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与做官,主要领导干部班学员讲评提纲

 今天的题目非常好,抓住了最本质的问题。一个人的一生,说到底始终面临着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做人,一个是如何做事;一个干部的一生,也是始终面临着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做人,一个是如何做官。刚才,大家围绕“如何做人与做官”、“做人与做官的关系”、“为什么好人不一定是好官”、“做不好官的原因”等问题,做了极为精彩的发言。大家都是置身一线的主要领导干部,对做人与做官体会很深,感悟很深,总结得非常到位,我听后受益匪浅。下面我也做个发言,有些是现炒现卖,重复大家的意见。受大家的发言的启发,我想谈以下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 记住“ 三大课题”—— 做人、做官、做事

 这是我的老首长田永清将军经常讲的观点。做人一生一世,做官一时一地。一撇一捺写出个人,一生一世才能做成个人。我国自古至今一直强调“做官先做人”,只有先做个好人,才可能做个好官。一个人可以不做官,但一定要做人、做事。有几句话对领导干部来讲是应当牢记在心的:做人是基础,做官是责任,做事是目的。

 有人说,作为领导干部,一要干净,二要干事。干净而不干事,算不上好官;干事而不干净,也算不上好官。

 还有人说,作为领导干部,要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

 还有人说,作为领导干部,要管得了自己,帮得了百姓,镇得住坏人。

 著名剧作家苏叔阳有个“三事儿主义”,可供大家参考:一是政治上不惹事儿,二是经济上不出事儿,三是为国家多干点事儿。

 过去人们经常说,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勤勤恳恳做事。

 还有一种说法,做人不怕吃亏,做事不怕吃苦,做官不怕吃淡。前两句话好理解,后一句的意思是,当官不能贪,不能捞油水、谋私利,要如明镜,如清风、如淡水。

 孙中山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这话揭示出了为人、为官的真谛。曾经当选为首届“中国时代十大新闻人物”的中共长治市委书记吕日周,在担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后,有记者采访问他:有人描述政协工作——不干事没有意思,少干点事意思意思,干事干得多了,有人就会问你是什么意思?对此,你有何看法?

 吕日周回答说:不论在任何岗位上,都要做事情。有实权,可以做大事;有虚权,可以做实事;没有权,可以做好事。雷锋有什么权?做了那么多好事,他不过是个班长,我的地位比他高多了。现在,官场中有人逐利现象严重,好像没实权干不成事,没“油水”干不好事。由于这种错误导向,当官不是职业,而是成了身份。当官之后就不去学习一技之长,不学习文化,不钻研业务,不探讨学问,这就没有做事的本领了,这很危险。我自己给自己找很多事情去做,该做的事太多了,越做越有意思……”

 第二,警惕“ 三大陷阱”—— 权力、金钱、美色

 古今中外,为官者都面临着“三大陷阱”——权力、金钱、美色。也可以说是“三关”的考验。

 权力为什么是陷阱?因为权力是一并魔杖。首先,权力是个好东西。一朝权在手,能把令来行。手中有了权,就能把个人的意志变成大家的意志,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更好地为他人和社会服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是不少为官者的真实写照。进入现代社会,各种保障机制日趋完善,对当官的各方面关照都很周到,国外实行高薪制自不必细说,当一任稍微大一点的官儿,所得薪水足够个人和家庭一生的享用。我国实行薪金制,虽然当官的薪金在整个社会不是最高的,但基本保障还是能满足的。总的来说,当官掌权好处多多:生活上有保障,人格上受尊重,价值上能体现。

 其次,权力也是个坏东西。权力是个双刃剑,能造福,也能惹祸。有些人,没有权势是个好人,一旦有了一定的权力就成了坏蛋,搞起诸如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勾当。有些人,没有权势日子过的挺恬静,没有人打搅,没人干扰,更没有人拉拢、腐蚀、陷害,一旦有了权,糖衣炮弹防不胜防,美色,美物,美金,美言,有时“四弹”齐发,有时交替使用,直至你中弹倒下去。在当前更有个别人,为了争得权力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不惜重金顾杀手杀掉他认为的竞争对手,当然,这样的人也定然难逃受惩罚的命运。

 再次,权力还是个怪东西。权力往往会放大人的缺点。比如,私心较重,一个普通人固然也需要克服,但影响不会那么大;但是当一个人掌了权后,这点私心就会被放大,在私心的指导下,就会办事不公,危害别人,危害事业,影响一大片。同时,权力又会缩小人的优点。一个人没有当领导的时候,可能对他所作的工作还能应付自如,甚至还是行业的模范,但当上领导之后,他原来的那一点能力,那一点水平,就显得不够用了。这就是所谓的好人不一定是好官。所以,为官者就不能按一般人的道德水准和能力素质要求自己。

