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社会评价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建立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机制”和县委“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优化发展环境”的有关要求,不断加强社会评价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XX县纪委由分管副书记牵头组成调研组,自2010年3月1日至4月20日对全县社会评价工作展开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深入走访等方式,广泛征求各单位、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曲靖市市级部门(单位)2009年度社会评价办法(试行)》、《曲靖市市级部门(单位)2009年度社会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对社会评价工作做了一些研究和探讨。经调研组讨论通过,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社会评价工作的主要做法及特点

2009年XX县启动的社会评价机关工作是全面加强作风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目前的做法是:评议85个县直部门(单位),分六个阶段进行,选取社会各行各业代表进行集中测评,并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可谓评出了“动力”、评出了“干劲”、评出了“民意”、评出了“业绩”,收到了一定的社会反响,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拓展思路,分组落实,突出“新”。积极创新工作思路,采取“三四五六七”模式开展评价。“三”是把评价对象确定为县直部门、垂直管理部门、公立医院三大块;“四”是评价内容包括服务态度和质量、办事效率、工作绩效、廉政建设四方面;“五”是成立综合组、文秘组、宣传组、督查组、材料组等五个工作小组;“六”是分宣传动员、公开信息、对照检查、集中评价、结果公示、跟踪整改六个阶段;“七”是评价代表包括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代表,乡镇领导代表,县直部门(单位)主要领导代表,企业法人代表、社会各行各业公民代表七方面。使社会评价工作易于操作、规范有序、整体推进。

(二)注重素质,推荐代表,突出“严”。为确保评价工作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社会评价实施领导小组严把评价代表“入口关”。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县纪委副书记带队分别到负责上报参评代表名单的各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并强调“三注重”:一是注重代表人选的数量,确保评价代表的广泛性与涵盖面;二是注重代表人选的质量,着重推选政治素质过硬、能力强、觉悟高、有代表性的代表参评;三是注重代表人选的结构,力求评价代表科学合理分配,做到不重复、不交叉。

(三)拓宽渠道,强化宣传,突出“广”。一是通过电视台、广播站及时播报社会评价工作动态10期;二是在XX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开设“社会评价机关”专栏,公示85个参评部门(单位)的信息、投诉方式及对照检查各阶段的贯彻落实情况;三是利用县纪委“爨乡清风”廉政短信平台向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发送社会评价手机短信6期4000余条;四是积极组织撰写社会评价专辑简报25期。同时,各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分别到各自联系的单位采取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多渠道了解和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社会评价工作广泛深入。

(四)明确目标,抓好整改,突出“实”。一是注重整改提高。各参评部门根据开门纳谏征求到的意见建议,细化任务分解,确保落实到位。如县公安局针对群众“加大社会治安治理力度、提高公安干警职业道德素质”的意见建议逐条对照整改,开展了社会治安专项整治行动25次,受理群众举报、投诉48起,对因工作不力的8名民警进行了问责处理;县地税局对收回的6条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将目标任务及完成时限纳入整改方案,及时在办税服务厅设立“尊敬的纳税人,欢迎您对地税部门的工作进行评价”提示牌,主动接受纳税人监督。二是注重评价结果的运用。将测评排名情况在电视台公布,并通过简报形式在全县范围内普发,对综合满意率达100%的13家单位在县纪委十届五次全会上给予授牌表彰,对排名末位的单位负责人受县委政府委托,由纪委监察局领导对其约谈。

二、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机关作风明显转变。全县各级各部门以社会评价为契机,将机关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大力精简文风、会风,做到少开会、开短会、发短文、讲真话、干实事,领导干部带头把时间用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上。“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少了;推诿扯皮、乱编造、乱议论的现象没有了;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多了。如供电公司在各营业窗口公布监督投诉、服务热线电话,提供24小时电力抢修服务,并限定抢修人员到达现场时限,推行“一口对外,内转外不转”的工作原则;县审计局提出“以服务为根本、以效率为目标 、以廉政为重点”检验审计工作实效,完成审计项目165个,审计核减工程价款2083万元;县工业园区以“保姆式”方法服务企业,用“倒促法”手段推进项目,协议总投资19.4亿元。

(二)廉政意识切实增强。37名县处级领导把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的情况列入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内容;全县正科级以上主要领导177人及家属354人到富源县中安监狱接受了警示教育;领导干部驾驶公车及公务接待饮酒现象逐步消除;全年公款出国(境)支出为零、公务费支出比上年同期降低了27.46%,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三)群众满意率大幅上升。通过畅通监督渠道,将各单位的职能职责、服务承诺、投诉方式及对照检查情况公开,充分尊重群众,拉近了党政机关同人民群众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以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民心,社会评价综合满意率均在91%以上。多数群众反映,社会评价工作开展以来,到县直单位办事比以前方便,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明显转变。

(四)经济社会事业和谐发展。通过开展社会评价,机关作风得到切实转变,工作效能显著提高,全县人民团结一致、和谐共进,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78.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完成财政总收入xx亿元,比上年增长16.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3492元、455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67%、12.71%。

