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不懒 [加大治庸治懒力度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加大治庸治懒力度,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是党的干部工作中一个永久性的课题。国家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习见平同志在解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6个方面的任务时,从“人事制度改革”“党的优良作风”“惩治和预防腐败”三个方面,对治懒治庸和干部能上能下做出了剖析和提出了要求。同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最新一期《求是》上也撰文指出,要建立健全干部退出机制,健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做到职务能升能降、待遇能高能低、身份能官能民,使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优进绌退制度化。显然,加大对干部任职期间的德、能、勤、绩、廉等情况的综合考察,加大治懒治庸力度,有效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建设,是我们党新时期着眼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这必将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有利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笔者以为,治庸治懒,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关键是在于科学地处理好“治”与“制”的关系

一、以思想、教育为指引  

庸懒现象的存在,主要是责任缺失。责任,是担当,是使命,是每名党员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必须保证。治懒治庸必须强化责任意识,要在尽责之心上做文章,担责之能上求突破,履责之行上出成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着力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强化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应对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们党的事业就一定会上新台阶。尽责之心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永恒的。责任心源于良好的思想品质,是优秀品德的集中体现,也是职业道德的核心。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们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考验前所未有,这对履职尽责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搭建党员干部成长锻炼的平台和载体,积极为党员干部创造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素质锻炼的机会和途径。倡导在职在岗学习,鼓励党员干部通过学历教育、专业进修、专项培训、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途径增长和更新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和煅炼,以提高党员干部的知识层次,提高办事能力和协调能力,提高自觉创新能力,成为博学多思的复合型干部。  

笔者有幸参加了集团公司组织的“中共中国保监会、中国人寿(集团)公司第十二期干部进修班”的45天学习,不但从政治理论、政治素质、政治觉悟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在思想观念、业务素质、行为能力上也得到了深层的洗涤和更新。接受了很多新的思想和观念,有的观点可以说是颠覆了原来从课本上学习到的理论,对于在现实社会的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受益匪浅。这样的学习培训真可谓“磨刀不费砍柴工”,既有利于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工作方法、工作能力的进步,更有利于先进理论、先进思想的传递,而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以治庸、治懒为切点  

唐.赵蕤《长短经》卷二<臣行第十>有曰:“安官贪禄,不务公事,与世沉浮,左右观望。如此者,具臣也。”译文为:有的人当官只是为了拿薪水,对工作敷衍应付,不当回事,随大流,跟着走,见风使航,八面滑溜,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就怕得罪人,就怕负责任,这种当官的,可名之曰“具臣”—— 也就是说滥竽充数者古今有之,所以治庸治懒,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不负责任、不干事情、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庸”、“懒”现象一直为人所诟病。有的干部无施展抱负之才,有明哲保身之思,工作创新无路,岗位发展无门,一推一转,不拨不转,工作缺乏主动性、创造性,看似忙忙碌碌,实则平庸无奇,多年下来山河依旧。有的干部只为混日子、占位子,只谋增待遇、图享受时常以侵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代价,隐性地激化党群干群矛盾,平日被太平景象掩盖,一旦爆发则后果难料。  

治懒治庸是一项艰巨性、复杂性与长期性并存的系统工作。其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效果也不会立竿见影,但只要我们能够把好脉搏、对症下药,不断丰富“药方”的内容,就一定能够根除“庸懒”顽疾,就能不断激励党员干部尽职履责使命,以坚强的党性原则、高尚的人格力量、扎实的苦干精神、一流的工作业绩,切实履行党员干部的时代责任。  

国寿财险江苏省分公司自建司以来,通过阶段考评(即:月度、季度、半年度考核通报制)、年度考核、年终总结、民主评议等方式、方法对全辖的中心支公司领导班子、党员干部进行了制度化管理。对考核、考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纠正和调整,确保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的同时,各项工作的质量也得到了不断提高。  

三、以制度、制约为抓手  

一要建立正确用人导向制度,让“庸懒”者自惭形秽。通过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引导广大干部苦练内功,按传统美德修身、按群众期盼干事,真正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情感贴在民心上,作风落在务实上。二要完善考核办法,让“庸懒”者难混日子。进一步加大实绩考核力度,明确责任时限,严格奖罚措施,切实做到谁的责任就由谁承担,谁干得好就奖励谁,坚决不给投机取巧、虚报浮夸、蒙混过关者任何机会和空间。三要强化监督管理,让“庸懒”者无处藏身。高标准、严措施监督管理干部不仅关系党的事业发展和人民利益,也是对干部最大的关心和爱护。要通过对干部从高、从严的监督管理,使广大干部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四要健全问责制度,让“庸懒”者让贤。一方面是启动问责制,使干部能上能下提供科学的依据。突出“决策失误、执行不力、违法施政、职能失当”等内容,明确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责令作出书面检查、责令公开道歉等问责方式。另一方面是建立督查制,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跟踪管理机制。通过督查办方式了解领导干部抓工作落实的情况,掌握领导干部的执行力,根据干部工作表现使用干部,努力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跟踪管理机制。  

