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社区“五个一”模式向农村社区延伸的建议|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有何不同

近年来,我区围绕“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目标,深入研究和破解城乡社区服务管理难题,在城市社区创新建立了“五个一”社区服务管理新模式,有效解决了社区基层社会管理阵地缺乏、服务队伍薄弱、工作资金分散的问题,实现了社区“服务零距离、管理无缝隙”目标;
在农村按照“以园区为载体,以产业为依托”的要求,将126个行政村规划调整为34个农村社区,重点打造了园区开发型、片区规划型、产业发展型、旧村改造型、社企联建型五种建设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我区农村社区建设还存在基础设施和配套设设不足、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渠道不畅通、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市场化服务进入不足、志愿者服务体系发育不完善等问题。当前我区城市社区采取的“五个一”服务管理新模式,在解决类似问题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效果,所以,将“五个一”模式延伸到农村社区非常有必要。围绕将城市社区“五个一”服务管理模式向农村社区延伸,加快农村社区建设的进程,缩小城乡差距,课题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一、做好结合文章,创造“五个一”模式向农村社区延伸的有利条件  

结合当前我区正在开展的片区开发建设、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攻坚年活动,创造城市社区“五个一”模式向农村社区延伸的多方面有利条件,对于加快推进延伸工程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一)与片区开发相结合,促进农村社会结构变迁  

2012年,市政府印发《关于实施城市片区开发建设的意见》(泰政发[2012]31号)以后,我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总体目标,按照“整体规划、合理定位、市场运作、重点突破”四项原则,积极稳妥的推进了城市集中连片改造。共策划24个片区,涵盖了6个街道镇的68个村居,涉及村民8.5万户。在片区开发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居民集中居住,在不断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基础上,将“五个一”的服务管理模式运用到整个社区的服务与管理当中。  

以碧霞国际社区为例,涉及泰前、上高、省庄3个处镇、14个村(泰前的安家林、东城、西城、杏园,上高的西张店、西张庄、北沟头、大沟头、桑家疃,省庄的张家庄、付家庄、兴隆庄村、海洼和蚕子峪村),共有村民4300余户,总占地面积5250亩,随着片区开发进程的加速推进,碧霞社区越来越成为14个村村民间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矛盾的汇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的支撑点,社区内的服务与管理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城市社区的“五个一”模式中的“一个阵地”为基础,打造“以农村社区党建为龙头、以农村社区硬件建设为基础、以完善农村社区职能为手段、以社工人才队伍和资金保障为支撑”的农村社区阵地,有利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二)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我区位于市中区,城镇化率较高,近几年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城郊范围迅速扩大,大量乡村务工经商人员向中心集镇转移,城镇人口有了快速增长。所以,在将“五个一”服务管理模式向农村社区延伸的过程中,要注意和全区城镇化进程相结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例如,徐家楼街道的新华片区,位于泮河以南,万官路以北,津浦铁路以东,京沪高速公路以北,位于泰城主城区与高新区的衔接带,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形成有序分工、优势互补的空间布局,为其将来发展成为一个小城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片区涉及徐家楼街道栗家庄、琵琶湾、尚家寨、王家店等村庄,总人口10163人。在新华广场和新华城两大项目开发建设的基础上,更多农民融入城镇化的过程。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让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享受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和谐进步。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两个项目涉及居民的公共服务水平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管理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社区要承担起更为繁重的服务管理职能,通过将城市社区“五个一”模式中的“一张网格”全覆盖延伸到社区,有利于建立起科学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细化、整合、下沉各类资源,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服务,形成“社区—网格—居民”的管理格局。另一方面,社区管理最根本的是对人的管理,只有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通过“一个平台”健全人口信息系统、强化信息采集、实现工作联动,做到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第一时间采取措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社区的管理效能。  

(三)与新农村建设结合,改变农村社会落后面貌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将“五个一”的服务管理模式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相辅相成,共同推进,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首先,“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物质层面上的,属于物质文明建设的范畴,“五个一”模式中的“一体服务进社区”,将会在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类服务,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实现新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其次,“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精神层面上的,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五个一”模式中的“一个阵地为基础”在强硬件的基础上为群众开展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提供了娱乐健身设施、文化活动场所,在改善精神面貌的同时,必将逐步改变农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再次,“管理民主”是政治层面上的,属于政治文明建设的范畴,“五个一”模式中“一张网格全覆盖、一员管理负全责、一个平台统全局”都将在农村社区的管理中发挥重大作用,有利于实现管理无缝隙的目标,提高农村的民主管理水平。所以,在开展“五个一”延伸工程的过程中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来开展工作。  

(四)与基层组织建设攻坚年活动相结合,全力提升农村社区党建水平  

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保持和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是巩固我们党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社区有无号召力和生命力,党的建设至关重要。只有依靠坚强的基层党组织,才能创新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形式,不断丰富党员活动平台,社区党组织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组织群众、管理群众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显著提升。借鉴城市社区构建“1+N”区域党建格局、组建“四缘党支部”、成立“党建联谊会”,都需要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以深化“强村固基”工程为抓手,通过班子分类整顿、壮大集体经济、强化考核激励,推进村级班子整体提升,为开展“五个一”延伸工程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  

