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移民搬迁电话【七堰: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的典范】

七堰: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的典范

汉滨区大竹园镇原新铺、七堰、小沟、金鸡4个村,1025户,4095人,将陆续告别山地危居,搬进园林式的七堰社区居住。该社区以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民主自治、管理有序、安定祥和的管理创新成效,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新加坡联合早报、香港卫视、南方周末等30多家国内外知名媒体采访报道,中、省、市领导以及汉中、延安、渭南等毗邻地市考察团参观考察80多场次,成为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的学习典范。

最鲜明的特征——统筹发展好

2010年7月18日,大竹园镇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泥石流灾害,为了搞好灾后重建,中省市区领导多次到现场研究论证重建方案,按照“一轴两心三组团”的规划布局,实施移民搬迁集中安置战略规划,投资2亿元建设农村新型示范社区,统规联建陕南特色民居,实现人口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集约经营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推进城乡一体化。围绕建设一条绿色生态长廊(社区至七堰村内绿化景观带);
扶持两大企业(茶叶精加工企业、无公害标准养猪厂);
打造三个千亩“观光采摘示范园”;
狠抓四大主导产业(经济林果、休闲旅游、精品茶叶、设施蔬菜)的“1234”产业发展战略,构建绿色产业大矩阵,全力打造“观七堰自然风光,游七堰花园社区,饮七堰富硒绿茶,品七堰农家菜肴,购七堰农副产品”的四季休闲旅游景区。已建成优质示范高效茶园1700亩,注册800万元茶叶企业一家;
启动了七堰生态示范农业园区建设,建成无公害标准化万头养猪场1个;
发展设施大棚蔬菜200亩,优质核桃1200亩;
利用七堰、小沟山林优势鼓励扶持山林地散养鸡大户100户。通过主导产业发展和能人大户带动就地转移劳动力就业500余人,启动农家乐产业集群带建设,现已挂牌营业农家乐10户,发展商贸,休闲娱乐,饮食等现代服务业30多户,确保移民“搬得下,住得稳,能致富”。

最暖心的工程——民生保障好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民生发展大格局。已建成“联体别墅”88套,保障性住房320套,竣工面积3.8万平方米,75户重灾户通过摇号分房的方式入住安置房。其余农户将陆续搬进新居。修建社区防洪堤502米,桥梁2座,改造硬化社区主干道、农业生态示范园区道路、户间道路11条,修建挡护墙4000立方米,修建雨污分流管网1000米,修建大型化粪池2个,完成强电入地、通讯网络、数字电视、街道路灯等基础设施项目。修建了消毒净化设施齐备的社区水厂1个,社区服务中心一个,社区幼儿园一所,社区卫生院一所,社区多功能智能化供电站一所,扩建社区学校一所。大型车辆停车场、殡仪服务中心、婚庆服务中心、轿车停车场、农贸市场、公厕的扩充修建以及公交线路的增加,已全面规划设计到位,筹建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最显著的变化——人居环境好

大力推进园林社区工程建设,按照改造房屋景观化、景观打造生态化的要求,完成白墙黛瓦特色民居改造210户,完成七堰沟灾害治理、河堤护栏绿化项目,栽植桂花、龙爪槐、香樟、樱花等名贵树木2000多株,绿化面积3000多平方米。修建了灯光文体活动广场,安装了健身体育器材,建设了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坚持每天早晚播放健身舞曲,让广大居民在广场翩翩起舞、娱乐休闲、陶冶情操。购买4个垃圾车,60个垃圾桶,修建12个标准化垃圾房,聘任9个保洁员,对社区街道、楼院、场地、户间道路实行分段、分区打包服务,一天一清扫,一周一冲洗,并落实了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的长效保洁工作机制。就地市民化的村民们从低矮陈旧的土坯房住进宽敞明亮的特色民居。从原来“脏、乱、差”的农家院落到“洁、齐、美”的花园社区;
从过去烧水做饭烟熏火燎,到现在普及电磁炉、太阳能热水器,人居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

