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的诗歌]现代诗歌

小学二年级诗歌

山 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夜宿山城

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字经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可礼仪。

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所 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咏 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华山

宋 寇准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塞下曲

唐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学诗歌1-6年级

一 赠别诗

1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 写景诗

4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7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

9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0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1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2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13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4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5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田园风光)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6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田园风光)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7乡村四月宋•翁卷(田园风光)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8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三 叙事诗

19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0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1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四 励志诗

22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23《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4《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五 哲理诗

25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

26朱熹《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六 状物诗

27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8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七 宋词

29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八 元曲

30天净沙•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九 思念家乡的诗

31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2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

34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十 没有归类:

35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6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37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38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9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40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41牧童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2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5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43清平乐(yuè)•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4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5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 花重锦官城。 6

一个诗歌青年的小话

  我曾经在一首献给伟大的贝多芬和我自己的长诗中写道:诗篇要向世界赠送/送给那些喝苦水的人/送给他们:爱的癖好和情操。如同压抑住咆哮而力图用音乐挖开人类精神的贝多芬那样,诗歌更多的时候其实已经具有了自恋者般的“想使你们幸福”廿贝多芬遗嘱卅的高尚情操。而在堵满大诗、伪诗和口水的当下诗坛,更多的人已经忽略了诗歌的时代性、思想性而把目光更多的停留在它的技艺和单方面审美上。

  我一直想用诗歌说出“我、我们和这个时代的秘而不宣”,想在诗歌里表现一个人对大地、历史、当下、所处时代的思考和思想,不理会上帝是否因之愚蠢地发笑――从诗歌的角度而言,人类在思考的时候上帝之所以发笑,是因为他不知道诗人其实就是上帝本身。所以我坚信诗歌应该和一个时代的影子有关,就像萨丕尔说的“一个时代应该发生一个时代的语言”。

  诗歌是生活可以继续的重要理由。我十余年的诗歌写作曾经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被多次随意中断,但我从来不会强迫自己去写下什么。更不会刻意而随便地挥舞诗歌的马刀。但我清楚地知道:每一次重新提笔,就是一次伟大的复活。

  我个人认为诗歌的境界有三个层次:情感阶段,个人生活阶段,时代品质阶段。真正优秀的诗篇总会与时代有些瓜葛,即使是一首简单的爱情诗。而不论何种方向何种风格的写作,它首先必须要在某个层面上打动或击中人,否则,即使“挺住”也不意味一切,坚持一生也只意味着盲目的白痴。

  我一直认为词语和词语间是有秘密的,而语言也是有速度的。我很愉快我能够找到它,找到语速、位置感、叙述的力量、思想等等……并乐此不疲。具体到我的诗歌和其它文体的写作,我想做到的是:让别人永远无法知道我将会从什么方向出招。而由于语言上的游刃有余,诗歌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被表面的阅读所忽略,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局面。也是一种令人发指的误读。所以更多的时候我在思考的问题是“语言将把我们带到那里”和“思想将如何被更多人解读”?�

  诗人应该在物质和思想上流浪。今天的诗人应该拒绝苦行僧的生活,拒绝肉体和行为上的虚假流浪,不应该再长发飘荡胡须乱飞地作流浪汉般的“愤青”状。今天的诗人应该融入这个时代的生活、经济、人文,并和这个时代一起成长。我相信,一个真正的诗人哪怕永远老死在一个城市,他的灵魂也在大地中行走,那不是肉体的流浪――那是灵魂和精神的流浪。

  正如诸神的降临方式,每一个人都会拥有和形成自己的写作秩序。所以你不能因为你的写作方式而排斥其它不同的刀锋――大家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在靠近同一所精神城堡。

诗歌:小学二年级

二年级“晨诵”推荐诗目 他继续那环绕地球的旅行, 送给我们一个个早晨。

在晴朗的日子里,

我们这些孩子在阳光灿烂的花园里快乐的秋

颂诗:全都喜欢上

金子美铃

我好想喜欢上啊, 这个那个所有的东西。

比如葱,还有西红柿,还有鱼, 我都想一样不剩地喜欢上。

因为家里的菜,全都是 妈妈亲手做的。

我好想喜欢上啊, 这个那个所有的一切。

比如医生,还有乌鸦, 我都想一个不剩地喜欢上。

因为世界的全部, 都是上天创造的。

孩子们该做到的

斯蒂文森

小孩子一定要讲真话,

别人和你说话,一定要回答。 餐桌上要有礼貌, 至少,要努力去做到!

太阳的旅行

斯蒂文森

晚上我呼呼睡大觉,

游戏。

可那些印度小朋友,

正被大人们亲着脸,抱上床去。

我喝完了下午茶,

大西洋的那边,天才朦朦亮。 所有西方的小娃娃, 正要起床穿衣裳。

早安,小松鼠

(新加坡))刘可式

早安,小松鼠 整个早晨 我一直看着你 怎样把每一寸 玲珑的晨光 变作七彩的跳跃 嚼成松子的果香

会飞的叶子

钱万成

说都怕冬天 说冬天冷 小麻雀却说不 在光秃秃的树丫上 朗诵小诗

谁都说冬天难看 孤孤单单没有绿意 小麻雀站在枝头 给寂寞的老树 添上一片 会飞的叶子

1

大 雁

顾 城

大雁,你落下来吧! 为什么你还在飞? 是因为干枯的树枝? 是因为池塘的薄冰?

大雁,你飞走吧; 不要盘旋,不要停。 请你告诉慈爱的春天,不要忘记这里的渔村。榛果

金子美铃 榛果山上 拾榛果, 放在帽子里, 放在围裙里, 下山吧,

帽子碍事怎么办? 害怕滑倒怎么办? 榛果扔掉啦, 帽子戴头上。 来到山脚下 野花正开放, 采花吧,

围裙碍事怎么办? 没办法

只好把榛果全扔啦。

糖果

金子美铃

我偷偷藏了一粒糖果 那是弟弟的糖果。 我想他不会吃的, 于是吃掉了, 那粒糖果。

如果妈妈告诉他有两粒, 那我该怎么办才好?

放下

拿起 又放下, 弟弟却总也不来, 我又吃掉了, 第二粒糖果。

苦苦的糖果, 悲伤的糖果。

盼望

史蒂文森 当我长大成人 我会得意无比 我要告诉别的孩子 不准乱动我的玩具

磨 刀 石

圣 野 月亮把夜天 当作一块 蓝幽幽的磨刀石

磨亮了镰刀 她就要去收割 像麦粒一样成熟的 满天星星了。

鱼 儿

樊发稼

树叶, 落了; 秋天, 来了, 天气, 冷了。

2

可鱼儿

还光着身子, 在河里游水玩,

它们怎么就不怕着凉? 不会感冒?

野菊花

[捷克斯洛伐克]弗·格鲁宾

白生生的野菊花, 一身细细的绒毛, 她们姐妹都很相像, 在草地上不停地舞蹈。

风是个会吹笛子的男孩儿, 他和野菊花一起吹着舞着。 风跟她们跳一阵就走了,

因为还有许多野菊花等着他去跳。

蒲 公 英

黎焕姬

毛茸茸的希望, 毛茸茸的天真, 乘风而起—— 轻轻、轻轻„„

可是刚刚一起床,

鸟儿和风就来争夺蒲公英, 风,要把它带到远方, 作不可知的旅行。

鸟儿要把它衔去垒巢—— 在那青青的小树林。 哎!蒲公英,蒲公英, 你别不高兴,一只鸟窝, 就是一对鸟儿的家庭。 那里,雀娃娃正在做梦,

它那么需要你毛茸茸的温存„„

温存吧——蒲公英, 用你全部的热情„„ 等小鸟的翅膀长硬以后, 会托起你毛茸茸的向往, 会完成你没有完成的 远方的浪漫的旅行„„

再见 农场

斯蒂文森

马车终于来到了门前:

心急的孩子们,一边抢着上马车, 一边挥手说再见,齐声高唱: 再见,再见,一切都再见!

再见了,房屋花园,草坪农田,

再见了,农场的大门――那曾是我们的秋千。

再见了,水泵和马棚,大树和秋千, 再见,再见,一切都再见。

祝你们平安,幸福永远!

再见了,那结满蜘蛛网的干草棚, 再见了,干草棚门边的扶梯, 再见,再见,一切都再见。

我们走了,鞭子甩得啪啪响: 树木和房屋变得越来越小。 终于,我们要在森林边拐弯了, 再见,再见,一切都再见!

我的影子

斯蒂文森

我有一个小小的影子,

我走到哪里,他跟到哪里, 他有什么用处,我可不知道。 从头到脚,他都长得非常像我。 我跳上床,倒看见他比我还先上去。

最有趣的是,他好喜欢长大―― 他可不像真的孩子,总长得那么慢。

3

有时,他长得那么高,像个皮球,一蹦蹿上天。

有时,他又缩得那么小, 我根本找不到。

孩子们玩的游戏,他可不知道,

他呀,只会想法儿捉弄我,跟我开玩笑。 你看,他老是跟紧我,像个胆小鬼。 我要是像他那样,粘在保姆身后, 那可多害臊!

一天早上,很早很早,太阳还没起床。 我起来看到一株金凤花上, 露珠在闪光,

可我那懒惰的小影子,还赖在床上, 睡得正香。

苹 果

顾 城 花儿飘落, 花儿飘落, 她的绿叶妹妹们 在偷偷传说。

露水真多, 露水真多,

小侄女渐渐长大 还有点羞涩。

她脸红了, 她脸红了

因为热烈的太阳, 竟对它瞧着。

九 月

[苏联]伊.托克玛(m九年级诗歌小测

九年级诗歌练习

上册

1、东皋薄暮望, 。 2、树树皆秋色, 。 3、 ,北风江上寒。 4、 ,终岁常端正。 5、 ,松柏有本性!

6、春蚕到死丝方尽, 。

7、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

8、 ?眉眼盈盈处。 9、 ,今日又南冠。 10、 ,灵旗空际看。

11.《沁园春.雪》的主旨句是 。 12、山舞银蛇

13.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4、描写爱国情的诗句(上下句) 15.描写亲情的诗句(上下句) 16、描写雨和雪的诗句(各两句) 17. 照我秦氏楼

18.行者见罗敷 少年见罗敷 19. 耳中明月珠 20.使君遣吏往

21.《诫子书》中用来作为“志当存高远”座右铭的句子是 22. 非宁静无以致远。 23. 则不能励精, 则不能治性

24.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 。 下册

1、曲径通幽处, 。 万籁此都寂, 。 2、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 3、有约不来过夜半, 。 4、 ,各领风骚数百年。 5、草枯鹰眼疾, 。

6、细草微风岸, 。 飘飘何所似? ! 7、衣带渐宽终不悔, 。

8、 ,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 。 9. ,长安不见使人愁。 理解性默写:

1、《野望》中运用典故并流露出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 , 。

2、《早寒江上有怀》中体现思乡之苦的句子: , 。 3、《无题》中千古传诵的名句,表现爱情坚贞的句子: , 。 4、《山坡羊 骊山怀古》中的主旨句:

, 。 5、《别云间》中表达自己至死不屈,坚决抗清的豪情壮志的诗句: , 。 6、《卜算子》中既描绘山水之貌,又暗示了离别之情的句子: ,

7.对那些心气浮躁。生活铺张浪费的人,我们可以用《诫子书》中的 , B类:按要求默写 1、《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蕴含哲理性的诗句: , 。 2、《约客》中体现作者寂寞心情的句子: , 。 3、《观猎》中生动描写出放鹰纵马的壮观场面的句子: , 。 4、《旅夜书怀》中描写长江雄壮夜景,反衬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的诗句: , 。

5、《蝶恋花》中概括出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著态度的诗句: , 。 6、《登金陵凤凰台》中写历史典故的句子: , 。

7.《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四个字后来成为中国园林艺术、文学艺术的美学追求,蕴涵这一美学追求的两句诗是 , 。

8.《登金陵凤凰台》沉痛写出作者独特感慨 的句子是 , 。 9. 《论诗》中写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诗人,诗人在创作时要求新求变的句子是 , 。

小学一年级的诗歌

诗歌一:爱什么颜色

我喜欢火红的颜色,

因为——

太阳是火红的,

花朵是火红的,

我是一名少先队员,

我们的队旗,我们的红领巾,

也是火红的。

我喜欢金色的颜色,

因为——

稻子是金色的,

丰收的秋天是金色的,

我们的童年也是金色的。

我爱雪白的颜色,

因为------

小兔是雪白的,

冬天是雪白的,

爷爷是医生,

就连他的心也是雪白的。

我爱粉红的颜色,

因为——

荷花是粉红的,

桃花是粉红的,

在桃花里飞着的蝴蝶

也是粉红的。

我爱金黄的颜色,

因为——

阳光是金黄的,

稻田是金黄的,

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我的未来

也是金黄的。

我爱草绿的颜色,

因为——

大自然是草绿的,

我的梦是草绿的,

我有像草一样的生命,

坚韧不拔!

