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总体规划

   

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总体规划  

(2011—2015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地、县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快我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努力把全震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我震实际,特制定如下五年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以“四村”建设为目标,坚持和完善“三个三”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整治村容村貌,优化农村人口居住环境,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努力建设经济繁荣,农民富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原则。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形成产业支撑群体,农民增收有稳定来源,新农村建设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坚持群众首创原则。根据农民群众意愿,围绕群众需求群众满意为第一取向,充分发动群众,采取自下而上,集中采纳,慎重确定的程序,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着力解决好农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最需要的实际问题。  

    三是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特色的原则。要适度超前规划,量力而行实施。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分阶段、分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四是坚持实际可操作性原则。立足乡情,充分考虑内部环境与外部因素的结合,稳步推进,不急于求成,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包办代替,确保新农村建设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五是坚持试点示范,典型带动的原则。结合实际,统筹兼顾,合理定点,分类实施,扎实推进试点工作。通过示范,积累经验,典型引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总体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五年内在全镇选择82个自然村全面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村。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以“五通五改五化”(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房,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优化)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实现农村经济大发展,农村面貌大改观目标。按照建设小康村、文明村、生态村、和谐村的要求,到2015年力争把我镇基础条件比较好的82个自然村建设成为:一是生产发展稳步增强,群众生活是着提高,村组生产总值实现翻一番。二是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9年以上,村组“五通”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村集体有卫生室、文化室,村民家庭的电视、电话率达90%以上,乡村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全体村民生活方式科学健康的文明村。三是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生活基础设施相当完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完好,民居环境优雅,村容村貌整洁美观的生态村。四是村基层组织坚强有力,村务管理规范,乡村治安秩序好,无偷、无抢、无吸毒违法犯罪行为,人与人之间,村与村之间和睦相处的和谐村。  

    四、五年总体规划(2011—2015年)  

基本现状  

温宿县阿热勒镇位于温宿县城西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 1174米 ,北与吉格代牧场和恰格拉克乡、清泉农场接壤,南与乌什县依麻木乡、阿合亚乡隔河相望,西与农一师四团接壤,东与阿克苏市为邻,全镇总面积约198.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04589亩(其中农民耕地面积66000亩,农民承包集体土地面积23748亩,各村非农承包户地土面积6621亩,镇政府发包土地面积8220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4.5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等。辖15个村民委员会,82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有维吾尔、汉、柯尔克孜、回族等民族,全镇有6043户22634人,其中农村人口19046人,社区人口3166人,2010年新出生459人,人口出率为2‰,死亡125人,人口死亡率为0.5‰。镇人民政府驻霍加木艾日克社区,距温宿县城约为 60公里 。  

    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社会各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镇党委、政府积极团结和带领全镇各族人民因地制宜,结合实际,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整体技术和水平,稳步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坚决落实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和新型产业,多方面,多渠道地开辟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从镇情出发,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过几年报努力,全乡的“五通”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  

(一)经济发展:  

 围绕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8000元以上收入框架,进一步落实“稳粮、减棉、扩(管)果、强畜、建庭院、搞好劳务输出,强化二、三产业发展”的措施,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农民大幅增收的目标。  

1、继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到2015年,粮食面积在61160亩,粮食作物力争总产56350吨。其中:冬麦面积4.6万亩,平均单产 530公斤 ,单产较2010年增加 45公斤 ,总产24380吨;正播水稻面积15160亩,平均单产 750公斤 ,单产较2010年增加 80公斤 ,总产11370吨;复播玉米面积40000亩,平均单产 515公斤 ,较2010年增加 10公斤 ,总产20600吨,粮食作物总收入1.2118亿元,人均收入3893元,较2010年增加1123元, 增长40.5%。  

