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研究】如何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

一、基本情况  

衡阳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全市粮食、油料、经济类作物10余类,1400多个品种,形成了优质稻、油料、茶叶、竹木、席草、水果、蔬菜、烤烟等农业优势产业带。  

2009年,全市实现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118亿元、增长25.4%,实现增加值 30.1亿元、增长17.6%,实交税金12419万元、增长17%,建设基地184万亩、联系农户44万户。  

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完成产值53.8亿元,增长44.9%,完成增加值21亿元,增长36.7%,  

衡阳市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3159家,规模以上企业348家(2009年新增规模企业41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2004年1家、2008年新增2家),省级龙头企业21家(2004年以前6家、2006年新增7家淘汰1家(金荔科技)、2008年新增9家),享受省级龙头企业待遇的6家,市级龙头企业109家。规模企业按行业分:粮食73家(其中米业30家),林木78家(其中家具15家),畜禽47家(其中牲猪23家),饲料23家,纸业19家,蔬菜17家,药材11家,皮革9家,植物油9家,茶叶6家,其它(草席、矿泉水、有机肥、工艺品等)56家。年加工能力400万吨。  

衡阳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现有中国驰名商标一个(古汉),省级品牌47个,其中:省著名商标29件,湖南省名牌18家。爱平养殖、东方牧业、金雁米业、绿海粮油、三和食品、环球科技、逢缘草艺、创新生物、湘竹木业、金拓天油茶、天之衡酒业、天天见梳篦等一批年产值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已成为引领我市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和优势品牌。“爱平牌”活大猪、“天天见”牌梳篦、“恒星”牌地板、“金雁”牌优洁米、“金拓天”牌山茶油、“金星”牌咸蛋黄、“吉祥”“祁富”牌红薯粉丝等名优产品,畅销海内外。  

近年来,衡阳农产品加工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纽带,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完善服务体系和扶持龙头企业开发新产品作为农产品加工化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农业产业化进程取得明显成效,出现了以龙头企业为支撑的6大产业。  

一是以金雁、绿海、金鲲、金泰、金虎领头的粮食加工业。  

我市现有规模粮食加工企业73家,其中:规模食品加工企业36家,共有省级龙头企业5家、享受省级龙头企业待遇的3家,年加工普米50万吨,产值23.8亿元。全市高中档优质稻年种植面积120万亩,产量45万吨左右,有161万亩稻田通过了农业部的无公害或绿色农产品认证及产地认证。  

二是以金拓天油茶、南天山茶油、天福油脂、纯野油茶、绿源油茶领头的食用油加工业。  

衡阳市是油茶大市,现有油茶林面积315万亩,常年产量6.3万吨油茶耔,产值7个亿;
油菜种植面积200万亩左右,年产菜籽19万吨,产值20个亿。随着“金拓天油茶”、“南天山茶油” “天福油脂”、“纯野油茶”、“绿源油茶”等本地规模加工企业的兴起,衡阳油茶产业迅速发展,由毛油到精炼油,高级精油,化装品油,茶皂素提纯,一步一个台阶,发展来势方兴未艾。全市有食用油加工规模企业9家。湖南金拓天油茶投资7000万元新建全国最大的纯茶油生产基地,二期工程8条生产线现已投产,日加工茶油200吨。三期工程正在实施中,计划在衡阳市雁峰区征地2000亩,建立全国最大的油茶育种中心和油茶化妆品工艺中心。目前三期工程已获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立项。  

三是以开福家具、天天见梳篦、湘竹木业、岑芳木业、锦湘木业领头的竹木加工业。  

衡阳竹木加工业,正在向上规模、上档次、上品牌方向发展。全市现有竹木加工企业497家。其中:规模企业78家,家具制造企业17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拥有省级品牌4件。年加工能力达到100万立方米。基本形成了以中纤板、细木工板、胶合板、刨花板为主的人造板加工体系;
以竹木地板、竹胶合板为主的楠竹加工体系;
以梳篦为主的竹木小商品、工艺品加工体系;
以及以实木为主的高档居家和办公家具加工体系。2008年底主要产品产量为:人造板30万立方米、竹木地板200万立方米、竹木家具100成套(件)。  

衡阳市天天见梳篦实业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梳篦生产专业公司,厂区占地面积120多亩,现有标准生产厂房 6万平方米 ,职工810人,主要产品有油漆木梳类、桃木梳类、黄杨木梳类、牛羊角梳类,木制工艺品及各种竹篦等800多个品种,年消耗竹木量(片材)25000吨,牛羊角530吨。带动农户33000户,辐射基地13万亩。  

开福家具是湖南省最大的竹木、家具生产企业,该公司在祁东洪丰工业园征地185亩,拥有家具、竹木工艺、竹跳扳生产三个领域,拥有现代化流水生产线,产品现有办公、民用、宾馆酒店三大系列3000多个品种,其办公家具占据湖南50%的市场份额。该公司还在广东顺德设有产品研发中心,正在瞄准美国市场开发高档家具。衡阳的家具生产以湖南开福为龙头,带动天福、宏蔚、富豪,库宗宏发等企业,已形成规模,连片发展。  