最突出的成效——社会管理好

在社区住房建设管理方面,实行统规联建,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外观风格,统一户型布局,统一建设管理。社区房屋建设采取农户自愿申请,村组审核公示,社区建设管委会审批。建房农户向社区建设管理委员会申请入区建房,书面委托建房程序,合理选择房屋户型,按期缴纳建房资金。按照入区建房户的申请、户型、委托和资金汇总情况,社区管委会依据总规布局和社区建房程序,公开招标确定各项工程承建单位。在筹资、建房、分房管理方面,制定了切实可行、运行顺畅的科学管理办法,对重灾户采取每户建房补助6万元,政府贴息贷款3万元,住户筹资3—5万元,建设“安置房”,按住户需求面积实行公开摇号分房。对山体滑塌危居户建设保障性廉价房入住多层解决,农户按照楼号、单元、楼层、房号核定的价格标准和编号预售规则,签订认购协议,分期分批筹集资金。对确属经济困难、暂时够不起保障房的农户,由政府投资修建两室一厅35—40平方米,厕所、供水设施公用的800平方米廉租房,保障过渡安置。为加快工程进度,对社区所有建设项目实行捆绑打包,整合资金,统一结算。房屋建筑工程资金筹措来源移民搬迁政策补助、贴息贷款扶持、农户自筹,资金仍有不足的政府积极与金融部门协商,村组干部担保,农户完善借贷手续,弥补建设资金短缺;
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通过争取各相关部门项目扶持解决,公益性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利用整合结余土地,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市场运作筹措建设资金,结合社区总体规划制定出台优惠合理的土地政策,吸引配套服务部门入区建设服务机构。为了实现群众愿望,满足群众需求。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了便民服务大厅,全程办理居民日常行政事务,在社区楼院的关键部位安装了25个监控,成立了社区警务室和民事纠纷调解办公室,接待来访居民、处理各种纠纷,确保社区矛盾不上交,纠纷不激化。为了搞好社区清洁工作,协调组织成立了物业公司管委会,下设环卫保洁、治安维护、红白理事、家用电器安装维修等专业服务队,直接上门指导服务。

最坚强的保证——党的建设好

为加强社区的组织领导,建社初期,大竹园镇成立了七堰社区党工委和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主任由镇党委副书记担任,全面负责社区建设管理、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撤销原四个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设立七堰社区党总支,七堰社区居民委员会,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居委会下设8个居民小组,在楼院建立党小组,推选楼院长和居民代表,在2012年初的换届选举中,通过“两推一选”的方式,依法选举产生了社区班子组成人员,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实现了组织建设的平稳过渡。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明确了岗位职责,社区党组织定期组织召开支部会、居委会、居民代表议事会,讨论研究决定重大事项。为建设服务完善、民主自治、管理有序、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形成了具有七堰特色的以社区党总支部为核心,居民区党支部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内所有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的区域性党建工作新格局。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社区党总支组建红白喜事乐鼓队,社区文艺表演队、狮子队、华鼓队、彩船秧歌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宣传活动,联合上级文化部门开展了“文化进社区,书画迎新春”,舞蹈、剪纸、十字绣培训活动,组织数字电影放映队定期到社区放映。为搭建社区居民创业平台,社区党总支与信用社支部开展了“小额信贷示范社区”联创活动。结合社区实际,深入开展“岗位创特色,服务争一流”的“三问三解”主题实践活动,解决了一批影响社区建设、产业发展,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化解了一大批群众信访问题。一个党员一面旗,党员责任进社区,服务承诺落实,已成为社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有力促进了社区的稳定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上,自强不息、务实创新、拼搏奋进的七堰人民蓝图在胸,豪情满怀,在各级党组织的关怀支持下,以“提速赶超发展,加快推进转型跨越为主线,举全社之力,建设乡村游经济社区,一个富裕、宜居、绿色、人文、平安的新七堰,正伴随着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劲足音向我们大步走来。(马金乾、刘贵成)

推荐访问:陕南 搬迁 安置 典范 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