为实现粮食生产目标,具体保障措施:在粮食生产上,重点强化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2014年全面落实滴灌小麦种植模式,狠抓播种质量、肥料投入和田间管理,加大科技服务力度,着力发展以吨粮为主的粮食生产。一是进一步调整水稻品种结构和进行品种改良。引进新品种进行小范围试种。改变生产模式,由传统的插秧种植模式向直播种植模式转变,引导农民由传统模式的水稻种植向无公害水稻发展。在确保产量的基础上,科学的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投入成本。发挥科技推广和示范作用,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因地制宜,积极抓好积肥工作,在粮食生产中加倍施用优质农家肥和有机肥,提高种植业的单产和品质。二是加快对优势小麦的发展。着力发展以小麦为主的种植业,大力发展小麦种子生产,逐年与县种子公司进行对接洽谈,在小面积内进行试种良种小麦种子,如试验成功后,将大面积进行推广,面积扩大到2万亩左右;在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方面必须增加成本,以科技支撑粮食生产的大幅增产增效,到2014年小麦种植面积将达到46000亩,全部采用滴灌超高密度种植模式,增加小麦收获株数,提高单产率。三是在品种和肥料投入上,由镇粮食协会统一引进优良品种,统一招标必要的无害生产、无影响生产的生物肥,在底肥和种肥的施用上,尽量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将施肥的标准降到常规地块的一半,即每亩 75公斤 的生物肥料和5立方以上的农家肥四是在粮食等农产品深加工和品牌效益上做文章,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进行精细加工,由镇粮食协会牵头,组织人员将产品销往国内的大中城市,提高我镇大米等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  

2、精减棉花面积,逐步向特色产业转型。  

到2015年棉花面积压缩在12437亩,平均单产达 400公斤 (籽棉),较2010年单产增加 124公斤 ,力争籽棉总产量4974.8吨,棉花总收入3979.8万元,较2010年减少2655万元,减少率40%。  

保障措施:由于我镇气候异常、地下水位高、土地盐碱重等因素,是次宜棉区,按照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阿热勒镇在今后一个时期将以林果业为主,逐步减少棉花种植面积,到2015年棉花面积减少至12500亩左右。在压缩棉花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主攻单产,坚持“良种推广、科学投入、提高单产、节水增效”的方针,大力推广优质高代棉、膜下滴灌,强化田间管理,加大水肥投入力度,采用测土配方技术,精耕细作、高密度栽培、加大物化投入、科学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着重在提高棉花单产上下功夫,力争实现棉花单产 400公斤 以上。  

3、不断加大特色林果业发展,提升林果业产业品质。  

到2015年全镇林果面积达到96419亩,其中:核桃72000亩、红枣14503亩、葡萄5626亩、苹果540亩、梨750亩、杏李3000亩,经济林人均面积为4亩以上。经济林挂果面积达到80419亩,红枣挂果树在3年的亩单产达 150公斤 以上,在4年的亩单产达 200公斤 以上,在5年以上的果树单产将达到 400公斤 以上;核桃挂果树在4年的单产达 40公斤 以上(干果),在5年的单产达 100公斤 以上(干果),在6年以上的果树单产将达到 150公斤 以上(干果),力争全镇果品总产21480吨以上,林果业人均收入预计达9561元以上,较2010年增加8601元以上,增长89.6%。  

为实现林果业生产目标,具体保障措施:继续深化“林果业管理增效年”,进一步加大林果业结构调整,根据我镇的自然生态条件,按照“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巩固和发展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业。一是坚持以林果示范园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行加大物化和科技投入,强管理、重投入、抓技术、促增效,确保技术、管理、投入三个方面的到位,落实精细化管理措施。进一步推广“矮密早”丰产建园模式,加大红枣高密度 2米 × 1米 (333株/亩)和核桃每亩 2.5米 × 3米 、 1.5米 × 5米 (88株/亩)的丰产示范园建设,不断提高果品的单产率。以林果示范园为切入点,不断加大对示范园建设力度,在全镇做到有85%以上的村成为林果业专业村,每个村都有林果业专业组,每个小组有林果业专业户,达到以专业带动林果业全面发展;二是强化技术管理和技术服务队伍建设,结合每年开展的“四下乡”活动、“科技之冬”等科技服务活动,加大对农民技术员的培训,不断扩大林果技术人员和果农的技术培训覆盖面,提升林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积极开展针对性强、见效快的林果业管理技术,提高广大群众发展林果业的能力和水平,依靠科技提升产业效益。三是强化林果业科学管理,把林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转移到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综合效益上来,实行科学栽培,强化有效株数,推进精细管理,提高综合效益和整体水平。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整形修剪、合理疏花疏果等技术,统一确定采收时间,确保做到“及时、无损、保质、保量、增收”。四是加强对林果业地块周边排渠的深挖和打组合井,有效解决土地盐碱化、地下水位高和地温低等问题,逐年改善果树生长环境。五是加大防控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以防治有害生物、防范低温冻害、防御风沙为主的林果业灾害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增强对林果业灾害的预测预报能力和防控能力,我镇计划在十二五期内成立5家林果业综合生防服务协会,进行技术承包有偿服务。六是发挥林果协会带动作用,促进林果业市场化。完善农产品和果品流通体系,促进果品销售,以林果协会带动产品外销,发挥开拓市场、促进交流、技术服务、信息咨询、沟通协调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以林果协会在区内外举办和参加各类林果产品推介会、展销会,使果品实现远销和外销。七是大力培育林果业龙头企业,提升果品的附加值,力争2015年前引进建成红枣和核桃深加工企业2个以上。  

