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经验材料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飞速发展的经济支撑下,XX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30多年间累计增长306倍,年均增长20.29%。财力越多越要讲求绩效,特别是在全面实现小康达标后,XX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秉承“能动管理”与“智慧管理”理念,以构建绩效财政模式为目标,以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深化财政改革为抓手,促进理财水平向科学化精细化迈近。

  一、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夯实财政管理制度基础

  (一)部门预算改革不断深入,预算编制体系科学系统

  2004年,XX开展部门预算试点。一是规范预算编制程序,严格实行“两上两下”的程序编制预算,预算编制细化到基层单位,逐级汇总,做到有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地开展预算编制工作。二是统一支出标准。推行日常公用支出、车辆经费等分项定额管理办法,按市财政统一制定的分项定额标准编列预算。三是逐步推行综合预算,在预算编制内容上,实现预算内外“两张皮”向综合预算转变。四是部门预算与政府专项资金预算分别编制。将单位使用的工作性专项纳入部门预算编制,实现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将政府专项资金单独编制,并实行专项管理。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深化到位,资金管理高效安全

  从2006年起,XX市财政部门积极稳妥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顺利实现了国库集中支付“一年试点、二年推开、三年完成”的改革工作目标。3年多来,市镇两级预算单位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财政资金实现了“提速增效”,财政监督调控能力也跃上一个新台阶。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完善改革内容,提升改革成效,我们还推行了公务卡结算改革,并于2009年5月率先在江苏省实施政府投资性基本建设项目资金财政集中支付,将基建资金也全部纳入财政管理,由财政统一支付。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管钱的不用钱、用钱的不见钱、见钱的不愁钱”的财政资金公开、透明运行模式建立起来。

  (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势推进,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

  2009年以来,在XX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部署下,XX把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化危为机的应对之策,全面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工作。一方面,积极开展创新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工作,就创新国资管理体制机制、优化调整国资布局、强化国资管理等方面形成了《关于创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的意见》,制定了《XX市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XX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11项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加强了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完成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移交市国资办管理工作,所有行政事业单位不再有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市国资办对不同类型的资产,实行分类处置,公开运作,能租则租、能售则售。到目前为止,XX市已成功组织了8批国有房屋租赁权拍卖会,共有223处国有房屋出租,租赁权拍卖总成交金额为3125万元,成交年租赁总金额为1070万元,比原年租赁增长了48.38%,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最大化。

  (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完成,非税收入管理力度加大

  2009年,XX全面实施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全市127家非税执收单位全部纳入改革范围,对非税收入全面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市财政局在8家商业银行开设了“XX市财政局非税收入专户”,所有的非税收入资金直接缴入专户。各执收单位全面启用新版XX市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结算凭证),由电脑开票替代手工开票,实现了“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征缴管理模式。通过银行、单位、财政三方联网建立起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实现了非税票据购领、使用和缴销的自动化管理。通过改革,执收单位、财政部门实时了解非税收入征缴信息,杜绝了过渡户银行压票压资金现象,逐步扭转了单位把非税收入当作是自有资金的观念,促进了非税收入应收尽收和及时足额解缴,增强了财政综合调控能力。

  (五)专项资金管理逐步加强,绩效预算观念深入人心

  根据专项资金管理改革要求,2009年,XX市财政局对市级专项资金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制定出台了《市级政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将其作为政府专项资金预算编制与管理的重要依据,规范了政府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原则与政策管理,明确了政府专项资金的设立、调整、存续期限、退出机制,明确了政府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和审批程序,明确了政府专项资金管理部门的职责,加强了对政府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与监督检查。为了加强对政府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与监督检查,今年我们正着手开展政府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

  (六)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2002年,《政府采购法》正式颁布出台,为政府采购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2007年,为提高政府采购效率,改革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全市积极寻求规范和效率的最佳组合,实施了“管采分离”,政府采购中心与市财政脱钩,由机关事务局负责政府采购具体业务操作,财政部门负责监督管理,政府采购管理体制逐步理顺,政府采购方式逐步规范。市财政将工作重点放在对采购的监督管理上,规范采购信息发布、规范采购流程,完善招投标制度、完善专家库管理,强化对中标企业的跟踪管理,强化采购流程的监管。

  (七)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改革

  根据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全市从2005年开始开展公务员津贴补贴改革工作,整个工作分清理和规范两个阶段。2005年,全市完成了全市津贴补贴的清理工作,并上报了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实施方案。2007年4月份以来,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全市公务员津贴补贴的规范工作。2009年,全市实施了离退休人员的津补贴改革,2010年1月1日,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在全市全面实施。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和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的有关指示,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务员津补贴发放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有利于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实现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二、建设整体数字平台,服务财政管理创新

  (一)成立班子,加强领导,平台建设实现一体化

  2008年初,XX市财政局成立了办公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启动了公共财政网上办公平台建设。在XX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财政部科研所、省财政厅信息中心的业务指导下,在用友集团的技术支撑下,两年多来,XX财政人员与平台研发人员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按照重点突破、分步推进、急用先行、持续完善的原则全力推进平台建设。短短两年时间里,经过项目规划和财政专网建设、系统研发整合、系统优化和平台延伸三个阶段,XX财政以超常规的速度,高起点高质量地完成了网上办公平台构建工作。2009年1月1日起,376个市级预算单位率先使用平台进行会计核算。今年1月1日起,公共财政网上办公平台正式全面上线运行。