衡阳市湘竹木业有限公司是具有自身专利,专业生产竹木地板,工艺制品,家具及装饰材料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具备年产销20万平方米竹集成材,10万套竹集成材家具,50万平方米竹木地板,50万件竹木工艺制品的生产能力。该企业现已跻身全国地板行业十强,公司生产的“恒星”牌系列产品被评为竹木产品“全国十大品牌”,畅销欧、美及东南亚市场。  

四是以爱平养殖、湘旗牧业、东方牧业、银鸽实业、新五丰耒阳公司、温氏耒阳公司领头的畜、禽饲养加工业。  

我市有畜、禽饲养加工业173家,其中:规模企业47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享受省级龙头企业待遇的1家。  

全市现有注册畜、禽场67个,其中原种猪扩繁场8个、一级种猪生产场5个、二级种猪生产场29个、三级种猪生产场17个;
湘黄鸡原种资源场和种鸡场各一个,种牛、种羊、种鹅、种鸽、种兔场各一个。全市现有年出栏商品猪10万头养殖场1个、年出栏1万头以上规模的养殖场(户)35个、500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76个、50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4032户;
有年出栏牲猪10万头以上的乡镇23个,年出栏牲猪5万头以上的乡镇41个,年出栏牲猪1万头以上的专业村96个;
已建成生物发酵床示范养殖场和养殖小区31个,建设生物发酵床猪舍2500㎡,用生物发酵床饲养牲猪规模达到年出栏2200头。  

有年出笼家禽10万羽以上的规模养殖场2个、5万羽以上的规模养殖场4个、2万羽以上的规模养殖场25个、1万羽以上的规模养殖场1779个,已发展年出笼湘黄鸡20万羽以上的专业村73个,其中出笼50万羽以上的专业村14个。  

全市累计完成无公害牲猪产地认证536万头,无公害湘黄鸡产地认证2000万羽,无公害牛产地认证5.6万头,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32.84万亩,完成无公害畜禽水产品认证17个。  

湖南爱平养殖有限公司是现代化的大型养殖集团,现有年产3万头肉猪养殖场13栋,年产1.5万头原种仔猪繁育场14栋。该公司2006年投资1550万元新建的现代化原种猪场,占地120多亩,从美国引进原种猪(美系长白、大约克、杜洛克)三个品种,是全国同行业中现代化程度和科技含量领先的原种猪场。它采用全程电脑监控、中央空调及现代化自动养殖技术。2008年4月被批准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爱平集团目前在明华省长的支持下正在规划征地300亩,准备新建一个循环经济的生态养殖小区。  

湘黄鸡是“名贵项鸡”,衡阳是湘黄鸡的中心产区,常年出笼5500万羽左右。湘旗农牧,天水鸡业等龙头企业以加工为突破口,在种鸡供应、养殖基地、宰杀、分割上做文章,迅速做大做强。湘旗农牧有限公司开发的“衡山黄鸡冰鲜加工项目”列入国家科技部重点星火计划,2006年投资2000万元,形成年宰杀分割3000万羽生产能力;
现已发展养鸡联营农户8600多户,年养殖规模达1000万羽,年销售收入1.5亿元左右。  

五是以创新生物科技、环球科技、泰源鑫科技、湘泰饲料领头的饲料业。   

衡阳饲料行业的发展可用突飞猛进来形容。目前有饲料加工注册企业52家,其中:规模企业23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创新生物科技),省级龙头企业3家,年产30万吨级的就有2家(环球科技、泰源昇科技),全市年产销规模已达到260万吨,占全省近50%份额。  

创新集团与中国饲料研究中心合作研发的无抗饲料是全国第二条、湖南第一条生产线,该产品不含抗生素,用户肉食品药物残留量低于欧盟标准,此项目被国家列为“863”计划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重点。2008年4月被批准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作为行业的领头企业,创新集团正在向多元化发展,计划投资5亿元的冷链物流湘南动物庄园项目已经启动,全市第一家大型机械化屠宰厂正在施工,“新长福”、“湘源”品牌收效甚巨。  

六是以逢缘草艺、京湘藤茶、怡绿有机茶等领头的席草、茶业。  

席草是衡阳独有的一项特色产业,始于西汉,主要分布在祁东、衡山、南岳等县区。目前,种植面积14万亩,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近年来,衡山“逢缘草艺”、迅速崛起,通过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应用,草席品种进一步丰富,产品质量档次逐步提高,产品销售渠道越来越广,已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  

衡阳有茶叶加工企业25家,规模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茶叶产业来势看好。南岳怡绿有机茶是一家集有机茶生产、加工、贸易和科研于一体的民营企业。拥有11个有机茶基地,茶园总面积5.2万亩。所产南岳云雾茶为湖南十大名茶。为湖南省第二家产品直接出口欧盟的企业。湖南京湘藤茶是衡阳独特品牌,享荣全国,获全国农博会金奖,是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在东南亚、港台很有市场。目前已开发藤茶饮料,新征地70亩,新建三层楼车间三栋,正在调试设备,新生产线已正式投产。  