4、以小畜(羊)和家禽发展为主,不断优化畜群结构,提高出栏水平。  

到2015年,实现全镇存栏牲畜达到58705头(只),出栏牲畜37800头(只),存栏家禽65万羽,出栏家禽48万羽,产肉848吨、产奶80吨、产毛42吨、产蛋23吨,黄牛冷配3600头,肉羊冷配1.6万头,肉羊改良3.5万头,牲畜防疫41.1万头次,家禽防疫250万羽次。50-200头规模肉羊养殖户达735户,200-3000只规模家禽养殖户499户,制造青贮饲料1.85万吨。力争实现畜牧业总收入达4985万元,畜牧业人均收入达到2045元,较2010年增加1429元,增长231.9%。                                                                                                        

为实现畜牧业目标,具体保障措施:(1)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重点,大力实施肉羊育肥工程,积极引进肉种羊,推广以疾病防治、牲畜冷配、统一集中配种、饲草调制为主的配套技术,不断推动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高育肥出栏率。以围绕优化畜群结构,改进饲养方式,逐步提高肉羊发展。(2)不断提高牲畜品种改良,积极引进麦盖提羊优良母畜和“萨福特”种公畜,提高牲畜品种改良程度,确保畜牧业发展在质量和数量上有较大提高,同时,加强对牲畜防检驱治力度。加大青贮饲草制作,每年我镇粮食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这也是我镇的第二草场,农牧民将桔杆进行回收、加工、贮藏,有效弥补我镇自然草场缺乏和不平衡的问题。(3)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猪、家禽养殖,提高适龄母畜比例,达到60%-70%,使产羔率达到115%-120%以上。强化养殖示范点建设,发展现代饲养方式,不断推动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通过以上措施,力争在2015年实现户均4只肉羊生产母畜,4只麦盖提羊母畜,实现存栏母畜42000只以上,实现户均养禽100只(鸡、鸭、鹅、鸽)的目标(除低保户、五保户以外)。  

5、挖掘庭院经济潜力和抓好劳务输出,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结合产业规划,加快农户庭院改造,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按照效益优先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规划改造庭院,挖掘庭院经济增收潜力。力争在2014年前完成全镇5504户庭院改造任务。庭院改造计划每户种植区规划1亩地,用3分地种大棚,用6分地栽葡萄并套种杏李,实现每户“一群畜、一群家禽、一片棚、一架葡萄、一块果园”“五个一”工程,统一规划优质杏李和葡萄进庭院,每户统一搭建 30米 葡萄长廊,养1头奶牛、50只鸡、50只鸭、8只优质母畜,使庭院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和捷经。从2011年至2013年重点对村庄庭院进行改造规划,到2014年庭院改造完成,到2015年末,通过规划葡萄和杏李、蔬菜大棚进庭院,完善庭院配套设施建设,使6分地的葡萄年产 600公斤 ,产值达到1200元以上,杏李年产 800公斤 ,产值达到3200元,使3分地的大棚蔬菜产值可达800元,实现庭院经济户均总收入5200元以上,人均收1040元以上,较2010年增加940元以上,增长94%。  

二是积极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建立完善劳务输出组织,加强劳动力培训和劳务信息服务,多渠道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劳务创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2011年计划建设农牧民技能培训中心,提高农牧民创业和就业能力,引导农民通过农机操作、维修、果树嫁接、修剪、林果产品营销等行业增加劳务收入,并且通过农业内部转移向农村二、三产业转移,让有条件的农民从事交通运输业、餐饮服务业和个体工商业、手工业及农村市场商贸往来,强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组建镇村建筑队,有计划地组织农民就近劳务输出,不断拓宽转移途径,按照方便就近的原则转移劳动力。到2015年全镇年内完成劳动力转移1800人次,劳务转移创收680万元,人均收入251元,较2010年增加50元,增长24.8%。  

