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公共服务调研报告对策建议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成长,我国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种类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县乡(镇)政府财(物)力有限,加之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的公共服务需求多元化,政府必须考虑如何分解这些繁重的社会事务。

一、非政府组织的内涵及主要功能,

(一)非政府组织的概念、作用及类别。非政府组织的英文缩写ngo。是一个不由国家建立、独立于政府的组织。它通常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绝大部分的活动经费来自于个人自愿集资和捐款。由于各国文化、法律等的差异,各国家对其定义的适用对象、范围也各有差异。非政府组织大多是为了推广其成员所信仰的政治理念,或实现其社会目标,大致可分为包括人权团体、环保组织、学术团体等。

(二)非政府组织的特点。主要具备以下特点:一是社会性。非政府组织是来自社会、服务于社会或其成员的自治组织,是为了表达、维护群众利益或社会公益而自愿组织起来的组织。从服务对象区分,可以相互利益组织)和公共利益组织。二是非营利性。非政府组织是以公益事业,服务人民群众,提供生活便利,增加幸福感为目的的,挣钱不是目的。经费来源于会员缴纳会费或社会捐赠。但是,非营利性并不是不可以从事商业活动,实际上有一大部分非政府组织直接或者间接从事商业行为并且营利。但是它的经济效益,必须要用于组织的正常活动和公益事业,不能允许经营者谋取私利。三是服务性。大多数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与慈善事业、社会救助、环境、教育等问题有关,主要服务对象是被主流社会所忽视或排斥的社会群体。四是志愿性。成员除一些工作、生活津贴外,不取得任何薪酬,但可以从其他岗位取得工薪,临时的人员则多是志愿性质的。他们主要来自具有政府工作经验的官员、专业技术人才或者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其他从事具体工作的人员主要来自学生、社会群众、商人等各类阶层。五是专业性。其每次活动,必然是因为发现了社会中存在这个问题,才进行协助解决的,其针对性较强,便要求其解决问题就必须专业,同时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公共服务提供依据。六是民主性。由于非政府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特点,其内部便没有明显的上下级之分,成员之间是平等和谐自由的一个集体,其组织的活动是也是相对自由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随时退出,随时参与,每一个成员可以与任何一位领导直接对话,表达意见,提出建议。

二、新时代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优势。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形式逐渐向“政府+”多元化发展,即和社会、市场对接,使得公共服务更加综合、更加可持续、更加人性化。进一步理顺了政府与市场的互补关系,为新时代城乡社会管理进行了实践探索,也为公共服务提供了优化路径。

(一)全面满足公共服务的多样化需求。非政府组织的随机性、灵活性、非营利性、志愿性、专业性等特征,使得其可以在较多的行业中生存。因此,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均能提供不同程度的公共服务,和政府治理进行互补,使得更好的资源配置、更专业的人才在公共服务中能更好的融合,满足当今社会高速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各类社会问题,有效解决公共服务多元需求。据统计,我国当前的非政府组织一直处于高速增长模式,各类社会团体(摄影、绘画、体育类等)、各类基金会(医疗、慈善等)有x万之多,并且涉及各个行业,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供了更多的路径,对有效对接公共服务领域具有极大优势。

(二)全方位推动公共服务科学高效。公共服务本身以人民大众普惠和公益性为核心目标,其本身就不以盈利为目的,这点和非政府组织自身的非盈利性、志愿性等特征不谋而合,所以说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时候,由非政府组织进行参与,可以更好的增加群众认可和满意度。使公民进一步认可政府,同时还可以间接转变利益至上的社会氛围,激发人民大众共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助推各类基础公共服务健康有序发展,进而使公共服务的质量更高。

(三)积极促进公共服务互联互通。非政府组织作为桥梁可以进一步密切政府与群众沟通,完成政府不能完成的工作。由于政府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便导致了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的决断性,会产生投资成本高、服务不精准、满意度不高等问题。而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可以通过委托代理等形式搭建桥梁,承担政府部门的部分公共服务,补足公共服务空白,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也可以通过自身科教文卫等不同专业领域的专业性,促进参与的高效、有效,使得服务质量大大提升。

(四)参与公共服务的机动性、灵活性很强。一直以来,政府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唯一主体,具有绝对性。但作用发挥不到位、服务质量不均衡等问题层出不群,非政府组织操作程序简单,和当今社会公共服务的多样性、层次化、精确化、多元化的需求吻合,能更好促进了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同时,非政府组织还能够协调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相关部门间关系或不足,加强了政府与社会的有机结合,使得政府机构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能进一步听取民间意见,进一步减少矛盾发生,使公共服务能更好的为民服务。

