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绿、特”三色文化打造“避暑休闲”旅游区】红古绿

突出“绿、红、特”三色  打造避暑休闲旅游区  

   

一、   重庆市黔江区水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重庆市黔江区水市乡位于黔江区西南部,辖8个行政村(居),幅员面积103平方公里,自古就是黔江区一颗璀璨的“高山明珠”。2011年,水市乡水市社区因其自身凉爽宜人的气候和靓丽集镇等优势条件被选为重庆市首批77个乡村旅游纳凉村之一,标志着水市乡村旅游业的正式起步。  

2011年,黔江区水市乡共投入资金30余万元完成了示范接待点的30家乡村旅馆150个床位建设。并通过成立乡村旅游协会、举办乡村旅游培训班、组织从业人员外出考察学习等一系列举措,成功实现乡村旅游开局良好。截止2011年底,示范接待点已接纳游客500余人次,创造旅游产值近10万元。但由于水市的乡村旅游业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规模型、品牌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其旅游基础设施、行业管理水平、从业人员素质、产品服务质量等方面也都还亟待完善和提升。  

二、做靓重庆市黔江区水市“避暑休闲”乡村旅游品牌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  

(一)凉爽宜人的气候  

黔江区水市乡是黔江区著名的高山乡镇,最低海拔800米,最高海拔1462米,平均海拔1200米,集镇所在地海拔1200米,立体型气候显著,年平均气温17℃左右,即便是酷暑时节,水市的平均温度仍不超过21℃。由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因此水市素来就有“绿色空调”之美誉,得天独厚的凉爽气候使其成为避暑天堂。  

凉爽的气候仅是水市发展乡村旅游的“金字招牌”之一。  

    以6万余亩森林、万亩现代烟草农业生态园、天然草场为代表的“绿色”文化,以贺龙元帅曾栓马的“红军树”及水车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靓丽小集镇、民俗风情土家寨、清代遗风四角天星坝建筑遗址、兵匪文化、山野文化、土家苗家少数民族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便捷、发达的交通网络等,共同构成了水市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二)优越的地理位置  

黔江区作为渝东南中心城市,其便捷的“三位一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水市集镇自古就是黔江区麒麟山脉一线的重要集镇,是连接濯水、石家、鹅池、新华等多个乡镇和城区环形公路的重要交通要道,距渝怀铁路黔江站48公里,距渝湘高速入口处21公里,全乡已于2011年实现公路通村通组通达通畅,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人们出行十分方便。同时,国道209濯水水市段二级公路也即将动工修建,此公路的建修更加拉近了水市与外界的距离。便捷、发达的交通条件为水市的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1、“绿色”旅游资源  

森林资源:黔江区水市乡最丰富的资源当属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63.5%,负氧离子丰富,素有 “森林氧吧”之美誉。  

    拥有6万余亩原始森林的黔江区水市,是野生动植物资源宝库,奇松、云海等自然景观绮丽,绿色美景、生态田园、农家风情本身就是一道看不够的风景线,用抬眼望景、挪步入画来形容这里的山水风光最恰如其分。走在水市的道路上,放眼望去,林茂草丰,满目苍翠,各种野花肆意绽放,点缀其间,土家吊脚楼建筑古朴美观,与周边景色融为一体,可谓一步一景。空气中弥漫的全是负氧离子,清新凉爽,微风从林间吹过,清新略带松草清香的空气拂面而来,给人神清目爽、世外桃源之感。  

现代烟草农业生态园:黔江区水市乡是重庆市著名的国家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种烟面积一直保持在万亩以上,每年的6-10月,徒步行走或驾车行驶在水市乡的道路上,目之所及全是成片成片长势喜人、绿绿葱葱、苍翠欲滴的烟叶,随之有序铺开的是一条条平坦的田间机耕道和笔直的排洪引水渠,以及一排排新建的密集式烤房,让人不仅眼前一亮。若在风和日丽的日子站在高处放眼远眺,一碧千里,翠色欲流,其景美不胜收。  

