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类型写作

 材料写作技巧

  一、写作技巧 1、审题干意图。审清楚题干确定文章的写作的主题,以及命题人的意图,还有文章的字数等信息。事业单位大部分都是话题作文为主,一般都会审清楚文章写作的主题;有的文章在事业单位里面会明确告知写成策论文,这个时候如果写成分析为主的文章,就不符合命题人的意图;大部分题干里面都会出现结合社会实际,所以文章的写作素材还要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的储备,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所以一定要审清楚题干,题干怎么要求就怎么写,切莫自己主观臆断根据自己的想法写。

 2、掌握材料要点。一般情况材料都会给 1000-2000 字,都会呈现出跟写作主题相关的信息,比如说背景、现状、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等等。第一,要搞清楚每则材料的要点;第二,要理清楚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有递进关系,总分关系等,有利于文章的书写和展开,但是同时要注意不是大段的抄袭材料而是学会整合加工材料。

 3、确定写作框架。在写文章之前切忌不能急切的开始再答题纸上面书写,而是要根据审题和材料花 5 分钟时间写出文章的提纲挈领,这样能够提高写作的效率,心中有草图也不会写偏题。

 4、完美呈现书写。最后,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卷面工整和字数的把控,我们给阅卷老师留的第一印象还是卷子的“颜值”,留下好印象才有好分数,所以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卷面干净整洁。

 二、实例讲解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在农村出现了一种现象:年轻人大多出去务工,留守的大部分是老年人。人们把这些留守在村里的老人叫做“空巢”老人。这些“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值得关注。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 1.69 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达到 250 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 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 100 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 40%。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 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 5 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 2030 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 3 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 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材料二:家住嘉兴市南湖区菱香坊小区的陈先生长期在上海工作,嘉兴老家里只有年老的父母。10 月上旬,陈先生发现打回家的电话无人接听,一时还没放在心上。之后一段时间,陈先生屡次打电话回家,但是依然无人接听。

 担心出事,陈先生在 10 月 25 日夜里 8 点多赶回家,没想到推开门后就闻到了一股恶臭,父母一个趴在地上,一个躺在床上…… 陈先生报警后,警方调查发现,陈父今年 73 岁,当时全身赤裸的倒在了地上,尸体已经开始腐烂,据法医判断已经去世有 10 天左右。陈母姓郑,今年 66 岁,当时仰面躺在床上,死亡原因为脱水加饥饿。两人的死亡时间据推断,大约相隔了一周左右。

 据了解,陈大伯夫妻住在该小区多年,郑大妈患有老年痴呆症,病情比较严重,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平时都要靠陈大伯来照顾。邻居推测,可能是陈大伯发生意外以后,郑大妈失去了照顾,才会活活饿死在床上。

 材料三:据《法制日报》报道,相关调查显示,很多“空巢老人”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状况上,都不容乐观。

 北京市回民医院曾对北京某街道的“空巢老人”生存状况做过调查。这一调查项目的负责人介绍,此次调查的有效调查对象共 855 人,在所调查的 855 位老人中,慢性病患病率高达 88.1%(753 人),同时患有两种慢性疾病的占 31%(265 人),同时患有 3 种以上慢性疾病的占 15%(128 人)。

 这名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在调查中,部分“空巢老人”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孤独、失落、抑郁等情绪。与病痛等肉体上的伤害相比,缺乏精神慰藉对许多“空巢老人”来说则是一种更大的伤害。经常独处、很少与人交流的老人往往容易产生悲观情绪,有的人甚至会产生厌世念头。

 材料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尤其进入老龄社会,老人的数量增加迅速,养老问题成了众多家庭普遍的现实话题。但重视的重点还是提倡老人回归家庭,居家养老。这对子女愿意、老人乐意、条件允许的家庭来说,自然是皆大欢喜的事。但应该注意的是,对于多数家庭来说,和子女同住不是个轻松话题,对没有子女的老人来说,居家养老更是不太现实。

