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

     2006年-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年”,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昆明市防震减灾局的具体指导帮助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震情监测为中心,以震灾预防为重点,以应急救援为依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效能建设为保障,紧紧围绕 “争先进位、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全面加强防震减灾“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使全市防震减灾工作有了长足发展。自2006年以来,我市防震减灾工作连续获得全昆明市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评比前三名; 2006年我局被昆明市防震减灾局评为“先进集体”。现将五年来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全会精神,学习贯彻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全面推进防震减灾工作发展

(一)开展机关思想作风整顿、学习贯彻党章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通过学习,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树立起了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以人为本、说实话、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的政绩观,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在工作中。防震减灾工作事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充分认识到做好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部门本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树立亲民、为民意识,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防震减灾同经济建设一起抓,推动防震减灾社会公益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二)深入开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及规章的学习贯彻活动。1998年3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至2009年5月1日重新修订后重新颁布,1998年7月29日云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云南省防震减灾条例》公布以来,我市每年都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充分利用宣传手段,积极开展学习贯彻活动。在每年的“11·6”期间,我们充分利用防震减灾宣传周,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发挥地震职能部门的作用,积极筹备组织一年一周的防震减灾宣传周活动和其他专项宣传活动,深入学习贯彻防震减灾法律、法规、规章及防震减灾知识。

(三)提高防震减灾执法力度,增强了地震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加强了地震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我们在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四五”“五五”普法学习的基础上,重点以学习《防震减灾法》和《防震减灾条例》以及其他防震减灾专业专项法律、法规为主,并组织地震行政执法人员先后参加省、市、县法制部门组织的培训班学习,现全体在职公务人员均持有云南省行政执法证。

二、确立震情观念,坚持内紧外松原则,做好监测预报工作

地震监测是基石,是依赖于观测的地球学科的数据生产源,地震的监测预报是整个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是首要环节,我们全体同志始终建立常备不懈思想,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高度震情观念,认真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一)保证观测工作的运转正常,坚持做好现有仪器的标定和保养维护。保持观测室的环境卫生、温度、湿度,使其符合规范要求,五年来每天按时取样观测,保证观测数据的连续完整和真实可靠。

(二)认真执行观测技术规范,严格资料质量管理,认真坚持好观测资料的复核自检和按时报送制度。过去的五年开展的观测项目有电磁波、地倾斜两类,具体为八方位、水平摆、CO等四个主要手段,经过计算处理,共获取各项观测数据14600组,同时加强对信息资料传输系统的建设、维护及管理、保证了数据资料的按时传送、共上网传输接收观测数据85775组,其中报送传出25505组。接收抄录60270组。数字化前兆观测的有地倾斜一项,从2005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起,建立观测日志,经过处理,获取数据1836组,报送传出的7344组。所有观测资料在参加省、市评比中都达优秀以上。五年中观测资料无缺测、迟报、漏报现象发生,给分析预报工作提供资料依据,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坚持分析会商制度,做好震情监视工作。我们始终坚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思想上、工作上随时处于应急、应震状态,认真做好震情的跟踪监视,尽可能协助上级地震部门捕捉破坏性地震,结合短临跟踪监视方案,认真坚持好每月的分析会商制度,按期、按时报送会商意见。努力探索中期地震预报,按规定提交报送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坚持好值班及宏观前兆资料有突出变化就及时报告制度。过去的五年,共提出书面分析会商预报意见59期。

三、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建筑物在城镇建设中拔地而起,各类现代化建筑物、各种大规模的生命线工程以及各类地下空中工程也在不断的建设着,这些新的建筑结构类型的出现和发展,使地震灾害防御提出了新要求。如地震发生,无论是直接震灾、间接震灾、还是诱发地震灾害,他带来的经济损失都会呈指数型的增长。

(一)加强领导,建立防震减灾宣传长效机制。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居群灾之首。由于科学水平和技术的限制,地震预测依然是世界性的科学难题,所以现阶段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地震知识、防震常识的教育宣传,为深入持久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实施全民防震减灾素质工程,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承受地震灾害事件的心理能力和地震自救互救能力,加强综合防震减灾能力建设,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抵御地震灾害,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一是利用科技下乡、防震减灾纪念日等活动每年设置街头临时宣传点,向过往群众散发各种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材料;在宣传点摆设了十多幅防震减灾宣传展版(图);并安排专人负责向前来参观展览的过往群众进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咨询等。五年来共向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发放13万余份地震应急知识图册,应急光碟2500片。二是实行科普知识进农户活动,保证每镇每村每户农户人手一本地震应急知识,五年共向农户发放84600余份知识图册,图册履盖面为100%。

(二)建立群测群防网络。2005年7月,我局根据昆明市政府的要求组建了乡(镇)及市水务局、市民政局、市水管所、自来水公司、车木河水库等15个单位有关人员组成的地震宏观信息联络员队伍。并每年对宏观信息联络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制定《XX市地震宏观联络员工作综合评比办法》,对宏观观测点观测记录、观测日志、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宣传等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保证全市15个宏观观测网(点)的观测质量。

(三)重点对中、小学校开展宣传活动。一是每年到一所学校开展一次知识讲座培训。二是建立“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向学校发放地震应急知识,制作宣传栏按时更换宣传栏内容。三是开展全市中、小学地震应急演练活动。五年来向全市10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发放50000余份地震宣传图册。