我的生命也是

草绿色的。

我爱多彩的颜色

因为——

我的梦是多彩的

我画的画是多彩的

只有努力,

人生也是多彩的

诗歌二: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歌三: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诗歌四: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诗歌五:这个家庭叫中华

我的家在长江边,你的家在长城下,

她的家在阿里山,东南西北千万家。

我家你家她的家,合成一个幸福家,

这个家庭叫中华,我们是家里的好娃娃。

诗歌六:心灵飞翔

渴望得到一片土地

种满青草

渴望得到一片天空

在土地之上清澈、深蓝

渴望得到一朵云

蓝天之中变幻无常

渴望得到一片海

土地四周与世隔绝

渴望得到这一切

躺在草地上

欣赏这云儿

直到永远......

诗歌七:好宝宝

雷公公,雨宝宝,

祖国景色真奇妙:

红的花,绿的草,

还有聪明的好宝宝。

红领巾,胸前飘,

小朋友们要记牢:

爱祖国,爱人民,

才是可爱的好宝宝。

诗歌八:祖国颂

祖国祖国你真美,

蓝蓝天空白云飘。

祖国祖国你真美,

绿绿草地花儿香,

祖国祖国你真美,

鲜花绽放彩灯亮。

祖国祖国你真美,

五星红旗处处飘,

祖国祖国你真好,

我们大家喜欢你。

祖国祖国我爱您。

画群白鸽飞蓝天,

画束鲜花献给您。

我要做个好苗苗,

长大为你立功劳,

共建祖国好河山!

小学二年级诗歌

一、我的家(小作者:唐淑君)

爸爸是一块田野, 妈妈是一块田野,

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青蛙, 在两块田野里跳来跳去。

爸爸是养蜂人, 妈妈是养蜂人,

我是一只快乐的小蜜蜂,

在养蜂人的调养下渐渐长大。

二、摇篮(作者:唐淑君)

荷叶是摇篮, 摇着青蛙宝宝, 风儿轻轻吹, 青蛙宝宝睡着了。 树林是摇篮, 摇着虎宝宝, 树叶轻轻飘, 虎宝宝睡着了。

三、家(小作者:唐淑君)

草丛就是蛇的家, 花园就是花儿的家, 泥土就是蚯蚓的家, 大树就是树叶的家, 森林就是动物的家, 宇宙就是地球的家。 爸爸妈妈走到哪儿? 哪儿就是我的家。

四、假如我是(小作者:唐淑君)

假如我是一棵大树,我会给人们带来新鲜的空气。假如我是一只小鸟,我会整天在天空中快乐地飞翔。

假如我是一只小青蛙,我会天天帮助农民伯伯捉害虫。

假如我是一个太阳,我会给人们送来明亮和温暖。假如我是爸爸,我会改掉所有的缺点,严格地管教自己的孩子。 假如我是老师,我会让我的学生认真地学习,让他们学到很多很多的知识。

五、什么比腿长(小作者:唐淑君)

谁的胡子比腿长? 虾的胡子比腿长。 谁的鼻子比腿长? 象的鼻子比腿长。 谁的脖子比腿长? 长颈鹿的脖子比腿长。 谁的尾巴比腿长? 猴子的尾巴比腿长。 谁的耳朵比腿长? 兔的耳朵比腿长。

诗歌:小学四年级

四年级晨诵诗目:

毛虫和蛾子

顾城 毛虫对蛾子说: 你的翅膀真漂亮。 蛾子微笑了, 是吗?

我的祖母是凤凰。

蛾子对毛虫说: 你的头发闪金光。 毛虫挺自然, 可能。

我的兄弟是太阳。

全都喜欢上

金子美铃 我好想喜欢上啊, 这个那个所有的东西。

比如葱,还有西红柿,还有鱼, 我都想一样不剩地喜欢上。

因为家里的菜,全都是 妈妈亲手做的。

我好想喜欢上啊, 这个那个所有的一切。

比如医生,还有乌鸦, 我都想一个不剩地喜欢上。

因为世界的全部, 都是上天创造的。

绝妙的游戏

英 斯蒂文森 我们搬来卧室里的椅子, 开始在楼梯上建造大船, 用柔软的枕头将它填满, 迎着滚滚巨浪勇往直前。

我们有锯子和几根钉子, 还有一个装了水的小桶, 汤姆提议:“让我们再去 拿一个苹果和一块糕点。”这些装备就足够我和汤姆 一直航行到吃茶点的时间。

我们航行了一天又一天, 经历了许多奇妙的冒险; 可汤姆落船摔伤了膝盖, 我只好一个人留了下来。

蝌蚪

李昆纯

青草池塘绿茵茵, 小蝌蚪,墨晶晶,

一湾湾,一片片,一群群。

扭扭摆摆, 在游春,

多像五线谱上跳动的欢音。

快卸去尾巴,系上绿裙, 待明日――

稻花深处,十里蛙声。

红小车

美 威廉斯 这么多东西 要靠

红色的手推

1

小车

雨水淋漓,闪闪 发光

白色的鸡在旁边 走着

墨水瓶

意大利 贾尼·罗大里 多么美的诗句, 如果能用

一束阳光来写。

多么纯净的诗句, 如果能用

一丝轻风来写。

在墨水瓶底, 隐藏着宝物, 配上最黑的墨水, 就能写下灿烂的词句。

星星与蒲公英

金子美铃 在蓝天深处

就像在海底的小石子

日间的星星,沉落着等待夜晚的来临在我们眼里是看不见的

虽然我们看不见,但他们存在着 有些事物看不见,但存在着

枯萎散落的蒲公英

静静地藏在屋瓦的缝隙里

它坚强的芽根,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在我们眼里是看不见的

虽然我们看不见,但他们存在着 有些事物看不见,但存在着

略论口味不同

俄 马雅可夫斯基 马

一面说,

一面瞟着骆驼: “这匹马

大得不像话,

还是个罗锅。”骆驼

惊讶地回答:

“难道你是马吗?”你

不过是

骆驼有病长不大。” 惟有

白胡子上帝

心中有数: 这本是

不同类的

两样动物。

我是一只小蝴蝶

周梦蝶 我是一只小蝴蝶

我不威武,甚至也不绚丽 但是,我有翅膀,有胆量 我敢于向天下所有的 以平等待我的眼睛说: 我是一只小蝴蝶!

我是一只小蝴蝶 世界老时 我最后老 世界小时 我最后小

而当世界沉默的时候 世界睡觉的时候 我不睡觉 为了明天

明天的感动和美

2

我不睡觉

向着明亮那方

金子美铃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一片叶子

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 灌木丛中的小草啊。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烧焦了的翅膀

也要飞向灯火闪烁的方向。 夜里的飞虫啊。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只是分寸的宽敞

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 住在乡村的孩子们啊。 住在城市的孩子们啊。

住在地球每一个角落的孩子们啊。

蒲公英

狄金森

蒲公英的苍白色小软管 惊动了草坪! 冬天立刻变成 无限的“啊呀!” 小软管举起讯息花蕾 然后花朵怒放── 太阳上升

画面于是完成。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顾城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 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

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 没有痛苦的爱情 她没有见过阴云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她永远看着我 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

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 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 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 画下丘陵—— 长满淡淡的茸毛 我让它们挨得很近 让它们相爱 让每一个默许

每一阵静静的春天激动 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  我还想画下未来

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 但知道她很美

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

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3

画下许多因为爱她 而熄灭的心 画下婚礼

画下一个个早早醒来的节日—— 上面贴着玻璃糖纸 和北方童话的插图 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我想画下风

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 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 画下大海——

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  最后,在纸角上 我还想画下自己 画下一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 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  发愣 他没有家

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许许多多 浆果一样的梦 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 我在希望 在想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

雪人

顾城

在你的门前 我堆起一个雪人 代表笨拙的我 把你久等

 你拿出一颗棒糖 一颗甜甜的心 埋进雪里

说这样才会高兴  雪人没有笑 默默无声

直到春天的骄阳 把它融化干净  人在哪里 心在哪里呢 小小的泪潭边 只有蜜蜂 

叽叽喳喳的寂静

顾城

 雪,用纯洁  拒绝人们的到来  远处,小灌木丛里 一小群鸟雀叽叽喳喳 她们在讲自己的事 讲贮存谷粒的方法 讲妈妈

讲月芽怎么变成了 金黄的气球  我走向许多地方

4

都不能离开

那片叽叽喳喳的寂静 也许在我心里 也有一个冬天

一片绝无人迹的雪地 在那里

许多小灌木缩成一团 维护着喜欢发言的鸟雀

小花的信念

顾 城

在山石组成的路上 浮起一片小花 她们用金黄的微笑 来回报石头的冷遇 她们相信

最后,石头也会发芽 也会粗糙地微笑 在阳光和树影间 露出善良的牙齿

5

小诗歌[组诗]

  鲁北,本名李俊三,1963年11月生于山东利津。1987年加入山东省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冷风景》《紫荆林》《六三年》和散文集《我的梦》。

  诗歌是艺术中的精品,是浓缩的艺术形式。多年来,鲁北一直追求把诗写到精致。这是一组非常精短的诗。朴素的、触手可感的诗行,仿佛从迎面的风中来,从柔韧的土里来,从擦肩而遇的面孔来……这些诗,竟是这样真实可感,有情绪,有意境,有滋味,让你和生活没有距离,和诗歌没有距离,和诗人心中的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期待没有距离。他在轻轻地描绘那些你不曾在意却令他深深触动的生活况味!

