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区农村敬老院建设现状的思考

     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与管理,改善农村五保群体的生活状况,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渐显现,XX区农村敬老院的现状已经不能够满足五保老人的需要,成为制约我区五保供养工作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一、敬老院建设的现状
目前,XX区实际供养农村五保对象462 人,其中,分散供养365 人,集中供养 97人,集中供养率仅为21 %。XX区现有农村敬老院12所,可入住床位186 张,现实际入住五保老人97 人,入住率为52 %。除小石桥乡,十个乡镇、街道建有敬老院12所;敬老院共有管理人员26 人,其中60以上的3人,占管理人员0.12 %;高中以上文化人,初中以下文化26 人;敬老院管理人员均是临时人员,月工资最低 610元,最高 800元,平均690 元左右。2007年XX区的集中供养标准为年人均2520 元, 2010年调高至年人均6120 元,资金来源于省、市财政年人均1560元补助,其余由区、乡镇财政补齐,从2010 年1 月份起,供养经费按月由区财政专户直接拨付到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实行专户储存,专帐核算。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认识不足的问题。少数乡镇党委政府在认识上有差距,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对敬老院进行改扩建,投入资金不足,一定程度上造成敬老院管理滞后、基础薄弱,一些孤寡老人对敬老院缺乏了解,也一定程度造成部分敬老院孤寡老人“不进来”、入住率低的问题。
主要原因:极少数领导缺乏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责任意识不强,对农村敬老院宣传力度不够。
2、敬老院规模小,基础设施简陋。XX区现有农村敬老院大部分建于九十年代初期,普遍存在占地面积小、房屋数量少,建筑结构不合理,设施陈旧老化不配套,基础条件差等问题,农村敬老院基础设施落后与每年增加五保集中供养住户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主要原因:基础薄弱,农村敬老院建设没有跟上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
3、管理落后、管理人员素质较低。通过多年努力,全区每所敬老院均制定建立了民主管理、财务管理、院务公开、卫生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经营等制度,但制度不配套、内容肤浅、具体落实不够等问题明显存在。现敬老院院长大多都是本乡镇的村民,管理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学习,缺乏敬老院管理的专业知识。
主要原因:管理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低,选聘机制不畅,教育培训不够,管理制度执行力和操作性不强,院长素质不高也是敬老院管理不善的一个重要原因。
4、集中供养率不高,老有所乐尚待突破。截止2010 年底,XX区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仅为21%。
主要原因:一些地方对敬老院建设缺乏责任感,有些甚至认为是种负担,领导过问少,群众关心少,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二是尽管各乡镇虽有敬老院,但由于财政困难,资金投入少,设施落后,五保老人入院积极性不高,导致分散供养的多,集中供养的少;三是由于一些五保老人,脾气古怪,难以合群,加上观念陈旧,恋家恋土,始终惦记着自己的一点私产不忘,不愿入住敬老院。
三、对策与建议
1、以提高认识为主导,抓住破解难题的切入点。各级党委、政府要增强责任意识,把敬老院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列入党委、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中去,作为新农村建设和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
2、科学规划,加大投入,提升敬老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根据市民政局《关于切实做好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和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XX区的实际,认真编制2011年至2015年敬老院项目建设规划,到“十二五”末,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完成新建中心城区敬老院1所,新建或改扩建乡镇、街道敬老院10所。各乡镇、街道要摒弃等靠要思想,充分整合资源,多方筹措资金,采取财政补贴、社会募捐、乡镇、街道自筹的办法来加大投入力度。要创新手段,广泛宣传,借助社会力量推动敬老院建设;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心与热情,鼓励他们捐款捐物参与敬老院建设;区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大对建设敬老院的力度,有关部门也要加大对敬老院减免优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帮助敬老院的良好氛围,为敬老院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资金和物质支持。
3、选择好院长是搞好敬老院工作的关键要素之一,要按照敬老院工作特殊性的要求选人用人,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视为最高利益,坚决避免用人上的优亲厚友。各乡镇、街道要认真执行《XX区农村五保供养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选聘好管理人员,加大对院长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做好敬老院工作的自觉性、责任心和能力水平。各乡镇、街道要按照《XX区农村五保供养实施办法(试行)》要求,将管理工作人员的生活补助和管理工作经费落实到位,确保敬老院管理人员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正常运转。
4、因地制宜,以副补院,增强五保供养的自身实力。院办经济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各乡镇、街道敬老院可利用土地、水面等,开展一些种植、养殖等生产经营活动,力争蔬菜、副食自给,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有条件的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大做强,没有条件的要通过政府支持,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积极努力创造条件,走出“以副补院”的新路子。同时,要处理好生产经营与院务管理的关系,让五保对象在自愿参与适合他们身体状况的生产劳动,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发展民生、保障民生的需要,是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突出问题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XX区五保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安享晚年的愿望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全面实现。
(董晋红)

