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古稀披铠甲新闻战线“不老松”:如不老松

老兵古稀披铠甲新闻战线“不老松”  

   

在巍巍的HY山深处,在滔滔的渠河水岸边,人们时常看到一位满头银发的古稀老人,胸前挂着照相机,肩上扛着摄像机,在忙碌穿梭着,他就是HY市广电局退休干部***。冉老痴情新闻工作,在退休后依然爱岗敬业,默默发挥余热,赢得了社会的敬重,被人们誉为HY市新闻战线“不老松”。  

军营铁汉    拼命三郎  

1958年,***当时17岁,初中只读了两年,因家庭贫困便辍学参军,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先后在38军114师342团和新疆塔城军分区从事通讯、机要工作,担任通讯兵、机要科长、政工科长等职务。26年的军旅生活让一个稚嫩的孩子成长为铁打的汉子,获得了“拼命三郎”的美称。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还击作战中,战友的鲜血铸就了他坚强的性格,战友牺牲前的叮嘱坚定了他人生的信念。在业余时间,他不断充实自己,向书本学习,向战友学习,向火热的生活学习,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报社通讯员、部队干部,多次荣获三等功。  

1985年,44岁的***转业到HY市人大工作,任教科文卫工委主任,开始了人生第二次创业。面对崭新的工作,他抛弃面子思想,牺牲节假日,全面熟悉人大工作的法律、法规、会议程序,迅速成为人大工作的行家里手。他发挥写作特长,坚持业余通讯报道,被同事戏称“抢记者饭碗”的领导,成为基层人大宣传战线的“尖兵”。  

情牵山里人新闻“排头兵”  

1993年,52岁的***调任HY市广播电视局任副局长,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三次创业,成为了HY新闻战线的“排头兵”。  

***到广电局工作,分管宣传工作,既当领导,又当记者。他牺牲业余时间,自学了《写作概论》《新闻写作》《电视摄像教程》《美学原理》等大学课程,拿出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4万元,先后购买了2台摄像机、2台照相机和BP机(手机),被领导、同事称为“三机”司令。那时广播电视设施还是一穷二白。他下乡镇,跑成都,上北京,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在上任三年的时间里,建起了广播电视大楼,添置了大量设备,培训了大量业务骨干,经原广电部批准,成立了HY电视台、HY广播电台,使HY广电局迅速成为广安市的窗口。  

***在新闻采写中即时准确地下达上情、上传民意,“头版头条”是他的口头禅。1993年3月,意大利、日本联合探险队到HY市探险HY山39个洞,他夜以继日随同采访报道,因担心寄发稿件太慢,他就到邮政局用明码电报发给报社,随同探险的其他记者的新闻稿件发到报社时,他写的稿子已经见报。1993年8月,他与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高级摄影师一道拍《HY秀色》,17天跑完了HY山的每一个风景点。当时,宝鼎冰雪未化,盘山土路又窄又滑,他们只有背靠石壁横着走路,或干脆伏在地上爬行,才能拍到奇特的风光。他多次滑倒,手被刺划破出血,从不叫苦叫累,拍摄到了很多精彩镜头。他带着他的“三机”,钻密林,攀绝壁,渴了喝山水,饿了吃干粮,在不到5年的时间跑遍了HY山的每个角落,先后发现了龙王庙(白岩)、400亩野生茶花林(石林)、千年银杏树(瓦店)以及猕猴桃、红腹锦鸡、穿山甲、小灵猫等奇景山珍。1998年,他发现了**乡茶园村千年银杏树,反复琢磨拍摄角度,一呆就是3小时,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完成了取景,他拍摄的银杏树照片在《四川日报》《中国绿色时报》《广安日报》《川东都市报》发表,引起了广泛关注。  

***情牵山里人,时刻牢记新闻工作者的圣神使命,带病坚持工作,不到现场采访不写稿,没搞清楚情况不发稿,没有内行审查不定稿,新闻报道从没有出现过新闻失实的现象。1997年10月,他患上了膀胱癌,在重庆新桥医院动了手术,不到两个月他坚持出院治疗,出院的第二天他又带上 “三机”踏上了新闻采访之路。他有了血尿就少吃饭,排尿困难就少喝水,出现疼痛就压压身子,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术后的困难,他带病拍摄制作的石林、仙鹤洞、宝鼎景区等节目在中、省、市等多家媒体播出,为HY旅游成为HY的支柱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退休不离岗  人生夕阳红  