  平台包括了一站式登陆门户系统、财政业务应用系统(该系统包括行政办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务核算、收入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国有资产管理、财政监督管理、财政决策分析等9大板块)、协同通讯服务系统(包括注解在线教育、即时通讯)等三大系统。与国内其他城市信息平台建设只有业务纵向融合、缺乏横向融合所不同的是,XX公共财政网上办公平台把财政行政业务、财政管理、预算执行和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业务各个领域内容悉数纳入其中,达到了数据共享、信息互通、业务协同,真正实现了横向、纵向的完全一体化,即改革成果一体化、业务流程一体化、对外服务一体化、行政办公业务一体化、廉政风险防范一体化、管理创新一体化。“业务上全面覆盖、数据上全部共享、流程上互相衔接、管理上协调统一、服务上规范有序”的公共财政网上办公平台初显峥嵘。

  (二)流程再造,资源共享,先进理念融入平台建设

  立足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的全面融合,XX财政管理的先进理念、成熟经验和典型方法融入到平台一体化建设,实现了技术与管理的融合、制度与流程的统一、数据与资源的共享,推进了XX财政管理创新,促进财政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精细化、民主化。

  首先,通过打造一套科学规范的业务流程,平台将非税收入管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国有资产管理等公共财政改革的成果有机整合在一起。业务系统有效衔接、业务数据有序流转、业务处理快速协调,做到“事前审批、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实现了预算、执行、决算一体化,助推全面、高效地落实了财政部规定的各项重大改革。如国有资产管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达到账物相符,防止资产流失;国库集中支付延伸到基建领域;非税收入管理扩展到往来资金,都是以平台为依托构建的。其次,平台精确定位业务人员权限,明确审核审批要求,把财政管理改革的理念融入业务操作,实现了制度流、业务流、信息流的统一,从根本上减少了工作推诿扯皮和管理缺位、越位现象,促进业务管理薄弱环节的强化,推进各项业务融合和制度衔接,提升财政财务人员素质。再次,平台建立了统一规范的财政基础数据库,信息间互为利用,系统应用时间越长,系统资源越丰富。财政部门统一采集数据,统一分析利用数据,科学分析预算编制与执行情况,加强财政监督和绩效评价。

  (三)环环相扣,相互制衡,信息技术完善内控机制

  XX公共财政网上办公平台运用信息技术推动财政资金运作透明化和监管科学化,减少人为因素影响,前移反腐关口,建立起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预算监督相互制衡、有机衔接的运行机制,财政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落到了实处。

  首先,真正实现了所有的收入进盘子,预算编制、执行公开透明。财政部门根据国库资金使用计划,在保证各单位正常支付需要的前提下,对暂时闲置资金实行集合理财,集中财力办大事,从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所有的支出都按预算执行,预算执行到位率大大提高。其次,平台建立起内部监督管理系统,自动监控资金使用的异常情况。对全市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公务支出的申报、审批实行微机操作,并对招待费、会议费、办公用品等经费使用情况实施动态监督,对流速、流量、流向异常的资金,进行实时的提醒与拦截。再次,平台使财政工作的方式从人找事变为事找人,工作环节公开透明,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依据管理权限,相关使用者、管理者、监督者都可随时登陆系统,查询、审核、审批,了解每一笔支出的流向。财政部门利用强大的查询功能,实时监控、追索各类业务数据、报表、账簿、记账凭证等。

  三、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实现财政管理水平跨越式发展

  (一)加快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随着财政收支规模的扩大和公众监督、参与意识的强化,预算管理改革成为财政改革的重头戏。虽然全市已构建起全新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制度体系,并初步实现了预算管理的公开、民主,但是,要正确处理收支矛盾和财力增长的关系,必须把预算管理改革作为突破口。一是细化预算编制。抓住预算编制这一“龙头”,细化项目内容,完善支出标准,建立准确的基础信息库,细编、早编部门预算,实现财政预算内外等各项资金的综合平衡,建立起时间充裕、方法科学、操作规范、科目明细、项目齐全、功能完备的预算编制管理体系。二是开展绩效预算试点。下半年,选择1-2项政府专项资金作为绩效预算评价试点项目,确保专项资金预算编制、使用、管理的公开、公平、公正。通过绩效预算,政府主动放弃预算分配的“自由裁量权”,把预算决策权交给专家,实现“从人为分钱到制度分钱”的重要转变,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将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到改革预算管理和以后年度编制预算中。同时,促进部门树立绩效观念,做到 “谁用钱谁负责”,强化自我约束机制。三是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加强财政收入管理,建立预算支出执行责任制度,与部门一起强化预算执行工作,及时掌握和分析本级各部门预算执行进度和项目绩效情况。四是全面推开“参与式改革”。在总结试点镇(街道)经验的基础上,坚持“政府领导、广泛参与,节约优先、量力而行,及时总结、有序推进”的原则,在全市各镇(街道)、开发区全面推进“参与式预算”改革。

  (二)完善网上办公平台建设,提升财政管理信息化水平

  公共财政网上办公平台建设是XX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里程碑,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对于提升理财能力和管理水平至关重要,有利于加强预算管理、强化财政监督、促进政务公平、提高工作效率。今后,XX将致力于完善平台建设,在财政管理的幅度、深度和维度三个领域内全面推进网上办公平台建设,用信息化服务于财政管理的精细化,用一体化不断提升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借助平台建设与发展中的聚合力,促进XX财政改革不断自我强化、自我创新,进而主动适应和引领未来的改革。

  (三)深化国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工作还面临不少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XX将深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不断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使政府各项公共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和发挥,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促进产业、城市转型。

 

推荐访问:财政局 科学化 管理水平 精细化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