 空巢老人自理不易,内心孤独,生活苦闷,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除了子女亲人的问候亲近,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国外的一些经验也值得借鉴。

 在德国,政府民政部门和大学生服务中心联手,开展老少互助活动。在法国,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往往选择“家庭护士”来料理生活起居。在英国,“老年村”成了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退休者到老年村定居。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我们经常用来强调的对老人尽孝道,要立即马上珍惜现在。毫无疑问,就目前来说,依靠子女的“孝道”“赡养”依然是主要的方式,但社会同样该发挥更多的养老功能,特别是在提升社会福利保障、建立稳定的老年人社交圈方面,都应该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制度保证。

 如果有一天,经常有家庭护士上门,经常有老人一起互助聊天,是不是这一切会让你感觉更温暖也更放心 根据给定资料,请写一篇文章谈谈新形式下如何的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

 要求:1、内容具体,思想深刻,主题鲜明 2、语言流畅,层次分明,逻辑合理 3、字数在 1000 字左右 一、审清题干要求。

 以空巢老人主题,围绕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写成策论文;1000 字左右,一般字数在 1000 字上下浮动 100 左右;议论文——有且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且重在说理,以理服人。

 二、掌握材料要点。材料一:我国老龄化的现状分析,出现了空巢老人这样一个群体;材料二:空巢老人的问题,无人照顾去世;材料三:分析空巢老人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危害性;材料四:提出解决的对策。材料的逻辑是递进逻辑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

 三、确定写作框架。题干里面说明如何的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就是要写成策论文,也就是怎么样帮厨空巢老人的问题。

 角度一:分主体划分对策 让空巢老人老有所乐,需子女关怀 让空巢老人老有所乐,需政府助力 让空巢老人老有所乐,需社会助推 角度二:按照对策内容划分 关爱空巢老人,点滴温情关怀是重点 关爱空巢老人,完善养老服务是前提 关爱空巢老人,健全心理辅导是保证

  四、完美呈现书写。

 关爱空巢老人 助力幸福晚年

 随着城镇化的建设,大部分年轻人脱离了农村来到了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他们的父母亲却变成了空巢老人。专家预计,到 2030 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 3 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 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他们生活上无人照顾,无法享受到家庭团圆的老年生活,有的老人甚至出现了无人照顾在家去世无人知晓的悲剧。关爱空巢老人,刻不容缓,需要各方助力,为空巢老人撑起一片晴天,享受温暖和幸福。

 让空巢老人老有所乐,需子女关怀。中国素有百善孝为先的精神,而如今忙碌的生活节奏,沉重的生活负担让许多年轻人背井离乡外出拼搏,老弱妇孺留守家中。众所周知,目前在我国 2 亿 60 岁以上老人中,“空巢老人”占了一半。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部分“空巢老人”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孤独、失落、抑郁等情绪。与病痛等肉体上的伤害相比,缺乏精神慰藉对许多“空巢老人”来说则是一种更大的伤害。老年人生活中跟多渴望的是子女的陪伴和关心关爱。我们呼吁工作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抽空给父母亲打电话问候生活点滴,让他们感受到子女情感的关怀,让传统尊老爱幼的美德回归到日常生活中。

 让空巢老人老有所乐,需政府助力。年轻人因为沉重的生活压力无法照顾父母亲,他们多数是因为生活的奔波,同时,当前是 421 的家庭结构,沉重的养老和压力都积压在年轻一代身上让他们喘不过气。所以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一方面需要鼓励年轻人,也需要政府努力。在德国,政府民政部门和大学生服务中心联手,开展老少互助活动。在法国,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往往选择“家庭护士”来料理生活起居。在英国,“老年村”成了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退休者到老年村定居。政府应该借鉴和学习这种养老的理念,为老年提供养老服务,减轻家庭的压力,营造轻松的养老氛围。