  ——潘 京

五十岁

  @ 五十岁,减去十岁,我四十岁

  @ 再减去十岁,我三十岁,又减去十岁,我二

  @ 十岁

  @ 我还想减去十岁,回到我小人书的童年

  @ 人模狗样

  @ 和妻子去散步

  @ 遇到一个艳丽的少妇,牵着一条华贵的狗

  @ 他看少妇,也看狗

  @ 又一天,他一个人去散步

  @ 再一次遇到那个少妇,牵着那条狗

  @ 他只看少妇,不看狗

  @ 落花,流水

  @ 落花,落花,落下来也是花

  @ 流水,流水,不流也是水

  @ 落花无情,流水有意

  @ 希望你不落花,只流水 岁 月

  @ 我十九岁时,你一岁

  @ 我三十六岁时,你十八了

  @ 我是那么大,你是那么小

  @ 你三十二岁时,我五十岁

  @ 你七十三岁时,我九十一了

  @ 我已不再那么大,你也不再那么小

  @ 告诉你

  @ 你知道我在哪儿了吗

  @ 我在青岛了

  @ 你知道我在青岛干什么吗

  @ 我陪女儿考试了

  @ 女儿叫李小雪

  @ 我是她的爸爸 与6有关

  @ 萝卜,300斤;土豆,120斤

  @ 茄子,6斤;羊肉,3斤

  @ 生产队长经常喊着我父亲的名字

  @ 说出这些与6有关的数字

  @ 我和我的父母,还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

  @ 在偏僻的乡村,被这些与6有关的恩赐,养育

  @ 了很多年

  @ 旧照片

  @ 为了找一个人,我翻出了一些记忆深处的旧

  @ 照片

  @ 一眼看到了张华,想了想,她去上海已经好

  @ 多年了

  @ 刚离开山东的时候,还通过几次电话,现在

  @ 音信皆无了

  @ 前不久见到的文友阿兰,已和二十年前的照

  @ 片大不一样

  @ 翻遍了那一册册的照片,也没有找到要找的

  @ 那个人

  @ 照片上有的人,我已经不认识了 心上的槐花

  @ 把一万亩槐花摘下来

  @ 把千万朵梦摘下来

  @ 酿一坛千年槐花酒,然后一饮而尽

  @ 从此,我走不出这片槐花林 无 题

  夜是一首诗

  被黎明读懂

  于是,初升的太阳

  绽放嫣红

  一群大雁往南飞

  一群大雁往南飞

  又一群大雁往南飞

  一个少年坐在草地上 看一群大雁往南飞 这个夏日

  @ 这个夏日不堪回首。我如此疯狂

  @ 久久不能放下,完全可以放下的浪漫

  @ 其实那疯狂仅仅是一场夏日的流水

  @ 自己编织一些美丽的谎言把自己深深地欺骗

  @ 我们好久没有在一起喝茶了

  @ 把一些茶叶放到杯子里

  @ 茶叶在杯底杂乱无章

  @ 我轻轻地把水倒进去

  @ 那些茶叶们不再杂乱无章了 在课堂上

  @ 当小学教师十五年

  @ 讲课,布置作业

  @ 课文读五遍

  @ 生字写十遍

  @ 学生们不是羊

  @ 我越想越觉得那时候是在放羊 落 叶

  @ 一片树叶落下来

  @ 又一片树叶落下来

  @ 还有一些树叶也要落下来

  @ 这些我都知道啊

  @ 但我的心仍然隐隐作痛 观 赏

  @ 哦,一些女人们坐在收获着的秋天里

  @ 生育过的屁股结实肥美,哺育着的乳房饱满

  @ 丰腴

  @ 这个秋天经受过夏天的肆虐,依然很秋天

  @ 天很高,云很淡,风很柔,阳光很暖 距 离

  @ 最先是高山,然后是平原

  @ 平原过后,是万丈深渊

  @ 芦苇丛中,栖息着一些水鸟

  @ 那鸣叫,时而轻,时而重,时而近,时而远 三 天

  @ 从星期日到星期四

  @ 中间隔着三天

  @ 这滚滚红尘中的三天哟

  @ 因为你,比相见长,比想念短 片 段

  @ 我写下阳光、海浪、沙滩、飞鸟

  @ 我写下蓝天、河流、岸柳、惠风

  @ 我写下爱人的目光、孩子的黑眸

  @ 我写下海边的月光、河边的落日

  @ 我写下远处的村庄、近处的庄稼

  @ 和一代人一代人的奋斗史

  @ 我知道,我写下的这些是那么轻那么轻

  @ 不抵草叶上的海,折射出的光芒

  @ 我想昨天见到的那些葵花

  @ 我们都是一些不同地方的人

  @ 来到一个叫“在水一方”的地方

  @ 看万亩葵花林里的数万株葵花

  @ 我们都是一些有儿女情长的人

  @ 与葵花说话,与葵花合影

  @ 还明目张胆地和一些葵花眉来眼去

  @ 我们都是一些有家的人

  @ 必将陆陆续续离开这里

  @ 那些葵花,又将低着头,站成孤独 诗歌与小说

教学设计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授课年级:高二 授课班级:13、14、15、16班

一、课标规定: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1、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他们思维活跃,较少受到思维教条的束缚 ,而且求知欲旺盛,参与积极性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并获得情感体验。

2、但高二学生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容易情绪化、简单化和偏执化,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正确的评价方法并加强引导。

四、教材分析:

本节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第9课的内容。本节主要学习中国的诗歌在各个不同时代存在的不同形式,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也是本单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把本节知识列为理解并掌握的内容。中国的诗歌在各个不同时代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从春秋时期的《诗经》,战国时期的《楚辞》,到唐朝的诗歌、宋朝的词、元朝的散曲,各有特点,具有渊源的历史。

文学、艺术的发展都是以经济、政治等为基础的,文学、艺术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民族和外交关系密切相关。本节知识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注意理解好代表作品、特点和经济背景。学好本课内容,使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体会诗歌来源于现实,同时反映现实的特点,培养学生从文学题材中看到历史现象的能力,使学生感受诗人的高尚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 本课主要从三个大方面来讲:《诗经》、楚辞与汉赋;唐诗、宋词与元曲;明清小说。

教学重点:诗歌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及代表人物、著作。

教学难点:诗歌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五、教学方法:

本节采用探究讲授为主,讨论为辅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演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引导为主线。通过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问题设

置,点拨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思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应用计算机、大屏幕投影等现代化手段,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一)诗歌、楚辞与汉赋

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特点,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2.楚辞: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的一种新诗歌体裁,亦称“骚体”。

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地位:人们称楚辞体为“骚体”,文学史上常以“风”(《诗经》),“骚”并称。

3.汉赋:特点: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

气度。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1.唐诗:

2.宋词:

宋代词繁盛的原因: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增加;

②适应市民生活需要;

③两宋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代表人物: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3.元曲

特点: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比词更为生动活泼。

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散曲:《秋思》)。

(三)明清小说

1、社会背景

(1)商业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对文学需求增多

(2)印刷术发展,新兴社会群体的追求

(3)市井文人从事小说创作

2.短片小说:三言二拍

(1)三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2)二拍:《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

3.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著作:

(1) 曹雪芹《红楼梦》: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巨著

(2)蒲松龄《聊斋志异》孤愤之书

(3)吴敬梓《儒林外史》讽刺小说

(四)教学小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八: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整体上看比较好把握,因为在之前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一些关于本课的知识,关键在于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外去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体会到诗歌来源于现实,同时反映现实的特点。

诗歌是最早产生的体裁。它的起源与人类生活有关。古人在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的时候,为了减轻疲劳或为协调彼此的动作,便依照劳动动作作出一种呼声,这种呼声具有一定的高低和间歇,因而形成一定的节奏,这种节奏就是诗歌韵律的起源。另外诗歌的产生也与宗教和娱乐有关系。在没有产生文字的时候,原始歌谣只能口头创作和口耳相传,只在先秦典籍中记载了几首,现存数量较少。原始歌谣节奏简单明快,在语言上是二言体或四言体的作品,体裁上的最大特点是乐舞诗三者紧密结合,在内容上多反映原始难的劳动生活和思想感情,已初现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萌芽。

有一种小说叫诗歌

  一切创造在最高境界上都是殊途同归,它们在喜马拉雅山峰顶上握手言欢。好小说在进步的道路上,是一个逐渐靠拢诗歌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我把好小说理解为“日常生活的叙事诗”。

  “日常生活”指的是小说的世俗性底座,它是小说文体亲近读者的基础。小说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展开,传奇性只是日常生活的变种,是高度浓缩和激化的生活演练,好小说通常拒绝传奇的盛邀,而偏爱日常生活的静谧之美。谁也不能说《红楼梦》不是由日常生活构成的一本大书,它的世俗性精确到大观园的菜谱和具体钱币的单位。只有这种探到底的写作作风和勇气,才是真正的大气与雍容。

  “叙事”是小说的本体,在西方,叙事文学和小说是互换的概念,换句话说,小说就是讲述故事的。变来变去,它都甩不掉这一原始的尾骨。

  “诗”是文学的诗意形式。在这里,写作体裁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最终抵达的效果,它是否给予人以诗意的联想。它软化我们的内心,使锐利变得柔情百转,化利刃为绕指柔。

  我觉得,于晓威现在的小说基本上到达了这样的标准。他的小说是“日常生活的叙事诗”,诗歌的元素在它的叙事载体里日益壮大,涨破了形式的花盆。

  在正式评述于晓威新作之前,我想插入一段于晓威写作上的公案。于晓威发表在《收获》上的短篇小说《圆形精灵》,是一篇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小说融合了传奇、笔记、史料、报道、议论等多种文本,通过颇具意味的拼贴组合在一起,举重若轻地探讨了时代、命运与偶然,完全超出了一个短篇的思想容量。此外,一个中国古代的时间如何与欧洲的时间勾连在一起,这本身顺利的对接就是一个神迹,而在这小说里,这样的对接此起彼伏,即使把整座图书馆都搬到作者的眼前,他又怎能将这些东西方分散的素材,行云流水般地组合成一个艺术的整体?这种写作方式使小说跳脱了叙事的框架,具有某种跨文体的特色,为当代中国小说的写作提供了新的借鉴和参考。

  我终于平生第一次产生了一个幼稚的欲望,想问一问,于晓威是如何写出这篇东西的?其实,我已经在上述的描述中完成了自问自答。

  现在该到了转换话题的时候了。

  以小说的方式,书写“日常生活的叙事诗”,在我看来,至少要把握以下两个节点:

  首先,它应该是“细节之诗”。细节在小说中的作用,使对它产生的任何溢美之词都不过誉,它使这一小说这一文体充满了雕刻感。被人们引用次数最多的是《儒林外史》中,吝啬的老秀才临死前伸出的手指头,直到他老婆掐掉燃烧着的两个灯绒中其中的一个,老秀才才安详地合眼。

  现代小说对“细节”的理解,比传统小说更轻灵,它已经过渡为诗歌的运行方式,蕴含着诗歌的能量。

  一是强调暗示。它对于直接的内容进行克制的叙述,让它们露出冰山的一角,读者只有在最后揭牌的时刻,才会幡然想起,其实作者是通过细节的米粒,一点一点喂着我们走过了这一程。

  于晓威的短篇小说《晕眩》对陈红的身份的交代,是作者喂给我们的第一颗米粒,她的工作是自选商场的售货员,这一身份呼应着结尾处的关键情节;接着,作者又喂了我们第二颗米粒,这就是陈红回到家里,时常说自己很辛苦。为什么辛苦?小说只给了一个果,并没有给我们提供理由和过程。这些谜底显然都要在作品的结尾处,一网打尽。

  小说中最经典的暗示,是妻子陈红对生活有序化的一丝不苟的坚持。这让丈夫杜默最终失去了容忍。即使男方情绪到达高昂,匆忙向进入做爱阶段冲刺,胡乱中把衣服内外弄反时,陈红也不忘“扭过头,两只手捡起外套,忙着给袖子重新翻转回来。”

  这是两个持有不同生活观念和准则的人,他们逐渐认识到,“摆在他俩面前的,似乎是两条扳了道岔的分开的铁轨。”

  作品对主人公杜默的性格暗示,充满了微微的反讽。杜默是一个挑剔之人,他后来回到石家庄,新年去商场买鞋,“不停地挑,不停地试,几百种鞋子似乎没有一双让杜默中意。”这照应了开头深圳时期,杜默和陈红的短暂婚姻生活为何以杜默的焦虑而宣告中止,他的一切选择都以自己的适或不适为准,适则和,不适则去。杜默的潇洒,集中体现了当代人的价值观念。

  二是运用象征。买鞋是小说中的核心情节。“鞋子”象征着婚姻的形态,著名画家黄永玉在上个世纪80年代出版的《力求严肃认真的札记》中,写下了后来广为传颂的“婚姻”词条:“舒服不舒服,只有脚趾头知道”。脚趾头是当事人,当事人最知道穿鞋子的感受。

  于晓威借用了“鞋子”这一喻象,让杜默在“鞋子”的场景里,反思自己的婚姻生活。“鞋子”与婚姻,这是一对典型的互动镜像。

  这些世俗世界里精心雕刻的“细节之诗”,为小说最后时刻形而上的升华做了充分的准备。

  其次,它应该是“顿悟之诗”。这里面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对人物而言,顿悟是主体人物对生活的重新发现,它意味着人物精神世界的一次转折。从此人物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域。

  第二,对作品而言,顿悟是作品主题的正面出场,它是作家主体对艺术使命的最终实现和抵达。作品到此完成了全部的任务。

  小说中,“顿悟之诗”展开的把手,是在“鞋子/婚姻”的现场,“售货小姐/女性”的一个动作:“杜默看见他们选鞋子的所经之处,弄乱的鞋子东倒西歪,一片狼藉,足有二三十双。一位窈窕的售货小姐,正俯身逐个给它们摆正。她那精细而透着疲倦的举动,就像是在护理襁褓中懵懂而爱哭闹的婴孩。”

  一个是为了自己的需要而弄乱了的残局,一个是重整山河的秩序重建过程。生活在这一刻,同时展示了它秩序和反秩序的复合双面。

  在这一母性的诗意的重建的慢镜头中,作者没有忘记跟进一个现实版的特写:“灯光下,她的面庞闪现着莹莹的汗滴。”

  这时,售货小姐的“汗滴”与前面同一身份的陈红的“辛苦”构成了一对同构。看到售货小姐整理散乱的“鞋子”的那一刻,杜默进入了陈红生活的现场,先前,陈红抽象的辛苦,此时有了具象的呈现。这一刻,主人公杜默发现了前妻陈红与售货小姐之间的内在联系,他被秩序建设者的付出所深深感动。

  这里有一段表现顿悟的标志性对白,它无疑充满了诗性的浪漫,它是对日常生活的超越,显示出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足够的张力——

诗歌与小说2

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体现的时代特色

难点: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兴盛的背景;《等待多戈》的思想内涵

教学内容

导入

十九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经历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产阶级的统治基本确立;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主导一切;文化上: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更为美好的社会。文学艺术作为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在十八世纪后半叶至十九世纪欧洲大革命与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也出现了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内容,更生动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以后的社会变迁。

一、浪漫主义文学诗歌

1.时代背景(18C后半叶至19C中叶)

