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传染病的诊治——巴氏杆菌病

 

 

 

加尔肯

(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摘要:牛巴氏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牛传染病,该病的流行和蔓延严重影响了牛的健康成长,阻碍了牛养殖业的发展,文章就如何诊断和防治牛巴氏杆菌病进行了论述,以期为牛养殖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牛传染病;巴氏杆菌病;养殖业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218-1

0 前言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病(牛出败病),是一种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和浮肿以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主要特征。潜伏期2-5天,多见于犊牛。巴氏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低,在日光直射及干燥环境中很快死亡。但在肉品中存活较久,一般消毒剂对本菌都有很强的效力。

1 病原

该病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是一种细小、两端钝圆的球状短杆菌。多散生,不能运动,无鞭毛,不形成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病料组织或体液涂片用碱性美磕染色,菌体两端浓染,中间着色浅,故又称两极杆菌,两极浓染之染色特性具诊断意义。该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在干燥空气中仅存活2-3天,在血液、排泄物或分泌物中可生存6-10天,但在腐败尸体中可存活1-6月;在60℃时20分钟、70℃时5-10分钟即可死亡;一般消毒液均能杀死。

2 流行特点

该病遍布全世界,各种畜禽均可发病。本菌为条件病原菌,病牛和带菌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常存在于健康畜禽的呼吸道,与宿主呈共栖状态。当牛受冷、过度疲劳、营养不良、拥挤、闷热、长途运输或饥饿等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即可致病,经淋巴液入血液引起败血症。该病传染途径多经消化道,其次为呼吸道,亦可经皮肤黏膜损伤或吸血昆虫叮咬而传染。该病常年可发生。本病也可成为某些病毒或细菌病继发感染。一般为呈零星散发,有时呈地方性流行。

3 症状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2-5天。根据临床表现,常可分为急性败血型、水肿型、肺炎型3种类型。

3.1 急性败血型

多见于水牛,病牛体温突升41-42℃,精神抑郁,反应迟钝,结膜潮红,肌肉震颤,鼻镜干燥,呼吸、脉搏加快,泌乳和反刍停止,腹痛下痢,粪初为粥状,后稀,并有混杂黏液或血液且具恶臭味的粪便。一般病程为12-36h,常于12-24h死亡。

3.2 水肿型

多见于水牛和牦牛。病牛除体温升高、精神萎顿等全身性症状外,头、颈及垂肉发生炎性肿胀并扩展迅速,手指按压初有热、硬、痛感觉,后逐渐变凉,疼痛也减轻。舌、咽喉部及其周围组织高度肿胀,舌伸口外,眼红肿,流泪流涎,呼吸困难,黏膜发绀。头颈部不能随意转动,呼吸困难,伴发急性角膜炎。常因窒息死亡,病程为12-36h。

3.3 肺炎型

又叫胸型,此型最常见。表现为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疼痛性咳嗽,呼吸困难,张口伸舌,鼻孔流出红色、黏性泡沫或脓性鼻液,叩诊一侧或两侧有浊音区;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和啰音。严重者腹泻,有的病牛会出现带有黏液和血块的粪便。病程一般为3-7天。慢性的以胸膜肺炎为主。2岁以下的小牛,多伴有带血的剧烈腹泻。病程较上两型长,约3日以上。

4 病理变化

急性败血型牛出败主要呈全身性急性败血症变化和咽喉部急性炎性水肿,以呼吸道损害最为明显,鼻窦和副鼻窦充满黏脓性液体,鼻、喉、气管黏膜炎症,纵隔和支气管淋巴结肿胀、出血,胸腹膜、心内外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病牛尸检可见咽喉部、下颌间、颈部与胸前皮下发生明显的凹陷性水肿,乎按时会蜘压痕;有时舌体水肿肿大并伸出口腔。切开水肿部会流出微混浊的淡黄色液体。上呼吸道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肺炎型牛出败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肺炎和浆液纤维索性胸膜炎。随病变发展,在肝变区内可见到干燥、坚实、易碎的瓿黄色坏死灶。胸腔积聚大量有絮状纤维素的浆液。此外,还常伴有腹膜炎和纤维素性心包炎。

5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可对牛出败作出诊断。但确诊必须进行细菌学检查,其病理诊断要点为:

5.1 临床诊断

根据病畜消瘦、高热、鼻流黏脓分泌物、肺炎和白细胞总数增多等典型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对于急性死亡者,剖检变化为浆膜出血,脾不肿大,肺两侧前下部有纤维素性肺炎和胸膜炎病例可做出临床诊断,如需确诊,应做实验室检查。

5.2 实验室诊断

5.2.1 病料采取 生前可采取血液、水肿液等;死后可采取心血、肝、脾、淋巴结等。

5.2.2 直接镜检 血液作推片,脏器以剖面作涂片或触片,美蓝或瑞氏染色,镜检,如发现大量的两极染色的短小杆菌,革兰氏染色,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短小杆菌,即可初诊。

5.2.3 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病料,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37℃,培养24小时,可见有淡灰白色、圆形、湿润、不溶血的露珠样小菌落。涂片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必要时再进一步做生化试验鉴定。

5.3 鉴别诊断

诊断本病应与炭疽、气肿疽和恶性水肿加以鉴别,对于肺部病变还应与牛肺疫等鉴别。炭疽病牛死前常出现天然孔出血,血呈暗紫色,凝固不良,尸僵不全,脾肿大2-3倍。气肿疽多发生于4岁以下牛,肿胀发生在肌肉丰满的部位,手压柔软,有捻发音,病变部肌肉切面呈黑色,海绵状,有气泡,酸酪味。恶性水肿多由外伤引起,伤口周围炎性肿胀,病部切面苍白,肌肉呈暗红色。

6 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抵抗力。(2)运输前10天用死菌苗做预防注射。(3)每年定期预防注射可使用牛出血性败血病氢氧化铝菌苗,l00kg以下注射4ml,100kg以上6ml,免疫力可维持9个月。

 

    作者简介:加尔肯(1972-),男,哈萨克族,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动物传染病。

 

推荐访问:杆菌 诊治 传染病 巴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