用图① 

备用图② 

( ) LA C y  C x 过 点 B的 直 线 交 边 A 2设 B = , = , C于 D。 在  AD C 。 B 中  

( ) 图 ( )若 AA C中底 角 是 顶 角 的 3 , LA-。  4如 4, B 倍

设 - , x B   c 3 。 则 x 3 + x 1 0 x ( 5 ) 一2 . o = = x , + x 3 = 8 ,= 2 5 。 5 1 7 三 内 角 分 

①若  c 是顶角 , 图1则 L D >0 , 如 , A B 9。  

8  2

肭c ̄   7   2 > 7  。 5。 -

有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有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在一节关于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复习课上,J老师曾这样告诉学生:“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四个: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为SSS;有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AS;有两角及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为ASA,有两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为AAS.”

“依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我们知道两个三角形若有两个角分别相等,那么其第三个角也一定相等.”

“由此,我们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两个三角形若有两个角及一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一定全等.”

你是否与J老师一样,也有类似的习惯用语呢?你知道J老错在这里! 注意:用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尺摆放成如图所示的图形,D师错在哪里吗?

是BC的中点,则△BDQ与△CPD就满足两个角相等(∠B=∠C,

∠1=∠2)、一条边相等(BD=CD),但△BDQ与△CPD不一定全

等.

因为我们只要绕点D将等腰△DEF稍微旋转一个适当的角

度,就可以发现△BDQ与△CPD仍然满足两个角相等(∠B=∠C,∠1=∠2)、一条边相等(BD=CD),但△BDQ与△CPD不全等.

课堂上、教辅读物上,类似这样的错误还有很多,期望大家能够有意识地更正!

在命制试卷时,建议回避如下的单项选择题: 两个三角形只有以下元素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 (A)两角和一边; (B)两边及夹角; (C)三个角; (D) 三条边.

题目引自《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解读(数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第83页

.

两个三角形对偶恒等式

  近日,笔者发现了涉及三角形各边上的高及旁切圆半径的两个对偶恒等式.

  定理 在△ABC中,a,b,c分别为其三边长,R,r分别是它的外接圆半径和内切圆半径,ra,rb,rc 分别为三边上的旁切圆半径,ha,hb,hc 分别为三边上的高.则有:

  (1)hbhcra+hcharb+hahpc=2rR(ra+rb+rc);

  (2)rpcha+rcrahb+rarbhc=ra+rb+rc.

  证明 设Δ,p分别是△ABC的面积和半周长.

  (1)由ha=2Δa,hb=2Δb,hc=2Δc,ra=Δp-a,rb=Δp-b,rc=Δp-c得

  hbhcra+hcharb+hahpc

  =4Δ(p-abc+p-bca+p-cab)

  =4Δabc[a(p-a)+b(p-b)+c(p-c)]

  =4Δabc[p(a+b+c)-(a2+b2+c2)]

  =4Δabc[2p2-(a2+b2+c2)]

  =4Δabc[-2p2+(a+b+c)2-(a2+b2+c2)]

  =8Δabc[-p2+(ab+bc+ca)].

  又由abc=4RΔ,Δ=rp及海伦-秦九韶公式Δ=p(p-a)(p-b)(p-c)得

  2rR(ra+rb+rc)

  =8Δ2abcp(Δp-a+Δp-b+Δp-c)

  =8Δ3[(p-b)(p-c)+(p-c)(p-a)+(p-a)(p-b)]abcp(p-a)(p-b)(p-c)

  =8Δabc[p2-(b+c)p+bc+p2-(c+a)p+ca

  +p2-(a+b)p+ab]

  =8Δabc[3p2-2p(a+b+c)+(ab+bc+ca)]

  =8Δabc[-p2+(ab+bc+ca)]

  所以

  hbhcra+hcharb+hahpc=2rR(ra+rb+rc)成立.

  (2)rpcha+rcrahb+rarbhc

  =Δ2[a(p-b)(p-c)+b(p-c)(p-a)+c(p-a)(p-b)]

  =Δ[a(p-a)+b(p-b)+c(p-c)]2(p-a)(p-b)(p-c).

  又ra+rb+rc

  =Δp-a+Δp-b+Δp-c

  =Δ[(p-b)(p-c)+(p-c)(p-a)+(p-a)(p-b)](p-a)(p-b)(p-c)

  由(1)的证明可知

  a(p-a)+b(p-b)+c(p-c)

  =2[(p-b)(p-c)+(p-c)(p-a)+(p-a)(p-b)],

  所以rpcha+rcrahb+rarbhc=ra+rb+rc成立,证毕.

三角形底和高的认识学案设计

三角形底和高的认识学案设计

【目标诠释】——我来认识

1.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意义,了解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2.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

3.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导学菜单】——我来预习

1.回忆:你了解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2.自学教科书第24页例题。

说说你在哪里见过人字梁的?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人字梁的高你认为应该从什么地方量起,往哪里量?在图上指一指。

3.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底?

