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维稳工作讲话【在全市综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综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综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和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市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集中精力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认真履行维护稳定这个第一责任,积极探索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全市各级各部门及政法综治维稳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平安和谐昆明的目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为全市平安和谐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付出辛勤努力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  

刚才,我们对2009年度综治维稳工作的先进进行了表彰,杜敏同志对全市综治维稳工作作了具体安排,请各级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就推进我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明确要求。党的十七大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强调“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2009年底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政法维稳工作的三项重点工作。今年以来相继召开的全国、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强调指出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必须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摆到社会建设的整体格局中来谋划,放到三项重点工作的总体部署中来考虑,特别要通过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取得新发展。”对此,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自觉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置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格局中来谋划、来推进。  

  第一,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适应党所处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深刻变化,已经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客观上对党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和执政方式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结构、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和社会组织形态发生了新变化,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强,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各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不断增多,既促进了经济发展、激发了社会创造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同时,随着我国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各种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维护自身权利意识明显提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强烈。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探索多元化的社会管理机制。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看,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适应党所处历史方位深刻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衡量和检验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只有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才能更加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第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是党和人民对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快速走向现代化的时期,往往也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人们心理容易失衡、社会矛盾急剧增多的时期。我国用30多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时间才走完的发展历程,西方国家在不同时期渐次出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必然会在我国相对集中的时间里表现出来。如果社会建设长期滞后于经济建设,将会导致经济建设的制约因素增多,甚至失去发展动力。昆明作为省会中心城市以及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化门户和重要桥头堡城市,既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社会建设的先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反映在社会管理中更具先发性,聚发性,“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近年来,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对社会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经济建设“一手硬”、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一手软”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有的思想重视不够,把社会建设作为软任务,甚至认为抓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多了,会影响和阻碍经济发展。有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只是停留在会议、文件和一般号召上,没有真正作为硬任务和第一责任落实到行动上。有的投入不足,无论是在领导精力上还是人力、财力、物力上,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投入都不明显。有的能力不适应,不出事不重视,出了事就捂、推、拖,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能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序的生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管理也是生产力、吸引力和竞争力。我们一定要主动适应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工作着力点更多地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上。  

  第三,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着力提升综治维稳部门维稳能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良好的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当前,我国社会稳定形势呈现出境内因素与境外因素相互交织、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相互交织、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相互交织的新特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大量存在,维稳形势错综复杂。昆明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仍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现、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承担着全省三分之一的刑事案件、四分之三的民事案件、五分之四流动人口的执法管理任务,维护稳定的任务异常繁重。特别是随着新一轮的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整个社会的开放性、流动性大增,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快,社会管理面临许多从未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以流动人口和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杂人员为重点的人口管理问题突出,以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中小旅馆、出租房为重点的治安难点大量存在,以黑恶势力犯罪以及非法集资、诈骗、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危害加剧,互联网的“双刃剑”作用日益明显。这些问题,都集中反映出我们在社会管理上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尤其是对人、地、物、事等社会治安基本要素的管理,无论是在理念、机制还是手段、方式上,都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另一方面,社会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而综治维稳部门的编制配置、人才建设、技术装备和司法保障水平,以及执法理念、执法能力、执法方式与处理日益复杂的矛盾纠纷的要求还不相适应。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我们要掌握工作主动权,就必须把社会管理创新作为平安建设的重要抓手,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综治维稳工作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制约和保障性困扰,不断提升维稳能力,巩固和发展大好形势。   

     总之,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时代的选择、人民的期望、历史的重托,是一项非抓不可,必须抓好的重要工作。各级各部门务必清醒地认识当前社会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要清醒地看到各地各部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空档和盲区,积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切实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工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按照社会管理人性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司法服务高效化的要求,健全社会管理体制,改进社会管理方式,完善社会管理手段,提高社会管理效能,不断推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显著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积极营造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努力使昆明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走在全省第一、进入全国一流。  

     二、抓住重点、创新机制,着力研究解决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衡量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与加强社会建设紧密结合,与完善社会服务紧密衔接,相互促进,重点突破,全面提高,在解决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创新管理模式有新突破。强化“人本型”管理理念,更加自觉地关注民生、维护民权、保障民安,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社会管理的新期待、新要求。要坚持把为民利民惠民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倡导亲情化服务、人性化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让群众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感受到更快捷、更便利、更文明、更和谐,通过依法有效的管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要加强日常管理,减少运动式管理,切实提高科学管理、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动态管理,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及时准确掌握各类情况信息,强化对互联网等信息网络的建设管理,严密社会面的整体控制,提高社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要加强综合管理,发挥党政机关和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善于运用社会资源,紧紧依靠、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有责、管理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二是健全体制机制,在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有新进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说到底是对社会矛盾的综合治理,是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健全完善重大社会决策、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可能引发的问题认真分析研判,及时预测预警,超前做好工作,抓早抓小抓苗头,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建立健全社情民意调查机制,完善听证制度,建立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协商制度,重大社会决策出台、重大工程项目审批前,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坚决防止由于决策不当产生社会矛盾。要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形成依靠基层党政组织、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共同化解矛盾的工作格局,努力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要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机制,做到联指、联勤、联防、联处,不断提高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三是强化公共服务,在管理能力和水平上有新提高。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生活需要,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任务,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要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注重向农村、基层、社区倾斜,加快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要完善社会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努力实现由单一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转变,由“被动型”管理向“预防型”管理转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是推进平安昆明建设,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上下功夫。基层基础稳固,社会和谐稳定才有可靠保障。继续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单位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健全完善基层平安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平安建设水平。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努力把防控的触角向社会管理的空档和盲区延伸,着力构建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控建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动态防控网络,切实形成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路上有巡护、社区有联防、邻里有守望的多层次立体化防控体系,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的威慑控制力。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境外来华人员的服务管理,严格社区矫正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人群的管理帮教措施。在全市64个街道办事处和9个县城全面普查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按照1000:1的比例配置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协管信息员队伍,每个基层司法所选配2至3名社区矫正工作辅助人员,不断完善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行知去向、动知轨迹,坚决防止漏管失控现象。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综合治理,以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为重点,整治先行、服务到位、管理落实,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健全基层组织,延伸公共服务,把治乱与治瘫有机结合,有效改变治安状况,切实消除治安隐患。加强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坚持以市场化、职业化、社会化为发展为目标,逐步建立以“政府购买、市场运作、行业协会、公众志愿、军地协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动员新机制,通过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综合治理,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既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和应尽职责,也是社会各界的共同期盼和份内事情。我们一定要深入分析当前世情、国情、市情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社会管理工作,以科学的制度保障社会管理工作,以科学的方法推进社会管理工作,切实把这件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是坚持党政主导、齐抓共管。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在党政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在思想认识上克服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建设的错误倾向,自觉把社会建设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做到重大决策亲自研究、重要工作亲自督导、重点问题亲自解决。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坚持“一岗双责”,既抓分管工作,又抓好分管部门的社会管理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自觉从部门利益、局部利益的小圈子中跳出来,分工不分家、分责不分力、分解不分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真正做到目标确定在哪里,力量就集中到哪里,措施就落实到哪里,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要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纳入第一责任,纳入党委(党组)的重要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各地区各部门的总体部署,严格检查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有效推动社会管理、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核心力量。  