对XX区农村敬老院建设现状的思考
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与管理,改善农村五保群体的生活状况,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渐显现,XX区农村敬老院的现状已经不能够满足五保老人的需要,成为制约我区五保供养工作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一、敬老院建设的现状
目前,XX区实际供养农村五保对象462 人,其中,分散供养365 人,集中供养 97人,集中供养率仅为21 %。XX区现有农村敬老院12所,可入住床位186 张,现实际入住五保老人97 人,入住率为52 %。除小石桥乡,十个乡镇、街道建有敬老院12所;敬老院共有管理人员26 人,其中60以上的3人,占管理人员0.12 %;高中以上文化人,初中以下文化26 人;敬老院管理人员均是临时人员,月工资最低 610元,最高 800元,平均690 元左右。2007年XX区的集中供养标准为年人均2520 元, 2010年调高至年人均6120 元,资金来源于省、市财政年人均1560元补助,其余由区、乡镇财政补齐,从2010 年1 月份起,供养经费按月由区财政专户直接拨付到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实行专户储存,专帐核算。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认识不足的问题。少数乡镇党委政府在认识上有差距,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对敬老院进行改扩建,投入资金不足,一定程度上造成敬老院管理滞后、基础薄弱,一些孤寡老人对敬老院缺乏了解,也一定程度造成部分敬老院孤寡老人“不进来”、入住率低的问题。
主要原因:极少数领导缺乏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责任意识不强,对农村敬老院宣传力度不够。
2、敬老院规模小,基础设施简陋。XX区现有农村敬老院大部分建于九十年代初期,普遍存在占地面积小、房屋数量少,建筑结构不合理,设施陈旧老化不配套,基础条件差等问题,农村敬老院基础设施落后与每年增加五保集中供养住户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主要原因:基础薄弱,农村敬老院建设没有跟上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
3、管理落后、管理人员素质较低。通过多年努力,全区每所敬老院均制定建立了民主管理、财务管理、院务公开、卫生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经营等制度,但制度不配套、内容肤浅、具体落实不够等问题明显存在。现敬老院院长大多都是本乡镇的村民,管理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学习,缺乏敬老院管理的专业知识。
主要原因:管理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低,选聘机制不畅,教育培训不够,管理制度执行力和操作性不强,院长素质不高也是敬老院管理不善的一个重要原因。
4、集中供养率不高,老有所乐尚待突破。截止2010 年底,XX区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仅为21%。
主要原因:一些地方对敬老院建设缺乏责任感,有些甚至认为是种负担,领导过问少,群众关心少,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二是尽管各乡镇虽有敬老院,但由于财政困难,资金投入少,设施落后,五保老人入院积极性不高,导致分散供养的多,集中供养的少;三是由于一些五保老人,脾气古怪,难以合群,加上观念陈旧,恋家恋土,始终惦记着自己的一点私产不忘,不愿入住敬老院。
三、对策与建议
1、以提高认识为主导,抓住破解难题的切入点。各级党委、政府要增强责任意识,把敬老院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列入党委、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中去,作为新农村建设和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
2、科学规划,加大投入,提升敬老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根据市民政局《关于切实做好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和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XX区的实际,认真编制2011年至2015年敬老院项目建设规划,到“十二五”末,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完成新建中心城区敬老院1所,新建或改扩建乡镇、街道敬老院10所。各乡镇、街道要摒弃等靠要思想,充分整合资源,多方筹措资金,采取财政补贴、社会募捐、乡镇、街道自筹的办法来加大投入力度。要创新手段,广泛宣传,借助社会力量推动敬老院建设;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心与热情,鼓励他们捐款捐物参与敬老院建设;区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大对建设敬老院的力度,有关部门也要加大对敬老院减免优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帮助敬老院的良好氛围,为敬老院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资金和物质支持。
3、选择好院长是搞好敬老院工作的关键要素之一,要按照敬老院工作特殊性的要求选人用人,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视为最高利益,坚决避免用人上的优亲厚友。各乡镇、街道要认真执行《XX区农村五保供养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选聘好管理人员,加大对院长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做好敬老院工作的自觉性、责任心和能力水平。各乡镇、街道要按照《XX区农村五保供养实施办法(试行)》要求,将管理工作人员的生活补助和管理工作经费落实到位,确保敬老院管理人员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正常运转。
4、因地制宜,以副补院,增强五保供养的自身实力。院办经济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各乡镇、街道敬老院可利用土地、水面等,开展一些种植、养殖等生产经营活动,力争蔬菜、副食自给,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有条件的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大做强,没有条件的要通过政府支持,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积极努力创造条件,走出“以副补院”的新路子。同时,要处理好生产经营与院务管理的关系,让五保对象在自愿参与适合他们身体状况的生产劳动,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发展民生、保障民生的需要,是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突出问题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XX区五保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安享晚年的愿望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全面实现。
(董晋红)

 

推荐访问:某区 敬老院 现状 思考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