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局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重点

今年是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在过去的一年里,市农业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和市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要求,抓住国家加大农业投入、扩大内需等机遇,以科技人才为支撑,以项目推动为动力,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稳定发展粮油生产,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完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加强农村经营、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强化农民负担监管,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和农村科教培训力度,推进了全市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市社会的繁荣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全面完成了州、市两级下达的各项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现将2011年所做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1年工作回顾  

(一)农业经济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根据测算,2011年全市预计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31.44亿元,同比增长(   )6.57 %,农业增加值(   )19.66亿元,增长(   )6.30%。农民总收入预计完成22.45亿元,第二产业收入2.01亿元,第三产业收入1.3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777元,增长21.21%,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二)粮食生产稳步推进  

按照省、州、市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我局狠抓粮油结构调整、良种良法推广、标准化生产示范,但因香蕉入地、城市建设、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全市粮食种植和生产形势严峻。2011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39.47万亩,总产量11.19万吨,分别完成州下达目标任务数的98.68%和90.53%。其中:稻谷14.63万亩,玉米21.70万亩,其他粮食作物0.7万亩。  

(三)冬季农业快速发展  

据统计,2011年,XX市完成冬季农业13.2万亩(不包括香蕉面积),其中:早稻2.4万亩,实现产值4.2亿元。在冬季作物生产中,鲜食玉米是我市的特色产业,由鲜食甜玉米和小糯玉米两部分构成。甜玉米以冬季生产为主,糯玉米则可全年生产。2011年,XX市冬季甜玉米种植面积为1.5万亩,总产量1.5万吨,创利润4500万元;小糯玉米种植面积2万亩,总产1.6万吨,创利润5000万元。2012年,全市冬季农业生产力争突破15万亩。  

(四)经作生产提质增效  

1.橡胶生产  

全市民营橡胶面积184.59万亩,开割面积108.22万亩,同比增长109.7%。截止 11月20日 干胶产量完成8.47万吨,完成增产0.58万吨任务,产值达25.40亿元。在全市7个乡镇的8个村委会15个村民小组970户农户共改造低产胶园9500亩,建立核心示范区8个,示范面积1050亩,通过改造每亩增产8 -10千克 ,可增加收入270元。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天然橡胶良种补贴工作,全年共补贴植胶面积 1.3万亩,补贴苗木42.9万株,其中:袋装苗41.9万株,裸根苗1万株,补贴总金额为126.7万元。        

2.茶叶生产  

XX市茶叶产业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全国茶叶产业不景气等因素的影响,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年全市民营茶叶种植面积为25.41万亩,与去年年末持平;茶叶采摘面积24.51万亩,同比增长6.6%。全年产干毛茶1.42万吨,完成增产0.08万吨任务,平均亩产 44公斤 ,全年茶叶总产值2.1亿元。全年计划完成低产茶园改造2万亩,现已对地产茶园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扩台扶梗、病虫害防治、合理修剪等技术措施,同时开展茶叶栽培技术培训。预计明年将继续开展增施肥料、茶园水利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等改造措施。  

3.果蔬生产  

2010年全市实现蔬菜瓜果生产总面积22.1万亩,其中:蔬菜8.53万亩,水果13.57万亩;总产量33.01万吨,其中:蔬菜13.83万吨,水果19.18万吨;平均亩产值分别为4000元和2500元,生产总值达7.01亿元,其中:蔬菜2.21亿元,水果4.8亿元。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高山蔬菜、反季蔬菜、优质蔬菜等为重点的高效特色蔬菜产业,培育形成了勐旺蔬菜开发生产区、普文蔬菜生产优势区、嘎洒保障生产区、勐龙茄果类反季节蔬菜生产区、勐宋高山蔬菜生产区、勐罕瓜类生产区等。同时,抓好景讷、勐养、大渡岗等蔬菜生产,重点开发勐旺、勐龙勐宋蔬菜产业;二是突出打造冬季蔬菜生产基地。在勐龙、嘎洒、勐养、勐罕、普文等蔬菜基地,通过扶持种植大户、宣传推介、标志包装上市等措施,全力打造冬季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三是整合资金,推动示范基地建设。2011年整合各类支持蔬菜生产资金958万元,重点抓好勐龙镇曼法村1100亩中央财政支持的现代农业发展蔬菜基地和勐宋高山蔬菜生产基地、嘎洒镇曼洪冬季甜玉米蔬菜基地、普文镇坡脚蔬菜生产基地、勐旺乡蔬菜基地等五大基地建设;四是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建全蔬菜等产品质量等的检测和监控,投资300万元在市农业局建立XX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开展对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等质量安全监测,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勐养、普文2个农药残留速测站,推进对乡镇辖区内果蔬类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监测。  

