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抗灾纪实 [乡镇创先争优破解难题工作纪实]

解难题促发展惠民生

——东乐乡创先争优破解难题工作纪实

今年以来,东乐乡着眼推进科学发展,聚焦群众需求找难题、聚集各方智慧破难题,着力破解影响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干旱缺水严重、群众增收缓慢、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滞后 “四大难题”,以“四大难题”的破解带动22个具体难题有效破解,在纵深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中率先实现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破解难题带来的新变化、新实惠。

    创新工作机制,力促破解难题

为了将破解难题工作落在实处,该乡逐步探索建立起了责任追究、公示推动、跟踪问效、上下联动、群众评议等务实管用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条块结合、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破解难题机制,有效提高了破解难题的质量和效益。破解难题贵在行动,贵在落实。针对梳理确定的4个难题,乡党委按照 “一个难题、一个方案、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的 “六个一”要求,建立公开承诺、领导点评、责任追究、定期通报、群众评议、考评促动 “六项机制”,严格落实定时间、定进度、定责任、定目标、定标准“五定”责任制,集中精力,全力破解,确保了破解难题工作抓得实、见成效、得民心。

合力破解难题,推动科学发展

发扬 “红旗渠”精神兴水利,着力破解缺水难题;
突出特色兴 “四业”,着力破解群众创业增收难题;
抓项目促投资夯基础,着力破解基础设施薄弱难题;
树立民本理念,着力破解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难题……在良好的推进机制保障下,该乡破解难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今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00元,比去年增加800元。

举全乡之力全力破解农业灌溉缺水难题。支持十里堡、五墩两个村从南滩调水,发动群众自筹资金928万元,新打机井12眼,铺设输水管道48公里,修建节水渠道22公里,恢复撂荒地和增加保灌面积4800亩,从根本上解决了2个村600多户2000多群众的生存发展问题,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新时代的 “红旗渠”。主动将全乡经济发展融入市县发展框架,统筹谋划和认真思考,积极在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上谋思路,在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上找出路,着力做好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特色种植业、规模养殖业四篇大文章,力促群众收入增加。大力发展通道经济,组织动员群众配合县政府完成了新型工业园区 “三通一平”和绿化配套工程,搬迁坟茔2800多座,新建设施农业和新型工业园区2个,引进建材企业1家,建成农副产品、小商品交易市场3个。直面缺水难题,引导群众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特色种植业,建成设施葡萄大棚100座,发展油葵、香菜等高效农作物种植基地1.6万亩,建成中药材、小杂粮等节水特色种植基地5000亩,引导群众流转土地1.2万亩,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发展民间运销组织3个、运销大户57户,提高了农业生产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壮大传统优势产业,支持致富能人和养殖大户新建养殖小区3处,建成养殖暖棚180座,提高了畜牧业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牢固树立抓项目、抓投资就是破难题、促发展的理念,坚持多管齐下,多条腿走路,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投资支持,切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今年,争取国家投资2000多万元,先后组织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扶贫搬迁、通村道路、安全饮水、危旧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8项,衬砌节水渠道85公里,平整条田1875亩,营造农田防护林600亩,修筑机耕路50公里,新建通村道路13公里,改造高标准小康住宅480户,进一步夯实了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从解决群众 “最急、最盼、最怨、最需”的问题入手,投资180万元新建了计生文化综合办公楼,村村建起了农家书屋、开通了远程教育接收站点,6个村建起了农民文化广场,实现了 “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社有文化大院”的目标,初步构建起了覆盖全乡的基层群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整合教育资源,合并村级小学3所,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引导群众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乡参合率达到95%以上。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新建卫生厕所120座,配套建设沼气池80座、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灶150户,绿化美化主街道5公里,栽植风景树2800株,村容村貌和群众精神面貌明显改观,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推荐访问:纪实 乡镇 难题 破解 创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