2001年1月,***退休了。他退休不离岗,开始了人生的第四次创业,以执着的追求、显著的业绩实现了人生的夕阳红。  

***93年调离HY人大,十多年来,他义务为人大会议、人大代表检查、视察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先后在《中国人大》、《人民代表报》、《人民权力报》、《四川电视台》多家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过关于人大工作的新闻、图片、调研文章不计其数,一直被人戏称“老人大”。  

***退休后返聘回到广电局,没有了职务,没有增加任何报酬,虽然年纪大了,但他依然保持“拼命三郎”的斗志。2002年的一个夏天,***得知上级要对HY山玄武岩开发情况进行调查,他便请缨跟随采访。玄武岩地势险峻,峭壁悬崖。同事们考虑到危险,建议他不要去。他说:“我是记者,我不上去怎么能拍到那些镜头呢?”于是,他扛着摄像机就直奔岩口。就在这个时候,岩上四块小石头突然掉了下来,他本能地弯腰护住摄像机,不料,一石块却直直地砸到了他的背上,血,立刻染红了他的衣服。2003年,HY市“6.24”特大洪灾发生时,他第一时间冲在抗洪前线,在齐腰深的水中抢拍一个个镜头,由于过度劳累,胆石症发作,疼痛难忍,到医院打一针止痛后,又到抗洪救险一线去了。2003年8月,HY市天池镇仁和寨村山体破裂、山根冒出泥浆,随时可能发生滑坡,他随同抢险组前往采访,不怕累,不顾个人安危,跑前跑后抢拍山体裂缝和抢险人员营救村民出险境的镜头。他以新闻工作者特有的敏感、执着,不顾环境危险,不顾个人安危,抓拍一个个珍贵的镜头,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坚持“康乐有为,回报社会”,担任了HY老年协会副会长、老年大学副校长。他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把HY老年大学建成了四川省c级老年大学。他四处筹备经费,为福利院开展“送温暖、送欢乐”活动20余次。他2009年9月指导HY古桥社区组建“老年和谐先锋队”,组织上百名老人相互帮扶千余次,开展文化娱乐活动50余场次,积极化解家庭纠纷、社会矛盾40余次。2011年6月,古桥社区附近的一家大型工厂因为取水问题与当地居民发生分歧,双方近百人对峙,冉老调集20余名“老年和谐先锋队”队员,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分头开展工作,有效化解了冲突,维护了社会的安定。他就此撰写的《古桥街道老年和谐先锋队为何能化解纠纷和突出矛盾》和《重视抓好农村老年人工作是农村工作的关键》两篇调研文章转发各乡镇受到高度重视并发挥了巨大作用。***加强老龄工作宣传,主动及时报道老龄工作,仅2010年,就在中、省、市等多家媒体发表75篇(《法制日报》1篇、《四川日报》4篇、《中国教育报》1篇、《人民代表报》1篇、《教育导报》1篇、《四川法制报》1篇、《广安日报》《川东周末》《广安电视台》共9篇、《晚霞报》《晚霞》志杂《四川老年教育》《四川老龄》共采28篇;
HY电视台采用29篇)。  

53年风雨历程,53年四次艰苦创业,***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做出了显著成绩。入选《中华成功人才大词典》。《加强土地的规划利用》《人大督促政府加快对河道污染的治理》《HY公安为民追回赃款4万元》《人大督促政府送水解决高山村民人畜饮水难》《旅游线上“高唱红歌”》《闲事管来的“零上访”》等不计其数的文章、图片、通讯被《光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社会报》《法制日报》《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等中央、省级媒体采用,《家庭美德教育》《年年施惠于民的银杏“夫妻”》《慰问贫困户》等作品荣获国家、省级奖项,为宣传HY作出了显著成绩。退休以后,坚持与病魔做斗争,在新闻战线、老龄事业上默默发挥着余热,实现着他的人生价值!  

   

推荐访问:古稀 铠甲 战线 老兵 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