(五)畜牧渔业生产势头强劲  

2011年,全市肉类总产量1.317万吨,猪肉总产量0.93,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15%和101.09%。其中生猪出栏 14.2万头,存栏 17.1万头,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 100.71 %和100.59%;牛出栏1.23万头,大牲畜存栏 2.25 万头,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 101.65%和101.8%;家禽存笼 138 万羽,出笼155 万羽,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 101.62 %和 101.31%。。  

水产养殖面积2.92万亩,同比增加210亩,增幅0.7%,其中:池塘面积2.21万亩,水库养鱼面积0.71万亩,稻田养鱼面积1.0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预计完成1.78万吨,同比增加0.22万吨,增幅14.3%,完成全年计划任务1.37万吨的129.93%;渔业产值(现行价)预计1.96亿元,同比增加0.45亿元,增幅88.24%。其中,罗非鱼标准化养殖面积为2363亩,完成目标任务数2000亩的108%,投放苗种563.6万尾,参试养殖户44户。  

(六)农技推广工作成绩显著  

1.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将粮食生产纳入目标管理,但由于种粮效益偏低、农民积极性低、经济作物下田、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原因,我市粮食生产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截至11月底,全市完成粮食种植面积39.47万亩,总产量11.19万吨,分别完成州下达目标任务数的98.68%和90.53%。  

2.积极开展高产创建。全年建成玉米高产创建(部级)示范片两个(勐罕、勐龙),完成种植面积2.2万亩,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10%。其中,勐罕片区种植面积10085亩,亩产达682.1千克,增产227千克,增49.9%;勐龙片区种植实面积11919亩,亩产达538.2千克,增产 178.1千克 ,增49.4%。建成水稻高产创建(省级)示范片四个(勐旺、嘎洒、勐龙、勐养),总面积4.58万亩,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14.5%。其中:勐龙双季稻区种植面积15734亩,亩产537.1千克,增产130.8千克,增24.35%;嘎洒一年三熟区种植面积10000亩,亩产为645.1千克,增产242.1千克,增31.7%;勐养晚稻区种植面积10000亩,亩产561.9千克,增产 201.9千克 ,增56.1%;勐旺一季中稻区种植面积10000亩,亩产588.3千克,增产 218.3千克 ,增59.0%。  

3.认真实施粮食作物间套种示范。为有效提高耕地利用率,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我局积极开展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间套种方式以幼龄胶园、茶园套种玉米为主。全年,完成粮食作物间套种植面积15.85万亩,其中基诺、勐养、勐龙三个示范区,共计间套面积3.0万亩,辐射带动15.5万亩。经测产,平均亩产272.1公斤,比目标任务数30千克增产242.1公斤。   

4.狠抓新技术应用推广。为优化粮食结构,在勐养、勐旺、大渡岗、嘎洒和勐龙等乡镇完成超级杂交稻种植10000亩目标任务,在嘎洒、勐龙、勐养和勐罕等乡镇完成特色小糯玉米种植10000亩,完成地膜玉米覆盖技术推广6.45万亩,完成红魔芋种植515亩。  