二、制定保障措施,营造“五个一”模式向农村社区延伸的外部环境  

当前我区在农村开展的社区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工作,由于全国各地都处于探索阶段,国家层面也没有出台具体的法规政策,所以,随着我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将城市社区“五个一”服务管理模式延伸到农村,尤其要制定相关的保障措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加大宣传力度,奠定“五个一”模式向农村社区延伸的群众基础  

首先,通过主流媒体广泛宣传城市社区“五个一”服务管理模式的内容和在城市社区取得的显著成效,增加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对“五个一”服务管理模式的了解。其次,宣传建设服务中心的必要性,特别是向百姓宣传村庄整合,城乡融合是农村社会发展变革的趋势,要顺应潮流,转变观念。第三,通过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宣传服务中心提供的各类便民服务,引导居民群众到服务中心办理各类服务。  

(二)开展试点工作,探索“五个一”模式向农村社区延伸的新路子  

首先,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挂帅,民政部门牵头,组织、宣传、政法、农业、财政、文化、卫生、教育等部门参与的“五个一”模式向农村社区延伸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抓好协调工作。其次,确定试点社区,根据近几年农村社区建设试验的情况,按照村申报、处镇审核推荐、区领导小组批准的程序,选择确定5个社区试点“五个一”的服务管理新模式。第三,加大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在乡镇想办法解决一点、试点社区自筹一点的基础上,将延伸工程建设经费纳入预算,额度在50万,同时整合涉农部门各项涉农资金,进一步帮扶试点社区第四,要城乡社区结对子,通过城市社区与试点农村社区一对一的帮助,在服务中心建设、管理队伍培训等硬件、软件方面进行指导,提升农村社区的服务和管理水平。试点打造成熟后,总结延伸经验,制定推广方案,逐步将“五个一”模式延伸到所有农村社区。  

(三)完善参与机制,壮大“五个一”模式向农村社区延伸的工作力量  

当前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相当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仅靠政府的财政和村集体的力量远远达不到,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说过:“让政府来推动一切社区问题只会愈帮愈忙,社区问题的解决之道就在社区里面。”首先,通过建立“党员奉献日”制度,农村社区党员每月至少用一天时间为社区提供义务服务,充分发挥“两委”班子和党员的带头作用,带动村民积极参与“五个一”延伸工程。其次,通过农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等组织,以工业园、养(种)植基地、商店(场)为依托,在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立生产服务站、生产资料供应站、社区生活服务点,负责保质保量的供应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构建生产经营服务网络,满足社区群众发展经济的需要。第三,在服务中心设立活动场所,让农村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棋牌协会、民间纠纷调解协会、社会救助互助协会等进驻社区,让他们主事、操办活动,农民的事情农民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第四,建立相关的工作机制,引导城市、农村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村的社会公益工作,把爱心的力量延伸到农村社区的困难群众。  

三、突出工作重点,确保“五个一”模式向农村社区延伸的顺利实施  

为确保“五个一”延伸工程的顺利实现,特别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  

(一)加快服务中心建设,突破“五个一”模式向农村社区延伸的瓶颈  

调研中发现,将“五个一”模式向农村社区延伸,瓶颈是服务中心的建设,包括资金来源、工作人员、运行机制等问题。调研中很多党员干部提出,邱家店和省庄镇存在部分管区,各管区在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建议将原有管区建设成为农村社区的服务中心。一是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二是管区工作人员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增加服务内容,实现一员多岗、一岗多责,节省了人力的投入,三是管区改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相关村的村民较为熟悉,有利于开展工作,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其他处镇可以在原有农村社区规划的基础上,加强中心村建设,选取人口较多、经济实力较强的行政村作为中心村加快建设多功能的服务中心,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解决服务中心的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将办事处的部分职能和工作人员下放到服务中心,逐步引导周边小村村民到服务中心办理业务。  

(二)完善服务功能,增强“五个一”模式向农村社区延伸的针对性  

“五个一”服务管理模式在城市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农村推开,则要结合实际,特别是服务方面,要在原有城市社区“一体服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1、创新公共服务的供给制度。按照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安排的四种类型,我们可以看出,政府是服务者,不是管理者。农村现有的公共服务的供给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亟需进行制度的创新。首先,要明确政府责任,根据有限政府的原则退出部分领域,市场能做的事情交给市场,把政府的职能彻底转变到宏观调控、制定政策、规范市场上来。同时,又要在应加强的服务领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包括动植物检疫、病虫害测报、气象预报、农机安全检查、生产资料市场监督、农产品质量检测等。其次,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原来由政府包揽的部分农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转移出来,交给各种非政府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社会作用,既提高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满足了农村社会多元化需求,又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第三,鼓励农村的市场力量提供服务,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农信社、农业银行等商业性金融力量为农业和农民提供融资服务;
鼓励龙头企业、民间合作经济等服务组织,通过协会+农户或协会+实体+农户的市场化服务模式为农业产业化服务,农协成员既是推广者,又是推广的受益者,从而实现有效的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  

