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科学思维做好巡视(巡察)工作

 运用科学思维做好巡视(巡察)工作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以保证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肩负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纠正党内政治偏差,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监督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党的初心使命提供有力保障的特殊使命和重大政治责任。做好新时代巡视工作,必须自觉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运用战略思维,始终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战略高度来思考谋划,坚持把“两个维护”作为巡视工作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思维能力是一种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其目的是为实现党的初心使命提供强有力的监督保障。因此,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坚守职能定位,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来对待巡视,充分认识巡视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位置。

 “两个维护”是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巡视工作中,必须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巡视机构和巡视干部要带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要认真履行政治监督责任,聚焦党组织的职责使命,

 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对照被巡视单位“三定”规定,督促被巡视党组织及其领导干部切实做到“两个维护”。重点要加强对党委(党组)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落实巡视、审计、主题教育整改等方面的监督,深入查找存在问题。要推进政治监督的具体化、常态化,紧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要内容加强监督检查。巡视工作要自觉服从服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局,立足职能,加强政治监督,查找政治偏差,督促被巡视单位党委(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运用历史思维,以史鉴今、鉴往知来,善于从历史视野和发展规律中去发现和研判问题。“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巡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巡视组对被巡视单位政治生态的画像和对党组织及其领导干部存在问题的反映,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将问题置于过去、现在、未来的

 历史发展过程中进行思考,注重把握问题产生的根源、演变进程及其内在逻辑,从而精准发现问题、判断问题、反映问题。

 巡视干部必须加强历史学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要加强党史学习,了解我们党是怎样走过来的,为什么能走到今天,从党的历史中吸取智慧和营养,把握党的建设规律,坚定党的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激发高质量做好巡视工作的内在动力。“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要从我国历代的巡视制度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借鉴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更好地做好新时代的巡视工作。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政治生态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与其历史文化密切相关,是长期以来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找准被巡视单位存在的问题,真实反映被巡视单位当前的政治生态,必须深入了解这个单位历史文化,了解这个单位过去的政治生态状况,看看发展变化的轨迹,多视角去剖析原因,进而作出评判并厘清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巡视单位及其领导干部,使巡视反馈的问题和意见能被巡视单位认可,并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运用辩证思维,正确认识和分析矛盾问题,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的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要求我们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推进巡视工作

 高质量开展,就必须努力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

 要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地看待被巡视单位存在的问题。巡视不是去宣传成绩、总结经验,而是奔着问题去的,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但要真正找准被巡视单位的问题,准确把握问题的性质,对问题作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判,就不能不客观认识被巡视单位的成绩。对于绝大多数被巡视单位来说,成绩是主流,存在的问题多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也是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看到问题而抹杀成绩,不能因为被巡视单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就把问题夸大化、极端化。要坚持“重点论”,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好巡视工作,既要全面思考问题,又要突出重点问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对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分析研判,哪些是重点,哪些不是重点,心里要有杆秤,有个衡量标准。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评价一个地方的发展,不能光盯着发展速度,而是要看发展质量,要对标对表新发展理念来研究分析问题,推动被巡视地方和单位的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多干打基础、管长远的事,不做急功近利的事,不做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事,不能让本届的政绩变成后任的包袱。

 运用创新思维,坚持因时制宜、与时俱进,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创新是巡视工作的生命

 力所在。巡视工作要不断深化发展、持续发挥利剑作用,就必须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开拓创新。

 要深入推进巡视机制创新。着眼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断创新监督机制,更好地把巡视监督与纪委监委的日常监督、专项治理、派驻监督衔接起来,与组织、审计、信访等相关部门工作协同起来,与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贯通起来。要持续推进巡视方式方法创新。充分运用巡视工作条例赋予的各种方式方法,针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做到“因时而变,随事而制”,更好地发挥“千里眼”“顺风耳”“侦察兵”作用,更加精准地发现问题、反映问题,为推进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发挥应有作用。

 运用法治思维,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依纪依规依法开展巡视。国有国法,党有党规党法。法律是治国之重器,纪律是治党之戒尺,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从国家的角度是依法治国,从政党的角度是依纪依规治党。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需要强化法治思维。