5.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结合水稻、玉米、橡胶、茶叶、蔬菜等主要农作物产业,全年完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面积140.6万亩,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面积74万亩,配方肥施用量1.36万吨,推广叶面肥13万亩,秸秆还田9.7万亩,平均每亩节本增效36元。全年,发放施肥建议卡50000份,免费为5万户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建立了勐龙(水稻)、勐养(玉米)、大渡岗(茶叶)配方施肥示范区共10000亩,整乡推进测土配方施肥3个。   

6.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继续深化。依照我市确定的五大主导产业,遴选培育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乐于科普的1000户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其中水稻280户、玉米150户、生猪270户、蔬菜150户、渔业150户,以“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为模式的新型农技推广机制初步建立。项目开展以来,12各主导品种和16项主推技术在科技示范户中到位率达100%。确定10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其中:水稻3个(嘎洒、勐龙、勐旺)、玉米2个(勐养、基诺)、蔬菜2个(嘎洒、勐龙)、生猪2个(景讷乡)、渔业1个(普文镇)。进一步调整充实项目领导小组、项目执行领导小组和项目专家组,同时制定完善《XX市201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并层层签订责任书。通过项目的实施,各项产业生产指标都较前三年增长10%以上,辐射带动户增长5%以上。  

7.扎实开展科学技术培训。为实施科技兴农,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全年,培训胶农8120人,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80.4%;培训茶农4142人,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04%;培训特色种植能手2566人,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11.57%;培训特色养殖能手3079人,完成目标任务数的118.31%。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008人,转移3000人;召开现场招聘会3场,实现再就业1265人。  

(七)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1.狠抓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普及  

利用“3.15”消费权益保护日、“放心农资下乡”、“农药监管执法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开展农业法制宣传活动4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举办“XX市兽药GSP培训班”2期,培训人员133人次。   

2.狠抓农资市场监管  

为保障农民利益,确保农资市场秩序井然,在全市将农药、肥料、兽药、鱼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企业100%纳入监管范围。全年,开展重大节日联合监督检查3次,组织专项执法行动622次,共计出动执法人员1442人次,出动执法车辆390车次、渔政执法船24艘次,检查企业1144个/次,整顿市场55个/次。查处无证经营户2户,查获无证和劣质种子 1548公斤 ,过期饲料 10公斤 ,过期药品570盒/包,销毁各类不合格动物及产品 3229公斤 ,价值22569万元。查处各类违法案件62起,其中:立案查处6起,违法人员103人,罚没5735元,电捕工具7套。受理群众投诉案件1起  

3.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为了进一步提高XX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保障消费者身心健康和出口贸易安全。从年初开始,对XX城区各大超市、生产基地、农贸市场、集贸市场供应的蔬菜、水果进行了例行检测。检测中主要抽取了白菜类、甘蓝类、绿叶菜类、茄科类、瓜类、根菜类、豆类、瓜果类等。截止到目前,共检测样品1102个,合格1048年,检出54个,合格率95.1%,超额完成农产品监测抽检合格率90%以上的目标任务。同时,强化畜禽及其产品检疫,规范检疫档案,加强检疫监督,严把检疫关。一年来,开展肥猪检疫15.4万头,同比增加4208头,增长2.8%;牛检疫1.36万头,同比增加3002头,增长28.25%;家禽检疫72.08万羽,同比增加1.76羽,增长2.5%;羊狗检疫0.23万只,同比减少48只,减少 2.04%,全年检出病猪318头。  

4.狠抓“三品”认证  

今年是XX市39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推进实施的第3年,为确保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对全市无公害茶叶产地、无公害粮食与蔬菜产地、无公害水果产地、无公害畜禽产地、无公害淡水养殖产地等5个产地进行了复查换证的申报准备,复查换证材料已交到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目前,复查换证手续正在办理中。  