三、非政府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的不足。非政府组织具备的优势非常明显,但其面临的不足也体现在很多方面,正在成为进一步发挥作用的障碍。

(一)发展的数量和规模不平衡。尽管当前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在不断的发展,但是从国际上来说,数量和规模远少于欧美发达国家,与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有较大的差距。比如,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人口素质的发展,不论是规模、专业、层次、种类上都远不能和当前社会的发展很好的结合。

(二)专业化管理运作能力低下。在当前的参与公共服务的实践中,非政府组织不仅普遍缺乏专业管理服务人才、人员,而且日常管理运行制度不健全,程序不科学、组织部惊喜,不能完全贯彻落实政府决策、要求,承接、购买服务的能量有限,其在社会上生存的方式比较单一、依赖性很强,缺乏独立的意识,内循环体系不健全,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使公共服务不持续、不完善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资金匮乏。目前,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普遍存在缺乏资金或资金建困难的问题,财务事权比较薄弱,长期筹资机制不健全,活动主要依赖政府资源、企业资助内部管理缺乏独立性、自主性与创新性,也使得参与公共服务的参与度不高,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有欠缺。

(四)特征表现不充分。我国当前的非政府组织是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才开始逐步建立的,由于我国的国情,使得非政府组织缺乏独立性,过分依赖政府。有的非政府组织的成立之初的目的就不明确,就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由于监管制度的欠缺,甚至成为个人或小集体谋取各种利益的集团;同时还有一些些政府部门将非政府组织当成了一个工具,在外谋取利益。

(五)目标行动不明确。非政府组织的目标是提高服务质量、优化社会资源,公益性目的非常突出。但从我国非政府组织运行情况看,其实际运作过程中,受政府影响较多,在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实际是赚取了一定政治利益,与提供公共服务的初衷有所背道而驰,并且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人员的随机性,导致行动效率低,且难以制度化管理,导致不可持续良好发展。

四、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的方向与建议。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又助力了改革开放的前进。但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体制机制不健全、职能缺陷难以满足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此,政府部分应该充分肯定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提供宽松的发展条件。

(一)要尽快建立完善保障法规制度。政府作为执政主体,具有很多资源优势,有责任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规范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要改变将非政府组织作为政府部门的传统思想,要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来促进非政府组织的规范运行,并完善其管理方面的法制化建设,改变当前非政府组织混乱局面。

(二)要积极建立社会化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带之而来就需要公共服务方式要不断的进行创新。要坚持推进提供公共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将政府更多的职责交给非政府组织,使非政府组织能更快的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开展各种服务活动。鼓励更多的个人和民营经济参与非政府组织,鼓励非政府组织发挥优势、相互竞争,从而促使其增强实力、提升能力、加快自身发展,建立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互补协助的工作局面,为政府更好地发挥公共服务职能拓展空间。

(三)要建立科学管理体系。体系管理是制度落实的重要保障。简化放松登记注册手续,加强日常各领域的活动监管的同时,为非政府组织发展构造宽松的环境。注重培养非政府组织的内生动力,加强其自身建设。要改变与政府的隶属关系或血缘关系,引导非政府组织建立适合自己的管理机制,提高自治水平、加快自治进程,不断提高非政府组织的自治能力。

(四)注重非政府组织人才建设。不论在哪个历史阶段,人才永远是第一生产力,非政府组织亦然。要大力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坚持以公共服务价值观为核心,培训培育广大成员,激发其志愿精神,为公益事业积蓄人才。同时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拨付专款用于相关人才的培训,有效提升非政府组织专业化,促进公共服务专业化发展。

(五)要不断加强互利合作、科学服务。合作是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政府与社会力量群体间互通有无、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二者要互相配合,各自提供优势资源,共同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为目的,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为主旨,也就是说政府要向非政府组织提供其享有的公共资源,非政府组织要协助政府提供专业服务,最终促成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合作共赢,最终达到提高服务质量的效果。政府也要积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培育多元化公共服务体系,坚持在实践中探索新时代政府管理公共服务的模式理念,和非政府组织相互交流,培育公共服务市场化,促使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服务能力的质的提升。

推荐访问:公共服务 对策 调研报告 组织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