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科技创新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县科技创新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3年工作要点的安排,3月下旬至4月初,教科文卫工委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福成的带领下,组成调查组对我县科技创新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听取了县科技局的情况介绍,分别召开了部分乡镇分管领导和企业科技人员参加的座谈会。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成效  

2012年以来,我县科技创新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紧紧围绕“太湖望县、锦绣长兴”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为加快打造工业强县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我县的科技创新工作在改善工作氛围、推进平台建设、提高支撑能力等方面是好的。  

(一)科技创新工作氛围得到改善。一是领导更加重视。建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多次带头开展专题调研。2012年上半年召开了全县科技创新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奖励表彰了一批科技创新业绩突出的乡镇园区和企业,并与乡镇(园区)、责任部门签订了责任状。二是政策更加完善。2012年制定出台了新的《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从科技投入、成果转化、平台建设、项目实施、专利应用、投融资体系建设、队伍建设等七个方面,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支撑,进一步适应了经济工作和科技创新工作的新形势和新变化。三是网络更加健全。县委专门下文要求分管工业和分管科技合二为一,有力地推动了科技与经济工作的结合。同时建立健全乡镇科技工作队伍,推动科技联络员向科技专管员转变,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干部的科技创新意识。四是氛围更加浓厚。结合全县“553”创建工作,去年顺利通过“省知识产权示范县”考核验收和“省科技强县”复评验收,获得省科技进步奖3项、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2012年我县科技创建工作成效明显,科技创新氛围日趋浓厚。  

(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得到加强。一是加快建设创业基地。科创园二期开园以来,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科技创业园逐步成为我县科技企业的孵化摇篮和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去年成功创建“湖州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二是积极培养创新载体。“中国长三角·欧洲波罗的海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去年成功申报成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另新认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研发中心8家、省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国家级绿色动力电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启动建设,全省纯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启动实施。三是加强政产学研合作。组织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项、国内科技合作成果转化项目1项,签约市级以上大型产学研活动项目14项、征集重大科技难题、需求项目109项。四是不断拓展交流渠道。成功举办“2012中国·长兴政产学研大会”,并举办了省内首创的新型技术成果推介(拍卖)会,组织参加第三届浙江(湖州)与中科院政产学研合作大会、2012年深圳高交会等一系列活动,积极参与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  

(三)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得到提高。一是创新科技金融服务。创造了“专利资金购买财产保险并以银行为第一收益人”的长兴模式,成为全省首批专利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全年共争取专利权质押贷款2000万,组织6家企业参与高新技术企业金融保险。二是向上争取收效明显。全年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87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9项、国家火炬计划17项、国家星火计划13项、国家重点新产品3项、省重大科技项目6项;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农业科技企业6家、省创新型示范企业1家;向上争取资金3144万元,首次突破3000万元。三是知识产权工作得到提高。2012年专利申请总量2814件,同比增长71%,其中发明专利694件,占全部专利申请量的24.66%,专利授权量2120件,同比增长45%,专利申报质量及授权量较往年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四是科技人才队伍得到提升。新列市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全年共组织申报25个“南太湖精英计划”项目,入围19个项目,为推动我县科技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我县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县科技创新能力在不断提高,但相比较周边先进发达地区,以及对照我县目前的综合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我县科技创新工作进度稍显滞后。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我县科技创新工作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科技创新水平有待提高。一是科技创新总体水平不高。根据全省县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我县科技创新监测主要指标在全省的排名都低于工业经济主要指标,科技创新总体水平与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工业经济地位还不相匹配。二是产业规模还不大。2012年我县完成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7.8亿元,增长42.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7.5%,产业支撑作用也不够强,对工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依然很大。三是产业层次还不够高。我县高新技术产业层次偏低,能够带动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优势的产业集群还不多,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总数还比较少。  