天然草场:距水市集镇10余公里的麒麟村拥有黔江区最大的草场,此草场连片面积近1万亩,位于海拔1200至1500米的麒麟高盖,这里土壤肥沃,牧草资源丰富,绵延起伏,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风光胜似小草原,是黔江高山地区一道别具韵味的风景线。  

2、“红色”旅游资源  

水车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坐落于高山之巅的水市乡老场镇水车坪风光旖旎、民风淳朴、土家传统建筑保存完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元帅在他的一生中,曾四进四出水车坪,与这里有着不解之缘。解放战争时期,贺龙又曾率领红军在这里打土豪乡绅,救穷苦百姓于水火,因此,水车坪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如今这里已经成为黔江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水车坪“红军树”广场:闻名遐迩的黔江区水车坪红军树”因贺龙元帅曾在此树拴战马而得名,它屹立在水车坪后面的山顶上,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此树枝繁叶茂,葱葱茏茏,与一旁矗立的红军战士纪念碑交相辉映,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2011年,在水市乡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努力下,旨在为发扬革命精神,传承红军文化而修建的“红军树”广场已圆满收官,为水市发展红色旅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此树所在的山顶视野极为开阔,也是一处难得的观景好去处。  

3、“特色”旅游资源  

“天福新区”靓丽集镇:2011年被确立为黔江区乡村旅游示范接待点的水市乡靓丽集镇‘天福新区’,是结合生态移民工程建修的农民新村,如今小区已基本建成,一座座风貌统一、风情别致的土家吊脚楼矗立于小区街道两旁,美轮美奂,街道两旁种植的100余棵桂花树把小区衬托得绿意盎然,小区还修建有一口专供人们垂钓的大池塘,闲暇时间能在高山之巅的天赐福地悠然自得地稳坐钓鱼台,是一种难得的闲情逸致。  

千年藤王:距水市集镇约1公里处有一颗年岁千年以上的“藤王”,此藤基围2.6米,攀援树高20余米,远看藤蔓错落有致,近看则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是一处非常美丽的景点。有诗赞曰:“千年藤王青又青,你我同心享温馨;
千年藤王长又长,美满姻缘夙缔忙。”在当地人们的心目中,此藤王已不仅仅是一道风景,她更是被当地人们看作是“活月老”的化身,“藤王”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象征,凡是当地即将走进婚姻殿堂的年轻人,都会来到此藤前许下美好的愿望,寄予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
  

特色院落:一是四角天星坝清代建筑遗址。在水市乡大山村有一处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遗址,解放前这里曾是当地大土豪李采之的家族院落,从山顶上观次院,其古色古香、大气恢弘的气势尽现。信步走在大理石铺成的院落路上,手扶兽雕花纹的大理石墙壁,为院落格外增添了一份安谧神秘的气息,让人情不自禁的想回到兵匪山野时代一探究竟;
二是土家民俗风情寨。在水市乡水市社区有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传统土家寨子,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古老的土家吊脚楼、青石板铺成的院落路、
民风淳朴的乡俗民情,尽显浓浓的土家风韵。  

高山观景亭:目前,以水市乡村旅游示范点“天福新区”集镇为依托的旅游基础设施3公里登山步道和两个海拔在1400米左右的高山观景亭正在紧张修建之中,预计在2012年上半年全面竣工。水市乡是黔江区海拔最高的乡镇,而此两处观景亭又位于水市乡海拔最高的山顶,因此视野极为开阔,目之所及可东至重庆酉阳,南至贵州,西至重庆彭水,北至湘西。遇到碧空万里的时日,来到观景亭放眼远眺,大有“一览众山小”之势,且可观日出磅礴、残阳如血之景象,又可感受腾云驾雾之意境,其间妙,不可言。  

极具特色的乡土文化:主要包括土家民风移俗、土家摆手舞、土家山歌、高山土特产品、特色农家乐等,这些极具特色的乡土文化为水市乡村旅游产品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4、发展机遇  