三、存在问题

因社会评价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涉及面广,程序性强,其运行机制有待完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凸现出一些问题和不足。在调研时也将这些问题作为重点,不仅征求了多数干部群众的意见,又对部分领导、被评部门做了调查了解,力求找准目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为下一步开展评价工作做好铺垫。

(一)代表结构的合理性及评价意见的真实性问题。乡镇领导代表、被评县直部门(单位)负责人代表共127人,占总代表人数的62.56%,领导层面代表多,致使评价意见过于集中。一些参评代表鉴于“大局意识”或考虑面子问题当“好好先生”,填评价意见时大多在“满意”、“基本满意”栏划“√”,考核的结果是“皆大欢喜”。

(二)评价对象和范围的界定问题。这是走访调查过程中反映相对集中的问题。评价对象涵盖所有县直部门(单位),而各部门之间存在不同差异,多数群众对各职能部门的特点、工作范围等情况不够了解,影响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最终导致社会关注、服务对象多、与群众关系密切的窗口单位满意率偏低;部门职能少、与群众接触不多的单位则满意率偏高。

(三)评价工作的“上下联动”问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不同会议上多次强调社会评价工作的重要性。社会评价工作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也按职责分工,积极组织实施,认真落实各阶段工作。而作为社会评价主要参与者的被评单位却行动不一。有的单位领导不能站在对工作、对发展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社会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对评价工作有抵触情绪,表面看似热火朝天,实际是消极应对,在面向社会、争取群众参与上做得不够,未在“落实”上下功夫。形成“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上抓下不抓”、“外热内冷”的现象。

(四)意见建议的收集及落实整改问题。一些被调查的群众反映:评价中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停留在被评单位,未公开体现民意。一些单位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整改存在畏难情绪,对社会评价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视不够,出实招、出新招的不多,有的单位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涉及多个部门的意见,承办单位之间存在着推诿扯皮现象,影响整改的进度和质量。

(五)评价表格的设计问题。评价表只设“评价内容”和“评价意见”栏,且只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种,满意率计算方法为:满意率=(满意票+基本满意票)÷(满意票+基本满意票+不满意票)×100%,虽方便统计,但量化考核不明确,表格设计有待改进。统计评价结果时发现有的代表在表外填写“意见建议”。

四、完善社会评价的对策与思考

社会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评价管理制度,形成长效运行机制,并在实践、探索、再实践、再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使之更具科学性与可行性。

(一)拓宽代表渠道,体现评价的代表性与广泛性。选取评价代表时,在考虑“量”的同时,更应注重“质”,做到“质”和“量”的统一。拓宽群众代表渠道,以鼓励群众开展网上评议、采取电话调查、补充群众代表数量等形式,充分体现代表性与广泛性。增加行风评议员、离退休老干部,尤其是评价部门直接服务对象、基层群众等代表数量,并对评价代表进行集中培训,提高评价代表整体素质。向参评代表和社会各界发放问卷调查表,让广大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评价权与选择权,使评价结果真正体现民意。

(二)调整评价范围,体现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要通过评价活动的开展,加大“阳光政府”建设力度,让人民关注、社会服务对象相对较多的县级部门充分公开其职能。调整评价范围,缩减机构小、职能少、与群众接触少的机关,将关系国计民生、部分垄断行业、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部门纳入评价范围,如乡镇各部门、自来水公司、天然气公司等。同时根据各部门工作职责,实行分类考评,在考核机关党建工作的同时更应注重业务工作的量化考核,既有公共考核指标,又有单独考核指标,做到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面,使社会评价工作趋于客观公正。

(三)加强宣传教育,体现评价的舆论性与导向性。要切实加强对社会评价工作的领导,利用会议、新闻媒体、下发文件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社会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思想统一到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认真组织、周密安排。引导各单位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评价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坚持在推进中完善,在完善中提高,把群众满意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价值取向,不断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四)强化整改落实,体现评价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进一步加大督促整改力度,加强组织领导,由五个派出纪工委负责督促收集整理评价意见,把整改落实情况形成制度一并考核,对没有意见建议或未制定方案落实整改的单位进行相应处理,涉及多个部门的意见由牵头单位或主办单位负责协调整改。将问卷调查、网上评议、电话调查收集到的意见建议纳入整改范围,同时将整改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不断强化和完善已形成的“评价—整改”工作机制,保证社会评价工作真实有效。

(五)改进表格设计,体现评价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设计规范化的评价表格,完善操作流程,使评价对象的分类分层、评价的方式方法、满意度的比例划分等方面更加符合客观实际,不断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评价表上空出“意见建议”栏,实行“一事一议”,使代表有针对性地填写意见,便于梳理、交办;细化社会满意度,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种改为“满意”、 “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不满意”五种;改进“测评结果统计表”,按部门(单位)职能分类单独排序。

 

推荐访问:实践 思考 评价 某县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