 巡视作为党内政治监督,要着力发现并推动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的问题,对标对表“纪”与“法”“两把尺子”。在巡视工作中,要坚持挺纪在前、纪法衔接,严格依纪依

 规依法办事。要加强法治教育,认真组织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学习宪法和《监察法》等国家法律,引导巡视干部强化法治精神,提升法治理念,自觉做到一切立身行事以党章和宪法为准绳,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都要体现法治精神,把法治思维和法治要求贯通于巡视工作的全过程。要认真贯彻落实巡视工作条例,严格按照条例规定的巡视范围和内容、巡视工作方式和权限、巡视工作程序、巡视的纪律和责任开展工作,确保巡视监督行为的目的、权限、内容、手段、程序、结果合乎党纪国法之规定,尤其要坚守“不干扰被巡视地区(单位)正常工作、不履行执纪审查的职责”的“两不”规定,不断增强依纪依法开展巡视工作本领。

 运用底线思维,高度重视风险管控,确保巡视队伍过硬和巡视工作顺利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巡视监督是政治监督,巡视工作是一项要求很严、标准很高的政治工作,必须认真研究,科学谋划,未雨绸缪,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和风险等进行有效管控,打有准备、有把握之战。

 “打铁必须自身硬”“在我无瑕,方可律人”。树立底线思维,最重要的要防范巡视队伍自身风险,防止巡视干部逾越底线。巡视干部“手握尚方宝剑”,有一定的权力,有权力就有可能被腐蚀被围猎。因此,要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经常开展纪律教育,注重加强日常管理,把巡视队伍建强,让巡视干部过硬。要强化

 风险意识,坚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自我修养,严格自我约束,坚守精神高地,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慎独慎初慎微慎欲,严守做人、处事、用权、交友底线。要强化廉洁意识,严格对标对表查找差距不足,严守巡视干部的纪律规矩,切实在清正廉洁方面从严要求、作好表率。要强化保密意识,充分认识保密纪律既是巡视工作纪律,更是政治纪律,必须严格遵守,真正做到守口如瓶、防意如城,严密防范失泄密事件的发生。要强化担当意识,始终坚持原则、恪尽职守,勇于“唱黑脸、当包公”,“敢于亮剑,敢于斗争”,把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自觉和政治修养融入灵魂,外化于勇于担当尽责的行动自觉和工作成效,严防在巡视了解中出现对应当发现的重要问题没有发现,对发现的重要问题不如实报告等问题。要强化稳定意识,高度重视巡视期间社会和谐稳定,尤其要高度重视信访接访工作,为保障巡视工作顺利开展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管党治党严峻形势,党中央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审时度势,以霹雳之势、雷霆之声、千钧之力,持续推进反腐败伟大斗争,已经形成压倒式态势并巩固提高。巡视成为这一历史进程和宏大画卷中名副其实的“尖兵”和“利器”。随着党内监督向纵深发展和向基层延伸,发挥巡视震慑作用,面临众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的考验,需要强化系统化的工作思维和实践方法。

  发挥巡视监督震慑力,是巡视工作永恒主题。巡视监督震慑力主要通过“发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机制”等工作过程与环

 节来体现,而单一的、分散的、碎片的和简单重复的工作手段和方法,已经难以或不能适应新的需要和变化,对于系统化思维与方法提出了更加迫切和更为严格的要求。否则,巡视监督震慑力就难以充分体现,就会大打折扣。

  巡视监督系统化的思维和方法,关键要在“整体性、协调性和穿透性”上下功夫。这是因为,如果“整体性”不够的话,巡视发现问题就会越来越困难。当下,经过全党努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纪律建设得到全面加强,违反党的纪律和规矩的现象和行为已大为减少,党内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局面加速形成。总体而言,我们党在加强对一切工作全面领导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和趋势性减少。但是,变异性问题多了起来,隐身性问题多了起来,深藏的问题多了起来,改头换面的问题多了起来,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交织的问题多了起来。因此,巡视中要发现这些问题,仅仅依靠传统的信访举报、谈话了解、问卷调查、资料查询等方法已经不够甚至捉襟见肘,需要多手段与方式的联动,从整体性上拓展发现问题的视野、空间、层次和深度。