黔江区“十二五”规划和“缩差共富”重大战略确立了建成武陵山地区旅游集散中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随着黔江区关于“打造特色旅游新村50个,建设40万亩优质水果和特色蔬菜基地,实施村通畅和农村联网工程1000公里”等重大战略举措的提出,无疑为全区有条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乡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水市乡作为黔江区的“高山明珠”,无论是其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还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无论是其便捷、发达的交通网络还是黔江区两个乡村旅游示范点之一的身份,都决定了其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不可多得的优势,水市乡党委、政府对打响做靓以“避暑休闲”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业信心十足。  

三、打造重庆市黔江区水市避暑休闲旅游区的下一步打算  

充分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坚持“绿、红、特”三色结合,倾力把水市打造为集“避暑、观光、休闲、疗养”为一体的避暑休闲旅游区,使水市可“春踏芳草、山花烂漫,夏栖绿荫、清新凉爽,秋观红叶霜透千山,冬赏白雪、银装素裹”,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拟于2012年上半年举办一个大型活动,如“森林吸氧游”等以此拉开水市乡村旅游帷幕,并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2000人次。  

(一)坚持政府主导,营造热烈氛围,为实现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一是确定发展思路。确立“一把手”兴旅战略,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市场导向”的乡村旅游发展机制,立足乡情实际,把水市打造为以“避暑休闲”为主题,以“绿色家园、红色故土、特色文化”为特色亮点的乡村旅游景区。  

二是健全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乡村旅游领导小组和机构,定期研究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对外宣传、环境卫生、安全管理、后勤服务等专门的工作小组,使乡村旅游发展管理规范化。  

三是强化政策支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科学的发展规划和管理体系,如制定出台《水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水市乡村旅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完善的政策性规章制度,形成“发展靠规划,管理靠制度,操作按程序,人人尽责,事事规范”的局面。  

(二)坚持科学规划,丰富旅游产品,为实现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提供前提条件  

1、       避暑休闲型乡村旅游产品规划  

水市乡现阶段的乡村旅游产品主推“避暑休闲”主题A,我们将充分利用在避暑纳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做大避暑经济,同时,在景区规划时有针对性的突出休闲主题,下大力气在景区的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接待条件、庭院建设、农事参与等方面做足功夫。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完善村道公路建设,在公路通村通组通达通畅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面硬化。同时,进一步加大院落路、入户路的建设力度;
加快完善如登山健身步道、观景亭、体育设施、公共娱乐室等配套设施建设;
新建一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面解决农村安全用水问题。  

二是规范环境卫生管理。通过在接待点修建沼气池、化粪池、垃圾池以及配置垃圾箱等举措,满足各种垃圾处理的需要,做到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并逐步推行“户收集、组管理、村转运、乡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  

三是提升乡村旅馆接待条件。通过联网入户、配置卫生间、实现洗浴自动化等,实现“开门大自然,闭门现代化”的目标。同时注重美化庭院,种植观赏性强的月季、牡丹等高山花卉,配置秋千、摇椅等设施,打造私家小花园意境。  

四是规划农事体验区。充分发动接待点的农户利用自身的土地资源,建设集采摘、劳作于一体的果蔬园,以满足乡村旅游者强烈的农事参与需求。  

2、       生态观光型乡村旅游产品规划  

一是把现有的“绿、红、特”三色景区景点有效地整合起来,以点串线,使其形成一个观光型乡村旅游圈,尽快彰显出水市生态观光旅游产品的优势,以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二是高标准实施“封山育林”、“造林绿化”等绿化工程,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不断优化自然生态环境,打好绿色牌。  

三是坚持充分利用农、林业优势资源,规划套种景观类的花木(如月季、牡丹、映山红等高山观赏性花卉)、果树(如黄桃、李树等),在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全力打造“花开各村”、“果香百家”的景观。  

四是对新景区的开发建设始终严格按照权威部门的有关要求,统一规划、统一图纸、统一管理,以在最大程度上做到景区景点的整体和谐。  

3、       文化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规划  

一是通过充分调研,深入挖掘水市的红色、山野、兵匪文化,对现有的景区景点进行文化包装,形成水市特色文化,以提高水市旅游经济外向度,提升水市旅游产品的品味,让游客觉得其有看头、有品头、有玩头。  