(1)欧洲革命或改革成功后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美好景象(自由、平等、博爱)

(2)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反映到文学领域

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中叶,欧洲各国通过改革或革命,资产阶级统治基本确立。知识分子大都受过启蒙思想的熏陶,曾是革命的热情拥护者。但革命后确立的新制度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对18世纪启蒙学者所鼓吹的自由民主思想的实践感到失望,革命时期欧洲动荡的社会现实,资本的剥削给人们带来的失望,文学艺术是现实的反映,文学家们力图从自己的想象中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便应运而生。

2.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1)富有幻想和激情,用丰富的想象对现实世界进行鞭挞和控诉

(2)二是崇尚自由和解放,热情讴歌人民要求自由和民主的斗争

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思潮,原指用罗马语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

浪漫主义文学表达出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与此相对应的是对理想世界的积极追求,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在艺术塑造和个性表达方面强调自由追求,不再刻意突出人

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到顶峰。

3.代表人物及作品

(1)拜伦

①简介

拜伦(1788—1824)英国诗人,出生于伦敦破落的贵族家庭,10岁继承男爵爵位。他曾在剑桥大学读书,深受启蒙主义的熏陶。成年以后,正逢欧洲各国民主、民族革命运动蓬勃兴起,他反对专制压迫、支持人民革命的进步思想,使他接近英国的工人运动,并成为19世纪初欧洲革命运动中争取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的一名战士。

从1809-1811,拜伦出国作东方的旅行,是为了要“看看人类,而不是只方书本上读到他们”,还为了扫除“一个岛民怀着狭隘的偏见守在家门的有害后果”。在旅途中,他开始写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和其他诗篇,并在心中酝酿未来的东方故事诗。

拜伦在英国文学史上素有“恶魔诗人”之称,他巩固了诗坛地位,社会上却因私生活遭受越来越多的攻击,结婚一年多的妻子离他而去,使英国上层人士对他的攻击达到高潮,于是他愤然移居意大利。1823年,希腊传来抗击土耳其斗争高涨的消息,拜伦放下写作中的《唐璜》,去希腊参加争取自由、独立的武装斗争,数月过度劳累导致身体不支,一次又被大雨淋湿,终于一病不起,18245年逝世于希腊军中。希腊举国哀悼,将4月19日定为“国哀日”。他那些雷奔电激、波翻云涌的诗篇,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歌德说拜伦是“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普希金称拜伦为“思想界的君王”;鲁迅坦然承认:他自己早期对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和“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精神,都是从拜伦那里学来的。

②代表作

《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

《唐璜》——“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③思想特色: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

从插图可以看出拜伦“忧郁”的情绪,其作品也时常流露这种情绪。其笔下的英雄形像总是高傲、孤独的叛逆者,他们愤世嫉俗而又孤僻冷漠、坚定无畏而又阴沉冷酷,因此这样的叛逆者又被称为“拜伦式英雄”。通过这样的英雄形像,作者表达了对罪恶社会的深刻憎恨和坚定反抗,也表现了脱离群众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孤独与忧郁。

(2)雪莱

①简介

雪莱(1794—1822),英国诗人,生于贵族家庭。自幼富于反抗精神,深受卢梭等人思想影响,他以诗歌的形式抨击压迫和强权,召唤对于现实的变革。曾就读于著名的伊顿大学、牛津大学,由于思想叛逆,写反宗教的哲学论文被学校开除,投身社会后,又因为写诗鼓动英国人民革命及支持爱尔兰民族民主运动,被迫迁居意大利。在意大利,仍积极支持意大利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后来渡海遇风暴,不幸沉船溺水。终年不足30岁,葬于罗马。

②代表作

《西风颂》——以西风扫落叶象征革命力量扫荡反动统治(西风哟,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③思想特色: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由插图可见雪莱没有忧郁的情绪。其作品一扫拜伦忧伤情绪和矛盾心理,抒发了高昂激愤的革命热情,热情洋溢地展现了作者胜利的信心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在革命运动处于低潮时期的光明、乐观的信念。

思考:拜伦和雪莱有什么相似的经历?文风有什么不同?

相同点:相似经历—两人都出生于英国贵族家庭且教育背景良好,而且又都因为写作反当局反宗教的作品为权贵所不容,因此不得不先后流亡异国;都是浪漫主义诗人,作品以渴望斗争、面向未来、崇尚自由和解放的精神为思想特征;都积极参加欧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把诗歌的创作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

不同点:参考插图和作品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和思想特色

4.影响

①有力支持法国大革命后席卷全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②为欧洲文坛树立一面光辉的旗帜

二、现实主义文学小说

1.时代背景(19C中叶到20C初)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化在文学艺术上的表现。

一方面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赤贫化,资本主义带来的社会罪恶现象惊人增加。文学上,人们不满足于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激情、抽象的抗议和呐喊,而要求真实的描写现实生活、揭露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罪恶,因此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风靡欧洲。

“批判现实主义”最早由高尔基提出来,他对其有清醒和深刻的认识。(结合课后“知识链接”,由于历史局限性,批判现实主义未能指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目的不是药彻底摧毁它,而是主张用阶级调和等方法改良。

2. 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1)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

(2)揭露黑暗,塑造英雄

3.代表人物及作品

(1)巴尔扎克及其《人间喜剧》

①简介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被誉为“小说界的拿破仑”,“小说的莎士比亚”等。

②内容与影响

《人间喜剧》由91部小说组成,刻画了2400多个人物形象。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方面可谓入木三分,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 ·葛朗台》、《高老头》。

思考:根据课本第76页小字部分的内容,讨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刻画人物的特点。 葛朗台是欧洲文学史上吝啬鬼的典型,他把所有的感情都集中在金钱和吝啬的乐趣上,只要看到金子,连眼睛都是“黄澄澄的,染上了金子的光彩”,他一年四季都穿一双呢袜,手套要用一年零八个月,领带永远是黑的,晚上一家人只点一根蜡烛,严冬只有在规定的时间才能生火,妻子生病害怕出钱找医生,甚至死前还嘱咐女儿把他的财产保管好,将来到阴间向他交帐。(结合教材的文字阅读框内容)

通过葛朗台这个形象可以看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很注重细节的描写,善于选取典型的生活现象,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提高了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2)托尔斯泰及其《战争与和平》

①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处女作中篇小说《童年》于1852年问世,早年相继写了中篇小说《幼年》《少年》以及一系列描写高加索战争和克

里木战争的短篇小说。托尔斯泰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再现了俄国社会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俄国社会的现实生活,揭露了俄国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②内容与影响

托尔斯泰于1863—1869年用了七年时间写成的巨著《战争与和平》,长达130余万字。 这部作品包括了两个互相交错的内容,即俄国的卫国战争和俄国社会贵族家庭生活,这两部分说明了两个中心:“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描写了俄国人民反抗拿破仑入侵的战争场景,赞扬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展现了在战争与和平交替年代中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具有非凡的艺术成就——罗曼·罗兰对《战争与和平》的评价是“我们时代里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

三、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

1.时代背景

荒诞派戏剧盛行于20世纪50、60年代的西欧世界,哲学上用来形容个人在信仰破灭之后与生存环境脱节的尴尬难堪状态。认为现实世界是荒诞而不可救药的,人生是孤独的,一切追求都是未知数,荒诞派戏剧主要表现“什么事情也没发生,没有人去,也没有人来,真可怕”这样虚无荒诞的人生观。

2.特点

①反传统,一反过去文学必需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②用支离破碎的剧情和反复出现的对白,来表现人们及其理想在现实社会里的荒诞和非理性,从而引发人们关于自身的思考

3.代表: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①内容及表现手法

贝克特“二战”留居巴黎,饱偿战争的悲伤,开始了对人生更深入的思考和探求。《等待戈多》创作于1952年,是贝克特成名作,也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品。

该剧由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两位流浪汉的对话组成,他们一直在等待一位叫“戈多”的神秘人士的到来。此人不断送来各种信息,表示马上就到,但从来没有出现过。两位流浪汉设想了种种站不住脚的假设,认为他们的存在一定有某种意义,希望戈多能带来解释。但戈多是谁,他代表什么,剧中只有些模糊的暗示。全剧没有完整连贯的情节和明确的时间、地点,结尾是开端的重复,终点又回到起点,可以周而复始地演下去。

作者就是用这种怪异、离奇、荒诞的内容和形式去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控制,表现生活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普通人的尴尬难堪的处境。剧中人对于戈多的徒劳等待,表现了西方人精神上的空虚以及对生活的无望和麻木,剧中人彼此间的不可分手离弃,则隐喻着西方人渐已丧失了独立、健全的人格,也反映了在冷漠的西方世界中人的某种精神需要。

思考:如何看待《等待戈多》在现代戏剧中的思想价值?

《等待戈多》围绕“迷惘的等待”这个主题展开,它试图论证:我们存在,所以我们等待,因为我们等待,所以我们存在。“戈多”也许只是某种生活的名称,它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它引发人们对于更深度问题的思考,如:从未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就被投入到了世界,投入了生存——我们如何才能和这个事实妥协?我们是谁?自我的本质是什么?看似荒诞不经的喜剧,却引发人们关于本质问题的深度思索,而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正是《等待戈多》的思想价值。

②内容与影响

《等待戈多》表面上是在描写人生中乱七八糟的东西,实际上是力图抓住人类生存的最本质的方面。因此从上映起就反响热烈,一举成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小镇诗歌会

  今年康州的雪特别的多。我所住的小镇有378年的历史,是康州最古老的小镇,到处可见此起彼伏、堆的小山一样高的雪堆,仿佛被银白色“丘陵”环绕中的童话王国。

  某个周日的午后,在小镇博物馆内,有暖暖的阳光从玻璃天窗斜照下,整个大厅笼罩在一层金光中。此时,手捧一杯清茶,品着小甜点,倚靠在华丽的落地玻璃前,安静的听着作者朗诵诗歌,诗歌的间歇,长笛独奏者送出悠长的乐音。这便是康州小镇的诗歌会,它充分体现了美国生活的闲适与悠扬,艺术不再是专属于少数人的价格不菲的阳春白雪,而是融入普通百姓日常生活。

  诗歌会是由poetry group举办的,每月一次,或免费向大众开放,或象征性地收点费,地点设在小镇的博物馆。来自小镇的那些热爱诗歌的市民们会聚集在这里,消磨一个半小时。听众是普通的百姓,或为银发的老妪,或为稚气的学生,或为时髦的职业女性,或为全职的家庭主妇,或举家来听,或独自前往,总之,诗歌不再遥不可及,它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个精神舒展的渠道。

  作者也是来自附近城市的当地市民,穿着打扮普普通通,平日有自己聊以谋生的职业,诗歌是其爱好与精神寄托,写下来,与喜爱诗歌的人分享。朗诵的诗歌中,有其已出版的,也有刚刚拟就的,作者会在朗诵每一首诗前,简单介绍一下当时的写作背景,之后便开始朗诵。因无炫技之念,故而用语都是朴实的词语,是大家能听懂的语言。诗歌于作者,无他,不过就是一段性绪的记录。

  一位从事生物研究的年过60的女士,新书中收集了多年前与其母亲通话后所写下的诗歌,她在朗诵时,睹“诗”思人,因想起已然仙逝的母亲,不禁有泪音,之后,她不好意思地说,我有些情绪化,因我和我的母亲感情非常好。此时,台下有一黑人女士,亦声音哽咽,说我明白的,我也想起了我的母亲。作者与听众的心灵于此时碰撞,好的作品不就是要于平凡中抓住那份永恒,然后再传达出来,使得受众有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受么?

  再有一位在大学图书馆工作的中年男士,新诗中描述了早晨去学校上班时听到的各种声音,包括开会他在台上讲话时,前排手初铃声大作,最后却发现那是自己放在大衣口袋中忘了消音的手机的尖叫。诗歌中,不乏幽默与逗趣,而作者也用一种欢快的语调来轻快地朗读,非常有趣,听众中不时有会心的笑声与掌声,也有人赶紧低头看看自己的手机是否调到了静音。而此时,恰好门口有火车经过(博物馆紧邻火车道),因此现场又混入了汽笛的长鸣声,可谓“声声入耳”,大家不禁轰然大笑,作者也在台上搞笑地耸耸肩,一副看这汽笛声多切题的表情。

  间歇时,有一位身型高挑的女孩,手持一把长笛,吹奏出悠扬的乐音。演奏之后听她娓娓道来,原来竟是孟姜女万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故事。乐曲中有淡淡的忧伤。

  一个美妙的冬日午后时光便在音乐与诗歌中飞逝,意犹未尽的人们还会留下来三三两两的聊聊天,对刚才诗歌的看法,对音乐的感受,认识不认识的,由于有着共同的爱好与话题,都聊得热络,其乐融融。

  诗歌与音乐舒展了人们的心灵,架起了彼此间沟通的桥梁,真正是艺术源自生活,回归于大众,或许这才是艺术应有的存在方式?