 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汲取社会各方之力,拧成一股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照顾空巢老人,帮空巢老人排遣空虚和寂寞,让空巢老人过得更充实、活得更有质量既是家庭的责任,也是政府的责任和社会的责任。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空巢老人就能够得到更多的满足、幸福和快乐,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给定材料:

 1.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做 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

 2.有人问德国的菲仕乐锅具负责人:“你们德国人造的锅说要用 100 年,卖出一口锅,也就失去了一位顾客。因为没多少人能活 100 年。你看别人造的锅,10 年 20 年就足够了,这样一来,顾客就得经常来买。你们把产品的使用期搞短一点,不是可以赚更多钱吗?”听听很有道理,“菲仕乐”似乎有点笨。事实也是如此,甚至国内外很多好的产品,都预设了一定的使用期限,也吸引了回头客,扩大了产品销量。这位菲仕乐锅具负责人却这样回答:“正因为所有买了我们锅的人都不用再买第二次,所以产品质量才有口碑,才会吸引更多人来买。”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曾这样描述德意志人民的性格:

 “我们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一切事物,切切不可容忍半点轻率和漫不经心的态度。”正是这种严谨认真的民族性格,让“德国制造”成为品质的代名词。

 “给定资料”结尾写道:“我们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一切事物,切切不可容忍半点轻率和漫不经心的态度。”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并运用所给政策理论,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明确,结构完整,语言流畅,论证充分,1000 字左右。

 【参考范文】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自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这个词一下子火了起来。瑞士的手表、德国的汽车、意大利的手工皮具……这些代表着工匠精神的产品近年来备受国人追捧,鞭策“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其实,工匠精神不只限于制造业,在各行各业的工作中,都少不了这种精神。

 工匠精神是劳动者最可宝贵的品质,它就像璀璨的明珠,为日复一日的朴实工作增添荣光与价值。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各行各业要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李克强寄语四川雅安芦山学子:“工匠也可以成为大师!”这一切都显示着这个时代对工匠精神的呼唤。

 工匠精神,是追求完美、精益求精。《尚书?大禹谟》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在技术竞争、人才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要想谋求更辉煌的成果,“差不多的思维”要不得,它会让自己流于庸俗,止于肤浅和粗糙。所以,我们要有“人有我优”的技术追求,让技术和产品“从 99%到 99.99%”的过程中,久而久之,就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发展奇迹。就像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专注寿司近 60 载,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极致,成为业界传奇。客人在小野家品尝到的不仅是美食,更是厨师孜孜不倦、力臻完美的精神。

 工匠精神,是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中国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搞不好?原因虽然很多,但最终可以归结到一个方面上来,就是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中国的产品质量不如德国,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家做事比我们更严谨,更具有工匠精神。德国工业产品之所以受到全世界欢迎,离不开这种专一投入的工匠精神。在这些行业内,技术工人从事的并不是机械重复劳动,而是通过改善工艺使产品不断升华。其背后,则是从业者对生产研发规律的遵循、对创新的向往、对消费者的尊重。

 工匠精神,是从容独立、踏实坚守。“欲速则不达”告诉我们,无论是企业发展、人的发展,太强调“快”和“立竿见影”,注定会留下粗糙、浮躁的印记。因此,需要在踏踏实实方面下功夫:不贪多求快,不好高骛远,不惜力,不怕费事。不轻言放弃,用一步一个脚

 印的精神,艰苦磨练,产品和技能才能不断攀越,走向精致。比如“大国工匠”胡双钱,在自己的行业干了 35 年,“在车间里,他从不挑活,什么活都干,通过完成各种各样的急件、难件,他的技术能力也在慢慢积累和提高”。

 培育工匠精神”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国家的行动,更是时代的呼唤。培育“工匠精神”重在弘扬精神,这绝不仅限于物质生产,还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祛除浮躁,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踏实坚守的品格,从而提供高品质产品和高水准服务。

推荐访问:写作 类型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