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古代来点小意外_生活在古代

假如我生活在古代

假如我生活在古代

阳光下,我趴在窗边的桌子上,玩起了今年最流行的“穿越时空”,“嗖”电光火石间,我来到了繁华的唐朝。

我出生在了一个富裕的家庭。一天,我在练习写毛笔字“飞”,却怎么也练不好,这使我心烦气躁。怎么办,怎么办呢?这时我想起了父亲对我说的话:“做任何事都不能心烦气躁,只有冷静下来才能解决困难。”“父亲说得对,我应该冷静下来。”我心里念叨着。我的心平静了下来,脑海里浮现出了画面:天空中,一只小鸟正在自由地飞翔。想着想着,我便写了起来,我突然发现我的字一个比一个漂亮,我十分开心。远处传来叫声:“龙龙,吃点心了!”原来是母亲在叫我。由于我还沉浸在刚才的欢乐中,所以没听清。“龙龙,龙龙。”母亲听我没有声音,焦急万分, “龙龙,你在哪里?”母亲见我坐在书桌旁傻笑着,大叫:“龙龙!!!”我被母亲吓了从椅子上蹦了出来,说“吓死我了!”我问母亲:“干嘛呀,母亲?”“孩子。”母亲抚摸着我的额头,说,“吃点心了。”“哦,谢谢母亲。我还要写毛笔字呢,点心就放在我这吧。”我接过母亲递给我的点心,继续写了起来。

“咯咯咯”我笑了起来,又继续幻想起来„„

“小龙,我们一起来玩“抢窝(古代小孩用毛球玩的游戏)”吧。我特意为你叫我母亲做了毛球(毛线织的球)。”原来是我的好朋友小王在叫我。“不了,我还要练习毛笔字呢。”我突然想起爸爸说的话:人应该懂得分享。于是又说:“对了,你待会来我家吃点心吧。”“好勒!”小王高兴地说。不一会我写完毛笔字了,小王也来了,我拿起

一个点心向“酱汁”沾去,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啊!!”小王叫了起来。“怎么了?”我问。小王指着我的嘴,说:“你把墨汁当酱汁吃了。”说完,我们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吃饭了!”妈妈惊醒了我。我真希望这次穿越是真的,你们觉得呢?

——亭林小学

1)班郭佳龙 四(

古代文人的“慢生活”

  清代张潮认为:“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山,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莫大于是。”张潮所说的闲,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闲工夫,二是有闲心情。有闲工夫则时间上可以放慢;有闲心情则心理上才能追求慢生活。

  唐人李涉的《登山》写道:“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诗人登山观景,偶然在长满翠竹的寺庙庭院里,和一个世外高僧谈经论道,于是感受到了忙里偷闲慢生活的快乐人生。

  宋代理学家程颢则把慢生活和人生境界联系在一起。比如“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道通天地,思人风云,富贵不淫,贫贱有乐,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同样,孔子在《论语》中表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像程颢、颜回所追求的不仅是对日常功利的超越,对贫贱困境的超越,而且表现了古代文人“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高雅境界和慢生活中的快乐。

  所谓慢生活当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忙里偷闲的慢时间、慢节奏、慢动作,慢心情。因而慢生活是从容的生活,诗意的生活,超越的生活。

20160313假如我生活在古代

假如我生活在古代

穿越时空的隧道,想象自己的古代生活。

假如我生活在古代,也许我会遇见大名鼎鼎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彼此一起饱览祖国如诗如画的大好河山,共同见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气势、体验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阔之美;相约共同欣赏初春的花红柳绿、盛夏的残阳似血、深秋的枫叶飘零、冬天的白雪皑皑;三人一同游山玩水,谈诗论文,结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深厚情谊。 假如我生活在古代,我会情不自禁地拥抱自然,呼吸清纯的天然氧气,寻找一方幽山静水,远离繁华城市的喧嚣和烦扰,找三五知己,吟诗作乐,把酒言欢,寻找人生无欲无求、与世无争的思想境界,享受着不同时代带来的惬意生活。

假如我生活在古代,我会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生活,自力更生,和大自然和谐亲近的生活在一起,没有匆匆忙忙的生活步伐,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是是非非,没有为了生活起早贪黑的忙忙碌碌,大家都过着充实而又简朴的生活。

如果我一直生活在古代,隐居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桃花园中,没有现代社会的压力,没有现代社会的竞争,人们和乐想处,没有争斗和战争,一直休闲地生活,自己干活,自己劳动,自己争取,然后获得属于自己劳动果实,那该有多好!

古代的房奴生活

  房子,可以说是现代人最最关心的话题,特别是近年来房价不断疯涨的形势,令所有人都疯狂起来。有半夜排队买房的,有手里拿着一大批房不肯卖的,有甘愿赌上后半辈子幸福也要买大房的,还有更多人只能眼睁睁看着房价往上涨而买不起的……面对房地产市场里各种光怪陆离的现象,我们不禁要问,如果生活在古代,我们还需要为买房发愁吗?

  

  两千九百年前的一桩地产交易

   要了解古代的房地产市场,首先要知道古代是否有房地产交易。在多数人的印象中,房地产交易也就是最近二十几年的事情,而售楼部、开发商、分期付款、货币购房、按揭、房奴、开盘、过户,这些热门词汇都是最近这些年才出现的。其实,事情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现在房地产市场上所有的现象在古代也有,根据考古实物和历史文献证明,中国在西周时就出现了土地交易,在战国时就有房屋买卖。

   在一个名字叫“�”的西周青铜器上,就刻有一段关于地产交易的铭文,意思大致就是在公元前919年农历三月份,一个叫矩伯的人分两次把一千三百亩土地抵押给一个叫裘卫的人,换来了价值一百串贝壳的几件奢侈品,包括两块玉,一件鹿皮披肩,一条带花的围裙。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宗不动产交易。

   而就在矩伯和裘卫两人完成土地抵押交易的九十三年后,又发生了一宗土地买卖。这宗土地买卖的交易过程也被刻在青铜器上。这次记录的是周厉王买地的事,周厉王为扩建王宫,买下一个叫鬲从的人的地,没有立即给钱。鬲从担心周厉王赖账,周厉王派人对鬲从说:“你别怕,我一定会照价付款的,如果我赖账,就让上天罚我被流放好了。”这是个很毒的誓。

   周厉王买地花了多少钱,铭文上没写。不过有人买地,有人卖地,说明当时除了有土地抵押,还存在土地买卖,房地产市场已经有了雏形。

   有土地买卖,就应该有房地产商开发。那么,最早的房地产商究竟出现在什么时候呢?

   古代只有二手房买卖

   在古代,一套住房的第一代业主,一般都是自主建房,也就是说,这套住房最开始一般都不是从市场上买来的,都是第一代业主自己盖的。房子盖好后,因为种种原因,这套房子被卖掉,卖给第二代业主,然后再卖给第三代、第四代业主。总的来说,从战国到明清,中国房地产市场上卖来卖去的主要是二手房,也不存在产权年限一说。

   不过到隋唐时,倒是有人专门开发商铺,盖好之后,或租或卖,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也可算是开发商。有个叫窦�的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窦�这个人非常传奇,他生在陕西,小时就死了爹娘,跟着舅舅一块儿生活。舅舅是个公务员,住在长安城。窦�先通过卖鞋、卖树等生意赚了一些钱,后来有了八十万钱的身家,于是开始向房地产行业进军。当时长安西市有一个废弃的化粪池,面积不小,有十几亩,闲置七八年了。窦�把它买了下来,雇人填平,在上面盖了二十间店铺,租给波斯胡人做生意,平均每天都收上来几千钱的房租。再后来,窦�听说当朝太尉李晟喜欢打马球,于是斥资70万钱买下一块地,又花三十万钱把这块地建成一片马球场,送给了李晟。李晟很高兴,从此跟窦�结成死党,有求必应。有这种靠山保驾护航,窦�发得更快了,不到四十岁就成了长安首富,人称“窦半城”。

   除了像窦�这样的开发商,古代的开发商还有一些是公务员、退休干部等,甚至官府自己就是开发商。比如在北宋,中央政府下面就有个专门搞开发的机构,叫做“修完京城所”。这个机构向朝廷请示,划拨给他们大片地皮,他们在上面盖住宅盖店铺,盖好了,有的卖给老百姓,有的赁给老百姓,给国库做了很大贡献。