诗歌与小说

探究案一答案 (1)《诗经》共包括305篇诗歌,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诗篇。价值:①文学:是古代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为诗歌发展奠定基础;②史学:诗篇与社会现实联系密切,成为研究西周时期的风俗、制度的直接史料。

(2)不同点:句式上,《诗经》是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楚辞突破四言体,句式更灵活,更适合抒发感情,具有地方文化色彩;风格上,《诗经》开现实主义先河,楚辞开古典文学浪漫主义先河;思想上,《诗经》展现人文主义情感更浓,楚辞集中体现诗人爱国爱民的思想。影响:汉赋是在吸收先秦文学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带韵散文。

(3)汉赋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汉朝时期,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汉赋的产生正是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 探究案二答案 (1)特点:李白诗歌想像丰富,风格雄奇豪迈,语言明快生动,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白居易采用现实主义写实手法,讽刺统治阶级腐朽、贪婪。

原因: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白居易生活在晚唐,政治黑暗,阶级矛盾尖锐。

(2)原因:政治: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统治者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经济: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经济发达,为唐诗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文化:文化多元、科举制度的确立,以诗取士。 探究案三答案 (1)豪放派和婉约派。前者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后者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

(2)原因: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宋词句式灵活,比唐诗更能抒发感情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一些作家转而采用词这种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来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精;宋代市民阶层兴起,韵律极严的诗歌已不能充分表达人们更加丰富的思想感情,宋词易配乐演唱,迎合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探究案四答案 (1)背景:元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阶级矛盾尖锐;科举取士制度被废除;元代读书人地位低下;政治专权,社会黑暗。

(2)区别:词的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则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联系:词、曲都是从诗发展演变而来的新诗歌体裁。

探究案五原因: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章回体裁小说成为明清文学的主流,反映商人和普通民众生活的小说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对文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明清小说中也有一批以《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为代表的批判现实的力作。主要原因是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也蕴藏着深刻的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社会不满,写出了批判现实的力作。

基础题:CACDDC

发展题:诗歌体裁;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诗歌小说(一)

诗歌、小说强化训练(一)

减字木兰花 吕本中(宋)

去年今夜。同醉月明花树下。此夜江边。月暗长堤柳暗船。

故人何处。带我离愁江外去。来岁花前。又是今年忆去年。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⑴ 请简析词上片最后一句中两个“暗”字的表达效果。(4分)

⑵ 赏析词的最后两句(4分)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逆归 陈力娇

大罗勒密河和小罗勒密河的汇集处,水深齐腰,宽五十米。

开拓民遣返的人流走到这里,望着江水黯然神伤。这一行人有千名之多,他们要去葫芦岛,从那里乘船返回日本。日本战败了,政府不管他们了,他们就像没妈的孩子,拼死也要找到母亲的乳头。

风大水急,没有船只。他们只好把一根长绳拴在两岸的树上,然后捋着绳子过河,风把长绳吹成月牙,站不稳的人若抓不住,瞬间就被河水冲走了。

加滕代子很幸运,她抱着孩子到达了对岸,和剩余的七八百人继续赶路。

刚走了半个小时,前方传来枪声,他们吓得躲进了树林,也就是一根烟的功夫,一群人跑了过来,他们手里提着枪,身上流着血,细看是他们的同胞关东军,他们与苏军接了火,被打得溃逃下来。

为首的是坂元,坂元看到林子里这么多开拓民,眼睛一亮,命令他的兵,扔掉帽子,扯掉领章和肩牌,扮成开拓民躲在他们之中。

加滕代子瞅准空隙,来到坂元身边,她制止坂元:你们不能这样,不能和我们混在一起,中国人不杀开拓民,可他们会杀你们。

坂元眼露凶光,恶狠狠地回道,中国人不杀你们,可苏联红军不认你们,只要是日本人,谁都逃不过。加滕代子不退步:我们是老百姓,你们是刽子手,我们来满洲,是政府逼来的,你们呢?坂元不愿和加滕代子罗嗦,他的肩膀还流着血,就四下里找卫生员包扎,顺便丢给加滕代子一句话,要死大家一起死,什么开拓民,还不一样来喝中国人的血?

天暗了下来,走了一天路的开拓民都饿了,背上的孩子们开始哭闹起来,吃奶的婴儿更不饶人,他们已将母亲的奶头吮破,恨不得吞下去。

坂元靠着树干假寐,他在估算战情,孩子们的吵闹让他心里不静,更要命的是会暴露目标,北面的炮声越来越近……

坂元不耐烦了,他气急败坏,指着加滕代子怀里的孩子吼道,别让他哭!

可是怎么能制止住,孩子们的哭声就像手雷,一个炸都跟着炸,顿时无数张小嘴,把树林都吵翻了。 他们太饿了,母亲的乳头似干柴棒,他们已经忍无可忍了。

离坂元不远的一棵树下,一名妇女怀里的孩子哭得最响,坂元怒气冲冲对警卫兵说,去,把他弄死! 警卫兵去了,可他下不了手,站在那里迟疑一会儿,他跑了回来,向坂元敬礼:报告,那是个健壮的孩子! 坂元火了,起身给了他一个耳光,然后自己冲到那妇女跟前,下最后通牒,他指着孩子对妇女说,如果他不死,你就得死;如果你不死,全团的人都得死,你选择!

妇女没有选择,她把孩子抱得更紧,惊恐的双眼,瞪得又大又直。

坂元一挥手,又过来一个士兵,士兵不敢怠慢,在坂元的注视下,抢过那个孩子,举过头顶,但是这当儿,他还是犹豫了一下,手抖了,孩子落地时,力量轻了些,孩子没死,没死的孩子哭声越发不依不饶了。坂元骂了声叭嘎,拾起孩子,甩三节棍一样,把他掼在树干上。

全场的人都闭上了眼睛,他们听到噗的一声,孩子没声了。

其他抱着孩子的妇女,急忙用奶头堵紧孩子的嘴,唯恐灾祸降临到自己头上。

可这只是暂时的,就像有谁在暗中操纵,一分钟后,孩子们集体的哭声更加嘹亮,如进军的号角一般,把坂元的腿都吓软了。他抽出战刀,命令警卫兵传递下去,有孩子的妇女,都集中到林中的空地上,集中处置。 妇女们都来了,她们都紧紧地搂住自己的孩子。

坂元命令她们分帮坐好,八个人一堆儿,坐成十五个圈。然后由他开始训话。坂元说,大家都听好了,想活命的,就亲自动手送你们的孩子上路,不想活命的,就随你们的孩子一起去死,决不能让你们这些人影响了全体,大日本皇军是以帝国利益为重的!

没有人吭声,孩子们的哭声变成了抽泣。起风了,树叶一阵阵摇晃,鸟儿预感到厄运来临,轰然起飞,寻找别的栖息地去了。

还是加滕代子先说了话,她把孩子放在另一位妇女的怀里,一步一步向坂元走来,她跪在地上,恳求坂元:就近找个村屯吧,把孩子们寄养给中国的老百姓,他们是仁善的,他们不会坐视不管的!

坂元的眼睛瞪得瓦亮,像两把尖刀,剌向加滕代子,他抬起他的大皮靴,瞬间把加滕代子踹倒,嘴里凶狠地吐出,叭嘎!他这话一出口,加滕代子就知道完了,没希望了。但是她没有服输,她死也要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她高扬着声音对坂元和卫兵们喊,你们不接受他们的恩赐,实则是你们对他们做孽太深,多少中国人死在你们的枪口之下?你们还要杀同胞!

加滕代子的话音刚落,一颗颗手榴弹甩在妇女和孩子们中间,浓重的烟雾腾空而起,大块大块的尸体夹杂在火光中,瞬间他们都变成了冤魂,碎肉挂在树上,对着日本呜咽……

1.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⑴妇女没有选择,她把孩子抱得更紧,惊恐的双眼,瞪得又大又直。 ⑵起风了,树叶一阵阵摇晃,鸟儿预感到厄运来临,轰然起飞,寻找别的栖息地去了。

2.小说多次写到“孩子的哭闹”的情节,请简析这样写的作用。(4分)

3.加滕代子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4.坂元为制止孩子们的哭声,起初不敢动用枪械而是将孩子摔死,但后来却不惜用手榴弹将孩子和妇女炸死。情节这样安排似乎不符合情理,请予以探究。(6分)

三、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故宫博物院为庆祝建院90周年,精心筹备了一系列文化展览。这引发了网友对传统传承的大讨论。 网友甲:传统是古人的,已经不适宜了,传承、阐释就是复古、尊古。

网友乙:注重传统形式的延续,不如关注传统精神的传承。

网友丙:传统都是沉淀下来的经典,对传统就要“顶礼膜拜”。

网友丁:传统需要传承,但更需要创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 ⑴ 两个“暗”字,描绘了一幅“淡云遮月,长堤上柳枝繁荫,遮蔽了停泊在堤畔的远行之船”的画面,(2分)抒写了作者江边送别的怅惘之情。(2分)

⑵末两句作者虚实结合,立足眼前,想象到来年的今夜,会再到月下花前,重现今夜送别的情景;(2分)同时,此二句以景结情,抒发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1分)而“去年”“今年”“来岁”的循环往复,更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1分)

二1.⑴ 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1分)凸显了妇女不愿失去孩子及怕失去孩子的恐惧心理,反衬了日本军人的残暴。(1分)

⑵环境描写,渲染了肃杀的氛围,(1分)衬托了坂元的残忍,暗示了遣返民面临的一场灾难即将来临。(1分)

2.突出表现了开拓民的艰难处境,他们多日受饥挨饿,吃奶的孩子无奶水可吃;(2分)加剧了矛盾,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孩子们因饥饿难耐的阵阵哭声增加了板元的恐惧,促使了他的对开拓民的残杀行动。(2分)

3.她勇敢无畏,立场分明,她阻止坂元率领的日军化装为开拓民;她善良睿智,当坂元要杀孩子们时,她第一个站出来恳求坂元把孩子们寄养给中国百姓,她以善良之心知道中国百姓是仁善的;她具有强烈的正义感,憎恶残暴,临死痛斥板元。(每点2分,回答出两点并各有分析即可。)

4.符合人性发展的逻辑,坂元被孩子的哭声以及加藤代子阻止和痛斥激怒,使其丧失了理智,兽性大发,从而无所顾忌,充分突显了其人性恶的一面;符合作者情节设计的逻辑,暗示爆炸声必将引来苏军,坂元集团会招致覆灭的命运;符合人们的认知逻辑,有助于深化主题,引发人们对日本军国主义暴行的反思。(每点2分,共6分。若只答不符合不给分;答不符合,并说出合乎情理的理由酌情给分。)

三、【写作提示】材料是四位网友对传统传承的不同认识。

从网友甲来看,是对传统的否定,认为传统与时代不符,传承就是复古,由此可从反面立意:(1) 对传承传统不可一味否定;(2)复古并非真正的传承;

从网友乙来看。是对传统传承内容的认识,认为传承不仅妻传承形式,更要传承精神。由此可确立如下立意:(1)要传承传统精神;(2)传统形式与传统精神的传承。

从网友丙来看,是对传统经典的膜拜。由此可确立如下立意:(1)对传统经典不可一味膜拜;(2)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从网友丁来看,其认为对传统不仅要传承,还要创新。由此可确立如下立意:(1)传承传统需要创新;(2)传承与创新。

当然,也可将四者结合起来立意,将传承和创新与当前社会上的某些现象结合起来立意行文。

小学诗歌一

祖国永远在我心中

祖国走进我的心中,

它是多么巍峨多么庄重,

它使我信心倍增,

它使我热血沸腾!

祖国啊,你是家乡流淌的小溪,

你是门前葱绿的山岭,

你是妈妈脸上亲切的笑容,

你是老祖国古老的纺。

你是长城上的一块砖,

你是黄山上的一棵迎客松,

你是秦皇陵和兵马俑,

你是北海九龙壁上腾飞的九龙。

祖国啊祖国,我们是你的儿女,

为了你的伟大你的辉煌,

我们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祖国啊,你永远在我的心中!

老师,您辛苦了

——老师,您辛苦了

是您——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 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

是您!老师!

您用辛勤的汗水,

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苗。

是您——把调皮的我们

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的人?

