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业再次面临市场考验

今年以来,晋城市生猪价格一路狂跌,跌破了盈亏平衡点。同时作为生猪饲料的主要原材料玉米、豆粕和麸皮价格却居高不下,致使生猪养殖成本不断加大。在生猪市场价格下跌和养殖成本上扬的双重挤压下,目前晋城市生猪生产形势非常严峻,整个养猪行业已出现全面亏损,生猪产业再次面临市场考验。

一、生猪养殖业现状

1、生猪存、出栏稳中有降。近年来,受晋城市鼓励发展畜牧业政策,引进畜牧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畜牧业生产规模呈现稳定发展趋势,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大规模化养猪的出现,使得散户、中小型养殖户对市场抵抗力越来越弱,逐渐退出养猪行业。据国家统计局晋城调查队调查,2017年晋城市生猪存栏95.9万头,同比下降6.9%;全年出栏为178.9万头,同比下降4.9%;肉产量为xx万吨,同比下降3.2%。

在调查的五个养殖户中,有四户存栏量比上年增长,今年一季度有一个大型养殖户出售了8768头仔猪,减少企业亏损。为减少亏损,各类养殖企业及不同规模的养殖户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大型养殖企业,用种猪生产、果蔬生产的利润来弥补生猪亏损。中等养殖户以降低成本来减少亏损,调查中有一户去年雇佣两人,今年养殖生产由家庭成员承担,减少了人工费用,降低了养殖成本。调查中有20%的散户表示如果生猪市场仍不出现好转,将退出养猪行业。

据调查,今年以来,尤其是进入3月份江苏雨润集团高平新胜肉类食品有限公司为减少亏损,公司由每天最高屠宰800-1000头生猪生产减少到目前的200-300头,收购价由每公斤15元减少到9.6元,加上环保压力,企业出现较大亏损,针对猪肉市场销售低迷,公司积极调整销售产品结构,加强市场营销力度,产品向精细化延伸。晋城市畜牧部门积极强化防疫措施,控制疫情发生,减少养猪成本,积极打造从玉米种植、饲料加工、生猪养殖、沼渣利用到生猪屠宰、熟肉制品、猪血猪骨加工“七个环节”的循环产业链,实现绿色循环经济转型发展,切实提高经济效益。

2、能繁殖母猪存栏量稳中有升。近年来,在晋城市扶持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全市生猪养殖规模化、集约化、良种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虽然生猪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但生猪生产尚能保持平稳运行,未出现大的波动。据调查,2017年晋城市的两个国家生猪调出大县高平市能繁母猪占存栏量的14.32%,同比增长6.31%;泽州县能繁母猪占存栏量的10.40%,同比增长4.52%。仍居历史较高水平。母猪养殖仍有盈利空间,存栏量稳中有升。

3、生猪价格持续下滑。春节前后,猪价在昙花一现般的上涨过后,开启了大幅下跌态势,截至3月21日,晋城主产区生猪出栏均价从1月上旬的高点15.0元/公斤跌至9.6元/公斤,累计下跌超过5.4元/公斤,累计跌幅36.0%,生猪价格创晋城十年以来的最低点。目前,晋城生猪价格在9.6-10元/公斤之间徘徊,养殖行业已经进入整体性亏损阶段,平均亏损100-200元/头。每头仔猪(15公斤)目前为300元,比年初下降40.0%。

4、养殖成本不断上升,养殖户全面亏损。据调查,目前玉米收购价格为2.06元/公斤,同比上涨24.1%;豆粕价格3450元/吨,同比上涨8.5%;麸皮价格1.86元/公斤,同比上涨12.0%。

生猪价格一路狂跌,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养殖效益大幅下降,多数养殖户亏损经营。据对高平市的5户生猪养殖户调查,一般规模养猪户饲养一头猪的养殖成本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饲料成本,每头猪从仔猪到育成出栏要消耗全价配合饲料约300公斤,价格约2.5元/公斤(饲料主要原料玉米价格为2.06元/公斤),平均饲料成本750元;二是防疫、兽药、人工工资和水电费用,每头猪约80元左右;三是仔猪成本,每头仔猪约400元左右。出栏一头生猪的饲养成本约为1230元。按照目前9.6元/公斤的生猪价格,每头出栏猪按110公斤计算,出栏一头生猪可得毛收入1056元。因此目前一般规模户出栏一头猪亏损174元左右,大型养猪企业则亏损更为严重,一头生猪(110公斤)亏损在200元以上。

5、效益下滑,导致养猪产业亏损面加大。2015年晋城市生猪养殖效益较好,平均养殖利润在200-300元/头,自2016年以来,生猪利润呈现不断下降之势,到今年2月底正转负。据调查,今年2月底猪粮比价达到5.94:1,已经出现部分亏损,3月21日猪粮比价为4.66:1,养殖户利润出现全面严重亏损。目前,生猪产业再次面临市场考验,面临生产加速滑坡的严峻形势。

二、猪价下跌的主要原因

第一、猪场的生产成绩大幅提升。我国现在养猪结构正在从农村散养户逐渐过渡至规模化猪场,规模化猪场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再加上环保加速了农村散养户的退出。农村散养户的生产成绩不如规模化猪场高,在经过了几年的发展2017年我国母猪的psy达到了19.34头,虽然母猪整体存栏数再下降,但母猪每年提供的出栏肥猪数却在上升。据调查,晋城目前由于母猪品种的改良,科技水平的提高,部分养殖户仔猪的成活大幅度提高,由以往的一窝仔猪成活率8-10头提高到15-20头。