   所有这些开发商都不专门从事房地产开发,他们搞房产开发只是多元化经营的一种,没有谁只靠卖房子吃饭。从唐朝到清末,中国一直没有职业的开发商,只有业余的开发商。

   职业开发商到民国才正式出现

  为什么古代没有纯粹的开发商?首先,从汉朝开始,传统中国一贯重农抑商,单靠造房子赚钱,会被大伙瞧不起。北宋初年有个人叫陶毂,据他描述,当时只要有人盖房子往外出租,大伙就说这人是市井小人,挣来的钱就叫“痴钱”,即呆傻的意思。可见在那时候,连做房东都受歧视,更别说做开发商了。

   其次,做开发商最需要的是钱。买地、买建材、雇人、摆平关系,哪个环节都得花钱。尤其买地,流动资金不能少,钱不够,就得找同行拆借,或者找银行贷款。古代没有银行,但有钱庄,可是钱庄规模一般很小,即使有一些大型的全国连锁的钱庄,他们也不做开发商的生意,都把钱借给别的老板了。史料上有这样两个办理房地产抵押贷款的例子:一个是南北朝时期的梁朝郡王萧宏,让人家拿着房契去贷款,一张房契最多只贷给几千钱;还有一个是明朝嘉靖年间山阴县的一个富户,名叫求仲,最多的一次才贷给15000文。这点儿钱别说搞开发,吃一顿大餐都不够。

   直到民国时期,外国银行纷纷到中国开展业务,开发商们才能贷到大笔的贷款。所以中国的职业开发商直到民国才出现。

   开发商大量囤地得挨板子

   在中国古代,最不利于职业开发商生存的,还是政策因素。具体些说,就是古代政府一般不允许商人购置大量土地。以唐朝为例:唐玄宗在位时,土地政策里有这么一条:政府给老百姓划拨宅基地,划拨的宅基地大小取决于家庭等级和家庭人口,如果是平民家庭,每三口人给一亩宅基;如果是贱民家庭,每五口人给一亩宅基。另外老百姓也可以购买宅基,但是购买的面积有限,不能超过政府规定的指标。

   在唐朝,商人也属于贱民,再有钱的商人也是贱民,贱民老板去买地,即使是上百口人的大家庭,最多也只能购买二十亩地,用这二十亩地搞开发,一两年就倒腾光了。而如果超标大量买地会怎么样呢?唐朝法律规定:“诸占田过限者,一亩笞十。”意思是买地超过指标的,得挨板子,每超出一亩指标,挨十大板。

  古代的拆迁费和房价

   虽然古代开发商没有现如今的开发商这么“牛”,环境和政策对他们都不太有利,但是在拆迁问题上,始终还是开发商们占优势。就比如窦�,他就知道要搞房地产,首先得朝上有人,于是傍上了当朝太尉。

   古代拆迁过程更为暴力,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国家要用哪里就用哪里。当然,在古代,也不乏一些民主的君主。例如北宋元丰六年(1083),开封外城向外拓展,规划中的新修城墙要占用一百二十户居民的住宅,宋神宗让开封府制定拆迁补偿计划,开封府写报告说,总共需要补偿款两万零六百贯,平均每户至少能拿到补偿款一百七十一贯。当时的一百七十一贯铜钱,大约等于现在的四万五千六百元人民币。这些钱能不能在宋朝买到房?

   古代的房价,也是有高有低。就说北宋,首都开封的房价不是普通人能承受得起的,连很多名人都是买不起房子的。比如苏东坡,一生也没能在开封买到房子,只是在其他小地方买了几套。儿子在开封结婚,没有新房,苏东坡很着急,最后还是借了一个朋友的房子,才算把喜事办了。苏东坡的弟弟苏辙也是。苏辙参加工作几十年,到七十岁那年才买上房子,而且不是在首都开封买的,是在开封南边的一个城市许昌买的。

   白居易权当候鸟族

   古代人买房子,也跟现在人一样,要考虑很多因素。

   第一也是看房价是否承受得起。不管是古代购房者,还是现代购房者,买房之前都会掂量一下楼盘的价格和自己的腰包。苏氏兄弟一辈子也没在首都买房,而唐代诗人白居易买房更有意思,跟现代都市打工族的买房经历很像。

   白居易二十八岁考中举人,二十九岁考中进士,三十二岁参加工作,干的是“校书郎”,就是在中央办公厅负责校对红头文件的工作人员。级别呢,是正九品,相当于一个小县的县长,不过工资却不低,每月一万六千钱。白居易在长安东郊常乐里租了四间茅屋,因为离上班的地方远,又养了一匹马代步,此外还雇了两个保姆,这样每月的开销是七千五百钱,剩下八千五百钱存起来。但是存了十年,他也没能在长安买下一套房子。

   后来白居易觉得这样长期租房不是办法,就跑到陕西渭南县,也就是长安城的卫星城,买下一处宅子,平时住在单位,逢假期和休息日就回渭南的家,有点和现在的大都市白领差不多,在郊区买房不住,而在城里租房上班。

   房奴的窘迫生活

   现代人因为房价过高,买了一套房子后,因为要每月还贷,就会沦为房奴。那么在古代,是否也有房奴一说呢?是否也能贷款买房呢?

   古代也有房奴,不仅有房奴,也有蜗居。北宋初年有个大学士叫陶毂,他亲眼见过老百姓的住房是多么紧张。“四邻局塞,半空架版,叠垛箱笼,分寝儿女。”就是说房子太小,就在房子天花板和地板的中间加一层,隔成小复式。卧室太小,放不下床,就把箱子柜子什么的拼起来,让孩子们睡。这种一家三代挤一个小房子的居住生活,跟电视剧《蜗居》里出现的场景差不多。

   宋朝江浙一带也出现过房奴,有个叫张仲文的宋朝人写了一本书,书名叫《白獭髓》,这本书里描写房奴生活:“妻孥皆衣蔽跣足……夜则赁被而居。”存款和借来的钱都砸到房子上了,只能节衣缩食还债,不但老婆孩子身上没一件好衣服,连被子都是租人家的。

   清朝也有房奴。光绪年间,北京有人买不起房,就自己盖,盖也盖不起,就借钱盖,然后慢慢还。有一首竹枝词唱道:“搭得天棚如许阔,不知债负几多钱?”

   至于古代贷款买房的事情,是到清代才出现的,清朝就出现业主拿着产权证明去当铺办理抵押贷款,而真正意义上的住房按揭,是到民国时期才有。

古代生活常识

古代生活常识

古代女人是如何化妆的?

涂脂抹粉是女人从古至今从未改变的爱好。古代女人最常用的三样法宝是:黛粉、妆粉和胭脂。“黛”是一种黑色矿物,把它先磨成粉再和水,可以用来画眉。妆粉就是现在的粉饼。胭脂是古代的口红,原料是一种叫“红蓝”的花朵,与妆粉调和后也可当腮红使用。现在琳琅满目的化妆品让女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假面”功力更胜古人几筹。

古代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古人比现代人可要环保多了。随手乱扔垃圾这种不文明的事情,很少发生。早在8000年前,

古人就会将垃圾集中处理,利用天然的或挖掘而成的土坑来堆放垃圾。解决垃圾最快的方法是直接烧掉,烧不掉的就掩埋起来。古代垃圾场的遗迹里,大多数是碎裂的瓷器、漆器。拼一拼,说不准能还原一件古董。所以,想发横财的,可以翻翻古人的垃圾。

古代女子如何整理月事?

1、用长条型的布袋子装上已经烧完的柴禾灰来吸收经血. 2、用牛粪和碳灰烧成一种特殊的东西

3、古代妇女身上最长的东西,除了头发、裹脚布,就数“月经布”了。月经布是一根长布条,用

于“大姨妈”来时紧紧包裹下体。但是,由于古代妇女参加体力劳动比较频繁,所以依然难免“见红”。此外,因为中国向来崇尚节俭,使用过的布条还是会经过清洗后重复使用。现在的女人应该好好感谢卫生棉的发明者,它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女人”。

古人喝水是生饮还是会煮开再喝呢?

只有现代人才会被这个问题困扰。古时候还没有环境污染,无论是河水、泉水、井水,甚

至是雨水都可以直接饮用,不用担心拉肚子。只有天气寒冷时,古人才会把水烧开了喝。虽然可以随时随地取水,但古人要提防水源受到污染,因为古代瘟疫的流行,大多跟饮用水有关。武侠片里的恶人,常使用在水里投毒这种下三滥的招,取人性命于无影无形。

古时就有地图吗?那如何制作的呢?