是您!老师!

您的关怀就好似和煦的春风

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是您——把幼小的我们

培育成懂事的少年?

是您!老师!

您的保护让我们健康成长。

在金秋时节结下实果。

您辛苦了!老师!

在酷暑严寒中辛勤工作的人们。

您辛苦了!老师!

把青春无私奉献的人们。

我们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您辛苦了,老师!

我也只能帮到这里了老 师

老师——您如春天中的蒙蒙细雨,

滋润着花儿,灌溉着大地,

而我们再着吮吸着细雨茁长成长。

老师——您如秋天里的一丝风,

吹黄了大地,唤金了稻谷,

而我们得到了丰收的硕果。

老师——在我黑暗的人生道路上是您为我点燃了一盏最明亮的灯;

老师——再我迷蒙的人生道路上是您做我的引路人; 老师——在我坎坷的人生道路中是您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老师——是您给了我一双强有力的翅膀,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飞翔!

小说是一种与诗歌)

小说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它是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具体描写,用来形象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小说的基本特征:人物刻画、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

定义要点:⑴四种文学体裁是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⑵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二、小说的分类:(最常见的分法)

按篇幅角度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篇幅一般在1000字左右。)

按题材内容分: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历史小说、战争小说、侦探小说等

按文体样式分:诗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章回体小说、童话体小说、传记体小说、笔记小说、话本小说、传奇小说等

按创作技法分:写实小说、写意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现代派小说等

三、鉴赏方法

(一)人物

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和正、侧面的描写角度,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二)情节 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1.开端 交代背景,铺垫下文。(倒叙)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

2.发展 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3.高潮 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4.结局 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①出人意料: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②悲剧: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③喜剧: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④戞然而止,下空白的结尾。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三)环境 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环境描写不管它的直接作用如何,最终是为表现作品主题服务的。 ①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

②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

③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环境描写对人物的烘托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前者叫正衬,后者叫反衬。

④推动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做铺垫 .

⑤揭示社会本质,暗示社会背景

小结 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当然,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以后再进行。

(四)主题的鉴赏

1.从作者背景看主题

要正确理解一部作品,有必要了解作家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背景。小说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也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表现。一部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总是与作家的身世、生活、思想感情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理解小说主题时,必须“知人论世”,这个很重要。

2.从人物塑造看主题

小说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段,都是为了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形象是作者生活经验的结晶,也是作家的生活态度的形象体现。

3.从情节发展看主题

小说写人不能离开人物活动的形式——情节,而情节又是通过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来完成的。当然,故事的中心必须以某些矛盾为内容,矛盾怎样发展、怎样解决,无不体现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从这些看法中理解主题同样也是小说鉴赏中被经常运用的方法。

4.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

小说的主题,虽然作者极力使它不显露出来,但作者在行文中总是要对自己所揭示的矛盾,以及所描述的人物等表现出一定的褒贬倾向或情感色彩。判断作者的这种情感色彩,是理解作品主题时所不可缺少的一环。

5.从整体倾向看主题

在小说的主题鉴赏这个问题上,有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则我们必须永远记住——整个作品,包括作品中的每一个标点和作品里总的气氛在内,都是主题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可以把整个作品看作是表现主题的具体的象征物!我们应当懂得,小说的主题,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与小说诸要素紧密相关的整体体现。正因为如此,理解小说主题的方式方法也不仅仅限于以上谈到的几个方面,而应当是多侧面的、多角度的,小说的方方面面无不闪耀着主题的光彩。一部优秀的小说,其含义——即主题——总是全面渗透在整个作品中的。

(五)语言的鉴赏

语言风格,或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六)标题作用:1起线索作用2点明主题

小说与诗歌

Name:李嘉玮 Class:2013级文英外招班 St.n:2013056526

Gender relations and feminism in Jane Eyre

Jane Eyre,the magnum opus of the English writer Charlotte Brontë,has received great attention and welcome among its readers and critics since its publication on 16 October 1847.It’s believed that the book is an autobiography in which Charlotte Brontë describes her own psychological journey in her life.Th protagonist,Jane, though plain,poor,and lonely,striving for equality with Mr.Rochester in their love,represents the feminism and the resistance to the woman at that time.In this article,I’m going to analyze the gender relations and feminism in this novel. A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me in the novel is the depiction of a patriarchal society. Jane attempts to assert her own identity within male-dominated society. Three of the main male characters, Mr. Brocklehurst, Mr. Rochester and St. John Rivers, try to keep Jane in a subordinate position and prevent her from expressing her own thoughts and feelings. Jane escapes Mr. Brocklehurst and rejects St. John, and she only marries Mr. Rochester once she is sure that their marriage is one between equals. Through Jane, Brontë opposes Victorian stereotypes about women, articulating her own feminist philosophy:

Women are supposed to be very calm generally: but women feel

just as men feel; they need exercise for their faculties, and a field for

their efforts as much as their pothers do; they suffer from too rigid a

restraint, too absolute a stagnation, precisely as men would suffer; and

it is narrow-minded in their more privileged fellow-creatures to say

that they ought to confine themselves to making puddings and knitting

stockings, to playing on the piano and empoidering bags. It is

thoughtless to condemn them, or laugh at them, if they seek to do more

or learn more than custom has pronounced necessary for their sex.

It is also interesting to note that while most readings of Jane Eyre dwell on the fact that Bertha is insane, it is not because she is insane that Rochester hates her (chap.

27). The two specific claims that he makes against her, before she became insane, are that she was intemperate and unchaste and that he therefore felt degraded. Some feminist readings of the novel have taken this to mean that the strictures imposed on women contemporary to the book were such that stepping outside of them could have been construed as insane.

Other interpretations have seen this as evidence that Bertha was syphilitic, and that the romanticism of the book neglects the truth that Edward Rochester would have been as well. The book may use the syphilitic condition as a metaphor for the sexual predation and narcissistic projection of Edward Rochester; Edward says Bertha is

The role and standing of women in the Victorian era is considered by Brontë in Jane Eyre, specifically in regard to Janes independence and ability to make decisions for herself. As a young woman, small and of relatively low social standing, Jane encounters men during her journey, of good, bad, and morally debatable character. However, many of them, no matter their ultimate intentions, attempt to establish some form of power and control over Jane. One example can be seen in Mr. Rochester, a man who ardently loves Jane, but who frequently commands and orders Jane about. As a self-assured and established man, and her employer, Mr. Rochester naturally assumes the position of the master in their relationship. He sometimes demands rather than questioning Jane, tries to manipulate and assess her feelings towards him, and enjoys propping up Jane through excessive gifts and luxuries that only he would have been able to provide. Jane, however, believes in the importance of womens independence, and strives to maintain a position in life devoid of any debts to others.

Her initial lack of money and social status unnerves her, as she realises that without the means to be an independent woman, she is bound to either struggle through life trying to make a living or marry and become dependent on a man. Even after Jane agrees to marry Mr. Rochester, and is swept up in the passion of the moment, the feminist elements of her personality still show through. She is uncomfortable with the showering of lavish gifts, as she resents that they will make her further reliant on and in debt to Mr. Rochester, and thus tries to resist them. Furthermore, Jane asserts that until she is married to Mr. Rochester, she will continue to be Adèles governess and earn her keep. This plan, which was entirely radical and unheard of for the time, further illustrates Janes drive to remain a somewhat independent woman. It was for this reason she suddenly remembered and wrote to her uncle who until now thought her dead.

The only time Jane truly feels ready to marry a man is when she is equal to him. In the end of Jane Eyre, Jane inherits a fortune from her uncle. This allows her to be economically independent from Mr. Rochester. Also, Mr. Rochester becomes lame and blind after the fire that ripped through his home. He now depends on Jane, rather than Jane depending on him. This change in the power dynamic of their relationship unites the two of them once again.

While the significant men present in Janes life throughout the novel all try to, in some form or another, establish themselves as dominant over Jane, she in most cases remains resistant at least to a certain degree, refusing to submit fully or lose all of her independence. The only time Jane feels comfortable attaching herself to a man is

when she knows that she is his financial, 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equal. This final adherence to her strong convictions on the independence of women point out Brontës similar views on the patriarchal Victorian society of the time. In conclusion,in the Victorian Era when women are the accessories of men,Jane Eyre,the small girl with relatively low position,uses learning and personality to require equality and independence,and finally gains social respect and true love.She is the respectable representative of feminism.One the other hand,we can not ignore Jane’s limitations of feminism.Owing to the limitation of time and herself,Jane is not an absolute feminist.

诗歌与小说3

哈尔滨市第八十八中学 于忠伟

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授课日期:2008年 月 日第 节,高二·一班, 月 日第 节,高二·二班

2008年 月 日第 节,高二·三班, 月 日第 节,高二·四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诗经》反映的社会状况及楚辞、汉赋的形成特点;了解唐朝诗歌繁荣的条件、著名诗人和作品;了解宋词与元散曲发展的社会条件和名家名篇;让学生知道明清小说的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及其流变原因。

过程与方法:结合《硕鼠》、《关雎》等研究《诗经》的特点;结合宋词、元散曲名篇的内容和背景研究宋元文人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经》中对美的憧憬和追求,认识屈原的爱国主义:感悟唐诗反映的唐朝历史的兴衰与沧桑;体会宋元文人在作品中表达出的忧国忧民的情愫;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文学成就及其特色。

教学难点:明清小说繁荣的背景以及通过明清小说认识其反映的社会现实。

课时:本节教材用二课时。

板书设计: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经》:305篇,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风、雅、颂,赋、比、兴

2.楚辞:屈原,楚国方言,特点

3.“风骚”——源头

4.汉赋:产生背景,带韵的散文,特点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1.唐诗:背景;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2.宋词:豪放派:苏辛;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3.元曲:含义

三、明清小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阅读引言: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人们的思想、情感在这里郁积、释放。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海洋,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姿多彩!明清小说则将日常生活和普通市民都纳入创作视野,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全景,还蕴涵着作者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和犀利批判。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我们先来看《诗经》,请同学们阅读本目教材的前两个自然段,了解一下关于《诗经》的基本情况,然后我们来通过提问来检验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板书:1.《诗经》

《诗经》又被称为“诗三百”,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诗经》共包括305篇诗歌。

板书:1.《诗经》:305篇

这305篇诗歌从出现的年代来看,是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

板书:1.《诗经》:305篇,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

《诗经》中的风、雅、颂指的是什么?赋、比、兴指的是什么?

板书:1.《诗经》:305篇,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按诗歌的来源分成三个部分。风是周朝时各诸侯国的民歌,统称“国风”;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颂是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其中风的部分最具意义及历史影响,请看教材是如何评价的?风的内容丰富,有的揭露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有的颂扬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手法,请看教材P37《赋、比、兴》的文字阅读框。

同学们学过《诗经》中的哪些篇目?

下面我们来看楚辞,楚辞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板书:2.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板书:2.楚辞:屈原,楚国方言

屈原:本是楚国的大夫,热爱祖国,后因小人诬陷离间而被流放,他把满腔悲愤化为诗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国都城郢被秦攻陷后,屈原百感交集,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下《哀郢》:“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教材中哪些语句可以作为楚辞的特点?

板书:2.楚辞:屈原,楚国方言,特点

特点:自由灵活的句式,瑰丽华美、想像奇特。

至此,教材上将中国古代诗歌两大源头都介绍给了大家。也就是:“骚体”(楚辞)与“风”(《诗经》)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板书:3.“风骚”——源头

请同学们看教材P37最后一个小字自然段。

板书:4.汉赋

司马相如是汉赋名家,汉赋这种文学体裁的产生与时代密切相关。

板书:4.汉赋:产生背景

请看教材: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与其相适应的汉赋被称为带韵的散文。

板书:4.汉赋:产生背景,带韵的散文

其特点是: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

板书:4.汉赋:产生背景,带韵的散文,特点

二、唐诗、宋词与元曲

汉赋的产生与时代密切相关,唐诗、宋词、元曲这样的时代文学也与其时代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先来看唐诗。

板书:1.唐诗:背景

请同学们阅读本目第一自然段,唐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以归纳为几点。

一是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大唐帝国的诞生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生命。二是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使得许多来自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他们把丰富的生活体验、自信乐观和昂扬进取的精神融人诗歌。三是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也为唐诗在格律形式等艺术创作方面提供了借鉴,韵律更加工整、回还有致。

唐诗的繁荣从一个数字上可以得到印证,据记载,唐朝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创作的近五万首诗歌。教材上主要介绍了唐朝的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成就。

板书:1.唐诗:背景;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李白,人称“诗仙”,有人这样概括他:傲世独立,洒脱不羁,风驰电掣,雄浑壮阔。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所以其诗风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教材上对他的诗歌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他充满浪漫主义奇特想象的诗篇中,蕴涵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对人世的深挚关爱。同学们都知道他的哪些作品呢?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川。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以过万重山。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杜甫有两个称呼:“诗圣”、“诗史”。“诗圣”指的是他成熟的写作技巧,凝重的诗风。“诗史”指的是他的诗作内容就是一幅历史的风情图。

杜甫曾经经历过八年的安史之乱(755——763),其作品中的苦涩与艰辛更显其对国与家的热爱。教材的小字摘录了杜甫的《春望》,请同学们阅读。

同学们还知道杜甫的哪些作品呢?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 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 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 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 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 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 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 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 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 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 慎勿学哥舒!

