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区大滩镇 [朝天区西北乡农民灾后增收致富的调查报告]

一、我乡农民收入现状和特点  

西北乡位于朝天区西南部,东与蒲家乡交界,南与利州区杨家岩办事处接壤,西与利州区三堆镇毗邻,四面环山,距广元市区10公里 , 朝天区30公里 ,素有“北大门”之称。全乡幅员面积 49.25平方公里 ,辖 5 个行政村 ,39个村民小组 , 海拔 560—1603米,年降雨量900毫米,境内有丰富的煤炭、水泥矿石、铁矿等矿产资源 ,现有6家煤矿7家采石场,且品位高。森林覆盖率达 45%, 土地肥沃 ,盛产水稻、小麦、玉米。  

近年来,该乡紧紧围绕“工业强乡,劳务富民”的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等重大机遇,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前提,以发展工业经济为主导,以打造特色农业产业纽带,以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为载体,以农民致富增收为核心,突出经济发展转型,加快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进程,大力发展以核桃产业、生猪养殖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近五年来,虽然该乡经受了地震、水灾、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但农民收入还是大幅度提高。主要特点是:  

1、坚持工业反辅农业,农民收入稳定增长。近五年,工业总产值由2006年的22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4030万元,增长83%,累计实现利润1200万元,入库税金800余万元;
规模以上企业2家,煤炭集团化公司1家;
累计实现工商户45户,较2006年新增25户,新增私营企业1家。工业经济的迅猛崛起,辐射带动了该乡农业产业发展。截止2010年底,该乡现有核桃面积3200亩,较2006年增加1400亩,增加了43.8%,核桃品改 1500亩,核桃冬管春防工作有序开展,核桃产业集中片区初步形成。5年来,累计出栏生猪3.3万头,出栏小家禽20余万只;
建成万头生猪场1个,累计发展养殖示范小区4个,养殖示范户32户,较2006年增加了220%。香菇、黑木耳等农产品产量也有了跨越式突破。农业特色产业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主要来源,且增速明显加快。  

2、坚持劳务富民强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朝天区西北乡现有人口5000余人,劳务输出系该乡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截止2010年底,全乡累计输出劳动力7000余人次,技能培训800余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000余万元,年增速达30%。农民人均纯收入3014元,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3、农村各项惠农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整体富裕程度有所提高。因农机购机补贴、小麦良种补贴、油菜良种补贴、玉米良种补贴等新的农村补贴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实,惠农补助在成为农民家庭经济收支的组成部份,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户家庭经济短缺拮据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农民群众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2010年,全乡粮油总产量实现2500吨,较2006年增加200吨。粮油增产成为农民经济收入上升的重要因素。此外,由于市政府强化减负管理,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提高村务公开水平、积极实施实事工程,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一大批贫困户家庭解脱贫困。  

二、制约我乡农民增收的因素及问题  

当前影响和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
既有国家政策、市场机制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也受农民自身观念、致富素质等主观条件的制约。主要有以下五个因素:  

 1、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已成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目前,我乡农村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农民对如何发家致富认识不够,办法不多,等靠要的思想还比较严重。尤其是目前大多数有文化的青年农民都已外出务工,留在本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往往是没有文化的人。文化的不足、技术的不足、信息的闭塞,是贫困的最基本原因。  

2、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制约农民增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就会上升,农业效益必然下降,从而制约农民增收。近年来,在化肥、农药、种子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推动下,农户生产性费用支出大幅度增加,基本抵消了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大大超出部分农户的承受能力,直接挫伤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3、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发展后劲不足。多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都不尽完备,还有很多设施已经严重老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隐患。近几年严重的水灾和地震灾后更是对我乡农业基础设施造成了极大损毁,虽经政府积极努力、多方筹资现已将大部分水毁农业基础设施得以重建,但由于工程量大,资金缺乏,还有很多农业基础设施急需恢复。  

4、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不强。我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综合实力偏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尚未形成品牌和规模优势,这些制约着我乡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  

5、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农技人员普遍年龄较大、知识老化、部分地方缺员严重。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也无力开展必要服务,村级统一服务的水平难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亟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三、关于农民增收的建议和对策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要富民强乡,必须首先引导广大农民走上富裕的轨道。针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注重致富增收的内在因素挖掘,提升农民自身的增收潜力。应加强技能技术培训力度,大力培育现代新型农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说到底就是要依靠科学技术来发展农业,促农增收。应加大科技入户和项目培训力度来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从事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在项目培训上,在做好核桃、香菇等农作物分类管理培训的同时,更加蔬菜种植、生猪养殖等特色种养殖业的技术培训,以此提高农民种养殖的技术含量。围绕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培训范围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办不同层次的、更能贴近富余劳力的实用科技培训班,同时,做好各类实用技术的培训、推广和应用工作,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技能,努力实现一户有一个懂技术、村村都有多个“土专家”的新型农村科技人才横溢的格局。  