传说大禹治水时,就有地图。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地图,是3幅距今2000多年的汉代古地图。

西晋的地理学家斐秀创立的《制图六体》,使地图的编制有了更大的精确度。古代地图基本上是一步一个脚印量出来的,所以,制作地图的兄弟们,首先得是跟唐僧似的苦行者。因为,想要制作一张全国地图,往往需要10多年,是个浩大而枯燥的工程。

古人上班时几点到几点?

别以为打卡上班是现代的变态发明。看看古人上班的记录,你会觉得现在算是人性化多了。古代衙门里的公务员上班的时段为:春冬二季,清晨六点签到;夏秋二季,清晨五点半就得签到。如果谁敢无故旷工或迟到,就不是扣点钱那么简单的事情了,依天数和情节轻重,可处以笞刑或徒刑。所以,上班迟到有可能遭受皮肉之苦,不好混啊。

古人刷牙吗?

古人也是很注重口腔卫生的。咱们的祖先老早就用右手中指当牙刷用了。再后来,印度人发明的“杨枝牙刷”由僧人传入中国,又名“木齿”。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将杨枝一头咬软,蘸了药物刷牙,便令牙齿光洁。更简单的方法是用“嚼”的,跟长颈鹿似的嚼嫩树枝,也可达到类似效果。现代人哪天“野外生存”时,忘记带牙刷,不妨回归一下古法。

太监如何被阉掉?那该怎么尿尿?

做手术时,会先用白布条将被阉者的腹部以下绑紧,再用有麻痹作用的辣椒水来消毒,接着将人的手脚捆住,之后就得看师傅的刀功了。最好一刀解决,将阴茎、阴囊一并割掉,否则软骨长出来的话,还得再割一次。如果不慎割得太深,又会凹一个洞,导致尿尿乱洒。手术后由于少了“水管”,太监尿尿大多呈扇状,为了不弄脏裤子,只能蹲着尿。

古代女人上衣是肚兜,那她们穿内裤吗?

古人说的衣裳,上半身为“衣”,下半身为“裳”。“裳”有点像裙子,说白了就是块遮羞布。直到春秋时代,才有了裤子。后来,女性月经时会多穿一条旧裤子在内,避免弄脏外裤,慢慢地男人也效仿,逐渐演变成今天穿的内裤。如今,不穿内裤却成为另一种性感的表达。

古代男生都留长发吗?

古人对三千发丝劳心劳神的程度,非现代人所能想像。古代无论男女都留长发,而且是越长越好。他们几乎都不剪头发,顶多修理一下边毛,即便这样,还得看着黄历挑日子。男孩到了读书的年纪,会将头发挽结成发髻,叫“束发读书”。古时的“秃刑”,是古人不堪忍受的惩罚,也就是司马迁说的“剃发受辱”。

古代玉或宝石类的饰品,是用什么东西雕琢而成的?

黄金有价玉无价,古人老早就知道玉器宝石的珍贵。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表明古人对硬度早就有了认识,知道利用更坚硬的矿物来研磨石器。雕琢玉器,古人往往是把硬度更高的石英、拓榴石、金刚石等矿物捣碎成沙砾状,就成了“解玉砂”。后来还出现了硬度最高的“金刚砂”,也就是碎钻。这下再硬的宝石都可以任人“宰割”了。

古代人的闹钟只有公鸡吗?

如果那只当闹钟的公鸡被宰了,怎么办?古人当然不会吊死在一棵树上。除了漏壶和日咎外,古人还发明了香钟。就是以特制的模子制成盘香,盘香粗细均匀,燃烧时间才能准确。再从燃烧后剩余的盘香上的刻度来推测时间。后来,古人对香钟进行了改良,在香火烧到固定刻度时,

类推。

古代皇位继承制度是怎样的?

1、预立太子。皇位世袭制中,以父死子替为正宗。但历代皇帝妻妾众多,儿孙满堂,为了避免皇子之间因争夺皇位而不顾手足之情,预立太子就成了皇位世袭制的核心。从汉到明,历代王朝都将册立太子看作一件国家大事。立太子的法则是“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

2、密定皇储。这是清代特有的制度。雍正年间,下诏废太子之制,改由皇帝生前秘密确定皇储,写下遗诏,秘而不宣,等皇帝驾崩后由大臣当众宣诏,被立为皇储者即刻登基。

3、禅让于子。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当朝皇帝让位与子而自成太上皇的情况。如乾隆帝让位于嘉庆帝。

4、逼宫夺位。由于封建皇帝至高无上,因而父子兄弟间为争夺皇位而自相残杀的事例不绝于史。

5、皇位的异姓相代,一是通过大规模农民起义或外族入侵来达到改朝换代的目的,二是以外戚、权臣、后宫的身份夺取皇位。

古代文化

十二生肖:

(中国)子zǐ鼠、丑chǒu牛、寅yín虎、卯mǒu兔、辰chén龙、

巳sì 蛇、午wǔ马、未wèi羊、申shēn猴、酉yǒu鸡、戌wù狗、亥haì猪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tiáo):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mào dié)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qī yí)之年:一百岁

四大名花:牡丹、水仙、菊花、山茶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五彩:青、黄、赤、白、黑

五音:宫、商、角、徵(zhǐ)、羽

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chē qú)、珍珠、玛瑙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十八层地狱:[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地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寒冰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地狱

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五谷:稻、黍、稷、麦、豆

五毒: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

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古代金钱制

黄金流通需要计量,它以“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镒”(一镒相当于二十两或二十四两)等重量单位作为计量单位,因而黄金是称量货币。秦代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汉承秦制,仍以黄金为上币,但改以斤为单位。秦汉时黄金与铜钱的法定比价是黄金一斤值钱一万。西汉末黄金大量上流,到王莽时国库积贮达六十万斤以上。不过,王莽政权败亡之后,黄金大量散失于民间,使得黄金流通量在东汉急剧减退。

拼音

āáǎà ōóǒò ēéěè

ī í ǐ ì ūúǔù

选妃常识

在后妃的遴选上,为防范朝中权臣与后宫勾结,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而且偏重于选择清贫之家的女子,试图以此辅佐皇帝去节俭勤政。当然,这不过是一个良好的愿望罢了。但明代选后妃的制度却是十分规范,其过程大致分为“八级”,逐级加以筛选淘汰。

第一级是“海选”。在皇帝届大婚年龄时,派遣宦官到全国各地挑选十三至十六岁之间的良家美少女,从中海选出五千名。这五千人相当于拿到了一张选美“准考证”。皇家则支付若干银币作为聘金与路费,令被选少女父母按规定时限送女儿京城应选。

第二级叫初选。这初选得选择一个大场子,由太监们把少女每百人排成一行,按年龄大小排序,逐一察看后,把那些或稍高、或稍矮、或稍胖、或稍瘦的少女淘汰。这初选便会淘汰掉一千人。

第三级叫复选。一般于初选的第二天,这些初选过关的少女继续列队,太监们用十分挑剔的标准,仔细察看每人的五官、头发、皮肤,当然也包括“三围”,只要有一项不合规定,即令“靠边站”。然后就是让大家自报门第、姓名、年龄等,以考察音色、仪态,淘汰掉嗓音粗浊、口齿不清、仪态欠雅者。如此又筛掉二千人。

第四级是精选。太监们用尺子细量少女的手足,再让她们走上几十步“台步”,看看步姿与风韵。于是,那些脚稍大的,手腕稍粗的,举止不端的,又遭淘汰。最终留下一千名美女召入宫中继续参加“考级”。而太监们的使命也至此打上了句号。

第五级是留宫。分头安排宫中的老宫娥,将美女们逐一“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其体检的严格程度不亚于选“航天员”。通过体检,确定其中的三百人成为入选留宫的宫女。 第六级是晋嫔。这三百名留宫的美女,由皇帝的特派专员详细观察一个月,依据她们的性情言语,判断是否性格温柔敦厚,是否具有智慧并且贤惠。据此,再筛掉二百五十人,剩下的五十人便自动晋级为嫔妃。

第七级是“选三”。所谓“选三”,就是由皇太后或太妃从五十人中选出三个供皇帝钦定。这倒有点类似科举廷试后张榜的“一甲三名”。以明熹宗选后为例,当年由太妃刘氏亲召五十人,“与之款语,试以书算诗画诸艺”后选定三人,即皇后张嫣,贵妃王氏、段氏。

第八级是钦定。刘太妃先把张嫣等三人的美态转告皇帝,熹宗再亲自召见三人,直接进行面试。熹宗见着三个姝艳绝伦的美人,真有些左右为难,举棋不定,便让赵选侍决断。赵建议定张嫣,于是钦定张嫣为中宫皇后,王氏封为良妃,段氏封为纯妃。是年,张嫣年方十五。