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安排的四种类型[①]  

生产者  

提供者  

公共部门  

私人部门  

公共部门  

政府服务  

政府间协议  

政府出售  

私人部门  

合同承包  

特许经营  

补贴  

凭单制  

自由市场  

志愿服务  

自我服务  

2、完善服务内容。农村社区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与城市社区有很大的不同,在“五个一”模式的延伸过程中要注意服务内容的侧重点。首先,在农村社区也要切实开展“十进社区”活动。其次,农村社区居民的生产方式决定了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内容必然要包括农业生产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类服务。再次,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和社会传统决定了服务中心必须要提供包括水、电、气、暖及维修等物业服务的项目和邻里纠纷、婆媳矛盾调解等法律服务项目。  

3、打造劳务服务信息平台。调研中发现,我区各乡镇存在不少自由劳务市场“赶大集”现象,部分劳务市场挤占了城市主要道路、严重影响了交通和市容。为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满足供需双方的需求,我们可以在调研的基础上由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局牵头将各处的劳务市场进行合理规划,针对不同的情况确定具体的操作方案,在打破行政村区划的基础上联合打造苗木花卉类、瓦工水电类、采摘类等劳务服务市场平台,为劳务的供需双方提供即时服务,并将此服务纳入服务中心。通过印刷明白纸,到各劳务市场宣传服务平台服务内容,引导供需双方到服务平台各取所需。  

4、创新互助养老模式。调研中发现,随着青壮年外流使“空巢家庭”越来越多,农村家庭养老主体出现了空缺,传统养老方式受到冲击,现实中的农村养老机构不足问题严重。为有效缓解农村社区老人的养老压力,可以借鉴河北农村探索的互助养老模式,采取“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工作思路。“村级主办”是由村委会利用集体资金、闲置房产或租用农户闲置房产设施,村集体量力而行地承担水、电、暖等日常运转费用;
“互助服务”是由子女申请、老人自愿入住,衣、食、医由本人和子女保障,院内老人年轻的照顾年老的,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弱的,互相帮助、互相服务,共同生活;
“群众参与”是由村集体组织、动员和鼓励村民、社会力量和志愿者,特别是外出经商“成功人士”回报乡亲,为互助幸福院提供经济支持或服务;
“政府支持”是由各级政府从政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指导。互助型养老模式有助于解决农村养老在物质供养、精神照料和生活照顾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大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5、实行“流动办公室”服务方式。农村社区居民当中有相当部分老人,子女常年在外打工,还有部分残障人士、孕产妇等出行不便,生产生活需要的各类服务就需要工作人员进行上门服务,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为解决这类问题,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可以采取“流动办公室”的方式,提前在小区内张贴通知,并发送民情短信。由服务中心社区主任带头,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统一着装,在醒目位置摆放工作牌,并标明职务和网格区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在现场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也要尽早回复居民。现场还有一些职能部门的加入,将居民反映的问题集中起来一同解决。工作人员把办公室移动到村里、群众身边,到一线办公,一线解决问题,有助于零距离为群众排忧解难,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五个一”模式向农村社区延伸的人才支撑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五个一”模式向农村社区延伸,关键是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社区工作人员服务和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农村志愿服务队伍。  

1、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五个一”模式延伸到农村社区,现有农村社区干部将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工作职责。但调研中发现,当前农村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尤其缺乏社会服务和管理技能,所以要依托现有农村社区干部,结合“第一书记”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化服务和管理工作队伍,切实加强村干部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的社区化服务和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针对多村一社区模式的农村社区,尤其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可以采取中心村干部任正职、周边村干部任副职的方式,确保其工作待遇,调动各村干部的积极性,保障“一张网格全覆盖”落到实处,为“五个一”延伸到农村社区奠定坚实的干部队伍基础。  

2、强化社区工作人员培训。城市社区“五个一”服务管理模式延伸到农村社区,首先要对农村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将“五个一”服务管理模式的内容、运作方式、特别是相关政策进行详细讲解,以吃透政策,为创新工作理念,打造适合农村社区的“五个一”模式奠定人才基础。其次,建议将花园社区作为“五个一”模式延伸工程的现场教学基地,由城市社区工作人员手把手教会农村社区的工作人员,并定期派相关工作人员到农村社区进行技术指导,确保“五个一”模式在农村社区的顺利实施。  

3、建立志愿服务队伍。在城市社区“五个一”服务管理模式开展的过程中,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调研中发现,我区农村社区的志愿服务队伍很少,所以,要充分发挥农村社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党员、团员、致富能手、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复员军人和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分子的作用,根据居民的需要,成立社会互助救助、环境卫生监督、民间纠纷调解、科技致富服务等农村社区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志愿服务。

推荐访问:社区 延伸 五个一 农村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