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四中全会是什么

摘 要: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是重大发展创新,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会议是党的执政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和创新;提出了深谋远虑的战略决策;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关键词: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D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015-0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全会确定了一个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议题,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度评价了江泽民同志的贡献,强调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调整充实了中央军委组成人员,在实现中央领导集体新老交替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方面有新的推进。这次全会是一次民主、团结、务实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是一个富于创新精神的文件,反映了党心民心,体现了时代要求。当前正在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就是以实践党的作风建设为主要内容,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基本着眼点的活动。

一、党的执政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发展创新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这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过去讲我们党的建设,一般是讲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后来又加上了制度建设。但党的建设的核心是什么?最重要落实在什么地方?经过不断思考和总结,现在认识到,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根本建设,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一个重大举措。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重要议题,这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抓住了党治国理政的关键,抓住了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结合点。全会听取并讨论了胡锦涛同志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在世界各国执政党中也是少有的,显示了我们党推进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新思路,新要求。

(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理论贡献和创新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有许多极具创新精神的亮点。如第一次科学概括了执政能力的内涵,第一次系统总结了我们党执政几十年来的实践经验,第一次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了全面部署,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第一次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和目标。第一次提出要实行“党务公开”,等等。《决定》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特别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同。

(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实践创新

《决定》科学分析和判断形势,实事求是地分析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现状,指出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表明我们党在认真“审视自我”,充满自我批评精神,体现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执政为民,造福于民的责任意识。《决定》实践创新主要表现在为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而采取的具体措施上。如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修错改正机制;完善党委常委组织结构,减少领导职数,适当扩大交叉任职,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建立重大事件信息发露制度和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制度,代表提议处理和恢复机度,等等。此外,规划就有五十多项。贯彻落实《决定》的过程,是一个时间创断,制度和体制创新的过程。

二、一项深谋远虑的重大战略决策

《决定》共九个部分,近二万字,结构上大致为“一总,五分,一归结”。其特点是从战略高度规划,重点突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措施有力,是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重任的纲要性文件。

《决定》强调: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们的选择;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们的要求,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这些论述十分精辟、有力,极具警示意味,突出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决定》提出“三个关系”、“一个根本”的论述;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名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执政能力建设适当的一项根本建设。上述论述,联系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认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不断推进伟大事业的需要,是把握国内改革发展大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时增强党的生机活力,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需要,同时也是总结社会上许多执政党的经验教育所得出的结论。

推荐访问:全会 历史意义 十六届四中 十一届一中全会委员名单 十一届一中全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