一般“选三”后陪选的两名美女,都会被封为贵妃,但也有被赐予金银币退回家的。如明光宗当太子时选太子妃,刘大姑与郭氏姐妹进入最后一轮角逐,郭氏老大被选为太子妃,其妹与刘大

姑落选,赐给金币后返回家中。据载,这位刘大姑自感身价百倍,回故里后不愿再嫁凡夫俗子,做了一辈子老处女。

太子的妃嫔

- 东汉:

太子妻妾分三等: 正妻称妃

妾曰良娣、孺子

- 南朝齐: 太子

良娣:比开国侯 保林:比五等侯 才人:比驸马都尉

-南朝梁、陈: 良娣:比开国侯 保林:比五等侯

-唐朝:

正妃:太子妃

良娣二人:正三品 良媛六人:正四品 承徽十人:正五品 昭训十六人:正七品 奉仪二十四人:正九品

-清朝:

正妃:嫡福晋

侧妃:侧福晋,庶福晋

清制:太子、亲王、世子、郡王的侧室,凡生有子女者,可封侧福晋。太子、亲王封侧福晋四人,世子、郡王封侧福晋三人,奉特旨赏给者不拘额数。

庶福晋亦称格格,品级较低,可以不经过礼部册封。

皇帝的妃嫔 汉朝

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简) (这个貌似是隋唐的)

除皇后外,以下定制十四等:

1)昭仪,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2)婕妤,视上卿,爵比列侯(第二十等爵); 3)经娥,视中二千石,爵比关内侯(第十九等爵); 4)容华:视真二千石,爵比大上造(第十六等爵); 5)美人,视二千石,爵比少上造(第十五等爵); 6)八子,视千石,爵比中更(第十三等爵); 7)充依,视千石,爵比左更(第十二等爵); 8)七子,视八百石,爵比右庶长(第十一等爵); 9)良人,视八百石,爵比左庶长(第十等爵); 10)长使,视六百石,爵比五大夫(第九等爵); 11)少使,视四百石,爵比公乘(第八等爵); 12)五官,视三百石; 13)顺常,视二百石;

14)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均视百石。

(十四等之外,还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皆视斗食。除此以外,史籍中还曾出现过诸姬、长御、材人、待诏掖庭、中宫史、学事史等名目。

太子妻称妃,妾有良娣、孺人,妻妾共三级;皇孙妻称夫人,妾无位号,皆称家人子。)

圣旨格式

晋级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职位名字____,淑慎性成,勤勉柔顺,雍和粹纯,性行温良,克娴内则,淑德含章。着即册封为____,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职位____名字___,柔嘉淑

顺,风姿雅悦,端庄淑睿,克令克柔,安贞叶吉,雍和粹纯。着即册封为____,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职位____名字____,聪慧敏捷,端庄淑睿,敬慎居心,久侍宫闱,性资敏慧,率礼不越。着即册封____,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职位____名字____,知书识理,贵而能俭,无怠遵循,克佐壶仪,轨度端和,敦睦嘉仁。着即册封____,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职位____名字____,静容婉柔,丽质轻灵,风华幽静,淑慎性成,柔嘉维则,深慰朕心。着即册封为_____,钦此! 赏赐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职位____名字_____,贵而能俭,深受XX喜爱。今册封为____,赐字为____、赐居____,今后称____,钦赐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职位_____名字_____,因„„(写明赏赐的原因),故赐„„(写明物品) 惩罚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职位____名字____,妇行有亏,骄纵无礼,再三出言冒犯君上,此乃大不敬之罪,惩罚____望尔今后诚心悔过,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职位_____名字_____,疏悉礼仪,懈怠不工,不思敬仪,惩____,望尔

门下:昔宗周煌煌、威名远扬;功臣昭昭,分封四方。成德军节度、镇冀深赵德棣易定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兼镇州大都督府长史、检校司徒、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广陵郡王,食邑六千户、食实封七百户风之暗叶,荡平流寇,明德有功,献俘太庙,益显臣节,宜进兼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余如故。 XX年XX月XX日

册封

=====XX晋封=====

姓名:____原因:才貌双全,秀外慧中之类的 特晋封为:____品:____称号:____ 赐居:____

=======钦此========

================懿旨===============

职位名字____,淑慎性成,勤勉柔顺,雍和粹纯,性行温良, 克娴内则,淑德含章。着即册封为___ ================懿旨===============

职位名字___,柔嘉淑顺,风姿雅悦,端庄淑睿,克令克柔, 安贞叶吉,雍和粹纯。着即册封为____,赐。 ================懿旨===============

职位名字___,聪慧敏捷,端庄淑睿,敬慎居心,久侍宫闱,

性资敏慧,率礼不越。着即册封____,赐。================================= ================懿旨===============

职位名字___,知书识理,贵而能俭,无怠遵循,克佐壶仪,

轨度端和,敦睦嘉仁。着即册封____,赐。================================= 赏赐

================懿旨===============

职位名字___,贵而能俭,深受XX喜爱。今册封为____,

赐字为____、赐居____

================================= 惩罚

================懿旨===============

职位名字___,妇行有亏,骄纵无礼,再三出言冒犯君上,

此乃大不敬之罪,(惩罚)____望尔今后诚心悔过=================================

================懿旨===============

职位名字___,疏悉礼仪,懈怠不工,不思敬仪,(惩罚)_ 望尔今后诚心悔过,

================================= 册封

============懿旨============

姓名:____原因:才貌双全,秀外慧中之类的 特晋封为:____品:____称号:____ 赐居:____

==========================

清制规定,颁给亲王、世子、亲王福晋、公主的为金册,颁给郡王、郡王福晋的为镀金银册,贝子及贝勒、贝子夫人、外藩蒙古亲王、郡王贝勒的为龙边纸册。颁给五品以上官员的圣旨,颜色、底纹图案比较丰富,有三色、五色、七色之分;给五品以下的官员,则颜色是纯白色的。这些圣旨所采用的布料,是“江宁织造”专供皇宫颁发圣旨而织就的提花锦缎。颁发给五品以上官员的多彩圣旨,含有金黄、大红、咖啡、赭石、橘黄等色,锦缎底纹有仙鹤、狮子、卷云等图案,绚丽多姿,雍容华贵。诏书均为33厘米宽,最长的为500厘米,最短的约有300厘米。圣旨两端织成两条提花翻飞的银龙,“奉天诰命”四个篆字端庄古朴,望之令人顿生威严肃穆之感。清代圣旨均用汉文和满文合璧书写,汉文行款从右至左,满文行款从左至右,合于中幅书写日期,并钤盖“制诰之宝”。圣旨内容由翰林院撰拟,经内阁大学士奏定后,再按品级填发。书写则由皇帝从进士中亲自评点选拔出来的最优秀者“庶吉士”来承担。由于圣旨从拟稿到缮写均由顶尖文化高手来完成,因而这些圣旨在颇富史料价值的同时,更具有极大的艺术欣赏价值。其行文的精悍洗练,几乎达到了增一字嫌其累赘、减一字达意不确的程度。其汉文书法为端庄的小楷,气度雍容,圆润飘逸,布局奇正相参,跌宕有致,字迹笔画突兀,犹如浮雕一般,历经沧桑却风采不减,委实令人惊叹。

欣赏这些圣旨,如同阅读一部历史。清朝初期特别是康乾盛世时期的圣旨,用料考究,色彩绚烂,现在看来依然光彩夺目。而光绪皇帝颁发的圣旨,昔日华丽的锦缎已被粗糙得类似麻布的布料所代替,可见大清帝国之国力衰落。到了伪满洲国皇帝溥仪时代,圣旨已经变成了“指叙令”,“制诰之宝”玉玺则换成了“司法部印”。但当导游小姐打开“指叙令”背后的电灯,我们才惊奇地发现,这份“指叙令”居然暗藏着“满洲帝国”4个篆字的水印防伪标记。

主殿“汉风阁”,展示了与古代科举制度相关的文物,既有考进士、状元的殿试试卷,也有考秀才、举人的院试、乡试试卷;既有《乡会试磨勘现行条例》、《科场条例录要》等考试规章制度,又有应对这些条例用以作弊的考场夹带,一幅二尺见方的丝绸夹带,密密麻麻地写着48篇文章,一本火柴盒大小的夹带书,竟然写下了四书五经,真乃“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令考官防不胜防。“步履杖朝”厅则陈列着古代官员使用的官袍、顶带、瓷器、玉器、烟具等物品,琳琅满目。研究这些特殊的实物档案,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丰富的皇牍文化及封建时代吏治变迁、官吏升迁管理办法,为我们走进历史,走近皇牍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户。