四、以能上、能下为措施  

干部能上能下,既包括“上”,也包括“下”,还有下来后还能再上的问题。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必须明确目标、统筹兼顾、分项操作、逐步推进。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是前提。干部“能下”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改革的需要,但绝不是无原则的“下”。要着眼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形成常态。  

建立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考评程序,让“下”者心服。从“下”的角度看,一是“下”的标准问题,通过统一“德、能、勤、绩、廉”要求标准的办法,经过考核制度加以明确;
二是“下”的途径问题,运用公开民主评议结果,对于反响严重的实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制度;
三是“下”的去向问题,“下”的干部怎么安排,如何适得其所?对于考评结果不佳且经过再培养能教育好的,通过训诫转岗、调任、交流、劝退的形式加以调整;
四是干部“下”的保障问题。对这些干部对国家和社会做了贡献的干部,下来以后应该得到工资、福利、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制度需要建立健全。针对不同层、不同岗位的领导干部,把他们放在不同层面区别对待,实行一个层面、一把尺子,科学合理的确定考核内容和工作指标。  

领导干部综合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对政治素质较差,工作责任心不强;
作风漂浮,弄虚作假,群众威性不高;
生活作风不正,社会影响较差;
执行上级政策不力,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
大局意识不强,推诿扯皮,工作顾此失彼;
创新能力较差,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
班子成员之间搞内耗,相互闹不团结;
独断专行,软弱涣散,不坚持民主集中制;
不注重学习,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行贿受贿,不能廉洁从政,凡具备“十不”其一者就应“下”。凡年度考核或届中届末考察民意测验中不称职票在三分之一以上,或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票合计达40%以上,经考察核实确属个人品德、能力、作风、事业心等方面有问题的,必须“下”。确定干部下的时候,要认真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以考核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按章办事原则,让干部“下”的有根有据,心服口服。  

一部分干部的“下”,目的是为了使更优秀的人才能够“上”。

只有大批优秀干部源源不断地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才能保持整个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保证我们党和国家永远沿着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前进,保证我们社会主义事业代代相传。  

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让“上”的规范。从“上”的角度看,首先,是干部德才标准的掌握问题,德才标准是干部上和下的依据,德才标准怎么掌握?第二,是干部考察的方法问题。干部考察是决定谁上谁下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存在着失真失实现象。对干部的真实面貌了解不清,常常被表面现象掩盖起来。考察材料公式化,千人一面,看不出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党性修养和廉政情况;
第三,是对干部政绩的认识问题。我们实行的是集体领导的体制,有一个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出现有了成绩人人有份,出了问题谁也不负责的状况,使优秀的干部显现不出来,滥竿充数的干部也能混下去;
第四,是干部选拔的渠道问题,通过公推公选、竞争上岗、考试考核等到办法,打破传统的干部任用格局,加快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充分给予不同层面、不同才干的人士施展才华、敢拼敢闯、敢想敢做、用新理念来提升我们的工作水平;
第五,干部的任用方式问题,就是由单一的委任制到多种任用方式,什么类型干部用什么方式来任用。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今天,人才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关键;谁掌握了关键人才,谁就占领了竞争制高点。营造了一个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中心,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理解人的文化氛围。改革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科学合理使用人才,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  

采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民主评议、票决制、差额选拔等,更好地通过民主科学的方法来选拔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近年来干部群众认为最有成效的选人用人改革措施,应继续完善。在干部选拔方式上还应当探索双向选择、上下结合、多部门联动等公选方式,拓宽视野,统筹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另外要不断完善差额选拔干部方式。逐步扩大全委会票决干部的范围,提高票决质量,实现好中选优。采用多种选拔干部方式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将那些一心扑在事业上,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有实绩且群众公认的人才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解决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问题,也要走扩大民主的路子,同时要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原则的用人机制,这是干部制度改革一个基本的思路。公开,就是要提高干部工作的透明度,要打破过去那种“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状况。干部工作要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
平等,就是要体现公平,机会均等;
竞争,就是要把竞争机制引入干部工作中来,只有竞争,才有活力,才有动力。通过公开,平等、竞争,最终达到择优的目的制度。  

   

综上所述,懒和庸是效能低下的根本原因和直接体现,科学地处理好“治”与“制”的关系,在治懒治庸问题上动真格,加强制度化的效能监察,督促干部戒懒、拒庸。鞭策干部不懒、不庸。治庸治懒,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过程,实际上是人才资源合理开发使用和优化配置的过程,从而充分发挥各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持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必须明确目标、统筹部署、分项操作、逐步推进。通过治庸治懒,使干部能上能下工作逐步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
通过组织考察、考核、调配到人事任免,都要全方位地建立起严密的法律监督体制,保证干部能上能下工作有张可循,有法可依;
通过治庸治懒,使干部能上能下工作真正取得明显的进展。

推荐访问:能上能下 大治 力度 推进 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