2、注重致富增收外部条件建设,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加大农业生产资料成本调控,夯实农业生产设施硬件建设。  

一是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的调控力度,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管理。要严格控制涉农物资的价格水平,认真执行国家的价格政策,坚决稳定农资价格,抑制农资价格不合理上涨。加大对农资价格的检查力度,组织不定期开展农资专项检查,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哄抬物价行为,坚决维护正常的市场供求秩序,保持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  

二是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为农民增收夯实基础。

“5· 12” 特大地震、干旱、水灾等自然灾害对农村农业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损毁,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成为当下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首要瓶颈。因此,政府应加大力度出台一系列土地复垦优惠政策。针对近年气温偏高,旱情严重等特点,及时实施自流灌溉和人工灌溉,及时补足田间水分。抓好蔬菜病虫害防治,做到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切实助农做好农业的全程管理。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农田水利、道路和文化、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强化政策资金的导向作用和使用效益,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调动农民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的积极性,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和保卫战,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备保障。  

3、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行产业化经营、拓宽农民致富增收新渠道。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力度。认真组织有关部门,全面审视我乡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按照省委关于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安排部署和“优势突出、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好”的总体要求,根据我乡自然条件、产业基础,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组织科学论证,选择确立全区相对优势主导产业(产品),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为产业发展提供理性支撑。坚持按照规划持之以恒强力推进,做大基地,做响品牌,提升发展水平,提高助农增收能力。  

一是香菇、核桃、蔬菜、生猪养殖等特色种养殖业是西北乡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应把生猪养殖和蔬菜生产作为促农增收的重点,通过抓基地建设、优化品种和恢复农业生产能力等措施抓现有农业产业的巩扩工作。     

二是要打破传统种植和销售模式,广泛引进推广“公司+农户”的订单农业种植模式和“基层党支部+农户”、“特色农产品牌+专业合作社”的新型农村经济专合组织,充分发挥专合组织在培训农民技术骨干、提供市场信息、开展产品营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实行科学种植、科学管理、统产定价、就地统销,最大限度的降低群众农业生产投入风险,切实解决农产品销售价格不稳、销路狭小封闭,销售产量低下滞留问题。  

4、建立完善致富增收的动力机制,调动农民积极性。要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为农服务的能力。由于农业是基础产业,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难以实现现代农业建设的快速发展。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职能作用,给予必要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支持,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完善和稳定现有的党和国家各项惠农惠民政策,逐级逐层的强化落实,将各类补贴按时足额下发到农民手中,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此外,还应在各项帮扶政策的建立实施过程中,完善农村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后顾之忧,让农民群众真正的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福利保障,一心一意抓农业生产发展。  

5、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工业),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探索致富增收新出路。  

一是紧紧抓住灾后重建的重大机遇,加强内联外引,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灾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发展集约型工业生产,带动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发展乡镇企业主要是发展的直接效应不是经济效应。而是受乡镇企业规模的扩大,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减少农村人口的目标。这里的劳动力转移不是说让农民一大批的跟风似的往城里跑,而是因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本区域内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一个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乡镇是否能够发展乡镇企业?发展的规模有多大?对这个地方农民群众致富增收有着直接影响。受“5.12”特大地震和灾后恢复重建等因素的影响,常年外出务工的人员大量返乡,各地务工人员借助灾后重建之际大量的涌入灾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民再就业问题尤为凸显。此时,政府应该巧抓灾后恢复重建等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实现农民就地就业,致富增收。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有关精神,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按照推进产业化、建设新农村、全面达小康的工作思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以现代农业发展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小康为核心,切实加强产业基地建设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通过示范片的辐射带动,加速推进全乡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借助乡镇工业发展优势,坚持走城乡统筹发展新路子,打破“二元一体化”的城乡结构。积极探索农村旅游项目发展新机制,找寻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发展的新型经济,激活乡村经济旅游开发潜力,结合区域实际,走观光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实现城乡一体化。  

   

推荐访问:增收 调查报告 朝天 致富 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