第五单元古代生活

第五单元 古代生活(一)

学习目标

1.阅读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读准停顿,节奏鲜明。 (2)熟读成诵,养成诵读的习惯,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

(3)进行诵读训练,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4)学习解释文言词语的方法,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 (5)掌握课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的一般用法。

(6)掌握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7)能用现代汉语准确地翻译课文。

2.写作

(1)学习夹叙夹议、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学习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层次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3)了解对偶句的特点,初步尝试写对偶句。

3.口语交际

(1)能够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2)能够声情并茂地诵读古诗文。

(3)能够围绕共同的话题进行讨论,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学法指导

1.单元聚焦

《桃花源记》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陶渊明所作,“世外桃源”的故事就出自这篇文章。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作者借桃花源来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争,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快乐、富足,在当时具有鲜明的社会意义。

《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不仅抒发了作者对自己小屋的喜爱,也表明了自己的心志。刘禹锡身居陋室仍不改其高洁之志,实在难能可贵。 《爱莲说》: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浊,叹世事之浮华。 《核舟记》:通过一个长不盈寸的核桃刻而成舟,生动地表现了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的故事。“钩画了了”巧夺天工,再现了我国微雕艺术的绝妙。 《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语意较深,“大同”之“天下为公”深入人心,充分体现了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关于人类美好的社会构想,对于今天的社会仍有着积极意义。 《望岳》一诗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出诗人年轻时代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读这首诗应读出诗人高瞻远瞩、俯瞰群山的胸怀和气魄。要读得激昂豪迈。

《春望》一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要读出忧虑、悲愤、思念亲人的感情。要读得沉痛忧伤。

《石壕吏》是一首古体叙事诗,用了白描手法,看似没有主观感情参与,但叙事中带有明显的抒情色彩。“安史之乱”使唐朝就此衰落,广大人民群众更是因此饱受战争之苦。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颇深、感慨良多。著名的“三吏”“三别”就作于这个时期。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

2.阅读建议

(1)学好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诵读文章,读懂文意,领会内涵。” (2)读文言文的方法:读要会读,讲究读的方法。

“会读”是指:①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正确;读出语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读出感情。②读原文,读文下注释,读与原文有关的材料,读文言词典。③边读边悟,猜测词义、句意,领会上下文意,越读越透,直到领会全文内涵。

(3)解释文言词语的方法:加字法、换字法、组词法(一个字常可以组成若干个词,词组

好了,选择哪一个呢?带入句中,能使上下文意贯通的那个词最合适)、猜测验证法(根据上下文猜出来的词意,自己不放心,就可以在记忆中找含有这个字的词来验证,如“陶后鲜有闻”中的“鲜”,用“鲜为人知”来验证)。

(4)理解文言词义的手段:看、查。看:利用好课文下的注释及文前文后提供的相关材料。

查:未接触过,猜不出,书上又无相应解释的,要查词典,并且还要选准所需的义项。 (5)翻译文言语句的方法:逐字逐句翻译,注意上下文的贯通,注意文言语法及文言句式。 (6)文言文的探究学习方式:由表及里。表:指的是字面上的意思。里:指的最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法。

(7)领会文章思想内涵的方法:仔细读文章,通过文字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结合作者写

此文章时的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思想;研究文章的结构与艺术手法。 3.相关知识

(1)了解陶渊明、刘禹锡、周敦颐、杜甫等作家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2)了解记、铭、说等文体的特点。 (3)了解对偶句的特点。 (4)了解《礼记》的常识。

学习诊断

21.桃花源记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豁然( ) .

俨然( ) .阡陌( ) .

发髻( ) .

问津( ) .两鬓( ) .

邑人( ) 垂髫( ) ..2.看拼音写汉字,并解释字义。 A.xián( )来问讯: B.便yāo( )还家: C.yuán( )溪行: D.xún( )病终: E.欣然ɡuī( )往:

F.后suì( )无问津者:

3.找出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分别解释古今意义。 A.芳草鲜美:

B.阡陌交通:

C.诣太守,说如此:

4.下面各句加点词都有不同解释,选出正确的一项。

(1)复前行,欲穷其林( ) .A.穷苦,贫困 B.极端 (2)得其船,便扶向路( ) .A.扶助、帮助 B.用手支持 (3)此中人语云( ) .A.语言 B.告诉 (4)处处志之( ) .

A.做标记 A.断绝

B.标记 B.独一无二的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

C.穷尽

D.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6)屋舍俨然( ) ..

A.好像 B.整齐的样子 (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

A.延长

B.推迟

C.严肃的样子 D.严厉的样子 C.邀请

D.伸展

C.穷尽,走到头 C.沿着,顺着 C.说 C.意志

5.填空。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著名诗人、________,谥号________,别号________。 6.背诵默写。

(1)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________。 (2)反映老老少少都十分愉快的语句是:________。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________。 7.阅读下列语句,按原文排列正确顺序。

①阡陌交通②土地平旷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④其中往来种作⑤屋舍俨然 ⑥鸡犬相闻⑦男女衣着⑧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⑨悉如外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文后问题。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渔人发现桃花源的过程是怎样的?

9.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10.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11.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写出三处)

12.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②段主要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环境和桃花源人的幸福生活。

B.桃林在溪水的发源的地方没了。 C.桃花源中的人见渔人“乃大惊”,说明他们一向以耕作为业,从未见过捕鱼的人。 D.“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1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4.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三、课外探究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②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害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原得主人书追读之。”主人感叹,资④给以书,遂成大学⑤。

【注】①逮:及。②穿壁:在墙上凿穿一个洞。③文不识:姓文名不识。④资:借。⑤大学:大学问家。

15.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邻舍有烛而不逮 ..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③主人怪而问衡 .

④遂成大学 .

16.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 B.匡衡勤学而无烛 ..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D.学而时习之 ..

17.下列句子中“以”字词性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以书映光而读之 B.资给以书 ..C.非学无以致疑 .

D.以此戒之 .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19.由本文而来的一个形容勤学的成语是:

再写出三个由勤学故事而来的成语: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①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②其脑果腹而去。

【注】①飙:暴风。这里指迅速。②盬(ɡū):吸饮。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闻崖上有声甚厉 .(2)渐近临之 .(3)久之,蛇竟死 .(4)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5)蜘蛛乃盬其脑果腹而去 .

2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 (1)之 ①反侧倾跌之状 .②蛇复昂首待之 .(2)以 ①以刺刀攫其首 .②以首俯地 .22.翻译下列句子。 (1)然审视殊无所见。

(2)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23.【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最后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

24.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2.短文两篇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面的字注音。 陋( ) ( ) 涟( ) (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有仙则名( ) .惟吾德馨( ) .可爱者甚蕃( ) .鲜有闻( ) .

不蔓不枝: ..

4.文学常识。 (1)《陋室铭》选自《______》。作者______,字______,洛阳人,______代诗人。世称______。

(2)______,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______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______的。 (3)《爱莲说》选自《______》。作者______,字______,北宋______家。元公是周敦颐的______号。 5.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孔子云:何陋之有?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斯是陋室( ) .无案牍之劳形( ) .濯清涟而不妖( ) .香远益清( ) .铭( ) 淤( ) 鸿( ) 苔( )

馨( ) 蜀( )

牍( ) 儒逸( ) 噫

3.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并指出它们的词性变化。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陋室铭》,回答文后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用文中原句填空。

(1)写陋室不陋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2)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不受世俗、官场干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点题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哪一项( ) 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诸葛庐、子云亭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诸葛亮、扬子云。

8.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二)阅读《爱莲说》,回答文后问题。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10.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11.文中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12.理解填空。

(1)第①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 (2)短文以莲花为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从上下文连贯来看,第②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

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①段中,作者描写了“莲”美好的形象,是从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将莲人格化,把它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赞美她是“花中君子”。

(5)第②段中,作者把菊喻做________,用它的蕊寒香冷表现人的_________;把牡丹喻

做________,用它的浓丽妖艳表现人的________;把莲喻做________,用它的纤尘不染表现人的________。这些比喻运用得巧妙而贴切。

13.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三、课外探究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③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④。晏予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①景公:齐国国君。②霁(jì):天放晴。③被:同“披”。④陛:皇宫的台阶。 14.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其 实 味 不 同 1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

②晏子避席对曰 .③齐人固善盗乎 .④叶徒相似 .

⑤晏子入见,立有间 .