(二)科技创新意识有待提升。一是少数领导干部对科技创新重要意义的认识还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战略思维和长远考虑,科技创新的核心战略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引导创业主体进行科技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大。二是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我县规上工业企业有科技活动的还不到1/4,按照工业创强的要求,每百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要达到45家,目前我县仅有16.5家。多数企业满足现状,缺乏风险经营理念和自主创新意识,用于科研的投入仍显不足。部分企业忽视高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忽视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目前我县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发展主要还是依靠以引进为主,自主消化吸收及二次创新能力不强,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还不够强。同时对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缺乏保护专利的良好措施。三是鼓励科技创新的举措不多,政府及各部门、乡镇对加大企业自主创新扶持的理解还不到位,力度还不够强,缺乏鼓励创新的良好外部环境,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  

(三)科技创新支撑有待加强。一是科技创新平台作用不明显。近年来县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尽管有较大幅度增长,已经有了科技园一期二期创新平台,但作用发挥不明显,带劲力承载力比较弱,相对于周边发达地区仍有明显差距。如皋市政府专门设立了每年1个亿的引导基金用于科技载体建设,武进区每年安排3个亿的专项资金用于科技载体建设,我县目前开发区、乡镇、园区无专项资金用于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科技投入和科技需求不匹配现象越来越明显。二是科技创新载体金融服务欠完善。企业界普遍反映中小微企业的创业环境较为困难,创业初期缺少政策扶持及金融支持。目前我县尚无专门扶持科技载体建设发展的专项基金和投融资机构,也无相应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机构。三是科技创新人才相对缺乏。我县科技活动人员数在全省排名37位,每万人科技活动人员数排名46位,国千计划尚空白,省千计划只有1个。由于我县科技创新载体建设进步不快、规模不大、功能不全,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度不够,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尤其是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和团队还十分缺乏。  

三、对下一步我县科技创新工作的几点建议  

科技创新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县科技创新工作在推进做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层次、建设创新平台、完善金融服务、引进培养人才等方面都需要改进,尤其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以提高。  

(一)要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组织领导。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更加积极主动、深入持久地宣传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全社会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科技创新意识;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动员企业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和敢闯敢干敢冒风险的意识;要大力宣传县外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载体的建设经验和我县的科技创新发展典型,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制考核。坚持科技创新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增强各级对科技创新的推动和主导作用。建议县政府考虑将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纳入对乡镇、园区综合考核,充分调动乡镇(街道、园区)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力度。一要加大投入。要加大财政对创新平台建设的投入,保证科技经费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要把创新平台建设列入县政府重点工作,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律、特点和实际基础出发,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避免重复、突出特色的原则,编制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二要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参照发达地区相关规则,针对不同创新平台的特点,研究制订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约束和规范平台的投入、建设、管理和使用等相关的行为。建立和完善科技平台建设与运行经费使用监督评估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积极引导平台建立良性循环发展的运行机制。三要大力建设科技创新载体。结合我县产业现状和发展特点,大力支持和鼓励乡镇(街道、园区)及民间资本参与建设,构建“孵化器-创业园-加速器-产业园区”多格局联动的科技创新体系,尽快形成合理、优势互补、高中低齐全、大中小配套、错位发展的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格局。要逐步完善技术要素交流合作平台,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政策引导、扶持和鼓励,创办和引进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市场信誉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要大力推进政产学研合作。要积极组织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支持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产品,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三)要进一步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一要大力引进人才。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研发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既有创新精神又具管理才能的企业家人才、海外高端人才,引智创业,借力发展。二要积极培育人才。要坚持人才自主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人才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相结合,人才基地建设与综合服务相结合,稳定现有人才与培养后继人才相结合,加大专业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人才的创新创业素质。三要加大保障力度。制定和完善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企业用人制度、薪酬制度改革,提高人才待遇。完善优化区域基础设施与生活环境,在办公用房、住房、生活补贴、科研补助等方面出台政策,改善人才工作生活待遇,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推荐访问:我县 工作情况 调查报告 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