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诗歌沿着“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在艺术上追求浅显平易的诗风。代表作有《卖炭翁》、《杜陵叟》、《琵琶行》、《长恨歌》。

卖 炭 翁

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唐诗之后的时代文学就是宋词。

板书:2.宋词

宋词又被为“长短句”,与诗相比,其优点是:便于更加灵活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按特定的乐调曲谱“填词”。

宋词主要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风格,豪放派的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内容以记事、说理为主,表达内心感慨;婉约派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内容以咏叹个人身世、写景抒情为主。这里需要特别指

教材上分别列举的代表人物是:豪放派的“苏辛”,即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柳永,小字还介绍了婉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李清照。

板书:2.宋词:豪放派:苏辛;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北宋词人苏轼:词风意境开阔,雄浑壮观,代表作品是《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请看教材P39《念奴娇·赤壁怀古》节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南宋词人辛弃疾:词风慷慨激昂、沉郁悲凉,有《稼轩长短句》等作品传世。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kuài,尽西风、季鹰归来?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wèn英雄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此词全文为:“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这首词回忆了金兵南下烧杀抢掠的罪行,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北宋柳永的词作体现市民情趣,委婉含蓄、回还往复,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他在代表作《雨霖铃》中,把依依惜别的离情和肃杀冷落的秋景融合在一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柳永和《雨霖铃》

柳永(约984—1053),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人。政治上不得志,怀才不遇,放荡不羁,喜欢和民间艺人、歌女交往。他对词的发展也作出重大贡献,形式上由字数较少的小令发展为字数较多的慢词;语言上突破文人雅词,吸收了民间俚俗语言;表现手法上形成婉约风格。代表作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中,作者把依依惜别的离情和肃杀冷落的秋景融合在一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也是婉约派的一位代表人物,你知道她的哪些作品呢?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相比较唐诗、宋词而言,元曲可能对同学们来说有些陌生,请看教材是如何对元曲定义的?

元曲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新诗体,虽然也有格律曲牌限制,但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是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的诗歌形式。

为什么教材中会说“汉族文人在元朝进取无望”?①元代推行民族分化政策,阶级矛盾尖锐。②科举取士制度被废除。

正因为汉族文人无法实现人生抱负,他们才会用可俗可雅的元曲来抒发愁闷的情怀或是表达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幻灭。请看教材上摘录的相关诗句。

同学们知道元曲名家有哪些?马致远、张养浩。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与唐诗、宋词、元曲齐名的时代文学是明清小说。

三、明清小说

在第8课《笔墨丹青》的“民间风情”一目中,提到了木刻版画,那时的木刻版画是出现在什么文学作品中的?明清小说。

是作为明清小说的插图而出现的,反映了世俗的审美情趣。

明代书法的特点是什么?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书法也好,绘画也罢,它们在明清时期的特点均体现了明清时期经济繁荣而导致的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因而文化上越来越体现出市民化的特征。而明清小说的繁荣就是应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而出现的。请同学们阅读本目内容,然后我们通过一些关键词来明确本目知识。

明代“四大奇书”: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三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

“三言”“二拍”是晚明的短篇小说集。

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曹雪芹《红楼梦》

“孤愤之书”:蒲松龄《聊斋志异》

长篇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儒林外史》

明清时期产生了这么多传世之作,我们来做一道探究题。教材P40“自我测评”2.概述明清小说的特色,指出这些特色与明清社会变迁的联系。

提示:①明清小说的特色:通过文学手段重树商人等这些原来受歧视的角色的形象,对现实提出深刻批判;②与明清历史的联系:其一,明清时期,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商观念开始淡化。这种风气深深浸染了小说的创作,“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其二,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也蕴藏着深刻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写出了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

小结:文学作品与书法、绘画一样都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作业:教材P40“自我测评”2.概述明清小说的特色,指出这些特色与明清社会变迁的联系。

提示:①明清小说的特色:通过文学手段重树商人等这些原来受歧视的角色的形象,对现实提出深刻批判;②与明清历史的联系:其一,明清时期,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传统的轻商观念开始淡化。这种风气深深浸染了小说的创作,“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其二,明清社会繁荣的背后也蕴藏着深刻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社会日益不满,写出了一批批判现实的力作。

诗歌与小说1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变化

第18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近现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体现的时代特色

难点: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兴盛的背景;《等待多戈》的思想内涵

教学内容

导入

十九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经历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产阶级的统治基本确立;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主导一切;文化上: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更为美好的社会。文学艺术作为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在十八世纪后半叶至十九世纪欧洲大革命与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也出现了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内容,更生动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以后的社会变迁。

一、浪漫主义文学诗歌

1.时代背景(18C后半叶至19C中叶)

(1)欧洲革命或改革成功后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美好景象(自由、平等、博爱)

(2)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反映到文学领域

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中叶,欧洲各国通过改革或革命,资产阶级统治基本确立。知识分子大都受过启蒙思想的熏陶,曾是革命的热情拥护者。但革命后确立的新制度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对18世纪启蒙学者所鼓吹的自由民主思想的实践感到失望,革命时期欧洲动荡的社会现实,资本的剥削给人们带来的失望,文学艺术是现实的反映,文学家们力图从自己的想象中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便应运而生。

2.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1)富有幻想和激情,用丰富的想象对现实世界进行鞭挞和控诉

(2)二是崇尚自由和解放,热情讴歌人民要求自由和民主的斗争

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思潮,原指用罗马语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

浪漫主义文学表达出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与此相对应的是对理想世界的积极追求,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在艺术塑造和个性表达方面强调自由追求,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到顶峰。

3.代表人物及作品

(1)拜伦

①简介

拜伦(1788—1824)英国诗人,出生于伦敦破落的贵族家庭,10岁继承男爵爵位。他曾在剑桥大学读书,深受启蒙主义的熏陶。成年以后,正逢欧洲各国民主、民族革命运动蓬勃兴起,他反对专制压迫、支持人民革命的进步思想,使他接近英国的工人运动,并成为19世纪初欧洲革命运动中争取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的一名战士。

从1809-1811,拜伦出国作东方的旅行,是为了要“看看人类,而不是只方书本上读到他们”,还为了扫除“一个岛民怀着狭隘的偏见守在家门的有害后果”。在旅途中,他开始写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和其他诗篇,并在心中酝酿未来的东方故事诗。

拜伦在英国文学史上素有“恶魔诗人”之称,他巩固了诗坛地位,社会上却因私生活遭受越来越多的攻击,结婚一年多的妻子离他而去,使英国上层人士对他的攻击达到高潮,于是他愤然移居意大利。1823年,希腊传来抗击土耳其斗争高涨的消息,拜伦放下写作中的《唐璜》,去希腊参加争取自由、独立的武装斗争,数月过度劳累导致身体不支,一次又被大雨淋湿,终于一病不起,18245年逝世于希腊军中。希腊举国哀悼,将4月19日定为“国哀日”。他那些雷奔电激、波翻云涌的诗篇,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歌德说拜伦是“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普希金称拜伦为“思想界的君王”;鲁迅坦然承认:他自己早期对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和“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精神,都是从拜伦那里学来的。

②代表作

《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

《唐璜》——“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③思想特色: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

从插图可以看出拜伦“忧郁”的情绪,其作品也时常流露这种情绪。其笔下的英雄形像总是高傲、孤独的叛逆者,他们愤世嫉俗而又孤僻冷漠、坚定无畏而又阴沉冷酷,因此这样的叛逆者又被称为“拜伦式英雄”。通过这样的英雄形像,作者表达了对罪恶社会的深刻憎恨和坚定反抗,也表现了脱离群众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孤独与忧郁。

(2)雪莱

①简介

雪莱(1794—1822),英国诗人,生于贵族家庭。自幼富于反抗精神,深受卢梭等人思想影响,他以诗歌的形式抨击压迫和强权,召唤对于现实的变革。曾就读于著名的伊顿大学、牛津大学,由于思想叛逆,写反宗教的哲学论文被学校开除,投身社会后,又因为写诗鼓动英国人民革命及支持爱尔兰民族民主运动,被迫迁居意大利。在意大利,仍积极支持意大利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后来渡海遇风暴,不幸沉船溺水。终年不足30岁,葬于罗马。

②代表作

《西风颂》——以西风扫落叶象征革命力量扫荡反动统治(西风哟,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③思想特色: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由插图可见雪莱没有忧郁的情绪。其作品一扫拜伦忧伤情绪和矛盾心理,抒发了高昂激愤的革命热情,热情洋溢地展现了作者胜利的信心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在革命运动处于低潮时期的光明、乐观的信念。

思考:拜伦和雪莱有什么相似的经历?文风有什么不同?

相同点:相似经历—两人都出生于英国贵族家庭且教育背景良好,而且又都因为写作反当局反宗教的作品为权贵所不容,因此不得不先后流亡异国;都是浪漫主义诗人,作品以渴望斗争、面向未来、崇尚自由和解放的精神为思想特征;都积极参加欧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把诗歌的创作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

不同点:参考插图和作品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和思想特色

4.影响

①有力支持法国大革命后席卷全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②为欧洲文坛树立一面光辉的旗帜

二、现实主义文学小说

1.时代背景(19C中叶到20C初)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化在文学艺术上的表现。

一方面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赤贫化,资本主义带来的社会罪恶现象惊人增加。文学上,人们不满足于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激情、抽象的抗议和呐喊,而要求真实的描写现实生活、揭露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罪恶,因此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潮风靡欧洲。

“批判现实主义”最早由高尔基提出来,他对其有清醒和深刻的认识。(结合课后“知识链接”,由于历史局限性,批判现实主义未能指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目的不是药彻底摧毁它,而是主张用阶级调和等方法改良。

2. 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1)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

(2)揭露黑暗,塑造英雄

3.代表人物及作品

(1)巴尔扎克及其《人间喜剧》

①简介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被誉为“小说界的拿破仑”,“小说的莎士比亚”等。

②内容与影响

《人间喜剧》由91部小说组成,刻画了2400多个人物形象。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方面可谓入木三分,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 ·葛朗台》、《高老头》。

思考:根据课本第76页小字部分的内容,讨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刻画人物的特点。

葛朗台是欧洲文学史上吝啬鬼的典型,他把所有的感情都集中在金钱和吝啬的乐趣上,只要看到金子,连眼睛都是“黄澄澄的,染上了金子的光彩”,他一年四季都穿一双呢袜,手套要用一年零八个月,领带永远是黑的,晚上一家人只点一根蜡烛,严冬只有在规定的时间才能生火,妻子生病害怕出钱找医生,甚至死前还嘱咐女儿把他的财产保管好,将来到阴间向他交帐。(结合教材的文字阅读框内容)

通过葛朗台这个形象可以看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很注重细节的描写,善于选取典型的生活现象,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提高了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2)托尔斯泰及其《战争与和平》

①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处女作中篇小说《童年》于1852年问世,早年相继写了中篇小说《幼年》《少年》以及一系列描写高加索战争和克里木战争的短篇小说。托尔斯泰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再现了俄国社会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俄国社会的现实生活,揭露了俄国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②内容与影响

托尔斯泰于1863—1869年用了七年时间写成的巨著《战争与和平》,长达130余万字。 这部作品包括了两个互相交错的内容,即俄国的卫国战争和俄国社会贵族家庭生活,这两

部分说明了两个中心:“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描写了俄国人民反抗拿破仑入侵的战争场景,赞扬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展现了在战争与和平交替年代中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具有非凡的艺术成就——罗曼·罗兰对《战争与和平》的评价是“我们时代里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

三、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

1.时代背景

荒诞派戏剧盛行于20世纪50、60年代的西欧世界,哲学上用来形容个人在信仰破灭之后与生存环境脱节的尴尬难堪状态。认为现实世界是荒诞而不可救药的,人生是孤独的,一切追求都是未知数,荒诞派戏剧主要表现“什么事情也没发生,没有人去,也没有人来,真可怕”这样虚无荒诞的人生观。

2.特点

①反传统,一反过去文学必需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②用支离破碎的剧情和反复出现的对白,来表现人们及其理想在现实社会里的荒诞和非理性,从而引发人们关于自身的思考

3.代表: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①内容及表现手法

贝克特“二战”留居巴黎,饱偿战争的悲伤,开始了对人生更深入的思考和探求。《等待戈多》创作于1952年,是贝克特成名作,也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品。

该剧由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两位流浪汉的对话组成,他们一直在等待一位叫“戈多”的神秘人士的到来。此人不断送来各种信息,表示马上就到,但从来没有出现过。两位流浪汉设想了种种站不住脚的假设,认为他们的存在一定有某种意义,希望戈多能带来解释。但戈多是谁,他代表什么,剧中只有些模糊的暗示。全剧没有完整连贯的情节和明确的时间、地点,结尾是开端的重复,终点又回到起点,可以周而复始地演下去。

作者就是用这种怪异、离奇、荒诞的内容和形式去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控制,表现生活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普通人的尴尬难堪的处境。剧中人对于戈多的徒劳等待,表现了西方人精神上的空虚以及对生活的无望和麻木,剧中人彼此间的不可分手离弃,则隐喻着西方人渐已丧失了独立、健全的人格,也反映了在冷漠的西方世界中人的某种精神需要。

思考:如何看待《等待戈多》在现代戏剧中的思想价值?