5.狠抓病虫综防和植物检疫  

重点加强对稻飞虱、稻瘟病、粘虫、稻纵卷叶螟、水稻黄矮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的监测、蔬菜上的斑潜蝇、橡胶树病虫害及农田鼠情的监测工作。根据监测调查结果,及时编发了各类植保信息共148期,撰写《XX市农作物病虫发生和防治月报》和《橡胶树病虫害监测及防治工作建议》各10期,预测预报正确率达90%。同时,针对各种病虫害不同虫态的发生特点和病害各阶段的发生规律,组织技术人员,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农户选择最佳时间进行防治,及时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全年累计培训247期、14962人次,发放病虫害防治图片、文字等资料3.2万余份;综合防治病虫害面积达198.26万亩次,预计可挽回粮食达2330. 8万公斤 。  

加大植物检疫工作力度,构建农业生产安全体系的第一道防线,在掌握疫情的基础上,按照调运检疫操作规程认真进行检疫签证,使植物检疫工作“把关、服务、促进”具体化,行动化,一年来,调运检疫工作取得一定实效。截止11月底,共完成香蕉等植物产品调运检疫508批次13185.2吨,其中:香蕉476批次12469.2吨,西瓜10批次229吨,无筋豆11批次208吨,金瓜6批次154吨,竹笋4批次105吨,菠萝1批次20吨,与去年同期相比香蕉等调运检疫量明显减少,产品主要运往省份以甘肃、山西、新疆等省份。  

6.狠抓支农惠农政策落实  

——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2011年,我市对种粮农民补贴专用资金为3267.65万元,共完成补贴资金3177.77万元,其中:粮食直补资金393.3万元,补贴户数43994户;农资综合补贴资金2261.12万元,补贴户数43991户;补贴农作物良种资金523.35万元,补贴户数44201户。所有补贴资金已全部兑现转入农户一折通。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项目。涉及全市2个乡镇5个村委员会22个村小组139户695人。申请中央财政资金32.995万元,已到位中央财政资金32.995万元。用于草原禁牧补助0.91万亩,草畜平衡奖励6.09万亩,牧草良种补贴1.84万亩。  

——能繁殖母猪保险。全市能繁母猪投保7441户11491头,投保金额68.946万元,其中国家支付55.1568万元,农户支付13.7892万元。截止 2011年10月19日 ,能繁母猪死亡803头,未理赔。  

——能繁母猪补贴。经统计,2011年全市能繁母猪存栏19125头,涉及10793户养殖户。完成统计上报工作。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2011年,我市的中央财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的专项资金为525万元,共完成补贴资金524.98万元,受益农户2809户,补贴机具2949台。  

——天然橡胶良种苗木补贴。截止 11月20日 共发放补贴植胶面积1.3万亩,补贴苗木42.9万株,其中:袋装苗41.9万株,裸根苗1万株,涉及55个村委会,163个村民小组,533户,完成任务数的100%,补贴金额共计126.7万元。     

 7.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010年生猪标准化养殖规模场(小区)建设项目。项目涉及勐龙镇南盆中寨小耳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勐养镇百泉养殖场、兰为木白桂琼养殖场、XX农场三分场李跃辉等养殖场和农户。计划总投资339万元,2010年度完成总工程量的51%。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续建工作,截至目前,完成猪舍改造新建 2859m2 ,建设排污沟管 3412m ,堆粪区 224m2 ,沼气池及污水处理池  380m3 , 蓄水池 100m3 ,供水管道 3422m ,供电线路 2312m ,修建道路 3264m ,购置供水电设备10套。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养殖业建设项目。该项目属国家级立项,涉及勐旺、普文、大渡岗、景讷、勐养等五个乡镇、13个村委会,24个村小组184户养殖户,项目计划总投资233.68万元。2010年度完成总工程量的39%,续建项目以来,现已完成棚厩建设 8115 m2 ,青贮窖 526 m3 ,饲料地建设1026亩。  

