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综述 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和风细雨惠万家  

——**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综述  

   

金秋送爽,景色怡人,瓜果飘香,鱼肥牛壮……广袤的**大地一片丰收的景象。在****区大坪贵林农业生态试验场,散养的贵妃鸡、泰和乌鸡你追我赶、争相啄食;
池塘中的金定平鸭、朗德鹅沉浮戏水、悠然自得;
生态园里沉甸甸的薄皮核桃和文冠果,不停地向过往行人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桦皮川村农业专业户何春林一边向中央电视台《新闻三十分》栏目的记者介绍循环式农业生产示范情况,一边兴高采烈地说:是远程教育给我带来了致富信息,使我萌生了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的念头,为我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也大大改变了我家的经济状况。这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心声,印证着**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以来取得的累累硕果。  

2008年以来,**市坚持把远程教育作为提高党员群众素质的强基工程和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富民工程,以一创三争为抓手,以学用结合为重点,抓点带面、规范运行,拓展领域、强化功能,较好地发挥了远程教育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立足于全面覆盖,紧扣字打基础  

村里的电脑可以上网了,想查什么就查什么,什么时候查都行。靖远县大芦乡庄口村生猪养殖大户魏玉万高兴地说:特别是养猪的各种疑难杂症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我再也不用天天打电话问村小学里有没有新一点的养猪片子。魏玉万所在的庄口村是靖远县实施远程教育二期工程的项目村之一,也就是把原来依托农村小学天网工程的远程教育站点,全部移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升级为设备齐全、宽带接入、功能强大的电信模式站点,实现了农业科技信息、农村实用技术的优质、高效、快捷、便利,彻底解决了站点信号不稳定、内容不够全、针对性不强、培训活动不经常等突出问题,这也是**市提升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综合功能、推进乡村两级站点全面覆盖的重要举措。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工作,坚持科学定位、统筹推进。围绕构建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市委成立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设立副县级配备的远程办,把远程教育工作纳入全市组织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目标责任管理考核;
县区设立副科级建制的远程办,充实力量、明确职责,靠实乡镇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村党组织书记直接责任人职责。围绕构建经费充足的保障体系,市县两级财政投入1300多万元,用于站点建设和日常运行维护。围绕构建覆盖全市的网络体系,把终端站点建设纳入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验收,实现了69个乡镇、701个行政村终端站点全覆盖。围绕扩大工作覆盖面,大力实施远程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产业协会”工程,选择远教工作基础较好的景泰县建成集教育培训、文化宣传、信息传递、事务管理“四位一体”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在全市29个城市社区、51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和23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协会)建立了终端站点。  

着眼于规范运行,紧扣字强保障  

“远程教育是个宝,农民致富离不了”,这是平川区黄峤乡双铺村村委会大门两侧院墙上醒目的标语。一问才知道,是远程教育让这个村走上了科学种植、科技致富之路,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反季节蔬菜种植村。而在两年前,这个村远程教育站点还是全市的后进站点,村民不爱看、不爱学、参与少的问题比较突出,随之而来的是市场信息缺乏、栽培技术老化、病虫害防治不力,农民种出的菜质量不高、卖不出好价钱。为了改变这个状况,乡、村两级站点管理员从入户调查群众需求、了解本村种植结构、有针对性的下载课件、设立远程教育开放日、挨家挨户送节目单入手,采取文化戏曲吸引老年人、专项培训吸引中年人、特色种植吸引年轻人的方式,逐渐把党员群众拉回了“远教课堂”,使每个党员干部都掌握了2—3项实用技术,每家每户都有1个以上致富项目。这是平川区在远程教育“一创三争”规范化建设中,整顿转化后进站点的一个缩影。  

**市坚持把规范运行作为远程教育的基本保障,不断强化管理、优化配置。着眼打造高素质的远教队伍,按照“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原则,采取乡镇干部“兼”、村“两委”成员“选”、优秀青年“推”、大学生村官“补”的办法,确保每个站点都有1-2名管理员;
按照“四会”标准要求,采取分级培训的方式,每年对管理员开展1次集中轮训,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评选“十佳站点管理员”102名;
依托人才开发政策,邀请68名甘农大、省(市)农科院所、市(县区)农技中心专家分级担任技术顾问,聘任3100多名“土专家”、“田秀才”为“远教特派员”。着眼健全保障站点规范运行的制度体系,注重把近年来远程教育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先后健全教学组织、设备维护、意见反馈等11项规章制度,从机制上保证了远教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行;
注重靠实站点管理责任,通过定期督查、后台监控、情况通报等方式,先后对纳入后进管理的87个站点进行整顿提高,取消了7名后进站点负责人评先选优资格,从日常管理上促进了终端站点的正常、规范运行。着眼培育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先进典型,扎实开展以“终端站点创达标型、规范型、示范型站点,管理员争当业务能手,党员干部争当学用模范,群众骨干争当致富能人”为主要内容的“一创三争”活动,共打造市级示范点165个,460多名管理员成为业务能手,4200多名党员干部成为学用模范。**区水川镇桦皮川村站点管理员大学生村官马保景,创新实践“点对点”、“线对线”、“面对面”教学模式,培育了何春林等7家示范户,在带动本村产业发展上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2011年12月,马保景代表甘肃省在全国远程教育骨干人员培训班上作了经验交流。  