6、加快小城镇进程,促进二、三产业发展。  

到2015年,全镇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达1503个,企业安置和商业从业人员达到5857人,其中:商户348家,从业人员752人,收入786万元;服务性行业1084家(修理部47家、裁缝店30家、通讯服务店19家、饮食店190家、娱乐场所8家、理发店36家、加油站4座、运输服务69个、农机修理441家、农村综合生防服务公司5家、建筑服务队139个、渔业2000亩、农贸市场2个)、从业人员3284人。巴扎二、三产业总收入2亿元以上。  

为实现二、三产业发展目标,具体保障措施:在小城镇发展上,不断集聚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建厂,推动小城镇的发展,提升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以政府引导社会资金,出台相关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做强城镇商业,拉动内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扩大就业、活跃市场。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快建设镇改造的商业区和农贸市场等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贸市场内雨棚、排水、绿化、电力、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提高基地的承载能力,促进企业的集聚。目前我镇对农贸市场改建的规划勘测工作已经完成,预计2011年将启动改建农贸市场工程。二是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对于我镇农民自己投资创办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原材料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我镇将按照“依法、合理、有偿”的原则,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并及时加以宣传、推广。积极引导、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夯实农民增收基础。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践证明,招商引资、集聚社会各方资源是加快发展的生命线。今后几年,我镇将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引导、构筑招商平台,引导企业通过参加洽谈、展示、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广泛参与对外合作。同时,积极致力于引进“三高二低一无”的项目(即:高附加值、高效益、高就业;低耗能、低占地;无污染)。注重投资收益,把好项目立项关,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利用效率。预计2011年和2014年我镇将招商引资4家大型粮食、果品、果汁(饮料)加工厂落户,2012年和2015年招商4家大型畜产品加工、木塑板材加工企业、大型水产养殖场落户,使人员的就业率和工业收入持续提高。  

(二)社会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镇将更加关注和重视民生工程,以党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富民安居的各项政策为指导,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小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地抓好民族团结,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民生工程  

1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建设村容整洁的人居环境、构建协调稳定的社会秩序,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从2010年至2014年,力争用4年时间,采取抗震加固、改造、拆迁重建等措施,全面消除住宅存在的抗震安全隐患,达到人性化的安居房目标。从2004年到2010年7年内已完成扩建改造的有3448户,还未改造的2104户。目前,已改造完成的抗震房在50㎡以下的有1118户,在50㎡以上80㎡以下的有1006户,在80㎡以上的有1324户;完成庭院改造三区分离的共48户,还有5504户庭院未进行三区分离改造。  

到2013年完成富民安居工程,到2015年末完成对2124户小于80㎡的抗震房的扩建和庭院三区分离,以达到房内有餐厅、厨房、卫生洗漱间、60%农户家庭安装抽烟机和太阳能淋浴器等现代化家用设施。计划2011年完成抗震安居房建设964户、完成庭院三区分离1146户;在2012年完成抗震安居房建设872户、完成庭院三区分离1437户;在2013年完成抗震安居房建设268户、完成庭院三区分离1611户;在2014年完成庭院三区分离1050户;在2015年完成庭院三区分离474户;全面进行三区分离、改厕、污水和垃圾处理达到标准,通电率和自来水入户率达100%,60%以上农户达到天然气和液化气入户率。  

2、加强小城镇与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按照“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的原则,为突出阿热勒镇特色,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努力打造阿恰片区农产品集散中心,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对小城镇建设进行规划修编,以巴扎商业区为重点,做好乡巴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继续加大商品房的建设,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不断推进以巴扎为                                               重点的小城镇建设步伐。同时,为扩大在十二五期间我镇的工业企业发展,现已规划1000亩地为工业园区,具体位置在:阿热勒镇至恰格拉克乡之间的公路东面,距离镇政府1公里处,东起10大队3小队地边,西至阿恰路边,南至镇棉花收购站,北至阿热勒镇与清泉农场交界处排碱渠。目前,规划编制工作正在实施中。  推荐访问:五年 总体规划 新农村 乡镇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