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杨善洲事迹征文选登

 最近,在工作时,经常听到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耳濡目染,感触颇深。杨善洲同志1953年入党,1988年4月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达5.6万亩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的移交给国家。杨善洲同志几十年如一日,恪守信念,乐于奉献,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要准确把握先进事迹的精神实质,强化自身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实际,谈两点想法。

  学习杨善洲同志奋斗不止的人生境界。杨善洲同志用一生诠释了这样一句话:无论在什么时候、何种环境中,我们都不能忘记党的根本宗旨,都应该把坚持党的宗旨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杨善洲同志对人民群众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他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杨善洲同志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上,都把奋发有为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把艰苦创业作为自己的首要责任,退休后,植树造林20余年,他遭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带领群众管一行、兴一行,创造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为施甸林业事业发展壮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像杨善洲同志那样,怀有奋斗不止的人生境界,永做人民群众的公仆。

  学习杨善洲同志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恪守信念,清正廉洁,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这是杨善洲同志最本质的精神所在。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县主要领导长达三十余年,但从未为妻子孩子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户口本,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作为捐资助学等捐献了出去。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就是要像杨善洲同志那样,无论在什么时候、何种环境中,都不能忘了党的根本宗旨,都应该把坚持党的宗旨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

 连日来,一名党员干部的名字华夏大地流传开来,这位鲜活、高大、高尚的共产党人被群众亲切的喻为“草鞋书记”、“粮书记”、“穷书记”、“富翁书记”和“种树书记”。他就是原保山地委书记、退休干部杨善洲。

  近日,中组部长李源潮作出批示:杨善洲同志60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的先进事迹和思想境界十分感人。杨善洲同志是创先争优的重大典型。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弘扬他的事迹,传承他的情操,争做“三种人”。

  学习他艰苦朴素、苦干实干,做优良作风的践行人。杨善洲出身贫寒、经历坎坷,饱尝辛酸苦辣。他成长为领导干部后,始终保持恪守信念、清正廉洁、艰苦朴素、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操,他艰苦朴素,时常是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通过学习,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以平实心态对待工作,尽心竭尽为群众办实事,在任何时候不能因地位的改变而忘本变质。

  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做高尚情操的秉承人。他“为官”多年,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时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却把个人大量的积蓄投入到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上,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人民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捐献给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杨善洲的人格魅力穿越时空,不患名利得失,不计荣辱进退。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自觉遵守廉正准则,自觉抵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做开拓创新的领军人。他几十年如一日,诚以修身,一心为民,夙兴夜寐,忘我工作;退休后仍然扎根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把毕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他这种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毅力,将更加激励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有顽强的意志,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

  总之,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强化执政为民理念,牢记使命和责任,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贡献,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我们身边的干部群众,以告慰善洲同志的在天之灵。

————————————————————————

  杨善洲,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杨善洲,一个平平凡凡的退休干部。杨善洲,一位勤勤恳恳的人民公仆。

  杨善洲是我省“创先争优”活动中的重大先进典型,杨善洲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给人启迪。回望杨善洲人生的点点滴滴,从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我们从中感悟到杨善洲朴实无华的权利观、事业观、群众观、利益观。

  怎样对待权位?杨善洲的人生坐标从来是以党和人民的需要为基点,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和人生价值判断,他用一生镕铸出让人们敬重的无私品格,成就了豁达而“无我”的博大人生。因为从不把自己当“官”看,在位时,杨善洲从不认为自己有特权;因为从不把自己当“官”看,退休后,杨善洲从不认为自己可以享清福。他始终认为乌纱和光环都是过眼云烟,始终认为自己是劳动人民群众中的一员。为官30多年,他最珍视的还是头上的那顶竹叶帽,还是和人民群众之间水乳交融的情感联系。

  怎样对待群众?担任保山地委书记期间,杨善洲跑遍了全市的山山水水、乡镇村落,百姓疾苦、民生冷暖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群众说:“越穷、越困难的地方,越容易见到他”。杨善洲曾这样说:“我们处理的任何小事都可能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马虎行事,不能伤了群众的心”。杨善洲写道:“共产党人什么困难也不怕,就怕脱离群众、失掉民心”。一个农民出身的地委书记,将朴实和崇高完美地统一在一起,塑造了难能可贵的“草帽”书记形象。

  怎样对待事业?杨善洲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甘为群众奉献一生。杨善洲始终认为: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为人民谋福祉。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而一做就是60年。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年事渐高,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

  怎样对待金钱?杨善洲植树造林20余年,遭遇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到收获劳动成果的时候,他却把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自己不要任何报酬。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奖金作为捐资助学等捐献了出去,这就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境界。

  怎样对待亲人?为官30余载,杨善洲大部分时间都在为工作奔忙,但这并不妨碍他惦记母亲、关心母亲。1990年春节后,杨善洲回家看过母亲和家人准备返回林场时,母亲和妻子起身相送,他忽然注意到母亲走路摇摇晃晃,很不稳当,他赶紧放下行装,扶母亲坐下,并出去找医生。杨善洲在母亲生命中的最后9天,他一直守在身边。他的小女儿在奶奶生病时,才第一次看到父亲回家,当时她已经8岁。他的老伴一直是农民,组织多次提出把他家人转为城镇户口,他坚决不同意:“我相信我们的农村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乐意和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

  杨善洲走了。但是,他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思考:当初入党为什么?现在当官干什么?服务群众做什么?面对金钱想什么?百年身后留什么?杨善洲用自己面对权位、群众、事业、金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作出了最好的回答。

  杨善洲,永远的共产党人!

-------------------------------------------------

 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担任保山地委领导近20年,从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他继续实践“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山义务植树造林,无偿担任大亮山林场场长,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交给了国家。

  在杨善洲近40年的工作中,他一直两袖清风,勤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创先争优精神实质。“创先”在于他该安享晚年之时,毅然选择无私奉献国家;“争优”在于他扎根基层始终默默无闻地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如果说将党的政策路线认真贯彻视为尽职,那么将当前的创先争优活动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就是一种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质体现,显然杨善洲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做实事固然可喜,但能否将实事一做到底,并且甘愿选择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余热,则是一名优秀党员干部的“验金石”,所以坚持恒久是创先争优活动的最终目的。每个领导干部都有退休离岗的时候,只有随时抱有杨善洲同志的那种坚持信念,将创先争优活动的本质传承下去,有理由相信社会将会更加和谐富强,因为大家无形中把创先争优这个活动载体,作为自己勤廉履职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

  “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这就是一种可贵的坚持信念。为人民服务一直是党员干部的履职宗旨,其中的含义不仅在于把一件为民的大事做好,更在于将一切涉及人民利益的小事做实。创先争优贵在持之以恒,哪怕是退休离岗不在其职,也要将服务人民的信念贯彻到底。所以创先争优不能图短平快,更不能一蹴而就,应该将创先争优视为一种“植树”,短期是不可能见实效的,但长远来看将受益无穷。由此可以看出,杨善洲同志已经将植树造林联系到创先争优活动中,用坚持的信念将创先争优诠释的淋漓尽致。

  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全国上下掀起空前的开展热潮。对于已经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取得实效者,应当深入学习一下杨善洲同志的坚持信念,将创先争优变成一种恒久的追求目标;对于尚且徘徊于创先争优活动入口者来说,应当沉下身子效仿杨善洲同志,将本单位的“树”种好,并以此形成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全国上下将会涌现出更多的杨善洲,那么创先争优活动也就达到了预期目的。

推荐访问:事迹 征文 选登 学习 杨善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