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魅力台词_魅力开鲁--电视专题片脚本台词

(先上画面配乐再叠以下四句字幕:)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白塔、古榆、百年老酒)  

   

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 (麦新及纪念馆、邢建华、张东来)  

   

这是一片多彩的土地 (玉米产业、风电产业、农畜产品、山葡萄等)  

这是一片和谐的土地 (农家书屋、文化广场、夜晚街景、公园晨练人们等安居乐业画面)  

推出字幕:  

                      魅力开鲁    

     开鲁县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部,区域面积4488平方公里,辖10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12个国有农牧林场水库、217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0万。  

开鲁历史悠久,文化富集。五千年前,草原先民就在这里生息繁衍,辽河文化、红山文化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这里曾是东胡家园、鲜卑旧地、契丹故土、蒙古牧场。 清光绪34年,也就是1908年开鲁县作为行政设置,开始进入史册。来自山东、河北等地移民来到草原,翻开了开鲁县新的历史篇章。从此,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拓荒精神融入开鲁人的血液,成为开鲁县不断发展、走向文明的力量源泉。  

    千年文明,百年繁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通辽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开鲁人和着时代的脉搏,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一个更具实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文明和谐的新开鲁展现在世人面前。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扩总量、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全县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事业不断进步。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3.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0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34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00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5.6亿元。规划到“十二五”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四个翻番”以上,分别达到240亿元、11.4亿元、26148元和13796元。  

      

    开鲁县交通便捷。集通、京通铁路,国道303线、111线,通赤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县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217个行政村和45个村级国有农牧林场全部通等级公路,形成了一个以国道为主干、县道为骨架、乡村路为支撑的纵横交错的公路交通网。  

     

    开鲁县位于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范畴,一个地区,两个机遇,双轮助力,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经济腾飞搭就了广阔的平台。  

      

     挟长风以扬帆,跨险峻以登攀。近年来,开鲁县坚持“全党抓工业、重点抓项目、突出抓大项目”方针不动摇,采取了“调结构、增投入、引项目、扩规模”的一系列有效措施,紧紧抓住招商引资不放,紧紧抓住扩大工业项目投资不放,紧紧抓住项目落地不放,工业结构不断优化,总量快速增长,效益明显提升。2011年全年新开工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就达3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亿元。规模企业达到68户,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69.8亿元,工业企业实现税金2.5亿元。玉米发酵、红干椒加工等产业逐步发展壮大,风电和特色装备制造业异军突起,成为全区第一个实现风机主机、塔筒、叶片本地系列化配套生产的旗县。全县风电并网总规模达到110万千瓦,累计发电量15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    

在不断的创新与发展过程中,开鲁县已从零星分散的传统工业模式走上了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按照“精力向园区倾斜、产业向园区延伸、企业向园区集聚”的要求,2008年,开鲁县以“高利用、高科技、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环境保护”为原则,开始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并将园区发展定位为“承接非资源产业园区”,充分发挥区位、土地、电价、劳动力、政策、服务等综合优势,大力招商引资,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开鲁工业园区位于开鲁县城东南,总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分二期建设,其中一期规划12平方公里,二期规划8平方公里。2009年启动了8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 园区现入驻企业达50户,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2011年销售收入达到105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园区初步形成了以湘电、美泽、葛洲坝等为主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
以利牛、昶辉等为主的玉米生物科技产业;
以飞达、吉锦等为主的红干椒深加工产业;
以雨润、成达等为主的农畜产品加工产业;
以河北源祥、上海必科纳等为主的轻纺加工产业;
以鑫东山水泥、蒸压砖、灰沙砖等为主的建材加工产业的“六大产业”。  

     开鲁工业园区是自治区级工业园区,是自治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双百亿”工程重点建设园区,开鲁工业园区成功承办了通辽市工业园区建设推进现场会、通辽市双百亿工程工作调度会。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2012年,开鲁县将继续抓住当前有利机遇,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魄和更大的力度,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着力推进优势产业和重点工业项目,力争在通辽市率先走出一条农业大县发展县域经济的新路子。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规划,将完成园区主轴—303国道一级路穿越园区工程,完成4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二期征地并启动规划。同时,加大引进、承接非资源项目的力度,促进产业延伸、升级和集聚,到年底入驻园区企业达到60户以上,销售收入力争完成200亿元,实现利税7亿元。  

