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法开发工作

(中铁六局集团公司,北京 100036)
摘 要:对工法的内容、工法制度的建立做了全面的介绍,同时针对集团公司工法评审中的问题,对工法编写中的注意事项及工法开发工作的要点做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工法;制度;内容;编写;开发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08—0260—03

工法开发是企业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科技成果的重要体现形式,是施工企业技术水平与施工能力的标志,特别是在建设部修订《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之后,对企业的科技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企业具有省部级以上的技术研发中心;近三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平均达到营业额的0.5%以上之外,特别要求企业必须具有国家级工法三项以上;近五年具有与工程建设相关的,能够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专利三项以上,其中至少有一项发明专利。表面上看是为了提高特级资质企业的门槛,究其原因:一是国家贯彻落实科技三大发展战略之一—技术标准战略的重要举措;二是促使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三是为全面促进建筑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引导。正是这个原因,工法已成为当前中国建筑业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工法开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 工法的定义

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使先进技术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经过一定的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技术,是指导企业施工与管理的规范性文件〔1〕。
2 工法制度的建立和等级划分

工法制度是指工法的含意和工法的管理制度。工法管理主要包括工法的开发、申报、评审、确认、考核、奖励、推广应用以及与发明、专利、有偿转让等方面的关系。

1988年,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决定试行“工法制度”,1989年11月建设部颁发《企业实行工法制度的试行管理办法》,开始在全国施工企业逐步实行。1991年铁道部颁布《铁道部工法制度管理暂行办法》(建基〔1991〕142号),1991~1996年每年评审一次;1996年又制定了《铁道部工法审定办法》(建建〔1996〕11号),从1997年开始改为2年评审一次。2003年铁道部建设司《关于铁道部部级工法审批程序改变管理方式的函》(建建函〔2003〕14号),将铁道部部级工法的审批和国家级工法的推荐工作一并移交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管理,同时将铁道部部级工法更名为铁道工程建设工法。

工法等级划分为一二三级。国家级工法为一级,要求工法的关键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国家先进水平,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行业级(如铁道部级)工法为二级,要求工法的关键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级(如中铁六局)工法为三级,要求工法的关键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达到本局先进水平,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工法的内容