(四)创新宣传载体,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有了新发展。为了提高全民的防震减灾科普意识,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一个良好的防震减灾工作环境,我局积极建立多形式、广覆盖的宣传网络。一是建成了“XX市防震减灾信息网站”。通过网站向全社会公开局机关政务、防震减灾科普、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地震应急知识、行政审批有关事项等,全方位、多视角的向社会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二是利用媒介开展宣传,XX移动电视目前已经大规模覆盖全市130辆以上的公交车,5-10月分别在公交城市频道上滚动播出防震减灾应急知识,日平均接触人次超过万,有效地扩大受众面,增强宣传的时效性。三是创新载体,大幅度提高宣传效能。在市广播电视局的支持下,在政务频道上多次播放防震减灾宣传动画片。

四、加强地震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地震应急能力有了新提高

(一)依法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争取,昆明市于2009年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下放权限到我局。为加强对我市重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为未来更好的防御和最大限度的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我们积极主动争取发改局、建设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切实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工作逐步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

(二)修订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本市以及邻近地区近几年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的经验,对《XX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不可避免性,二是突发性。前一个特点使人们对地震灾害只能防备,而不能防止;后一个特点使人们必须提高社会应变能力,加强对危机事件的管理才能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突发性决定了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才能做到反应快速、临阵不乱、工作有序,保障抗震救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有效地避免或减少灾害损失。我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云南省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昆明市地震应急预案》精神,结合本市以及邻近地区近几年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的经验,及时对《XX市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并经市人民政府同意,于4月10日以安政通﹝2010﹞18号文件正式印发全市各相关单位。新修订的《XX市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参照云南省、昆明市地震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了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运行机制、救援联动机制、地震应急指挥体系,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在地震应急工作中的职责。与原预案相比,简化了应急程序,责任明晰,运作简便快捷,更加突出了预案的时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认真做好相应的备震工作。应对我省新一轮的强震活动期的到来。我局分别深入到七镇、二街道,督促指导各镇、街道尽快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力求做到组织到位、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有备无患。现在各镇、街道已制定出了结合各乡镇实际的《乡镇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并报送了我局备案。

(四)完善地震应急装备。“5.12”汶川大地震后,在抗震抢险过程中,暴露了地震业务主管部门应急救援装备、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根据当前地震应急工作的需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本级市政府支持,在连然镇成立100人救援队,配置了海视卫星电话、救援工作服、便捷工具、急救箱等一系列应急救援装备,并且对救援人员开展了培训工作。以便快速有效地投入地震应急工作中,提高了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总之,我们在过去五年的防震减灾工作中虽然作了努力,做了很多工作,但仍有较大的差距,一是虽然工作思路明确,但实施过程中改革创新不够,需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二是与建设、规划等部门联系有待加强,我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宣传还需加大力度。三是防震减灾队伍科技人才缺乏,不能适应当前严峻地震形势需要。

五、“十二五规划”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灾发展新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防震减灾工作的全过程;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防震减灾工作同经济建设一起抓,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地震灾害管理体制,面向科技、面向经济、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不断提高综合防震减灾工作能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XX提供可靠保障。

(二)总体目标

在市委、政府的领导和市局的指导帮助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各级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精神为指导,加强震情监视,密切跟踪,确保仪器正常运转。坚持防震减灾工作面向社会、面向科技、面向经济、面向市场的新思路、新方法切实做好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依靠法制和科技,以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为武器,立足地震监测预报,强化震灾预防管理,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以努力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出发点,履行好职责,做好防震减灾部门本职工作,发挥好职能作用。

(三)工作要点

1、提高地震趋势预测和短临预报水平

充分利用云南地震活动性高、构造典型性强、震例资料积累丰富和基础研究程度较好的优势,获取云南区域物理场动态,研究和开发新的、更有效的地震预报技术和方法;探索地震预报理论并指导预报实践,力争取得地震短临预报的进展,力争对6级以上、特别是7级以上强地震实现一定程度具有减灾实效的短临预报。

2、继续推进地震台站建设

计划在2015年前新建1个地震前兆监测台站,进一步强化普渡河、小江地震断裂的地震监控能力。

3、加强和规范抗震设防要求管理

完善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和监督制度,将抗震设防各项管理和监督制度全面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建立健全城乡建设抗震设防管理体系,严格抗震设防要求审批制度,确保建设工程依法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并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检查、验收,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建立健全防震选址制度,确保建设工程避开活动断层。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城镇改造等重要工程项目的防震选址、地震安全性评价、抗震设防要求的服务工作。

4、完善地震救援救助体系

(1)建立健全社区地震救援志愿者队伍。“十二五”期间,逐步建立健全地震救援志愿者队伍。组织动员社会公众和民间团体,普及地震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发展地震救援志愿者队伍,提高全社会自救互救能力。并对志愿者进行专门的地震常识及地震救援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社区民众自救互救能力,壮大地震灾害救援力量。“十二五”期间力争新建地震救援志愿者队伍。

(2)要积极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地震应急避难场地的规划、建设工作。“十二五”期间,要对XX市主要城镇内城市绿地、体育场馆、学校操场、城市广场、公园等可以用于避难场所的场地,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制定出“XX市应急避难场所总体规划”,其余镇政府也要在人口密集的城镇,开展避难场所的建设,并制定避难场所疏散方案。

5、加强科普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

(1)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落脚点是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面对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自救互救能力。研究制定提高市民防震减灾意识的政策和措施,编制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规划,积极推进XX市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建设。

(2)建立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在“十二五”期间新建地震科普示范学校1所,达到把防震减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全市各族人民中普及防震减灾知识,特别是提高青少年防震减灾的综合素质,到2015年XX市的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达到90%。

6、拟建XX市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应急指挥中心

拟建一个集地震监测预报、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指挥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推荐访问:十一五 发展规划 工作总结 二五 防震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