——2010年中央财政扶持现代农业发展肉牛产业项目。建设完成XX市鑫盛种畜有限公司标准化肉牛养殖场新建标准化牛舍 1250m2 ,牛舍改造 2000 m2 ,新建青贮窖 2500m3 ,排污沟 600m ,蓄粪池 500m3 ,过滤池 320 m3 ,优质草地建设4000亩,30户示范户新建牛舍 1500 m2 ;完成大渡岗乡昆罕大寨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30户),新建牛舍 5100 m2 ,青贮窖 1050 m3 ,排污沟 1050m ,蓄粪池 350 m3 ,过滤池 180 m3 ,优质草地建设560亩;完成景讷乡纳老勐板标准化肉牛养殖示范村(28户),新建牛舍 2968m2 ,青贮窖 280m3 ,排污沟 400m ,蓄粪池 200m3 ,过滤池 120 m3 ,优质草地建设1892亩。  

——XX市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项目。2010年底市财政拨出专款100万元支持蔬菜基地发展,加大了对蔬菜生产的投入力度,按照上年要求,继续巩固全市万亩蔬菜基地建设,在全市5乡5镇中建立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和蔬菜种植示范村。以开展万亩蔬菜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结合勐旺乡蔬菜产业化发展要求,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争取市中低改以奖代补资金90万元,用于支持勐旺万亩蔬菜基地建设。通过整合各方项目和资金,辐射带动全市冬季蔬菜生产70000亩,为全市农业生产增产创收1.75亿元。  

——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项目。2010年至2011年,中央财政投入300万元,在XX市嘎洒镇曼洪、曼广、曼嘎村建设1000亩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基地,该项目工作全面完成,已通过市级初验,正等待省级验收。2011年至2012年计划在我市勐龙镇曼景法村建设1100亩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400万元。由市财政局实施,现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正在实施当中。  

——XX市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XX市被列入2010年云南省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实施县,项目自2010年12月开始实施,2013年12月完工,共计投入资金360万元,要求完成9.7万亩秸秆还田腐熟技术应用。全市共购进秸秆腐熟剂194吨,实施面积9.7万亩。其中勐旺乡0.5万亩,景讷乡1万亩,普文镇1万亩,勐养镇1万亩,基诺乡0.5万亩,景哈乡0.3万亩,嘎洒镇0.5万亩,勐龙镇2.4万亩。截止10月底,所有秸秆腐熟剂已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由于种植节令的限制,大部分秸秆腐熟剂还未施用,该项目正在实施中。  

——XX市中低产田改造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勐旺、普文、勐罕、大渡岗、景讷等乡镇中低产田改造1.97万亩,完成总投资2862.22万元。修建完成沟渠89条、全长 5.9千米 ,田间机耕道路20.  31千米 ,桥涵56座,小水坝13座,改善灌溉面积0.6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03万亩,亩均增长粮食 700公斤 ,增加收入1400元。同时,继续做好勐龙镇贺南东片区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项目的农艺措施实施工作。一年来,完成绿肥种植 500亩,完成有机肥增施10000 亩,建立开展土壤肥力监测点10个,开展农业科技综合培训8期,培训农民20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2000余份。  

8.继续做好农村土地经营权证补换证工作   

随着我市税费改革的深入和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截至11月底,已对全市663个村民小组36953户村民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证宗地数233392宗,面积1178433亩,完成全部工作量的94%。在工作中,共排查出农地权属纠纷188起,妥善调处184起,剩余4起仍在调处过程中。通过农村土地经营补换发工作的开展,合理解决和处理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切实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农村的大局稳定。2010年10月,市农地林权流转服务中心在市便民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促使我市的农地流转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市场化。  

(八)稳步推进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围绕市委市政府,“生物强市”提升生物产业的发展思路,建立健全和完善生物产业的信息服务体系、科技培训的体系、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新技术推广体系、预警预报体系、交易物流体系。  

1.咖啡种植。咖啡产业是XX市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一个产业,主要以公司种植为主,农户种植较少。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普文、勐旺、大渡岗、景讷、基诺等乡镇的15个村委会,26个村小组。2011年全市咖啡种植面积64487亩,采摘30813亩,预计产量达3.7万吨(鲜果),产值达1.8亿元。有咖啡初制加工厂(点)21个。  