二是坚持开发土家传统文化,如土家节庆习俗、土家摆手舞、土家山歌、土家针线活等,广泛发动当地群众参与土家文化的恢复性开发,形成“全民参与、人人兴旅”的氛围,满足游客的文化体验需求,增强水市旅游文化的吸引力。  

三是坚持充分利用民风民俗特点,突出农家特色、乡村风情,创新发展“农家乐”。通过政策扶持,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打造城市居民的第二个“家”,让城市居民“吃在农家、住在农家、乐在农家”,亲身参与农事活动,欣赏田园风光,体验农村生活。  

四是推出水市特色乡村旅游小商品,以引起游客的消费、购买欲望,提升水市乡村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如:面上推广具有农家风味的土鸡、腊肉、南瓜鱼、酥辣椒、腌大肠、鬼豆腐、苦荞粑等土特产;
巧妙推出天麻、老鹰茶、楠竹笋、野生菌等野生特产;
重点推出土家刺绣、土家针线活等特色产品。  

    (三)坚持提升服务,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每年聘请资深人士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同时,积极鼓励支持从业人员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从而达到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旅游产品竞争力的目的。  

二是大力推行行业标准化。坚持对接待模式、价格等行业标准进行统一,以避免恶性竞争,促进“全民参与、整体营销”良好局面的形成,从而给游客留下良好印象。  

三是建立健全旅游协会。尽快打造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的旅游协会队伍,以承担起资源调研、产品宣传、网站建设、市场规范、文化打造、人员培训等工作,助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四是加强对景区的管理。成立一支专业管理队伍,加强对旅游接待点消费、餐饮、卫生、交通、秩序管理,定期对景区及乡村旅馆进行联合检查,对一切破坏乡村旅游发展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为游客营造安全、和谐、优雅的环境。  

    (四)加大资金投入,创新融资方式,为实现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坚持大力拓展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乡村旅游投资体系,一是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对水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开发等涉旅项目的支持;
二是有效整合财政、支农、扶贫、移民、项目等政策性资金,集中打捆加快对涉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三是积极招商引资,策划包装一批比较成熟的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企业资本的投入;
四是大力鼓励从业农户自主投入;
五是吸引游客参与建设。  

    (五)做足宣传营销,做响旅游品牌,为实现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提供重要手段  

全力落实专项经费和人员,不遗余力地进行广泛宣传营销,快速打响水市“避暑休闲”乡村旅游品牌。在营销时坚持树立“品牌意识”,精心制作一套详尽介绍水市乡村旅游文化的集“吃、住、行、游、娱、品”于一体的宣传资料和信息网站,利用多种传媒向外推荐,不断提高水市的知名度,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条:  

1、人员推销。一是坚持在提供乡村旅游产品或服务的各个环节中,树立“全民营销”意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强化服务意识,使每个从业人员都能做到真诚待客、热情高效服务,从而形成良好的口碑,完成推销;
二是派出工作人员携带水市乡村旅游宣传资料直接到主要客源地如重庆主城区等进行推销,瞄准目标市场,有针对性地进政府部门,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老年协会等进行推销;
三是派出工作人员参加重庆主城及周边市区的大型交易会、洽谈会、交流会、展览会等进行推销。  

2、广告推销。在重庆、黔江等电视台、重庆著名广播电台、重庆几大主流报刊等进行广告宣传,在重庆主城干道及重要交通路段悬挂广告牌等进行推销。  

3、整体联合推销。与黔江区其他的著名景区景点达成共识,进行联合营销,形成“资源互补、客源互送、整体营销”的良好局面,提高我区旅游产品的综合竞争实力和影响力,实现互利共赢。  

4、营业推广推销。通过广泛向旅游公众散发水市乡村旅游宣传资料和宣传品,在黔江区旅游综合宣传资料中加上水市乡村旅游专栏等进行推销。  

5、公共关系推销。通过举办与水市乡村旅游相关的特色节庆活动,在知名旅游媒体上开展与水市乡村旅游产品相关的旅游专栏等进行营销,达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  

推荐访问:避暑 旅游区 打造 休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