  “权力是能腐蚀人的,绝对的权力就会造成绝对的腐败。”这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克顿的一句名言。权力是陷阱,主要是它的腐蚀力太强。你大权在握的时候,下面的人会巴结你;外面的人会奉承你。人家可不是巴结你这个人,是巴结你手中的权,所以掌权的人对这一点一定要很清醒。有权的人最害怕别人知道你手中的权是什么,如果让人知道了你掌有某个方面的权力,人家就盯上你了,一定要从你身上捞到好处。而且,不论是用钱、用色,还是用其他手段,直到把你拉下水,为他所用。

 权力、金钱和美色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领导干部,一旦手中有了一定的权力,他往往面临着两种诱惑。一个是金钱,一个是美色。权力犹如一根藤,金钱和美色则是这个藤上结出的两个“苦瓜”。贪官的眼睛,往往是一只盯着钱,一直盯着色。权力需要金钱作支撑,金钱、美色需要权力做靠山。这就是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有人总结出现在贪官的“一二三”现象:一个贪婪的老婆,包着着若干个二奶,中间有不少第三者插足。

 从辩证的观点来看,权力、金钱、美色,本身没有什么不好。权力可以做好事,也可以做坏事,可以使人流芳百世,也可以使人遗臭万年。自古大忠大善、大奸大恶之人,都是有权之人。金钱、美色也是一样,它既能给人到来幸福,也能给人带来灾难。为官者不可能把权力、金钱、美色带进

 坟墓,而权力、金钱、美色却可以把为官者送进坟墓。须知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是跌入陷阱,还是走向辉煌,关键在自己,命运总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正如有人说的,“贪廉一念间,阴阳两世界。”如果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能够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管住不良欲望,戒除非分之想,不为权力所迷,不为金钱所惑,不为美色所动,那么,就能够做到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

 第三,守住“ 三条底线”—— 道德、纪律、法律

 “底线”是指一种境界,是指不能含糊,不能推卸,必须坚持,必须做到的事情。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三条底线是:道德、纪律、法律。道德属于自律,纪律和法律属于他律。这“两律”缺一不可。

 做人与做官,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底线”?因为官场诱惑男人,同样诱惑女人。有些醉心于做官的人,一门心思挤进官场,挤进了官场,又千方百计保住官位。为此,这些人便没有任何禁忌,不用说增强党性,严守党纪,他们甚至可以不要道德、不讲良心。有的女贪官甚至出卖尊严、自降人格、甘献身体。可见,人在官场,若不能保持清醒头脑,严守“底线”,会异化得多么可耻,多么可怕。

 官有“官德”,民有“民德”,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一个人缺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缺德。毛泽东同志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号召人们向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学习,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他把“有道德”当成做人的很重要的一条标准。邓小平同志提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也是要做到“有道德”。

 道德、纪律、法律这三条底线是分层次的。如果说道德是低压线,那么,纪律就是中压线,而法律就是高压线。违反了道德这条底线,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你自己心里也不好受;违反了纪律这条底线,就会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违法了法律这条底线,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守住“底线”对国人来讲显得尤为重要。上午我们谈到,中纪委的一位领导同志曾经讲到,我们管吃喝的文件有 120 个,但是却没有把一张嘴管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国家的公款吃喝,一年高达 3000 多个亿,确实触目惊心。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底线”意识不强,再多的规定也没有用。其实,收受礼品是个世界性的问题,为了防止官员因此跌倒,不少国家对此也有一些不能突破的“底线”规定:

 比如俄罗斯:2006 年 9 月,俄罗斯最高仲裁法院出台了一份新的法律草案,对政府官员收受礼品数额作出了严格规定。允许俄政府官员一次性收受的礼品价值从目前的 500 卢布(约 150 元人民币)提高到了 4000 卢布(约1200 人民币)。而个人收受礼品总价值如果超过 10 万卢布(约 3 万人民币),就必须向上级报告,否则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比如美国:政府人员收受外国赠送的礼品不得超过 305 美元(约 2240 人民币),超过这一数额应在 60 天内交给政府部门。同时规定,下级不得向上级送礼品,违反者将被开除。如果礼品总价值超过 7000 美元(约 5 万 6 千人民币),将对其处以 3 倍以上的罚金,并可判处 15 年以下监禁。

 比如新加坡:对公务员要求十分严格,公务员在任职之初必须申报个人财产,且每年都要申报一次。同时规定,公务员接受礼品不要超过 50 新元(约250 人民币),超过部分必须上缴或个人出资买下。

 比如德国:官员收受礼品价值不得超过 50 欧元(约 500 人民币)否则将受到不同程度的纪律处分。根据收受金额的数量,将受到警告、严重警告、开除公职直至追究刑事责任的处分。

 比如英国:官员收受礼品的价值不能超过 140 英镑(约 2000 人民币),超过部分官员可以花钱购买。否则,未来有可能丧失领取退休金的资格。

 我们国家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更严格,坚决反对请客送礼,收礼受贿。必须认真遵守、自觉遵守。

 要守住“底线”,关键是对这些底线要有敬畏感。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曾经问众大臣:“天下何人最快活?”对此,大臣们众说纷纭。有的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有的说金榜题名者快活,有的说妻妾成群者快活。朱元璋面露不悦之色。这时,有个叫万钢的大臣答道:敬畏法度者快活!朱元璋听后极为赞赏,连声说道,讲得好!讲得好!