工法的内容一般包括:前言、工法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操作要点)、机具设备(配制、型号、性能参数)、劳动组织、质量控制(标准、要求)、安全措施、技术经济指标和效益分析、工程实例等。
3.1 前言。简述科研成果或新技术的概况和工法形成的过程。如果开发过程中立项研究,还应说明课题下达单位、研究(制)单位、成果鉴定时间、获奖情况和推广应用概况等。
3.2 工法特点。首先说明本工法的概貌,再列举与传统施工方法的区别,简要说明本工法在工期、质量、造价、用工、设备等技术经济方面的优越性,以及在工程实践中取得的效果。
3.3 适用范围。针对不同的使用功能、施工季节、施工环境以及施工工期、造价等方面的要求,明确适用于采用本工法的具体工程对象。
3.4 工艺原理。对工法介绍的关键工艺部分应从原理上予以扼要说明。
3.5 施工工艺。包括工艺流程和施工要点,一般先以框图的形式表述工艺流程,再对其中的主要施工工序、关键技术、施工方法以及主要材料性能进行详细阐述。
3.6 机具设备。介绍使用的机械、工具、仪器及设备的名称、型号、性能、数量等,一般采用列表形式表达,简明扼要。
3.7 劳动组织。提出人员组成、工种配备、培训要求等。
3.8 质量控制。说明必须遵照执行的国家及有关
行业技术法规名称,并重点指出本工法的关键项及技术法规中未规定的质量要求。
3.9 安全及环保措施。说明遵照有关安全法规,结合本工法具体情况,应采取的针对性安全措施。
3.10 技术经济指标和效益分析。列出本工法的技术经济指标,对有关综合技术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对比分析的条件做出有参考价值的评价。
3.11 工程实例。列举有代表性的工程概况。
4 工法编写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工法属于科技论文的范畴,因此,编写工法应该按照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遵循精炼、严谨、准确的原则。工法有规定的格式,只要按要求填写内容就行了。但这绝不是说工法易写易编,它是“形易实难”,需要总结提炼升华。我们在实际看到的未经编辑的工法文稿中,还存在许多值得讨论和应该修正的地方就说明了这一点。
4.1 篇幅过大。工法有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篇幅一般不会太长,但部分工法文稿写得很长,稍加浏览就会发现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重复太多,最常见的是“前言”和“工程实例”以及施工工艺的多处重复。“前言”中描述工程情况,是作为本工法形成的环境或客观条件,只写与工法形成有关的内容就够了;“工程实例”是作为本工法使用效果的例证,介绍时可以详细些,但“前言”中已叙述过的部分,就勿须再重复了。二是语言不精炼,为说明工艺、原理、特点等叙述解释性语言较多,专业术语较少,推敲不够。
当然,也有篇幅很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内容不完整,叙述的不够清楚,可能是工程中积累的不够,或可能仅仅是写作问题。这就需要在工法编制前,对其要求结合本工法特点深入理解把握,该说的一定要说到,赘述的部分一定要删掉的原则。
4.2 题目表达不确切或不恰当。在工法评审中经常发现存在工法的题目大、内容小或与内容对应不恰当的问题。在本单位2005年的工法评审中,专家建议对其中5篇进行题目修改。如:“高速铁路路基级配碎石施工工法”实际内容是针对提速铁路路基施工的,“高速铁路”一词既不准确也扩大了范围,根据专家意见修改为“200km/h铁路提速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工法”。还有“铁路框架桥顶进置换简支梁施工工法”同样是题目偏大,实际介绍的是U型简支梁,因此加上“U型简支梁”的限定后就比较确切了。在2007年工法评审中,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最后评出的局级工法中有70%的工法题目都是根据专家的意见修改过的。
4.3 文章的写作应严谨和准确。审核申报的工法时,发现有些文稿在陈述问题时不够严谨,出现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难以分清孰是孰非。为解决这些问题,只得想方设法去找执笔人,或查资料、咨询,有些则要通过分析研究找出答案。同时在“准确”这一点上问题也较多,如文、图、表对不对应,数据前后不一致,计算式出现错误等,文稿中又不注明计算依据和计算式的出处等,这是工法编写之大忌。一是使审稿者查对起来很困难,纠正这些错误耗时很多;二是如果由于审核者的专业局限性等,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或错误,轻则影响应用推广,重则会在借鉴中误事,甚至造成工程事故。因此,工法是实用性极强的科技论文,要求其编写更严谨、更准确,编写者应用精练的语言、准确的数据、专业的术语,介绍开发的理由、目的和过程,核心内容及关键技术,工法需要解决的问题等,语言力求精炼、前后呼应、语句完整。
4.4 前言部分应更重视。前言与科技论文的内容提要有些类似,其目的是向读者交待本工法的来龙去脉,作用是唤起读者的注意,使读者对本工法先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做到言简意赅。前言写的好会使读者产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因此,前言除简述科研成果或新技术的概况和工法形成的过程、研究课题概况外,说明本工法解决的问题、开发本工法的意义和作用也很重要。如果把这些内容写上,会使我们编写的工法增色不少,但对工法的评价应注意实事求是,必要时应查新。
4.5 工艺原理应是工法的浓缩。“工艺原理”在整个工法中所占篇幅不多,位置也不“显赫”,但这部分很重要,特别是难、新的工艺,其工艺原理解析不够,可能会影响整个工法的可信度。写工法的目的就是要使别人相信使用本工法能够多快好省地完成此类工程,所以在写“工艺原理”部分时可以采取反复推敲、提炼的方法,一定要严密、准确、科学,令人信服。