衡阳市农产品加工业,这几年迈开了大步,有一个大的发展,新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似雨后春笋,蓬勃涌现,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正在向规模化、标准化迈进,更为可喜的是有很多企业脱颖而出,已成为全省行业的航空母舰,成为行业的排头兵,在这一群雄并起、变化万千的局面里,如何因势利导、指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创新管理模式,在经济危机中脱困而出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国家明颁的13大类产业中,我市有6个产业在全省居领先地位,有一定的知名度(家具竹木业、茶油加工业、饲料业、粮食深加工业、席草加工业、食品类的糖果业)。而我市(乃至全省)偏重的个别主导行业,仍存在产业与加工不相称的局面、产业与品牌不相匹配的局面、产业与规模不相符的局面。  

我市3159家农产品加工企业,348家规模企业,29个省著名商标,18个省名牌产品,至今只有一个全国驰名商标,没有一家国家级名牌。这是衡阳人农业产业化的软肋之痛,是衡阳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潜力所在,是衡阳农业产业化工作的脱困之点。我们要指导龙头企业抓行业整合资源、注重创新、统一品牌,联手打造衡阳、湘南、湖南、中国乃至世界级的航空母舰,特别要注重企业的现代管理、注重企业二代接班人的素质培养。  

衡阳市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产业化企业科技含量不高,传统加工业改造力度不大,产品结构升级缓慢,外向度不够,全市国家级品牌还是一个空白。  

二是发展理念滞后。缺乏现代农产品加工与流通的科学发展观,在经济指导思想上重工轻农,重农扶农的环境没有形成。  

三龙头企业与基地、品牌、销售、技术衔接不紧密,在承接发达地区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转移工作,没有配套措施和必备条件。  

二、加快发展我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建设的对策  

1、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群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树立全局思想,将各种优势资源充分加以整合,解决好长期效益和短期利益,整体效益和局部利益的矛盾。优化经济结构就是要在积极扶强做大龙头加工企业的基础上,通过加工运销企业来带动农产品基地建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产业良性循环;
充分发挥我市农业的资源优势,发展外向型、无公害生产;
通过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向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发展循环农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观念、发展方式上的一场革命,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十二五”期间,促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一是要积极扶持壮大龙头加工企业,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投入产出机制,做好生产与销售的衔接,发展订单生产,使农业产业化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二是要充分挖掘现有农产品加工能力,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降低农业投入品的消耗,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高附加值。三是大力推广农产品节本增效技术,在节水、节地、节能、降耗上狠下功夫,实现投入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发展节约型农业。四是要对传统初级循环农业进行改造,探索建立以“农牧循环和农业生产与加工流通循环”为中心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3、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技术水平   

第一,积极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综合利用和多层次增值,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第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适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需要。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鼓励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创业、科技承包,以科技特派员等多种形式参与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经营。要解决基层农业服务体系人员不足、推广服务手段落后等问题,及时充实新鲜力量,加大技术投入,探索建立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能分工明确的新型推广服务体系。第三,积极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动农村劳动力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增强农民科学经营管理。第四,要紧紧围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重点和关键环节,强化科技成果的开发引进,大力推广新品种、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第五,要加快农产品加工业技术人才培养和企业家队伍建设,按照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需求,开展多层次、全方位技术与经营管理培训,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行业技术骨干和经营能手,使之成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4、大力提高农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营体制的一次重大创新,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带动增收功能,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首先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依托产业,依靠基地,建设大规模、高科技、外向型、各具特色的龙头加工企业。龙头加工企业要积极探索“产销联结,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发展订单农业,外联市场,内联农户,建立“公司+农户”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产业化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使产加销各个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产业一体化经营。其次,加快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发挥市场的产业纽带作用,积极鼓励广大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协会建在支部上等多种形式,引导和鼓励农村兴办各种行业协会、合作组织。各类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要增强自我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开拓市场和产业化服务上大做文章,真正起到市场与农户之间的桥梁作用。第三积极发展劳务产业,要树立城乡统筹的观念,创新劳务产业发展环境,建立和完善“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流动有序、管理规范”的城乡一体的就业体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使劳务经济成为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型产业。经过五年的努力,要使农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达到90%以上。  

5、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动力   

要围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积极制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认真研究,积极谋划。一是建立科学、合理、有序的土地流转机制。二是逐步建立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三是探索建立一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四是健全农业产业化科技创新服务机制。要抓住国家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断出台扶农惠农政策的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对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项目支持和资金扶持,采取“项目带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进程。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资金办大事”的原则,重点扶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关键环节。“十二五”期间,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的财政预算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建设,并要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按适度比例增长。要以有效的政府投入机制,激励和引导民间力量发挥投入主体作用,广泛吸纳社会投资,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产业化投入机制。  

推荐访问:精深 产业发展 农产品 加工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