怎样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4.想一想: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

5.试着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困惑扫描】——我来质疑

【感悟平台】——我来探究

1.仔细观察人字梁图,它的高应该从什么地方量起,往哪里量?

讨论、交流:怎样测量人字梁的高度?

人字梁的高度实际就是 。

2.讨论:人字梁的高和人字梁下面的横梁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3.读懂教科书第24页人字梁下面的一段话。

数学上三角形的高是什么意思?底呢?

4.怎样画三角形的高?

画高时要注意 。

5.完成教科书24页“试一试”。

6.阅读“你知道吗?”

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并试着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建立网络】——我来归纳

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 )的( )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 )。

2.三角形具有( )性。

【过关窗口】——我来练习

1.画出下面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并量出它的长度。

底:

底:

高:

高:

底: 底:

高:

高:

2.判断。(正确的“√”,错误的“×”)

(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线段的长度就是这个三角形的高。

(2)当任意两条线段的长小于或等于第三条线段都不能围成三角形。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 )

3.用竖式计算。

301×75 460×24 286×15

( ) ( )

等腰三角形,以两腰为斜边向形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以两腰为斜边,向形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有关题目

探究题:已知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点M是BC的中点,分别以AB、AC为斜边,向三角形ABC形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E与ACD,连接MD与ME。

(1)试判断MD与ME的位置与数量关系。 (2)如图五:若将此题解为任意三角形ABC, 结果会怎样呢?

(3)如图六:任意三角形ABC,分别以AB、AC为斜边, 向三角形ABC形内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E

与ACD,连接MD与ME。试判断MD与ME解:

(1)方法一:

由于特殊图形,故可采用特殊图形的性质进行证明 如图二易证△EBM≌△DCM故MD=ME,

M

D

E

D

M

图二

(2)连接AM,易证A、E、B、M;A、D、C、M四点共圆

M图三

故:∠EMB=∠EAB=45°;∠DMC=∠DAC=45°,故可知EM⊥DM

方法二:用普通图形的方法证明

构造辅助线,如图:过E作EF⊥AB于F,过D作DG⊥AC于G,连结MF,MG;

A易证:△EFM≌△MGD

∠1=∠4,∠2=∠3,

四边形MFAG是平行四边形。

∠5=∠A,∠FMG=∠A 在三角形MGD中,易知∠2+∠4+∠5=90° 故:∠1+∠2+∠FMG=90 故:EM⊥DM

D

M

图四

(2)可以依照上述方法二 数量关系

易证:△EFM≌△MGD 得:ME=MD ∠FME=∠GDM ∠FEM=∠GMD

四边形AFMG为平行四边形 ∠FMG=∠A ∠CGM=∠A

位置关系

要证:∠EMD=90°

即∠FMG+∠EMF+∠DMG=90° 代换为∠A+∠GDM+∠DMG=90° 由△DGM的内角和可得到。

(3)如图六

依据上述经验猜想: 数量关系为ME=MD 位置关系为:ME⊥MD 易证:△EFM≌△MGD 得:ME=MD ∠FME=∠GDM ∠FEM=∠GMD

四边形AFMG为平行四边形 MG∥AB ∠FBE=∠GHE

位置关系

要证:∠EMD=90°

即∠DMG+∠GME =90° 代换为∠FEM+∠GME=90°

即:∠FEB+∠EMG+∠BEM=90° 三角形HME的外角性质可得: ∠EMG+∠BEM=∠GHE=∠FBE

代换:∠FEB+(∠EMG+∠BEM)= ∠FEB+∠FBE 故得到证明

D

M

图六

C

E

M

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应用

图形的面积

引理:如图1

中。P是AD上一点,连接PB,PC则S△PBC=S△ABP+S△

pcD=

P

(适应长方形、正方形)

A

D

1

S ABCD 2

图1

C

1.已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图中的阴影部份面积占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的几分之几?

2. 的面积为18,E是PC的中点,求图中的阴影部份面积

3. 在中,CD的延长线上的一点E,DC=2DE,连接(如图)知S△PDE=1, S△ABP=4,BE交AC于P点,E 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

4..四边形ABCD中,BF=EF=ED,(如图)

(1) 若S四边形ABCD =15

则S阴 (2)若S△AEF+ S△BFC=15 则S四边形ABCD =

(3)若S△AEF= 3 S△BFC=2 则S四边形ABCD =

5. 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被E,F,G三点四等份,(如图)若四边形AECG=15 则S四边形ABCD =

则S四边形ABCD =

7.若ABCD为正方形,F是DC的中点,已知:S△BFC= 1 (1)则S四边形ADFB =

(2) S△DFE= (3) S△AEB=

8.直角梯形ABCD中.AE=ED,BC=18,AD=8,CD=6,且BF=2FC,S△GED=S△GFC.求S阴=

 A   E    D

6.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被E,F,G三点四等份,(如图)若阴影部份面积为15

B          F    C

推荐访问:角形 等高 两个 三角形等底等高 定律 等底等高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