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因和谐而精彩

----竹溪县应用科技学校建设和谐校园掠影

    走进竹溪县应用科技学校的校园,阵阵“和谐之风”扑面而来。校园路、场、舍、园和谐成景、相映成趣,洁净、整齐,充满生机与活力;教室里一会儿书声朗朗,一会儿静得只听得到翻书的声音;实验楼里一组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紧张地操作着;学生宿舍里空气清新,物品摆放井然有序……“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幸福和谐校园”已根植师生们心中。

廉洁从教,走上发展快车道

    地处贫困山区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发展面临很多困难,要想又好又快地发展,就必须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凝聚人气,提升士气。俗话说:打铁必须自身硬,要凝聚人气就必须率先垂范。 
    该校实行“一岗双责”,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用制度和纪律规范干部的行为。通过校长信箱、举报电话、向社会承诺和“学生评老师、老师评校长、社会评学校”等形式,畅通行风监督渠道,广纳谏言,优化管理、民主理财。 
    学校领导班子坚持周日例会制度,学习例会制度,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加强班子成员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所有中层以上干部定期述廉述职,接受群众考核监督。校长、总支书记孙延德天天到校比老师早,走的比老师迟,工作比教职工辛苦,待遇比教师低,以“向我看齐”的崇高境界,坚持用真理的力量启迪人心,用人格的力量激励人心,用情感的力量温暖人心,用民主的力量凝聚人心。通过一个兼具“共产党员之德和市场经济之才”的“班子”,带出了一支以“德为重、信得过、靠得住、能干事”的职业教育队伍。他们跑市场、下农村、进农户、住企业,打开了一片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天地。不到两年,筹资200多万元,修建了学生宿舍、更换了一批食宿设施,添置了一批实习实训和运动器材,修建了学生浴池,在学生活动较多的地方安置了电视机等文化教育设备,提高了办学档次,创造了一个贫困县职业教育发展的奇迹。学生人数由2003年的2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4019人,2008年开展劳动技能培训400多人次、成人学历教育302人,高职高考本科上线率达5.1%,毕业生一次就业安置率达98%以上,超额完成了市里下达的指标,受到县委、县政府的嘉奖。学校已成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国家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市级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真正走上了发展壮大的快车道,成为名副其实的就业“摇篮”。

养成教育,健全人格增品味

    该校把养成教育摆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首位,“突出一个重点,落实两个主体”,以爱孩子之心爱学生。 
    “一个重点”就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两个主体”一是发挥学生德育主体性地位,并把这一观念贯彻教育全过程,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期开展 “学典型人物事迹,做身边小事”,“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等养成教育专题讲座、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青春期保健教育。坚持一周落实一个行为习惯训练点,每天一通报、按周一打分,每月一评比,双月一挂牌挂牌,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学生从细微之处做起,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升华,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做事;二是全体教师成为德育的教育主体,把德育有机地统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以“五学”载体构筑育人平台。在全体师生中大力营造“学习改变命运,岗位成就事业”的浓厚氛围,持续不断地开展“学政治、学业务、学技术、学文化、学实践”活动,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 “岗位检验人才”的观念,激励和引导师生想成才、敢成才、能成才。用教职员工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情操和人际关系。
  这些工作的开展,提升了学生人格品味,增强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信任感,使学校形象和发展进程产生质的飞跃。

以人为本,创新模式育英才

    学校发展的全部秘诀就在于为广大教职工提供一个理想的施展抱负和才华的舞台,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使 “让学生留下来,让学生笑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的发展策略变成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沉下身子从事教学和教研工作,主动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和科学方法,整合专业教学内容,让每一个45分钟都发挥出效益,对得起“每一天”。 
    该校在办学实践中,坚持践行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围绕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实践创新,逐步构建了“做中学”育人模式,以课堂内为基础向课堂外延伸,以校内为基础向校外延伸,形成了教学育人、活动育人、社会育人等三大平台,并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强化教师主导性、强化学生主体性、强化实践操作性,强化学生创新性能力培养。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做中学”的育人模式促进了教学改革,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过程,实现了人人有爱好、个个有发展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提高,学校培养的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较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在联建公司顶岗实习不到半年就被提拔为技术助理的胡金宝动情地说:“没有学校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的教学,我提高不到这个水平。学校根据我们的基础,坚持实践第一观念、强化实践操作,教会适应企业需要的技能,给我们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谢谢学校,谢谢老师。”

巧借东风,拓宽就业新天地

    竞争是市场经济永恒的主题。实现竞争主体由争抢市场型向和谐共赢型的转变,是该校在实践中的又一创新。他们本着“协作、服务、质量、双赢”的原则,通过加强结盟和合作,寻找相同的目标,共同培育市场,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该校相继与苏州职业技术学院、茂名石油职业学校、十堰市职教集团、十堰高级技工学校等国家、省重点中职学校联合,实行“1+1”模式(在应用科技学校和联办中专各读一年),“借船下海”;在各乡镇建设稳定的职教生源基地; 2007年,在苏州工业园区设立办事处,与联建、可成、亚帝欧、绿点科技等11家知名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实行“定向合同培养”,所有中专三年级学生均在这些企业实习,毕业生都在这里上岗发展。学生一到这些企业,就被列入企业重点培养对象,根据学生特点安排工作岗位,充分发挥学生潜质,保证学生成才。一大批学员在很短的时间内相继从普通员工提升为管理人员;活跃在苏州工业园区的500多名学员每月纯收入一路攀升,1200、1700、1900、2000、2200,部分学员已连续几个月纯收入都在2700元以上。学生通过实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学校实行了弹性学制与工学交替方案,开通了中专套读电大专科渠道,开设有劳动技能培训班。几年来,先后输送学生1900多名,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力培训转移800多人。
    “风好正是扬帆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竹溪县应用科技学校全体师生员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将迎来学校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推荐访问:和谐 校园 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