 所谓敬畏法度,就是害怕受到法律制裁的意思。作为领导干部,切忌有权大于一切的无所畏惧意识,自觉把自己置于道德、纪律、法律的约束之下。“上帝先要谁灭亡,必定先令他疯狂”。那些出问题的官员,并不是一开始就坏,他们很多人开始时谨慎小心,但在事业有所成就时,就开始飘飘然,忘乎所以,甚至疯狂所为,以致酿成悲剧。从现代法制的角度来讲,法律有两条基本原则,其一,“凡是法律未禁止的,都是允许的”;其二,“凡是法律未允许的,都是禁止的”(道德和纪律也是如此)。立法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种程序,树立一种意识。这个程序,是用法律(包括道德、纪律)调整出来的有条不紊的社会关系。这个意识,是人们做出具体行动时,不忘记法律(道德、纪律)的制约。带着这个意识,不破坏法定程序,是自由的,反之则是不快活的。正如孟德斯鸠所言:“自由是做法律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也就是说,做“敬畏法度者”,时刻用法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与法律规定相违背的事情,就会拥有自由;相反,不畏法度的人,无法无天,我行我素,置党纪国法于不顾,最终必定会受到应有的制裁。不仅官做不成了,甚至连做人的自由也没有了。所以,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官,只有做到守住“底线”,才能做到一生平安。

 第四,记住三条忠告—— 慎独、慎欲、慎微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面对众多的诱惑,做个人好人,做个好官的确不易。厦门特大走私案大家都很清楚。赖昌星有句口头禅:“我不怕共产党有党纪法规,就怕共产党人没有爱好。”于是他从研究某些人的爱好入手,投其所好,几乎“无往而不胜”。将上至国家公安部副部长,下至厦门市市委副书记、副市长,海关关长等 160 多名党员干部一个个“摆平”,使之成为其走私的保护伞。较为典型的例子要算接培勇了,这个厦门海关原副关长,面对赖昌星三番五次抛出的金钱、送其儿子出国读书等诱饵均未动心。但工于心计的赖昌星并未死心,在多方打探得知接培勇爱好书画后,便用九位知名画家联合创作的一幅《牡丹图》和一套 6.5 万元的绝版书把他收买了。接培勇没有倒在金钱上,却栽在了高雅的爱好上,实在可悲可叹。

 现在有种说法,如今当官已成“高危职业”。有人做了个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平均每月有一名省部级高官受处分,平均每天有 7.5 名县处级以上干部落马。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党反腐败的决心和力度,腐败分子无藏身之地。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一些党员干部腐化变质、前腐后继。现在贪官大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贫困的少年,奋斗的青年,上进的中年,悲惨的晚年。不能不令人深思。那么如何才能防止类似悲剧的发生?除完善制度体制,使官员们不能贪腐外,就为官者本人来讲,记住三条忠告非常重要,这就是慎独、慎欲、慎微。

 所谓慎独,也就是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仍能够谨慎自律,严格要求自己;所谓慎欲,就是不放纵欲望,将其纳入自己的理性、理智的范围结构中,让欲望听从自己的调遣;所谓慎初,就是注意防微杜渐。如萧军先生所言,“不听小话,不喜欢小殷勤,不接受小礼物”等。这些道理,浅显易懂,可以说为官者那个人都明白。然而,令人不可思议是,最容易明白的道理往往最不容易接受,最需要吸取的教训常常最难于消化。那些贪官不论是“老虎”还是“苍蝇”,大都倒在“三不慎”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人总结出职务犯罪的四种心态:

 一是从众心理。感到现在就是这个风气,水至清则无鱼,洁身自好则孤独。不送不收不合时宜。

 二是失衡心理。当看到与自己从事同一类工作的人赚了大钱,收入明显比自己高时,心理就会失去平衡,认为自己手中有权,有机会能捞时就应多捞些,能捞多少是多少。

 三是畸形亲情心理。职务犯罪者将儿女和家庭的利益置于法律之上,为了家庭利益,不计后果去犯罪。所以有人说,官场贿赂文化的成因之一,是做父母的,不管自己薪水再高,还要想着留给孩子,因此他还要贪,直至贪得无厌。

