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古鉴今,读写共生-语文教学论文] 读写共生

赏古鉴今,读写共生-语文教学论文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代诗文既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也是一座流光溢彩的写作资源库。经受人类历史文化长河的不断冲刷淘洗,那些灿若群星的人物形象、跨越时空的情感体验、烛照千古的名言警句,依然在当代文化生活中熠熠生辉,全方位给我们呈现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大餐”。在古诗文教学中,教者要引导学生以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以“读”衍生“写”,又以“写”反哺“读”,将古诗文的阅读鉴赏和写作素材的积累、写作训练结合起来,达到读与写的共生共长,整合并生成新的写作资源。[1]以此深化对经典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提升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

具体说来,从古诗文中全方位整合写作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知人论世,积累人物文化素材

古诗文的阅读鉴赏,离不开对作者和写作时代背景的把握,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如果作品叙写的是历史中的真实人物,也应包括对他们的了解。例如读杜甫《蜀相》诗,了解杜甫一生的遭际和政治抱负,也要对诗中所写的诸葛亮的生平和功绩有所了解;读班固的《苏武传》,了解作者班固的坎坷遭遇和编修《汉书》的经历,也应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结合《答苏武书》等史料乃至后人评述,对历史人物苏武有一个全面而立体的认识。同时,深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弄清作者创作的时间以及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也很重要。《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安史之乱”持续五年还未平定,而诗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完全落空,生活艰难困苦。了解这些就不难得出:读《蜀相》读诸葛亮,其实就是读杜甫自己;同样,苏武身上所体现出的可贵的民族气节和忠君爱国情怀无疑也是班固所肯定和追慕的。

知人论世的目的不仅在于理解作品,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物文化写作素材。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杜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潜心倾力修史、渴望建功立业的班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苏武……无论是作者还是他们笔下的人物,都是栩栩如生的写作素材。教者在阅读教学中,要恰当适时地介绍作者,交代写作背景,更要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将这些素材和有关话题相互联系,有效地积累这些素材并用到写作当中。例如苏武这个素材就可以和“气节”、“爱国”、“定力”等话题相适应。

二、领悟思想,积淀民族文化智慧

《课标》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2]经典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往往跨越了时间和空间,传达出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揭示了

推荐访问:共生 读写 语文教学论文 赏古鉴今,读写共生-语文教学论文 赏古鉴今读写共语文教 赏古鉴今读写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