2.澳洲坚果种植。全市澳州坚果产业发展较完善,主要以企业种植为主,农户有少许的零星种植,目前我市较为集中的成片坚果种植基地在景哈乡。年内,种植面积10121亩,采收5971亩,预计产量5816吨,产值3.48亿元。  

3.南药种植。全市南药生产主要是砂仁为主,主要分布在基诺、嘎洒、景哈、勐养等四个乡镇。年内,砂仁种植面积2.86万亩,产量1835吨,产值1.1亿元。  

4.刺山药种植。依托勐旺刺山药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勐旺乡建立刺山药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种植刺山药600亩。  

6. 火龙果种植。全市火龙果种植面积共计500亩,其中:西双版纳绿版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50亩,优良火龙果种苗繁育中心20亩,带动农户种植130亩。2011年产量达500吨,产值达250万。  

7.食用菌生产。一是指导好XX市曼迈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实施雨林木耳、木树菌、竹根菌、鸡纵等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种植木耳500万袋、木树菌100万袋、竹根菌和鸡枞各10万袋,产值突破1000万元。二是将食用菌种植纳入山区综合开发,扶持种植农户8个村,示范户150户。  

8.版纳印奇果(南美油藤)种植。州下达我市500亩版纳印奇果中试任务,截至目前,已在普文、大渡岗、勐养、基诺、嘎洒等乡镇完成版纳印奇果种植571.3亩,植株成活率达90%以上。  

(九)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1.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经营模式,带动农业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实现农民、合作社和企业“三赢”的良好发展局面。全年,申报省级名牌农产品企业3个,通过认定省级龙头企业5家,州级龙头企业7家,辖区内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到 6 亿元,共实现销售收入20 亿元,上缴税收988万元,带动农户3.87万户,带动种植面积31.2 万亩,其中:州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3亿元,重点龙头企业的核心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2.加快发展各种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全市已有涉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4个,涉及10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带动非成员农户1万多户涉及到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农用拖拉机耕作和运输等农业生产各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的组建开拓了我市农业市场,拓宽了农产品的流通渠道,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十)着力强化农业市场信息工作  

1.完成 “数字乡村”网站乡村基础信息更新工作。按照省州对“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部署要求,组织完成了 “数字乡村”网站乡村基础信息更新工作,进一步管好用好“数字乡村”,不断加大信息量和提高实用性,并逐步延伸到村,使其成为农村重要的信息载体。全年,在“数字乡村”网站上共发布信息927条。  

2.积极开展农业信息采编、审核、发布和报送工作。一年来,共采集信息1045条,审核发布908条,采用率87%。在五个网站平台发布农业信息2960条次。编辑并印发《XX市农业信息》18期。采用三农通短信140条,审核发布90条。各有关部门和媒体采用信息1764条次,其中:农业部农业信息网采用5条,省农业信息网采用165条次,州农业局采用716条次,州政务信息网采用54条,XX市政务信息网采用873条,云南日报采用3条,西双版纳报采用53条,州广播电台采用80条,州电视台采用5条,,XX市电视台采用条98条。  

3. 认真落实农业市场热点快速报送工作。为及时准确把握我市农业市场热点,积极主动应对市场波动,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供给。围绕“热点”展开调查,每周收集上报批发市场农产品交易情况,定期报送市场热点问题,内容包括农产品价格异动情况、“卖难”“买难”现象等。一年来,按时按质报出农业市场热点快速报送单42期。  

(十一)持续推进农机推广和监理工作  

1. 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下,全市农民对农机化的投入积极性高涨,农机动力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农机结构理性发展。2011年,全市农机总动力35.94万千瓦,净增0.18万千瓦,其中:柴油机动力3.23万千瓦,汽油机动力0.10万千瓦,电动机动力0.26万千瓦。全市农机作业总面积84.05万亩,净增3.61万亩,其中:机耕面积2.5万亩,机播面积0.23万亩,机电灌溉面积6.37万亩,机械植保面积44.73万亩,机械收获面积7.74万亩。水稻机插秧作业推广面积2258亩,逐步实现水稻机械化生产。  