 四是侥幸心理。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侥幸心理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心理。它常常使人做出不正确的判断,错误地估计形势,从而迷失方向,误入歧

 途。它给人们的消极心理暗示主要有三个方面:⑴小节无害。怀有这种心理的人,不懂得小与大的联系,不明白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总是认为小的失误、错误、隐患可以原谅,可以理解,因而在不知不觉中,思想发生了蜕变,问题发生了质变,个人走上了违法违纪的道路。⑵从众攀比。这种人不是把党纪国法、条令条例、规章制度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而是把眼睛盯在别人的身上,特别是看到他人因违法违纪占了便宜得到好处的时候,心理感到不平衡,觉得他能这么做,我为什么不能?结果在那种不做白不做、不捞白不捞的心理驱使下,一步走上歧途。⑶过高估计自己。有的人总是爱耍小聪明,感到只要自己算计得好,伪装得巧妙,事情办得隐蔽,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做了违法违纪的事情也不会被发现。殊不知组织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伸手必被捉,谁也逃脱不了这个规律。

 做到“三慎”,首要的是坚定理想信念。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其次是要培养健康的人格和心理。过去对待出了问题的人,总是从政治思想方面找原因多,这当然很重要,但是不全面。人格心理不健康,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一定要有健康的人格和心理,谨防心态亚健康。刚才讲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畸形亲情心理、侥幸心理等,都属于不健康的人格心理,应当警惕和戒除。

 时间关系,就简要谈这么四个问题。最后我想借用萧军先生的“论为官之道”,作为我发言的结束语。萧军先生有的人熟悉,有的人可能不太熟悉。他是东北人,生于 1907 年,逝于 1988 年,是知名的左翼作家。萧军先生逝世前,曾与来探视他的作家张锲做过一次长谈,曾就“为官之道”发表了如下宏论:

 “我认识许多大官、小官、好官、坏官。我从旁边观察他们,琢磨他们,渐渐的琢磨出点为官之道来。为官和为人,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好人不一定能当好官。好官必须是好人。

  做官要掌权,要懂得怎么出主意,怎么用干部。我是学武出身的,为将之道,讲求智、信、仁、勇、严。智是第一位的。可见,当武官的首先也要讲智。巧迟不如拙速。迟疑不决是指挥员之大戒。你的主意好,又出在关节眼上,事情就办成了一半。可是,什么好主意,也得有人去做,不能让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所以,历朝历代都特别注意选人用人。选人用人要德称其位,才称其职,功称其赏,过称其罚。这个分寸,很难掌握。赏多了,是右;赏少了,是左。罚多了,是左;罚少了,是右。分寸乱了,天下必乱。说是要用人为贤,要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真正做到实在太难了。

 古时有人提出:上任别带“三爷”——舅爷、姑爷、少爷。平时力戒“三小”:不听小话,不喜欢小殷勤,不接受小礼物。这些说法我很赞成。舅爷、姑爷、少爷,这些老少爷们最贴心、最听话,用起来顺手。可是你用了他们,就堵塞了才路,堵塞了言路。小话、小殷勤、小礼物,看起来都是不起眼的小事。可是你不知不觉就会舒舒服服地堕入人家的圈套,成为昏官、贪官、糊涂官了。

  今天的官和过去的不同,就是要为百姓办事,为大伙办事。其实这个官又好做、又不好做。

  说好做,首先要忘记自己是个官,不能打官腔,说官话,摆官架子。要时刻记住:你不过是为大伙办事的大办事员罢了。你没有高人一等的权力,没有只享受、不做事的权力。只要你真正为大伙做了实事,做了好事,大伙就会记着你。有点小错,只要能改,大伙也会原谅你。

  说不好做,你又不能完全忘记自己是个官,要用好你手中的那点权力。当官的人,手里多少都有点权。掌权的人不容易。原则问题,含糊不得。小是小非,不能太认真。尤其要注意,不能抓住人家的小毛病、小辫子不放。为大事者不拘小节。造就大事业的人,是不能在小事上纠缠的。

  人有七情六欲,当官的人也一样。但是你若是个掌权的,就要学会控制自己。成易骄,败易馁。喜时易轻诺,轻诺必寡信,什么事情都答应人家,答应了又不做数;怒时易拒人,该答应的也不答应,还要训斥人家。不管是成和败、喜和怒,都要冷静。遇事冷静一点,退一步想想,给自己降点温,就会少犯错误。退一步天高地阔。对上对下,都应该做到既得体又得理。对下级能做到得理,难做到得体;对上级容易做到得体,不容易做到得理。还有注意不能揽功推过,我是有功归唐僧,有过归孙悟空,我这八十年,就是这么过来的。”

推荐访问:讲评 做官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