⑥逸而知人之劳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②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17.【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

18.【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两人,略作评析。

(二)阅读欧阳修的《丰乐亭记》,回答文后问题。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发现水源)于州(州城)南百步之

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窃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赵匡胤)尝以周师破李景(南后后主)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全波荡平)。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指早先一代人)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宋皇帝)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滋润化育)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19.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滃然( ) 涵煦( )( ) ...

20.“仰而望山,俯而听泉”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再在文中找出一句用此修辞方法

的句子。

23.*核舟记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字词注音。

皿( ) 黍( ) 罔( ) 贻( ) 箬( ) 糁( ) 轩( ) 髯( ) 褶( ) 弥( )

倚( ) 楫( ) 髻( ) 篆( ) 壬戌( )(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A.尝贻余核舟一 .C.右手倚一衡木 .

B.诎右臂支船 .D.其船背稍夷 .

F.神情与苏、黄不属 .

E.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3.选出加点词词性、含义不同于其他的一项。 (1)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为宫室 ..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A.箬篷覆之 .

C.闭之 .(3)A.则题名其上 .

D.为字共三十有四 ( ) .B.左臂挂念珠倚之 .

D.能以径寸之木 ( ) .B.其色墨 .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 .

C.其人视端容寂 .

4.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 (1)苏、黄共阅一手卷。

(2)舟尾横卧一楫。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5)又用篆章一。

5.辨别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属神情与苏黄不属(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佛印绝类弥勒(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端东坡右手执卷端( ) 足其人视端容寂( ) 东坡现右足( )

6.文学常识填空。

《核舟记》选自________代________编辑的《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家。

二、课内阅读

阅读《核舟记》节选,回答文后问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长约八分有奇( )( ) ..(2)峨冠而多髯者( )( ) ..8.简答下列各题。

(1)文段的结构方式是:

(2)文段的说明顺序是:

9.联系全文看,作者是围绕着____________一词选择材料的。 10.文中直接描写佛印的句子是:

11.文中描写舟子神态的语句是:

12.作者对核舟的细致描绘,印证了文中一句:

24.*大道之行也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

男有分,女有归( )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字义。

①矜、寡、孤、独、废疾者: .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 .

③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④外户而不闭: ..

⑤是故谋闭而不兴: .

3.翻译下列句子。

(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文学常识填空。

(1)四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道之行也》选自《________》。《________》,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________

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________篇。

(4)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人,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二、课内阅读

阅读《大道之行也》,回答文后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矜、寡、孤、独、废疾者(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

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选贤与能( ) (2)讲信修睦( ) ..

(3)男有分( ) .(4)盗窃乱贼而不作( ) .

(5)是谓大同( ) .

7.翻译句子。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8.文章的结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说明了“大同”社会的优越性。

10.文章的中心观点是:

三、课外探究

阅读袁枚的《黄生借书说》节选,回答文后问题。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音yín,一种蛀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11.为下列字注音。

(1)辄( ) (2)省( ) (3)俸( ) (4)卷轴( )

12.解释画线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去借,人家不给,回来后做梦都想到,心情迫切到如此程度。所以有看过的书就省略地记下来。

B.我去借,人家不借给(我),回来后在梦中又出现了白天那种情况,心情迫切到如此程度。所以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

C.我去借,但不和他交往,回来后就梦见那种情形,情况这样急切。所以有看过的书就简略地记录下来。

D.我去借,但他不借给我,回来后在梦中出现他的身影,心情如此迫切。所以有看过的书就简略地记在心里。

25.杜甫诗三首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岱宗( ) .

逾墙走( )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老翁逾墙走: .

三男邺城戍: .

一男附书至: .决眦( ) .邺城戍( ) .搔更短( ) .泣幽咽( ) .不胜簪( ) .老妪( ) .

急应河阳役: .

死者长已矣: .

惟有乳下孙: .

一何: ..

偷生: ..

致词: ..

完裙: ..

幽咽: ..

前途: ..

3.文学常识填空。

杜甫,字________,诗中自称________,后人称他________,____代伟大的________诗人,诗风沉郁顿挫。他的大量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尤其是他的“三吏”(《______》《______》《______》)“三别”(《新婚别》《________》《________》)《春望》《北征》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篇章,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他的诗因此被后人称为“________”,他本人也被尊为“________”。

4.根据《望岳》一诗填空。

(1)远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明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富含生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诗句。

(1)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3)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石壕吏》,回答文后问题。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6.诗中描写石壕吏的凶狠和老妇的哀怜的句子是:________,其中最明显的对照的字是________,这体现了诗人________的思想感情。

7.“出入无完裙”表明什么情况?

8.下面诗句表现了老妪什么样的思想和心理?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9.“妇人”致词分三层:

第一层写:

第二层写:

第三层写:

(二)阅读《春望》,回答文后问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0.简答下列各题。

(1)这是一首五言________诗,作者通过写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

________的情怀。

(2)诗题中的“望”字统领以下几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这首诗划为两层,应怎样划分?为什么?

(4)这首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课外探究

(一)阅读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二)》,回答文后问题。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2.从内容上看,这首诗第一、二句________,写了________种景;第三、四两句写________,

所抒的情与第一、二句的景形成____________。

13.一个“欲”字,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其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

14.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试简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二)阅读《三国志·王粲传》,回答文后问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①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②。闻粲在门,倒屣③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④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其强记⑤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⑥,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是人常以为宿构⑦;然复精意覃思⑧,亦不能加⑨也。

【注】①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②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③倒屣(qǐ):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④王公: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⑤强(qiǎnɡ)记:记忆力强。⑥属(zhǔ)文:写文章。⑦宿构:预先谋划准备。⑧精意覃(tán)思:精心深思。⑨加:超过。

15.用/画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节奏停顿。

时 邕 才 学 显 著。

16.解释文段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奇:

②一:

③识:

17.说说文段中画线句“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的意思。

18.文段中写了王粲的哪些才能?(摘选文段中概括性词语回答)

19.用自己的话说出“粲至”“一坐尽惊”的原因。

20.就蔡邕的言行,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

1.口语交际

请你设计一次外出考察活动,并将你的设计说给大家听。

2.写作

以某种植物或某几种植物为描写、抒情的对象,歌咏其精神品格,尝试写篇抒情散文,400字左右。

3.实践活动

观察某种植物,了解其习性,写出一段时间的观察日记。

参考答案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

1.huî yǎn qiān jīn yì tiáo jì bìn

2.咸,全都;要,通“邀”,邀请;缘,沿着;寻,随即,不久;规,计划;遂,于是,就。

3.A.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

B.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行业的总称。

C.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

4.(1)C (2)C (3)B (4)A (5)D (6)B (7)C

5.潜 元亮 东晋 文学家 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

6.(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②⑤③①⑥④⑦⑨⑧

8.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9.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0.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1.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2.C

13.(1)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2)(桃花源的人)说自己的先辈们为了躲避秦朝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亲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就不再出去了,于是与外界失去联系。

14.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一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15.①不及 ②报酬 ③感到奇怪 ④于是,就 16.D 17.C

18.①匡衡于是凿穿墙壁引来隔壁邻居的烛光,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②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19.凿壁偷光 程门立雪 囊萤映雪 结发悬梁

20.(1)听到 (2)临近、靠近 (3)终于 (4)曾经 (5)离开

21.(1)①的 ②它,指蜘蛛 (2)①用 ②把

22.(1)然而仔细看看,什么也没有看到。

(2)蜘蛛仍然退回到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

23.甲文: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

乙文: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24.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

22.短文两篇

1.lîu mínɡ xīn dú rú yū lián hïnɡ shǔ yì yī tái

2.出名 简陋的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使„„劳累 多 洗涤 少 更

3.蔓:生枝蔓;枝:长枝节名词做动词

4.(1)全唐文刘禹锡梦得唐刘宾客(2)铭称述功德用韵

(3)周元公集周敦颐茂叔哲学谥

5.(1)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3)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4)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5)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6)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6.(1)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C

8.示例: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9.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0.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11.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君子。

12.(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衬托莲可爱美好的形象和高洁的品质;(3)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4)生活环境 体形 品格(5)隐逸者 孤傲不群 富贵者 鄙陋俗气 君子 志行高洁

13.示例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示例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14.其/实味/不同

15.①捆绑②座位③偷④白白地(仅仅、徒然、只) ⑤一会儿⑥舒服(安逸、安乐、安闲)

16.①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耻辱(自讨没趣)了。

②(景公)于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

17.环境影响成长(水土异也)。

18.值得肯定之处提示:①晏子机智善辩,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②楚王具有自

知之明。③景公有着民本思想,从谏如流,且知错即改。

19.wěnɡ hán xù

20.对偶 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窃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23.*核舟记