2. 强化农机监理确保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加强农机监理工作,有效遏制了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2011年全市无重特大农机作业事故。全年,共检验、签证拖拉机1192台,办理拖拉机注册登记259台,录入审核申领拖拉机驾驶证信息档案64人,审验、签证拖拉机驾驶员305人,新训考试驾驶员及核发驾驶证59人,复训驾驶员31人,办理到期换证168人,与拖拉机驾驶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1774份,责任书签订率100%,拖拉机投保率为100℅。一年来,共计出动宣传车辆271车次,组织宣传人员586人次,深入乡镇及村寨247次,印发宣传资料31372余份,发放农机安全生产读本3477本,悬挂宣传布标29幅,张贴宣传标语814条,播放警示教育光碟18场,举办农机安全生产座谈会27次,举办现场咨询活动20次,接待群众2500多人,检查农机销售网点4个,修理店2个,排查安全隐患326项。  

 3.以农机化培训推进农机人才建设。具体做法:一是培训与购机补贴同时办,对当年购机农民实行普训;二是培训进乡镇、进乡村,今年配合“平安农机”创建对农村拖拉机驾驶员进了道路交通安全集中培训,共计培训各类人员2242人;三是立足农机化成人教育培训,积极采取横向发展,拓宽培训渠道和门路,广泛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全年共培训各类人员1083人,其中拖拉机驾驶员129人。  

(十二)狠抓作风建设,促进“创先争优”  

一是我局认真按照市委“创先争优”活动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认真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普发兴和杨善洲先进事迹,利用XX市争创文明城市的契机,开展各类活动达10余次。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党员干部都真正做到以抓活动促工作,使农业农村工作有新思路、新举措。围绕中心任务,开展争创工作。各党支部带动各股室和单位广泛开展争创活动,局党组引导各党支部围绕推动现代农业科学发展,不断转变作风、实干进取,形成了比业务、比效率、比贡献的浓厚氛围。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服务群众活动,组织党员开展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活动。  

二是强化机关作风建设。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全面改进作风,提升机关整体形象,坚持不应付、不敷衍、求实效的原则,从思想、纪律、机制等多方着手,将活动开展出实效。通过活动的开展,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善,局机关形象有了质的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风貌、工作作风都有了进一步转变,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十三)强化党建工作,促进工作进步  

为切实加强党组战斗力、凝聚力,我局将党建工作摆上重要日程。一是制订了理论学习计划。认真学习了中央一号文件、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等理论知识、农业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特别是将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相结合,增强了理论学习的实效性。二是加强班子团结。我局严格坚持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在班子内部积极开展“谈心”活动,坚持集体领导、集体决策,确保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班子内部形成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团结的局面。三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办法》,层层签订责任书和党员承诺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格局。四是全面落实政务公开,开展行风评议,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五是抓好党员教育。立足我局工作实际,加强了对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宗旨教育。提升了党员干部素质,为拓展“三农”服务提供了人才保证。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今年来,我市农业生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但制约农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因素和问题仍然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8个方面:   

(一)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缩小城乡差距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二)农民增收难度大。受到自然灾害频发、农民劳务收入增速明显减缓、生产成本增加、组织化程度仍然偏低等因素影响,我市农民增收难度大;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辐射带动力弱。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集中度低,加工链条短,加工能力低,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少。品牌建设滞后,产品竞争力弱,基地标准化程度不高;  

(四)涉农龙头企业带动辐射不强。龙头企业实力不强,一些农业产业没有龙头企业带动,致使农业产业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生产,部分农业产业缺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不利于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延长产业链;  

(五)农业基础保障能力偏低,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支撑和保护体系以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等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六)种子市场监管检测手段落后,不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种子市场的要求,潜在风险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增多;  