4.6 关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法申报要求有量化的效益证明,这一部分也是比较难写或容易缺少的。一方面,工法开发单位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进行方案的经济技术比较,提不出较为准确、可靠的经济效益数据,或者没有及时取得相应的证明材料;另一方面,对于技术难度大、施工工艺新的工程,最终采取的施工方法本身就是经过比较选定的,有些方案可能是唯一可行的,其社会效益无疑是显著的,而经济效益因为没有同类工程施工方法可对比,确实不易提供。另外,《铁道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协〔2004〕7号)对此界定前后不一致,总则第三条是“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而第八条及以后都表
述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笔者认为应该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7 关于规范表达。规范表达往往被大家视作小问题而不受重视,或者认为是编辑的事情,其实不然。规范表达能提高科技人员的技术素养,提高写作效率和科技论文的质量。在《科技论文的规范表达》一书中对此有专门讲述,是编辑期刊及工法的依据。但我们广大的技术人员都有繁重的工作,且多在施工现场,不可能专门学习或培训。但还是有解决的办法和途径,比如已经出版的专业性期刊都是规范表达的范本,只要我们注意学习和积累,一定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里列举二点:
4.7.1 数字。科技论文中的数字,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遇有特殊情况,可以灵活变通,但应力求保持相对统一。
4.7.2 计量单位。最容易大小写混淆的有:米、千克,秒、吨、帕斯卡、摩尔、pH值。米的正确符号是m,而不是M;千克的正确表达是kg,而不是KG或Kg;秒、吨和摩[尔]的正确表达分别是小写s、t和mol;帕[斯卡]的正确表达是Pa,表示酸度的pH值写成PH或ph都是不正确的等等。
5 对工法开发几点认识
5.1 提前策划能提高工法开发的成功率。对于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工程项目,从项目中标开始,就要认真分析工程特点,策划技术攻关的内容和方法,制定工法开发计划。开发计划包括工法项目立题、预计达到的等级,完成时间及实施措施等。提前策划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提高工作质量和完整性,有利于提高工法开发的成功率。根据具体情况,工法的开发可以是施工单位自行开发,也可以与科研、设计、建设单位联合开发。
5.2 了解同类工程的技术水平和工法开发现状是成功开发的基础。只有了解同类工程的技术水平,才能充分借鉴已有的技术和经验,找出技术难点和工法开发的价值和内容。个人认为,对于技术尚未成熟而从企业范围又是第一次面临的工程项目,应该是我们工法重点的开发领域;而对于技术成熟工程,已经有多个部级工法,即使是企业首次承建这样的项目,如果提炼不出很特殊的关键技术,就没有必要再继续研究,而应是注重已有工法的推广应用。
5.3  注重过程积累是工法开发成功的关键。二级(部级)工法的申报有4条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两点是:必须有技术鉴定(或评审)证书和效益证明。如果工程项目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在前期进行过策划,组织了实施方案的评审,施工过程中制定了严格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收集了完整的监测数据,填写过详细的施工过程纪录,那么在施工结束后形成高质量的技术总结,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同时,对项目的关键技术和实施效果应及时组织专家评审,形成科技成果,这样的项目在申报工法时自然有技术鉴定(或评审)证书。另外效益证明最好在项目主体施工完成后及时取得业主确认。
5.4 工法开发是科技成果和成熟经验的物化。工法开发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加速科学技术成果和先进施工经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用先进技术改造常规技术,用先进经验取代落后的方法,用科学工艺替代经验工艺。因此,不能为工法而工法,要确实能通过总结、提炼,提高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工法的编写者应与主要贡献者相沟通,共同编写形成工法,防止执笔者与关键技术创造者的脱节,造成内容与实际的较大差异而影响工法的质量和顺利推广应用。
6 小结

工法是施工企业加速科技成果和成熟经验的物化,是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施工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建筑业企业要不断地通过工法的开发、编写和推广应用工作,采用先进技术,规范施工工艺,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综合配套的管理方法与新技术,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企业积累宝贵的技术财富。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进一步做好工法开发与创新,研究探索工法开发与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对于我国建筑业加快与国际接轨,提高企业技术的国际化水平,实施中央企业"走出去"战略,全面促进建筑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参考文献]
[1] 铁道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Z].建协〔2004〕7号.
[2] 张贵真.工法和工法制度简介[J].铁道建筑技术,1991,(2):27.
[3] 马同骧.工法编写注意事项与文整要求(2005年讲义)[M].

推荐访问:浅谈 工法 开发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