  二是坚持项目带动、整体推进。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如果不落实到规划和项目上,没有约束性指标,就不容易落实。要抓住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有利契机,科学编制昆明市社会建设及和谐社区构建规划纲要、规划方案、实施方案,确定一批需要重点推进、实现突破的项目,列出时间表和路线图,成立指挥部,明确牵头单位和配合部门,形成“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管理指标化”的推进格局。要选择确定一批不同类型、社会管理基础比较好的县(市)区、乡镇(街道)和农村(社区)开展综合试点,学各地之长、创昆明之新、成全国之先,努力在各领域形成突破、树立标杆,不断推出一批“昆明经验”、“昆明模式”,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要善于借助媒体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主动接受媒体监督,同时,不断完善敏感案件、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管理和应急工作机制,为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长效管理。当前社会管理落后,从根本上讲,还是涉及社会管理的各项制度的落后,必须把法治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目标、基本方法和手段,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创新的长效机制。要认真组织开展一次社会管理薄弱环节和漏洞的大排查,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诉讼难、报案难、立案难、执行难、申诉难,以及出警不及时、案件久拖不决、久审不决、久执不了、久访不息等突出问题,按照实战、实用、实效的原则,以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为重点,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细化执法标准,严密执法程序,强化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水平。要充分尊重基层的创造精神,善于发现、总结、提炼基层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上升为制度性规范,努力把“个案解决”变成“集中梳理”、“制度解决”、“标本兼治”。通过设立“社会管理创新奖”,每年评比表彰一批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工作突出、绩效明显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一步调动、激发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工作责任制和督促检查机制、考核奖惩机制,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和检验社会管理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坚决摒弃不切实际的考核办法,防止基层因压力过大而弄虚作假。  

四是坚持依靠群众、共建共享。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的主体,公众参与是保障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良性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相结合,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工作,认真听取群众意见,集中民智,汇聚民意,切实办好惠民利民便民的好事实事,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社会管理发生的新变化。要着力提高群众素质,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增强全市人民热爱昆明、建设昆明、发展昆明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要着力提高群众自我服务能力,扎实推进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与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  

五是坚持警力下沉、重心下移。社会管理的难点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心同样在基层,基层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活力。必须坚持增人往基层走,切实解决好基层有权定事、有钱办事、有人干事的问题。要整合好基层资源和力量,通过配齐配强乡(镇)、街道办事处专抓政法维稳工作的副书记或副乡镇长(副主任),为乡(镇)、街道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和城市社区、农村村委会综治维稳工作站,分别配备2至3名和1至2名专职工作人员,确保基层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同时,建立健全基层综治、信访、司法行政、调解、治保、禁毒、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安全生产等职能部门的联动机制和综合平台,形成治安联防、矛盾联调、问题联治、事件联处、平安联创的整体合力。要解决好基层的经费保障,根据社会管理创新的实际需要,不断充实基层政法、综治、信访、民政、维稳等单位的力量,加大经费、装备保障力度,充分发挥好他们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骨干作用。今年在严格执行上级关于综治维稳工作经费人均保障标准和党委政法委、政法机关公用经费最低保障标准的基础上,将重点建立市级综治维稳工作奖励经费年初列入财政预算、按需一次拨付的常态机制,并把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协管信息员、社区矫正工作辅助人员的聘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市、县(市)区两级财政按比例分担。此外,要坚持“谁受益、谁出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经费的多元化保障措施,努力实现经费共担、资源共享、平安共保。要提升好基层的执法能力,积极探索社会管理人才的职业准入和分类管理制度,特别是建立有利于基层优秀工作者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基层的同志看到出路和希望,把优秀人才吸引到基层、稳定在基层。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端正执法理念,提高执法素质,规范执法行为,使一线执法办案人员真正成为办案高手、调解能手、服务强手,切实解决说不过、追不上、打不赢、判不明和案结事不了的问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执法司法的权威和公信力。  

  同志们,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艰巨而系统的重要工作。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我们还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全市上下要以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以争创一流、奋发有为的风貌,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切实有效、扎实得力的措施,推动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努力为构建综治 讲话 工作 会议上 在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