      (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和病虫害防治任务艰巨。市乡二级监管体系尚不健全,检测能力远远不足,违规使用禁限用投入品现象仍时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农作物病虫害在各县区均有发生,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八)农业科技的投入与现代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科技培训等经费缺口较大。  

三、2012年农业工作主要思路、目标和任务  

(一)基本思路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农业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强农惠农政策,始终坚持“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特色闯市场、科技强农业”的要求,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目标,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12年,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继续优化调整农业结构,突出发展优质高产无公害农业,突出农业增效,进一步夯实农民增收基础,转变粮、胶、茶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着力强化农业发展支撑体系建设,加快引进、培育和壮大优势龙头企业,完善农业合作社和农村专业协会的财政扶持政策,构建更加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全面提升我市产业化水平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构建更加和谐的城乡社会关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预期发展目标: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38万亩,粮食总产12万吨,平均单产提高 10公斤 ;民营橡胶、茶叶产量分别达到9万吨、1.5万吨;蔬菜、水果等有较大增长;冬季农业15万亩,发展林下红魔芋600亩。生猪出栏15万头,肉类产量1.5万吨,水产品产量1.8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完成农民技术培训12万人次,其中,培训胶农、茶农各1.5万人次。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3000人,其中转移2500人。进一步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大力推进农产品绿色无公害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明显增强,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降低3个百分点,家畜家禽疫病病死率分别控制在4%、8%以内,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率达到100%,常规免疫率达到90%以上。围绕上述基本思路和工作目标,着力推进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农业项目建设。要在继续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强化农业发展体制机制保障的基础上,把推进农业项目建设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攻方向来抓好抓实。切实做好相关项目资源的整合,加强监督指导,认真实施好标准粮田建设、水稻和玉米高产创建、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测土配方施肥、阳光工程、农机购置补贴、农产品质检中心建设等项目;积极抓好农业招商引资,掌握项目信息,加强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项目落地,引领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2.围绕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着力推进优质高产基地建设。坚持做优做强粮、胶、茶等传统优势产业。保持粮食面积基本稳定,继续扩大经济作物种植。积极开展土地流转规范化服务,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大力培植种养大户,扩大规模生产。以高产创建工作为抓手,建设一批高产示范基地,着力推广组装配套技术,不断提高单产水平,带动全市粮食产量和品质有新提升。突出发展规模养殖,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推进新型生物产业的壮大发展。   

3.着力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建设。从基地建设入手,依托项目推动,加快创建一批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大力推广无公害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在规模种养殖场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行畜禽清洁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及农产品商标品牌培育工作,推进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努力培育优质安全农产品的社会公信力。加强资源整合,完善配套设施,以民族风情、田园风光、人文景观特色,积极发展综合性观光农庄、农家乐型、度假型等各类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基地,增加农民非农收入比重。  

 4.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广泛宣传农业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农产品安全水平。强化对农业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业执法队伍。切实提高农产品安全监控能力,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农药”,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放心菜”,把依法治农贯穿于服务“三农”的全过程。  

 5.围绕构建农业科技推广支撑体系,着力推进基层体系改革与建设。抓住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政策好、投入大的良好机遇,加快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创新,力争2011年底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同时,不断创新先进实用农业科技推广方式,全力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模式应用,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水平。   

6.围绕增强发展带动能力,着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以提升自我发展水平和带动农民致富能力为重点,加大科技、管理、资金等方面的扶持服务力度,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较快发展。在全市继续重点培育扶持一批管理规范、带动能力较强的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组织形式、民主管理、利益分配、社务公开等方面取得新进步。  

 7.围绕提升农业服务水平,着力推进农业部门自身建设。要紧紧围绕新时期“三农”工作发展的新特点、新变化、新要求,突出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能力素质培养,树立团结干事、和谐共事、按章办事的良好作风,不断提升农业系统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全面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切实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大力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和反腐倡廉建设,推动形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推荐访问:农业局 工作重点 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