《等待戈多》围绕“迷惘的等待”这个主题展开,它试图论证:我们存在,所以我们等待,因为我们等待,所以我们存在。“戈多”也许只是某种生活的名称,它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它引发人们对于更深度问题的思考,如:从未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就被投入到了世界,投入了生存——我们如何才能和这个事实妥协?我们是谁?自我的本质是什么?看似荒诞不经的喜剧,却引发人们关于本质问题的深度思索,而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正是《等待戈多》的思想价值。

②内容与影响

《等待戈多》表面上是在描写人生中乱七八糟的东西,实际上是力图抓住人类生存的最本质的方面。因此从上映起就反响热烈,一举成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自我测评

1、拜伦和雪莱的诗歌各具什么风格特点?

答:(一)、拜伦:以“辛辣地讽刺现实社会”为其特色

(1)、创作了大量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的诗篇,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塑造出一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人称“拜伦式英雄”。

(2)、以长诗《唐璜》为例,这部作品内容丰富,气势宏伟,批叛锋芒犀利无比,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二)、雪莱:是热情展望未来理想社会的天才预言家,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通的爱

——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的主义精神。

(三)、共同点:

(1)、两人都经历了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革命高潮,都支持各国人民的民族民主运动,以诗篇为武器,鼓舞各国人民的斗志,激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2)、他们都积极投身于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并用自己的作品有力地支持了欧洲各国争取自由和民主的斗争。

2、以《人间喜剧》为例,简析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答:(一)、背景:从《人间喜剧》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法国社会里

(1)、金钱主宰着一切。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社会矛盾逐渐尖锐化。资本主义的逐渐巩固和社会财富的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则是广大人民迅速陷入赤贫。

(2)、浪漫主义的幻想和呐喊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鞭挞资本主义罪恶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二)、影响(意义、艺术价值):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1)、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腐朽和丑恶的本质,描绘出极为广阔的资本主义社会复杂丰富的生活图景,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2)、其经典作品是人们认识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为人类文学艺术宝库增添了光彩夺目的瑰宝,善于以精细入微、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再现时代风貌。

(3)、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它未能指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他们“批判”现实,却“没有什么可以肯定的”。

3、为什么《战争与和平》被誉为“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

答:(1)、《战争与和平》是一部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它描写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赞扬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展现了在战争与和平交替的年代中,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画画。

(2)、其情节安排,是以拿破仑入侵俄国期间的俄国社会生活和两军大战的生动画面作为背景的,描绘出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光辉和阴暗面。

4、如何看待《等待戈多》在现代戏剧中的思想价值?

答:(1)、贝克特所表现的荒诞,这种哲学意义上的荒诞之所以产生,乃是因为人类出于理性总是严肃地选择有意义的生活,而世界总是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于是我们怀疑这种意义,怀疑理性,但又无法放弃对意义的理性追求,于是构成永恒的冲突,特别是在现实生活危机重重的时代,这种荒诞感会比一般时期更为突出,“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

(2)、《等》围绕“迷惘的等待”这个主题展开,它试图论证:我们存在,所以我们等待;因为我们等待,所以我们存在。反映了现代人面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失落,找不到出路的精神状态。

(3)、“戈多”也许只是某种生活的名称,它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它引发人们对于更深度问题的思考,如:从未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就被投入到了世界,投入了生存——我们如何才能和这个事实妥协?我们是谁?自我的本质是什么?看似荒诞不经的喜剧,却引发人们关于本质问题的深度思索,而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反映了现代人的失望、苦闷和迷惘的精神世界;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在两次世界大战以来在政治、经济、精神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如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压力加

重,精神世界的空白、虚无,理性主义、英雄主义再也唤不起人们的热情,悲观主义、虚无主义于是乘虚而入。

小学诗歌1

小学诗歌1

春天的梦

又一次送走了寒风与雪花 又一次送来了春风与鲜花 她像一位可爱的小姑娘 来把大地描绘 给树枝装上新芽 给草地播散鲜花 你看,菜花儿开了 大地有了金黄的地毯 微风带来了小雨滴 给小草带来了恩泽 你再看

鲜花小草中,彩蝶飞舞 给春天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让我们走进春天 做一个成长的美梦吧

小学诗歌2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小学诗歌3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小学诗歌4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小学诗歌5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小学诗歌6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小学诗歌7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中学诗歌1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 以咏志。

中学诗歌2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中学诗歌3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中学诗歌4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中学诗歌5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中学诗歌6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中学诗歌7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中学诗歌8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nl小诗歌

合肥市南门小学教育论坛 » 科学启蒙 » 【教学】什么是能量?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发新话题 发布投票 发布商品 发布悬赏 发布活动 发布辩论 发布视频

打印 【教学】什么是能量?

huangxin

版主

注册会员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5-6-21 22:45 只看该作者

【教学】什么是能量?

很简单--能量是做事的动力。虽然你看不见它,但是它每天都会在我们周围发生成千上万的反应。事实上,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或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世界上有许多各种各样的能源,如水能、核能,

石油、煤、天然气、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和风能等。当你蹬着滑雪板在树林中风一般滑行时,当你把鸡蛋敲入煎锅里滋滋冒油时,浅浅的小水坑开始结冰时,你的小伙伴长高时,变色龙变色时,闪电哗啦一下划亮夜行者前方的路时,唱片转动而美妙的乐曲悠悠地响起时……你看,这些都是能量在发挥作用。少年科学院复活了,系列活动邀请你来参与!

UID78 帖子199 精华0 积分0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4 小时 注册时间2003-10-15 最后登录2008-5-19

查看详细资料TOP

Cleveland

新手上路

注册会员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2#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5-7-25 20:48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能量

“能”通常是指物质做功的多少。

UID644 帖子1 精华0 积分0 阅读权限10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05-7-25 最后登录2005-7-25 查看详细资料TOP

xialin

版主

QB团队成员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3#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5-7-28 17:30 只看该作者

哦,原来是这样啊!这就是能量..[/SIZE]我是2001届3班夏林我的QQ是:448197471[url=http://wpa.qq.com/msgrd?V=1&Uin=448197471&Site=[Discuz!]&Menu=yes][/url]

UID104 帖子1262 精华0 积分0 阅读权限100 来自当然是合肥!! 在线时间23 小时 注册时间2004-4-26

最后登录2008-5-17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TOP

jjlcao_196742

版主

被封锁用户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4#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5-7-29 09:11 只看该作者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COLOR=DarkGreen]友谊像风,风过留香;[/COLOR]

[COLOR=Blue]友谊像水,水过留痕。[/COLOR] [COLOR=Red]希望大家

记住我,活泼、聪明的史闻悦![/COLOR] :D ;)

UID148 帖子203 精华0 积分0 阅读权限100 来自愿望の宫殿§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04-8-4

最后登录2006-8-28 查看详细资料TOP

xialin

版主

QB团队成员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5#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5-8-25 15:58 只看该作者

[QUOTE=jjlcao_196742]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QUOTE]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是2001届3班夏林我的QQ是:448197471[url=http://wpa.qq.com/msgrd?V=1&Uin=448197471&Site=[Discuz!]&Menu=yes][/url]

UID104 帖子1262 精华0 积分0 阅读权限100 来自当然是合肥!! 在线时间23 小时 注册时间2004-4-26

最后登录2008-5-17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TOP

zhurongjun

新手上路

QB团队成员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在线 6#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6-3-26 10:04 只看该作者

听说过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E=mc^2和亏损关系(在E 和m 后面加一个三角形):rolleyes:

[COLOR=DeepSkyBlue][SIZE=3]我是六(5)班的朱容鋆[/SIZE][/COLOR]记住: :super: :super:

就是我强, :cool: :cool: 就是我酷 :D

UID845 帖子72 精华0 积分0 阅读权限10 来自n维空间 在线时间10 小时 注册时间2005-10-20 最后登录2008-5-20

查看详细资料TOP

陈逸明

新手上路

注册会员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7#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3-12 17:04 只看该作者

引用:

原帖由 zhurongjun 于 2006-3-26 10:04 发表

听说过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E=mc^2和亏损关系(在E 和m 后面加一个三角形)

???????一句也听不懂大家好!我是六三班的陈逸明。我的qq是:631133784

UID1176 帖子122 精华0 积分0 阅读权限10 来自自由自在…… 在线时间8 小时 注册时间2006-10-10

最后登录2008-4-13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TOP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教育教学

小学英语

综合学科

小学数学

数学日记

小学语文

作文接力

好书袋袋裤

鱼儿网上游

心语与心弦

花开的声音

星星城堡

栀子花开工作室

班级管理

教育沙龙

美文赏析

学生天地

奥运网上行

学习方法

好书推荐

心理咨询

科学启蒙

电脑小博士

电脑课堂

QB天地

网页制作

家庭教育

家长交流区

家教园地

家教解答

休闲

娱乐

灌水乐园

精彩贴图

站务区

论坛投诉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记录 公众用户组 个人空间管理 升级个人空间 基本概况 版块排行主题排行发帖排行积分排行 交易排行 在线时间 管理团队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08-5-20 17:28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合肥市南门小学 - Archiver - WAP - TOP

Powered by Discuz! 6.0.0 © 2001-2007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116208 second(s), 7 queries.

诗歌小故事

《宋之问巧遇骆宾王》

唐诗人骆宾王曾参与起兵反对武则天,但归于失败,他只得隐姓埋名,出家当和尚。

这天,杭州灵隐寺来了一个年轻的游客,此人正是宋之问。晚间,宋之问于寺间长廊漫步,

见皓月当空,野山魃魃,便诗兴大发,吟出“鹫岭郁昭哓,龙宫隐寂寥”两句诗来,自觉有些

意味,可是下面两句却一时接不上来。长廊尽头,宋之问忽见一老僧打坐。他便上前招呼。

老僧抬眼寒喧几句,道:“老衲倒有两句——”于是,他缓缓吟来:“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

潮。”宋之问听了,深感佩服。

宋之问回房细细品味,觉得老和尚的两句妙不可言,第二天一早就兴冲冲地跑去拜见老

和尚,可不见人影。正在徘徊怅然之际,一个小和尚经过,宋之问赶忙上去询问,和尚道:

“噢,他就是骆宾王啊。” 宋之问曾经被朝廷流放到广东罗定县一带,后来偷偷地从那里逃回家乡,这首诗就是逃

跑途中,经过汉江时写的,感情比较真挚。

前两句回忆流放到广东时,不仅生活困苦,而且还得不到家人的任何消息。这种情况持续了

很长的时间。“断”和“复”字用得很好,表现出诗人在广东度日如年,与世隔绝的痛苦。

后两句写了一个逃亡之人接近故乡时的矛盾之情:一方面诗人日夜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

刻担心家人由于自己的牵累而遭受不幸。而且这种矛盾之情越接近家乡时就越强烈,导致诗

人特别害怕碰到熟人,害怕自己的担心会变成现实。

此诗写了古人在遭受流放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的发展。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诗人的心

情。这种抒写真切可感、富有感情,耐人寻味。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两句,后代曾广为流传。

推荐访问:小年 诗歌 关于小年的古诗 关于小年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