1.mǐn shǔ wǎnɡ yí ruî sǎn xuān rán zhě mí yǐ jí jì zhuàn rãn xū

2.A.赠 B.“诎”同“屈”,弯曲 C.“衡”同“横” D.平 E.挑选 F.相似

3.(1)A(A解释为“是”,B、C、D均为“做”“雕刻”);(2)D(A代词,指代船舱;B代词,指代左膝;C代词,指代窗。D结构助词,“的”);(3)C

4.(1)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2)船尾横放着一支桨。(3)总计这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小窗。(4)原来是挑选了一个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5)还刻有一枚篆字图章。

5.类似 类;隔绝极;右端正;值得脚

6.清 张潮 虞初新志 魏学洢 子敬 明 散文家

7.(1)yîu jī (2)ã ɡuān 8.(1)总分(2)空间 9.奇巧

10.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

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1.若啸呼状。 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4.*大道之行也

1.jǔ ɡuān fân wù

2.①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②恶:憎恶。 ③亲,子:用做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可分别意译为奉养、抚养。 ④外:外面的;闭:关闭。 ⑤闭:杜绝。

3.(1)要使老年人能终养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2)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要为自己谋私利。(3)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理想社会。

4.(1)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2)诗 书 礼 易 春秋 (3)礼记·礼运 礼记 戴圣 49(4)丘 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思想家 教育家

5.“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6.(1)通“举”,选拔(2)和睦(3)职分,指职业,操守(4)兴起(5)有“和”“平”的意思

7.(1)所以人们不仅仅只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仅仅只抚育自己的孩子。 (2)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8.总分总 9.社会制度社会道德 10.天下为公

11.(1)zhã (2)xǐnɡ (3)fânɡ (4)juàn zhïu 12.B

25.杜甫诗三首

1.dài zì sāo zān yú yâ yâ yù

2.越过防守书信应征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只 多么 苟且活着 说话完整的衣服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前面的路

3.子美 少陵野老 杜少陵 唐 现实主义 新安吏 潼关吏 石壕吏 垂老别 无家别 诗史 诗圣

4.(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1)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2)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3)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有人)低声地哭。

6.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怒、苦 对差役蛮横气势的强烈憎恶和对老妇人的深切同情

7.家中穷困贫苦,可见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8.甘愿牺牲自己保护家人。心理:她盼望快点跟官吏走,免得节外生枝而发现了老翁。

9.三男已全被征;家中已无人可征;老妇自愿应征。

10.(1)律感时忧国(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前两联

为一层,后两联为一层。前两联主要写景,后两联主要写情。(4)对比对偶拟人夸张

11.国都破残、城郭荒芜的萧条凄凉景象。蕴涵了作者无限悲痛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2.写景四情反衬

13.拟人

14.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与主观情的不同来反衬乡思之浓。

15.时/邕/才学显著

16.①着重(以„„为奇) ②全(满) ③记

17.于是让王粲背诵碑文,王粲背得不差一字。或王粲一字不差地背诵出碑文。

18.强记默识;善算;善属文。

19.没想到蔡邕热情欢迎的客人竟是一个年幼矮小的孩子。

20.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示例:①蔡邕关爱、推重年轻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动(敬佩);②年

轻人才的成长需要前辈的关爱和支持;③人要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

古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几乎是一脱离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意识到了“讲卫生”的重要性,保持卫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沐浴”。“沐”是洗发,“浴”是洗身,按照《周礼》的规定:三天一洗头、五天一洗澡的人,才算是有修养的文明人。

  早在3600年前的商朝,商汤王就用青铜浴盆泡澡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皇宫的沐浴设备已经相当“现代化”,供水、供暖和排水系统一应俱全。

  “洗发水”和“沐浴露”的发明也比你想象的要早得多。《左传》中就记载了人们用淘米水洗头发的场景。魏晋时期还出现了一种“澡豆”,由豆粉和药制成,既能去污又能护肤。

  不过,这些东西在当时是皇家特供,平民可轻易接触不到。皇家如此讲究,自然受不了群臣整天脏兮兮地往宫里跑。从汉朝起,官员们就有每工作五天回家洗一次澡的“休沐”假期;到了唐朝,“住宿制”改成了“走读制”,五天一休沐的制度还保留着。但似乎没人真的用这个假期来洗澡,洗澡仍然是极少数人才有的奢侈享受。

  在宋代,出现了公共浴池,无论是读书人还是商人、手工业者、士兵、农民,花上几个“汤钱”,就能洗个热水澡,还可以享受各种服务项目。

  至此,“讲卫生”这件事终于从王公贵族的特权,变成了全民追求的体面生活方式。

  不洗澡尚能见人,反正大家都没这条件和习惯,但乱穿衣就是你的不对了。

  在物质匮乏的商周时期,穿着差别倒不是很大,大家都穿着上衣下裙的麻布“套装”,贵族在裙子外面再多系一片革制或丝绣的斧形服饰,就是身份尊贵的标志了。春秋时代,这种上下分开的款式已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像连衣裙一样下面垂到脚踝的“深衣”,而且下半身的裙子得用12片布来裁剪,象征着每年的12个月,以表达古人对上天的崇敬。但也只有诸侯、士大夫穿得起这种高级服饰,平民仍然是粗布褐衣。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维持统治秩序,衣着等级制度日益完善。走在大街上,观察衣服的式样、用料、花纹,就能区分出官员和庶民。再看颜色,就知道此人官大还是官小。

  尽管穿衣戴帽由不得自己,但可以从其他方面追求时尚,比如发型。古代女子到15岁就要举行笄礼,把头发盘成发髻;男子则要在20岁时行弱冠之礼,束起头发、戴上帽子,宣布自己成年。也就是说,今日的离子烫、大波浪、波波头在他们的脑袋上完全没有施展空间。不过,这也丝毫没有减少古人对潮流的追求。一个发髻就贯穿了上下几千年:汉代妇女常梳“倭堕髻”,北朝妇女则钟情“十字髻”,唐朝人发明了“灵蛇髻”“飞天髻”,宋代又出现了“朝天髻”“同心髻”。时尚文化最发达的是隋唐时期,女人们为了尽可能多地在头上插些珠宝首饰,纷纷将发髻梳得又高又大,以至于伪装浓密的假发成了畅销品。

  唐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浓妆艳抹”的时代,美人们都抹着大块的腮红,把眉毛画得阔而短,额头上绘着额黄,双颊贴满各种颜色和形状的面靥,加上红唇一点,十分华美。

  但你很难想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男性比女性更爱打扮。他们出门“无不熏衣敷面,傅粉施朱”,高端一点的甚至“七月七日取乌鸡血,和三月桃花末,涂面及身,二三日后,光白如素”。

  穿衣梳妆停当,终于可以去拜会朋友了,别急,登门之前先准备好礼物。这倒不费什么脑筋,《周礼》早就规定好了见什么样的人带什么样的礼物:“以禽作六挚,以等诸臣。孤(帝王)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

  终于提着礼物来到主人家门口了。不过,如果你是初次登门,很有可能会吃闭门羹――别慌,主人不是要赶你走,正相反,这是在表达恭敬,类似于“哎呀,怎么好意思让您亲自屈尊光临寒舍呢,您还是请回吧,下次我去拜访您”。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站在门口一再恳请,直到主人接受你的诚意迎出大门,宾主互行拜礼,然后主人三揖从右边入门,你从左边进去,在庭中递上礼物,再经过“哎呀哎呀,太客气了,拿回去吧”和“那怎么行,你就收下吧”的三个来回,主人终于接过礼物,让你进屋了。

  进了屋也不能轻松。首先,进门请脱鞋,别踩脏了座席。古代家庭室内往往满铺座席,脱鞋甚至脱袜入室就成了最基本的礼节,否则便是对主人不敬。

  君子坐席也有许多讲究,比如效仿孟母教子的“席不正不坐”(《论语・乡党》),是指席子的四边要与墙壁平行。此外,《礼记》还规定“父子不同席”“男女不同席”“有丧者专席而坐”。

  坐的姿势也不能随随便便,要两膝着地、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上,这是一般姿势,跟老友谈天说地无妨;若要向对方表示尊敬,就得抬起臀部,挺直上身,摆出“跽”的恭敬姿态。好不容易坐定,又突然来了一位尊者,还要让席以表示谦卑。唉,做个客真累啊!