 到“十二五”期末,开鲁县将以工业园区为核心,辐射东风工业园、玉王生物科技园、新华化工园和果树园工业小区,入驻园区企业要达到100户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安置就业2万人,把开鲁县工业园区打造成基础设施完善、服务管理高效、经济实力较强的新型工业化园区。  

     

     开鲁县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宜农、宜林、宜牧。西辽河、西拉木伦河、新开河、乌力吉木仁河、教来河等五条季节河穿境而过,滋润着这片富饶的土地。近年来,开鲁县紧紧围绕促进农牧民增收这个中心,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加快发展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规模化养殖业,农业经济出现了持续增长的喜人局面。2011年全县粮食产量达到18.1亿斤,被国务院评为全国200个粮食生产先进单位之一。开鲁县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县域红干椒生产销售集散地,享有“中国红干椒之都”的美誉,开鲁红干椒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每年红干椒种植面积都稳定在30万亩以上,年产红干椒1.1亿公斤,产品远销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国内21个省、市、自治区,全县10余家红干椒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红干椒10万吨,销售收入达20亿元。为提高品质,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今年,开鲁县推广了色价高、产量高的圣尼斯金塔、鲁红6号和开鲁县科技人员培育的蒙古椒4号等优良品种5万亩,明年将进行品种的全面更新。开鲁县是自治区农业节水示范县、节水增效重点县, 到“十二五”末,全县基本农田全部实现节水化。东风镇道德村万亩红干椒膜下滴灌节水项目是自治区东部高效节水农业的典型,项目区内应用IC卡智能灌溉管理系统,每亩可增加经济效益900多元。开鲁县还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自治区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县”、全国百名“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有6个畜产品、45个农产品通过国家认证,7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通过自治区认定。草原圣果、黑龙香葡萄、古榆绿茄、三鲁牌红干椒等一个个品牌农产品带着草原的清新走出开鲁,代县扬名。  

现代化育苗工厂的建设,助推了开鲁县设施农业的发展。位于开鲁县东风镇境内的通辽市圣原生态农业公司是一家集种苗供应、科技示范、技术指导、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公司,年繁育秧苗可达1.4亿株。新的起点,新的征程。2012年,开鲁县将实施高产高效农田、特色种植业、设施农业、规模养殖业、经济林产业、劳务输出产业六项增收措施。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畜牧业基础设施、生态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化装备、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五大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通辽市率先走出一条农业地区以科技高产、生态节水、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现代农牧业新路子。积极争创全国农业节水示范县,新增节水农田40万亩。全年创建玉米高产高效示范区65万亩,发展特色种植业50万亩以上,规划建设设施农业3万亩,新建高标准养殖小区15个,新建规模养殖场50处,养殖业农民人均增收700元。全年劳务输出10万人次,农牧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十二五期间,开鲁县规划建设设施农业面积15万亩,打造规模小区100个,设施农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以上,总效益达到13.8亿元,人均设施农业收入超过5000元。  

       

开鲁县沃野平畴,蓝天绿草风光无限。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县典型”、 全区林木采伐管理旗县试点县、全区“森林资源管理先进集体”等诸多殊荣无不昭示着开鲁骄人的林业生态治理业绩。近年来,开鲁县大力开展治沙造林、低产低效林和成过熟农防路林改造工程,依托国家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平原绿化、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以“323”工程为核心,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大力发展以酿酒葡萄为主的经济林建设,加快了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三赢。截止目前,全县森林面积达到232万亩,经济林面积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5.6%。到十二五末,全县经济林发展到15万亩,酿酒型山葡萄达到10万亩以上,全县农民年人均增收3000元。  

   