致力于因需施教,紧扣字建平台  

“小崔书记,今天的节目,你是播到我们心坎上了,以后给咱们多安排一些这样的节目,我们种的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就指望你的‘空中课堂’帮忙了”。种植大户未周河兴奋地拍着景泰县正路乡川口村大学生村官崔清智的肩膀说。“这些片子都是跟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你们不用再宣传、再动员,我们会相互传递消息的,把你的手机号码留给我,要看什么我给你打电话,这几天你先帮我找一些测土配方施肥方面的资料”!这是景泰县推行远程教育“开放式教学”、“菜单式选学”、“互动式导学”等教学模式,引导更多的群众了解远教、参与远教、支持远教、受益远教的生动一幕。  

**市坚持把满足党员群众需求作为远程教育的主导方向,努力探索实践、改进提高。针对农村党员集中学习难、培训需求差异较大、信息传递不够及时的实际,先后4次改版升级**党建网,增设远程教育课堂,着力构建操作简便、内容充实的“网络教学平台”,累计点击量达到10多万次;
采取“按需下载、分类管理”的方式,及时充实市级点播服务平台课件资源库,建成了存储数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点播教学平台”和“远程教育网吧”;
开通“手机短信党课”系统,累计向全市党员干部、大学生村官发送各类党务政务、农业科技信息1900多条。针对本土课件不够多、节目实用性不够强的实际,有效整合农牧、文广、科技等部门资源,累计制作课件685部,在市、县电视台开设《农业科技之窗》专栏定时定点播放。注重引入课件开发竞争机制,市委组织部设立“远程教育优秀课件”和“基层党建工作好新闻”奖,三年来共评选表彰178部作品,单项奖额最高达到1万元,有效撬动了远程教育成员单位对课件开发制作的投入,促进了课件制作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落脚于为民富民,紧扣字见实效  

“远教好、一点通、转观念、富群众;
可直播、可点菜、学致富、文娱乐……” 面对记者的镜头,会宁县柴门乡二十铺村养鸡专业户马艳丽熟练地念出了一句句远教“三字经”,连连对记者说:“要不是远程教育帮了我,我的鸡场去年就已经关门了,哪有今年的好收成”。去年夏天,她养的鸡突然出现厌食、脱毛、萎靡等病情,她跑遍了县乡兽医、防疫、畜牧等部门,都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看着每天几十只的死鸡,她急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村支书知道后,让她去村远教工作室从网上看看,她找到大学生村官王廷锐详细说明了病状,两人在电脑前爬了一下午,终于在《甘肃农业信息网》上找到了一家与她的鸡病情相似的养殖户介绍治疗经验,她半信半疑的用网上的用药办法为病鸡用了药,没想到效果却出奇的好,没几天大部分病鸡就恢复了生机活力,为她挽回了将近5万元的经济损失。这是远程教育村级站点利用网络资源、紧扣群众需求、为民排忧解难的普通一幕,也是**市远程教育工作坚持学用结合、服务农业发展、给力农村建设的真实写照。  

**市坚持把巩固学用成果作为远程教育的重要目标,力促学用转化、增强实效。坚持远程教育与助推产业发展联动,按照“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的教学思路,大力推广“基地+站点”和“站点+示范户”的教学模式,培育成果转化示范基地86个、学用转化示范户1.2万多户、产业致富能人2.3万人次,形成了“远教带基地、基地促龙头”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坚持远程教育与服务广大群众联动,着眼解决电信模式站点不能全覆盖、部分偏远自然村学习培训难开展的问题,组建161支“远程教育流动服务队”,根据群众需求,刻录教学光盘及时送学上门;
着眼解决部分群众获取信息不够及时、针对性不够强的问题,与司法、土地、计生等部门联合建立专家QQ群,在线开展政策咨询、疑难解答,累计解决问题1200多件;
着眼解决群众文化生活单一、学习兴趣不浓的问题,推行“远教广场”模式,把站点从室内搬到室外,每天固定3-5个小时,先播放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影、地方曲艺、体育比赛等节目,再播放政策理论、法律法规、文教卫生等课件,寓教于乐、乐中施教。坚持远程教育与加强基层组织联动,围绕创新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全面实行“三会一课+某市 党员干部 综述 现代远程教育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