  要是主人留你吃饭喝酒,更累。互相礼让了好一阵,座次终于安排好了,开始敬酒。这简直是一场拉锯战:主人先敬宾客,宾客还敬主人,主人再敬宾客;然后主人敬介宾(就是宾客请来的宾客),介宾还敬主人;最后主人向众宾敬酒。

  而且,每一轮敬酒之前,主人都要当着众宾的面进行“盘洗”--洗手、洗杯具。这在后来更像是一项重要的敬酒礼仪,但在先秦时期主要是为了实用。尽管当时已经有了筷子,但它还没有成为日常用餐的工具,只有从汤中夹菜时才使用,其他情况下则统统直接“动手”,因此,与别人一起吃饭前不洗手也是一种失礼的行为。

  不过,真正风雅的聚会可不只是觥筹交错,就如同真正的谦谦君子可不只是守着这些繁文缛节。连西门庆都雇用了一位文人温葵轩,在宴饮时陪宾客行酒令、附庸风雅,文人雅士则更需内外兼修了。

  摘自《壹读》

古代公务员日常生活

  “事少钱多离家近,每天睡到自然醒”,这样的工作纯属幻想。上班族每天需要克服的头一个难题便是起床。如果“朝九晚五”的你还在抱怨早起的话,那真应该去了解一下古人的作息。人家管上班叫“点卯”,“卯”时是早上五点到七点,这个点要赶到单位打卡,你算算得几点起床。古人没闹钟,早起全靠鸡叫,《诗经》里有首《鸡鸣》,描述了一位公务员的太太是如何催他起床的:“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亲,公鸡已经喔喔叫喽,大殿里已经站满了上朝的人,快起床吧。丈夫呢?紧闭眼睛嘟噜:“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不是鸡叫,是苍蝇嗡嗡闹。看来,赖床是个历史悠久的毛病啊!

  早早起身后,就要披星戴月地往单位赶。天气好路况佳也罢了,万一遇上恶劣天气就相当遭罪。据《旧唐书》记载,公元786年的夏天,长安城暴雨如注,吏部侍郎崔纵在上班途中掉进水里,漂浮了数十步之远,幸好被街旁商铺里的伙计给救了,“其日,溺死者甚众”。不过唐朝的上班制度还是很人性化的,遇到严寒酷暑雨雪,会给官员们放假,叫“放朝”。放朝的消息是靠敲鼓通知大家的,问题是长安那么大,住得远的、耳朵不好使的官员,难免听不到。韩愈曾在一个暴雨突降的早晨赶去上班,半道上才知道放假的消息,一身狼狈地回到家后,便写诗向朋友吐槽:“放朝还不报,半路踏泥归。”相比之下,晚唐诗人郑谷就幸运多了,在大雪纷飞的半夜听到放假的鼓声,想到第二天可以“日晏待高眠”,好好睡个懒觉,便“拥褐同休假,吟诗贺有年”,也不急着就寝,搞起文学创作来了。

  在单位里通常有两种人,一种累得像狗,一种闲得像猫。白居易曾担任中书舍人一职,负责起草皇家诏书。中书省又名紫微省,所以中书舍人还有一个美称――紫微郎。有一天白居易在单位值班,没有公务要处理,便提笔作诗:“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那时候不能上网购物QQ聊天,白居易只得听听钟漏的滴水声,看看盛放的紫薇花,消磨乏味的上班时光。相比之下,杜甫在华州担任司功参军时,班上得就太苦了:一来工作条件极差――“七月六日苦炎蒸,对食暂餐还不能。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蝇。”天热得让人毫无食欲,还要受到蝎子、苍蝇的骚扰;二来工作压力极大――“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公务员上班必须穿一本正经的工作服,天天跟没完没了的红头文件打交道,逼得老杜几近疯狂,大叫道:“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踏层冰。”南面山沟的青松下要是结了厚冰,让我赤脚踩踩该多好。

  有人怀疑老杜的这首诗是伪作,命题太蠢,毫无风雅可言。要我说,这根本是空虚文人的无聊之见。对于世上大多数人而言,工作不是看花饮酒吟风弄月,老杜的“束带发狂欲大叫”,喊出了每个上班族的艰辛和苦闷。

  (关万年荐自《幸福家庭》)

  责编:高冗从_归园田居_看古代农民生活

学教育2009.01

硕士论坛

从《归园田居》看古代农民生活

俞晶晶

组诗《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反映了诗人辞官归田之后的农民生活。在这组诗中,陶渊明以细腻的感情、多变的笔调描写了农民的种种生活,酸、甜、苦、辣,品出农村百味。世人也多称赞陶渊明由仕而农、由腾达显贵到

无名贫困的坚贞情操,说他的诗刻画出了一个由仕而农、“荷锄而

的老农形象。确实,从陶渊明归”虽然旬子早已提出“人农民亦有。的笔下,我们领略到了不少纯朴定胜天”的思想,但人类毕竟不能的农村气息和质朴的农民气质,控制自然现象,突如其来的恶劣也看到了他的坚贞和不屈。但是天气很有可能使整个村落颗粒无除此之外,从这一组诗中我们还收、饿殍满地。即使桑麻已长,土可以略窥古代农民生活之一二。地已广,但在天灾面前,任何东西

“少无适俗韵”一诗中写到的都是渺小的,人还是只能屈从。同“开荒南野际”。诗人刚从官场退样的意境也可从“种豆南山下”一下来,虽没有如以前般的殷富,但诗中看出。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还是有一些家底的:有一个书童,豆苗稀”,有些学者把这归咎于陶有一个开门的仆人,还有心爱的但除些之外,渊明不懂农事之故。小妾相伴。他虽也开荒,但多为仆天灾虫害同样可使“草盛豆苗人所做。但是农民,尤其是贫农,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却没有如此好命:他们没有厚实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与“开的家底,更没有仆人,他们必须得荒南野际”相呼应,不仅写出了自凭借自己的双手和体力,起早贪己劳动至夜深的景况,更是对农黑的去“开荒”。不过从此诗的下民生活的一种直白:艰辛、劳苦,文看,农民虽累,却仍有一种自得又不得温饱;付出的劳力与收获其乐的情趣在里面:“依依墟里的成果不相匹配,生活的重担与烟”写出黄昏中家家炊烟绕梁的天灾的压迫形成鲜明对比。但他情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们却无力抵御,只能“随遇而安”、更是以动写静,突出了农村安详、“得过且过”,用各种祭祀活动期平静的图景。这也许就是诗人想盼来年的好收成。要隐居农村的一个重要原因:没压在农民肩膀上的重担只有有世俗中交际的压力,没有官场天灾虫害吗?不,还有人灾。诗人上尔虞我诈的黑暗。归隐之时,正值东晋王朝走向没

但在安详、平静的生活中也落之时。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掩藏着许多不安定的因素:天灾互相争权夺利;军阀连年混战,土虫害便是其中之一。“野外罕人地兼并日趋严重;苛捐杂税日益事”一诗中写到“常恐霜霰至,零沉重;再加上东晋末年的天灾,给落同草莽”,不独诗人有此担心,社会特别是农村造成毁灭性的破142

坏:诗人的家乡浔阳被“洗劫一

空”,人民“流离失所”。“久去山泽游”一诗即是诗人通过凭吊故墟,真实地反映了战乱后农村残破的现实。“荒墟”一词既写出了诗人眼前的情景,使诗人的心情

“徘徊丘陇由愉快而变得沉重。

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

竹残朽株”,以今昔作对比,构成

“一世异了一幅伤心惨目的图画,

朝市”更是点出了农民颠沛流离、漂泊无定的景况。现实的黑暗造成百姓的痛苦:农民辛辛苦苦开垦出来的土地被土豪劣绅占为己有,农民翘首盼望的庄稼被充作军饷和赋税,使无家可归、无黍可食、无衣可穿。和平宁静的农村转眼间变成了一片废墟,“死殁无复条”。政治的腐败导致经济的萧条,而经济的萧条导致农民的低贱的愿望被破坏殆尽,怎能不引起农民战争?

“怅恨独策还”一诗直接写的是诗人劳动之余的生活情趣。以清浅的山泉洗脚,以好酒好菜招待邻人,一派悠闲自得。但在这悠闲的背后,却是作者沉重的叹息:对黑暗现实的否定与不屑,对统治者的失望与痛恨,对农民的同情与理解。以清浅的山泉来反衬黑暗的现实;以与邻把酒言欢来反衬浑浊的世俗交往。“欢来苦夕短,已至复天旭”一句,以乐观的态度来笑对生活的磨难。这既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的嘲弄,也写出了中国农民的一大优点———笑对人生,生生不息。

俞晶晶,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06级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

推荐访问:古代 生活 生活在古代来点小意外 幸亏没生活在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