第二、消费水平低。我国有接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这些人口每年对猪肉的消费占据了猪肉消费的很大比例,可现在在农村赚钱越来越难,小麦、水稻的最低收购价格一再下降,而化肥、农药的价格却一再上涨。有很多农民朋友反应,农民工在外打工的工作也越来越不好找,待遇也是逐年降低。农民赚不到钱自然对猪肉的消费就会降低。

第三、消费观念转变。现在不管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以前那种大鱼大肉的生活已经不受欢迎了,转而人们可能更倾向于相对更健康的牛肉、羊肉或者蔬菜,对猪肉的消费需求就减少。

在经过2015年下半年、2016年、2017年的持续盈利期后,生猪市场产能逐渐回升,虽然环保很大程度延缓了这一过程。但2017年规模企业生猪出栏量激增,牧原股份生猪出栏量从2016年的311.4万头暴增至723.7万头,温氏2017年生猪出栏量已达到1904万头,天邦、正邦生猪出栏量增幅均超过50%,大北农、唐人神、新希望等饲料企业在进入生猪养殖领域后也快速有所产出,且增长潜力明显。进入2018年大企业生猪出栏量继续明显增长,比如温氏股份1月销售生猪178.95万头,同比大增25.84%;正邦1月份销售生猪36.45万头,同比增长177.63%;新希望1月份出栏生猪26万头,同比增长30%;牧原股份1-2月销售生猪121.8万头,同比增长50.93%。这些规模企业出栏量、增长速度等消息公布对于市场各方心理的冲击是不容忽视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猪价走势。

三、当前生猪生产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多数养殖户出现亏损,经营困难加大。目前,生猪价格一路下跌,饲料价格上扬,使多数养殖户亏损偏重,处于经营艰难时期。晋城市猪粮比价最低跌至4.66:1,跌破5:1陷入重度亏损线区间,进入红色预警区域。养殖户普遍感到担忧,对后市不乐观,导致生猪大量出栏,补栏的积极性也受到很大影响。虽然国家给予相关补贴,但是补贴额度较低,作用有限。由于中小规模养殖户,特别是散户抗风险能力较弱,长期下去必会因无力抵抗风险而退出生猪养殖行业。

2、养殖户资金周转困难压力增大。目前生猪生产正处于“猪周期”的波谷阶段,加上环保支出的不断加大,养殖户资金运转压力大增,急需资金周转,由于生猪养殖风险高,生产周期长,成本回收较慢,银行、信用社严控对生猪养殖产业的贷款,养殖户很难依靠贷款度过难关。

3、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均。在生猪产业链条上,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各环节中,生猪养殖户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弱势地位,始终没有掌握定价权。高平市多数养殖户反映,目前生猪市场并不规范,养殖户和生猪收购企业间没有直接对话的渠道,绝大部分生猪都是通过收购商贩流入市场,猪贩竞相压价,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生猪养殖业发展,养殖户迫切希望生猪养殖也能像粮食一样设定成本保护价。

四、稳定生猪生产建议

1、加大扶持力度。针对当前生猪价格出现下滑、养殖效益出现亏损等情况,养殖户希望能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在贷款审批上开放绿色通道,适度贴息,帮助养殖户度过难关;在金融服务上能有所创新,通过增加养殖贷款,利用担保、期货、贷款贴息、政策性保险等手段,切实解决养殖户贷款难的问题;希望政府尽快根据当前生猪价格走势,加大生猪收储力度,有效减缓价格波动冲击,鼓励扶持企业、经销商进行集中收购,并合理定价,保障养殖户的合理利益;适当提高能繁母猪补贴,完善母猪保险制度,提高保险赔付率,同时在生猪生产持续亏损的情况下,政府能给予养殖户一定额度的养殖补贴。

2、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近年来猪肉价格的大幅波动与大量散养户的无序、盲目参与生猪养殖有一定的关联。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生猪养殖,不仅能稳定猪肉的生产和供应,而且有利于猪肉价格的稳定。同时可以有效控制生猪养殖的疫病,减少因疫病引发的生猪供应及猪肉价格的剧烈波动,确保食品安全。

3、健全生猪价格预警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服务职能。各地政府应尽快建立健全以价格主管部门为主导的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预警机制,多渠道、全方位掌控生猪存栏数量和市场行情,设立生猪存栏量、价格行情警戒线,当生猪存栏量、价格行情接近警戒线时,及时通过电视等媒体向公众预警,合理引导农户发展养猪业,使生猪生产、生猪市场价格逐步走向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4、严控生猪收购环节,防止恶意压价。对在生猪收购环节恶意压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要切实追究、严肃处理,提倡鼓励扶持企业、经销商统一定价、集中收购,或与养殖户签订收购合同,切实保障养殖户既得利益,做到在生猪生产、屠宰、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利益都能得到合理分配。实行生猪收购价与零售价联动机制,在猪价低位运行时,也能充分考虑养殖者的利益,让生产者不吃亏。

推荐访问:生猪 考验 面临 再次 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