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二年记读后感【校邠庐抗议读后感】

校邠庐抗议读后感

  记得初读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事了。他对旧时代进行批评的警语,因其尖锐犀利的词锋,十分引人注目。在近代中国社会绝大多数的人都还在迷惘的时候,他那特立独行又有点怪异的思想,确显得格外清醒。以致今天读来,还是那么有现实意义。

  冯桂芬(1809~1874)晚清思想家、散文家。在1840年他31岁时考中进士,这一年英国侵略者发动了鸦片战争。他亲眼见到了封建主义的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急剧转变。这位秉赋颖异,且曾以学问文章受知于林则徐的冯桂芬,在他的著作及言论中表述了对这种历史巨变的看法,提出了一套相当明智、杰出的主见,最早表达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更加全面地论述了向西方学习问题。他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的传统,肯定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提出了主张“鉴诸国”,“自强攘夷”的主张,他把自己的主张概括为“以中国之名教伦常为原本,辅之以诸国富强之术。”因此他被称为改良主义之先驱人物,他的著名代表作汇集有40篇政论文的《校邠庐抗议》,集中反映了冯桂芬的中西文化观,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思想和改革主张。被史界称为洋务运动的理论纲领。

  《校邠庐抗议》一个鲜明特色是针砭时弊、鞭挞社会不良风气,于今天仍有警示意义。比如,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这种奢靡之风,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的《节经费议》、《杜空亏议》等都有议论,他在《崇节俭议》这样写道:“俭,德之共也;
奢,恶之大也。从古无以奢昌而以俭敗者。”崇尚节约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节俭这一民族美德,此其时矣。崇尚节俭对个人来说,既是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一种文明行为;
崇尚节俭对社会来说,则是一种文化,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

  又如,针对一些单位,一些人没事扯闲天、斗地主、玩游戏、无所事事,人浮于事,尸位素餐,浑浑噩噩度日子,被纳税人养活着、拿着国家的俸禄,并且牢骚不断这种作风之弊,《校邠庐抗议》的《汰冗员议》指出,“有是官始能举是事,无是官即不能举是事,而后是官不可废,不然皆冗员也。国家多一冗员,不特多一靡费廪禄之人,即多一朘民膏之人,甚至多一偾国是之人,亦何苦而设此累民累国之一位哉?”历陈冗员之弊,提出要痛下决心革除冗员。

  再如当下社会曾经风靡流行的“酒局”、“牌局”风气,《校邠庐抗议》的《重酒酤议》,对“酒局”之风也有批判。《重酒酤议》从大禹绝脂酒典故生发议论:“酒禁由来已古。禹疏仪狄,《酒诰》惩群饮……”,赞同酒禁。不过他又提出“愚窃以为如酒者,止宜重酤以困之”,主张采用重税来减少好酒的习惯。大禹是我们民族先祖中一位值得纪念的英雄,他治水“十三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劳身焦思,胼平胝足”,至今传为佳话。他“绝脂酒”,这种廉洁自律、励精图治的作风是多么的可贵,我们应当好好传承,让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大禹精神发扬光大。

  如今,我党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直指改作风,重在整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之弊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由来已久,整肃“四风”,任重道远。今天,我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先哲的智慧和思想,重读《校邠庐抗议》,有着很现实的警示教育意义。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就是一本很好的教育读本。


 

推荐访问:读后感 抗议 校邠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