  如果“协调性”不够的话,巡视推动整改问题就会越来越低效。巡视发现问题不整改比不巡视效果更坏,巡视整改是需要派出巡视和被巡视党组织共同完成的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必须协调行动。尤其是被巡视单位党组织要联系实际,夯实基础,细化标准,优化环节,不能打丝毫的折扣。而且,随着发现问题层次和复杂程度的增加,推动整改问题需要在不同时期、不同环节和不同对象之间的连贯协调与

 动态平衡,任何一个环节和领域的不协调,都可能成为整改问题低效甚至无效的“空洞”或“漏斗”。因此,各个单位和部门要同向发力、同步发力,既注意统筹兼顾又注意突出重点,既注意抓住主要矛盾又注意抓好矛盾的主要方面,既注意巩固长项又注意补齐短板,从协调性中体现有效性,在持续强化有效性中增强震慑力,真正做到具体、深入和全面地整改问题,避免“避实就虚”、“前紧后松”和“此严彼宽”现象,通过整改工作环节与过程的最充分协调,保证质效的最大化。

  如果“穿透性”不够的话,完善长效机制建设就会越来越脆弱。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是管党治党的根本目标和目的,需要处理好“树木”与“森林”的关系。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与基础性实践手段,从现实意义上讲,要起到治“病树”、扶“歪树”和拔“烂树”的作用。从长远作用上讲,要担当起涵养党内政治生态的历史重任,需要针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并根据变化的情况,推动党内制度的完善,并以这些制度为“基石”,加强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约束。作为巡视成果运用的产物和产生震慑作用的标识,这些制度要科学、严谨、好用和管用,并从本质上体现穿透性原则。就是注意制度之间的贯通、联系与衔接,既从把握共性中防止重复性问题的发生,又从把握个性中防范典型性事件的重演,制度和机制不是“牛栏关猫”,不是“昙花一现”,更不是好看不能用的“花瓶”,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因为制度性、机制性缺陷带来“假象约束”的监督漏洞与陷阱。

  巡视工作系统化的思维和方法,就是要从历史、现时与未来的结

 合上,从发现问题、整改问题与完善机制建设的结合上,做到在每一个环节上共同发力,在每一个时间节点上协同发力,在每一个监督对象上持续发力。既要使每一种手段和方法,形成相对独立的效力,又要使不同方法和手段之间,产生协同效应;既要在已经熟悉的空间和领域中有用管用,又能在不断变化的条件和环境中发力发威,发挥“治本”功效。比如,在采用谈话方式发现问题时,要注意谈话方式本身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差异性,形成获取问题来源和渠道的开放性体系。还要注意与查阅资源、座谈了解、实地走访等手段相结合,构建立体式、深入性发现问题的工作格局。再比如,发现问题与整改问题一定要贯通起来,不能前紧后松、虎头蛇尾,要从体现政治高度和针对问题背后的问题中,把问题整改明白、整改到位和整改彻底,并坚持底线思维和战略思维的结合、管眼前与谋长远的结合、管事与管人的结合,使巡视发现问题、整改问题的过程,真正融入管党治党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和优化体制的全过程之中。

  从发展方向和根本原则上讲,巡视要发挥“发现问题、形成震慑”的作用,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以党章党规为统领,以习近平新时代巡视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四个自信”,树牢“两个维护”,忠实履行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探照灯”和“显微镜”职责,这是巡视监督震慑力的根本所在。而从具体工作过程和环节上讲,要强化其方法和手段的系统化,通过“系统化”建设,既为巡视工作的深入深化提供强大力量,又为巡视方式的优化优良提供坚实保证,从而使我们党从严治党、反腐倡廉“寸土必争”和“寸土不让”的庄重承诺,在

 不断彰显巡视震慑力中更加深入人心。

推荐访问:巡察 巡视 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