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市民生活的都市趋势静静地改变着开鲁人习惯,生发着城市春天的绿色。按照“以战略眼光规划城市,以精品意识建设城市,以市场化手段经营城市”的理念,开鲁县不断推进城镇化建设,旧城改造100万平方米以上,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5%;
建设廉租住房7.64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土房8600户,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90%以上;
盛世新城、宝地花园、郦景花园等一批花园式住宅小区先后落成,极大改善了人们的住房条件。今年,开鲁县将以通辽市承办全区第八次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为契机,继续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健全完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建设水平。投入资金3000万元,实施了9条道路绿化工程,绿化道路总长1.72万米,绿化面积18万平方米,栽植乔木2.3万株、灌木118万株,其中油松和糖槭等胸径在 10公分 以上大树移植4800株。南部新区和东关新区的规划建设,又将拉开开鲁经济建设新的一幕。为克服百年老城格局对城市发展的制约,提高城市品位和承载力,“十二五”期间,开鲁县将全力推进新区规划和旧城改造建设项目。今年启动实施了南部新区和东关新区规划建设项目。规划区内按照高绿化率、低容积率的控制指标建设以小高层为主的住宅区。建成后的开鲁新城力争成为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人居环境优美的自治区级园林县城。  

   

     围绕“商贸活县”这一发展战略,开鲁县的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稳步提高。全县登记注册企业达到701户、个体工商户8810户,百年酒业“老白干品牌”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农家店”发展到 315家,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0%。红干椒市场、蔬菜市场、牲畜交易市场、农资市场等专业市场的建设,活跃了商贸流通,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年交易红干椒10万吨、交易额8.4亿元,年交易牛30万头、交易额15亿元。完成3平方公里综合物流园区规划,慧通物流和有银公司通过国家物流企业AAA级评审。交通运输业有序发展,年客运量实现170万人次,货运量完成370万吨。专业合作社213个,出资额2.13亿元,参加社员3.6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43%,开鲁县田园蔬菜购销专业合作社被中华供销总社确定为农业产业化重点成头企业。外贸出口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出口创汇达450多万美元。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超过33亿元,贷款余额突破28亿元。福阳、宏润、蒙银村镇银行等小额贷款公司与村镇银行的引进,为开鲁县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新途径。全县各类保险公司发展到11家,保险种类和覆盖面不断扩大。  

   

以人为本,民生至重。开鲁县每年财政用于民生领域平均支出5亿元以上,“十项民生工程”、“十件惠民实事”,切实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强大民生财政的支撑下,开鲁县各项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在通辽市率先完成了乡村一体化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实施新农保试点工作,全县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8%,被列为全国首批新农保示范县。城乡低保对象达到2.25万人,全年发放低保金4577万元。新建校安工程30所、幼儿园13所,今年将新建、改扩建13所村级幼儿园,全县幼儿园建设实现全覆盖。   

   

稳定和谐是发展的前提。近年来,开鲁县各项建设始终以“民意”为导向,以“惠民”为目标,以“民心”为标杆,不断创新举措,突出特色,深入扎实地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开鲁县先后被自治区党委表彰为“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旗县”,被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确定为“创建服务型苏木党委政府和落实苏木乡镇干部服务责任制”试点县。2010年以来,开鲁县针对新形势下农村群众工作呈现出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结合实际,大力推进以“532”民主决策监督管理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理顺了村委会与党支部的关系,规范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推动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村级事务在监督中透明,实现了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村干部由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的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上访多、老百姓意见多、干群不融洽的问题,开鲁县涉农信访总量和到通辽市以上涉农越级信访分别下降7.4 %和9.3%,平安建设工作连续三年居于通辽市榜首。2011年,“532”民主决策监督管理机制被评为全区“十佳特色组织工作”,并代表自治区在全国村务公开经验交流会上做典型发言。为破解运行机制不畅、管控能力不强、服务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开鲁县进一步优化党建格局,推动社区民主,整合社会资源,提升服务功能

推荐访问:开鲁 专题片 台词 脚本 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