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保护古村落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的迅速推进,本应为古村落的保护提供良好的机遇。然而,由于许多乡村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走入了"新农村就是建新村"的误区,致使许多古院落在农民盖新房的大拆大改大建中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加之偏远山区的原住民纷纷搬迁,一些颇具规模的深宅大院成为空宅,随时都有消失的可能。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古村落的消失,消失的不仅仅是它的本身,而是深厚的文化和历史的根脉。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走出一条保护古村落与建设新农村和谐发展之路已迫在眉睫。笔者结合文物普查发现的实际情况和保护的现状,就古村落保护的意义、现状和应采取的措施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古村落保护的意义
我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现有村落数十万个,其中"古村落"就有5000个左右。历史文化村镇和乡土建筑遗产之多、地域分布之广,世界罕见。自殷商至元明清,各种类别的遗址遗物和历史文献记载,浩如烟海,然而历史文化村镇和乡土建筑遗产则是数量最多,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部分。尤其是众多历史文化村镇功能特色鲜明,表现在文化教育、商业贸易、交通枢纽、生态环境、建筑特色等诸多方面。
单就我们山西来说,据初步统计,古村落已达3500个,是全国古村落之最。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看后不断赞叹:"山西的古村落,不仅美,而且又奇又妙,将成为中国民间文化抢救过程中爆炸性成果,全国的亮点。"然而,目前我们山西古村落的保护不容乐观,随着新农村建设和旅游的无序开发,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3500个古村落中,保存完整的仅有500个,另外500个古村落濒临消失,其余的则在不同程度的受到破坏。
由于这些古村落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审美情趣等精华,是特定历史、文化的产物,是不同自然?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体现,是社会与它所在地区关系的基本表现,同时也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将村落的文化研究与历史、现实价值、规划保护研究相结合,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待保护,强调村落、自然环境的保护与规划的整体性,将研究村落与发展地区特色、新农村建设、开发旅游资源、发展地方经济相结合,进行保护性利用、开发性保护,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对研究和建设村落文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古村落保护面临的问题
古村落自近代以来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战争与动乱年代的人为破坏以及现代文明的冲击,有的已经面目全非。剩下保存比较完整的村落,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保护压力,受新农村建设及旅游发展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旧住宅混杂,失去原有风貌。许多古村落由于人口的增加与土地有限的矛盾,使人居环境恶化,生活质量降低。一方面,居住压力造成新旧住宅混杂。另一方面,违规建房没有完全根除。2.出现大量“空心村”,无人看管和维护,处于自灭状态。由于村落部分民居主人外出打工,常年接触外界的生活方式,出于对村落生活方式的不适应以及经济等各种原因,搬到乡镇或县上居住,导致村中不少民居无人居住与维修,房子逐渐毁坏。另外,部分民居使用功能发生变更,改成牛圈或杂物间,维护不力。3.当地干部群众对自己拥有的古院落漠视,保护的积极性不高。古村落居民多数文化程度不高,群众对目前政府的方针政策极不了解。另一方面,相关单位对新农村建设思想缺乏详细有力、有组织的指导,导致建设思想不统一。为了发展旅游的需要,部分古村落进行无序改造,导致古村落原有的肌理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目前尚无较好的办法进行控制。
三、保护古村落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本人认为应在加大"宣传、普查、管护"三个力度上下大功夫,做大文章。
1.强化宣传教育,增强民众保护意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村庄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遵照这一要求,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新闻等媒体,采取各种方式对社会各个层面,特别是向县、乡、村各级领导干部宣传古村落保护的重要性,政府要把古村落保护的内容列入新农村建设的议事日程,写到相关文件中去。另一方面要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全县各村开展“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2.加大普查力度,为政府制定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3.健全管护机制,促进古村落保护与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文物管理部门要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指导古村落保护工作。一是健全各项机制,发挥村民作用。在古村落富集的乡镇或古建筑连片的农村吸收那些文化素质较高的退休干部、教师、文物爱好者组成基层文物保护小组,担负起组织村民积极参与古村落保护工作。二是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古村落是农耕文化的结晶,是地域文化的细胞。即便是已名存实亡的古村落,也不得随意更改村名;对散落在乡野民间的古建筑,有保护价值而没有实力保护的,先维持原状,不得随意拆除;对宗祠、牌楼、古戏台、名人故居等可采取专项性的保护措施;对古建筑相对集中的村落,可以采取连片保护的方法,经济条件好的村还可以采取建新区、保老区的办法,保留其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一些拆了可惜,不拆又没钱保护,还影响村庄建设的古建筑,可采取"整体搬迁,异地迁建"的办法,将散落的古建筑集中到规划的地域,作为人文景观供游人观赏。三是拓宽资金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就目前而言,政府财力有限,每个古村落也不可能通过保护立刻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因此,政府在加大投入力度时,还需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建立类似"古村落保护基金会"的组织,动员和鼓励企业家、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捐款捐物,扶植、保护和开发古村落。
总之,古村落是历史留下的财富,这种财富既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重视和保护古村落,就是重视历史。重视文化,更是重视未来。在保护基础上谋求发展,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翼城县博物馆  张海英  

推荐访问:新农村 浅谈 过程中 保护 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