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曲线焦点|双曲线所有公式

双曲线焦点三角形

双曲线焦点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文[1]给出了椭圆焦点三角形的一些性质,受此启发,经过研究,本文总结出双曲线焦点三角形如下的一些性质:

x2y2

设若双曲线方程为221,F1,F2分别为它的左右焦点,P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则有: ab

性质1、若FPF12,则SF1PF2b2cot;特别地,当FPF1290时,有S2F1PF2 b2。22PF1PF2cos|PF1|2|PF2|2|FF12|

22PF1PF2cos(|PF1||PF2|)22|PF1||PF2||FF12|

2PF1PF2cos(2a)22|PF1||PF2|(2c)2

2PF1PF2(cos1)4(a2c2)

b2b2

PF1PF221cossin22

SF1PF2, 1b2|PF1||PF2|sin 2sincosb2cot 22222sin2

2

F1PF2易得90时,有Sb2

性质2、双曲线焦点三角形的内切圆与F1F2相切于实轴顶点;且当P点在双曲线左支时,切点为左顶点,且当P点在双曲线右支时,切点为右顶点。 x2y2

证明:设双曲线221的焦点三角形的内切圆且三边F1F2,PF1,PF2于点A,B,C,双曲ab

线的两个顶点为A1,A2

|PF1||PF2||CF1||BF2|AF1||AF2| |PF1||PF2|2a,|AF1||AF2|2a,

A在双曲线上,又A在FF12上,

A是双曲线与x轴的交点即点A

1,A2

性质3、双曲线离心率为e,其焦点三角形PF1F2的旁心为A,线段PA的延长线交F1F2的延长线于点B,则

|BA|e |AP|

证明:由角平分线性质得

||FB||FB||F2B|2c|BA||FB121e |AP||FP|F2P||FP2a1|1||F2P|

性质4、双曲线的焦点三角形PF1F2中,PFF12,PF2F1,

e1cot; 22e1

e1当点P在双曲线左支上时,有cottan 22e

1当点P在双曲线右支上时,有tan

证明:由正弦定理知|F2P||FP||FF12|1 sinsinsin()

|F2P||FP|FF1|12| sinsinsin()由等比定理,上式转化为

2a2csinsinsin()

2sincossinsincoscossin csin()asinsin2cossinsinsincoscossin2222222

分子分母同除以cossin,得 22

cot1e1 etancot22e1tancot122tan

双曲线焦点弦的弦长求法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职曲  

‘ 教学教 ̄ i l D2 0 0 0年 第 3 期( 总第 1 2 4 期)  

焦点5 杰  

j 丢  

重庆 ・ 4 1 ・  

, 

曲 线 焦 点 弦 的 弦 长 求 法  

(  

( 湖 南省 隆 回县 教 师进 修 学 校 本 文 通 过 几 例 双 曲线 焦 点 弦 的弦 长 问题 说 

4 2 2 2 o o )   范 芳 礼 

0  2   /  

= a lco 。s

上 ∈( o

明这 类 问题 的一般 求法 .   例 1   在 极 坐 标 系 中 .过 双 曲 线 P :  

詈) 若设过右焦点的直线 z 的  

倾斜 角 为 0 , 0 ∈[ 0 ,  】 则.   1 ) 当 0 E[ 0 ,  ) U(   一Ⅱ,  ) 时,   与 双 曲线  的两 个 交 点 A、 B 在双 曲线 的两 支 上 . 不难 得 出 

1 AB1 =一P l —P 2  

e p   -2。

的右 焦 点下 作 一 倾 角 为 6 o . 的直 线 f , 求 

它 被 双 曲线 截得 的弦 长 ?   解 : 设 直 线  与 双 曲线 交 于 A、 B两点, 设 A 

.  

2) 当 0 ∈( a,  一  ) 时, z与 双 曲 线 的 两 个 交  

( P 1 . 詈) . B ( P 2 ,  ) , 易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  

点 A、 B 均 在 右 支上 , 不难 推 出 l A Bl =p l +P2 =  

=2 韭 

1一   c o s 2 0  

的 倾 斜 角 为a = a t o e t  ̄ {∈ ( o . 号 ) . 且  =   a I c  了 1  a   1 : 詈- 这 时A 、 B 分别 在 双曲  

线 的左 、 右 下支 上 , 焦 点 F 为 线 段 AB 的 外 点 , 所 

以l A BI =1 F AI 一1 F B1 = 一P l —P 2 =  

一  

3 ) 当 0= a或 0=   一   时.   只 与 双 曲 线 交  于一 点 不存 在 弦 长 问题 .  

倒 3   过双 曲线 1 6 x  一9   +3 2 a - +1 8 y一  

2  

—  

2  

:1上 

1 3 7=0的 焦 点 作 倾 角 为 4 5 ’ 的 直 线 交 曲 线 A、 B   两点, 求弦 A B 的长 .  

卜3 o o s 詈 卜3 。 0 s 譬 

饲 2 已知双曲线 P  

’  

_ , l 过右焦点  

F作 一 倾 角为  的 直线 £ . 求 它 被 双 曲 线截 得 弦 

长?  

解 : 经 配 方 曲 线 方 程 化 为  专  一   = 1 , 平 移 后 为 等一   1 6 = 1 , 由 于 平 移 不 改 变 两  

点 间 的距 离 和 倾 角 , 所 以可 在 新 坐 标 系 下 求解 ,  

解: 设 直 线 z与 双 曲 线 交 于 A、 B 两 点, A 

为 书 写 方 便 曲 线 方 程 改 写 为 等一   1 6 = 1 . 其 焦 点  

为 Fl ( 一5 , O ) . F 2 ( 5 . 0 ) . 以右焦

点 为极点 ,   轴  正 半轴 为 极轴 建 立极 坐 标 系 , 则 双 曲线 方 程 为 P  

:  

( P l , 等) , B ( p 2 , 詈 ) , 易 知 双 曲 线 的 一 条 渐 近 线  

的 倾斜角  = a r c c o s ÷∈ ( o , 詈) . 且  = 8 1  ̄ C 0 5 专  

詈<孥 . 这时, A 、 B均在双曲线的右支上、 F  

( e = 号 , p = 警 ) . 设 A ( p   , 号 ) , B ( p : .  

为线 段 A B 的 内点 , 所以 l AB l =l   F Al +l   F Bl =  

莩) , 因为双曲线一渐近线的倾角  =  

a一

一 1 +   2   碡1  

1=   压 一   _  

詈 ∈ ( o . 詈 ) . 且 a = a 一詈 > a —s 等=  

-   2 e p

e  一 1  

般 地 .双 曲 线 的 极 坐 标 方 程 为 p = 

手, 所以 A 、 B两点在双曲线的两支上.  

1 A B[ = -p 1 -p 2 -  

c o g 

’  

:  

(  >1 ) 易 知 它 的一 条 渐 近 线 的 倾 斜 角 为 

号 一  

’  

双曲线焦点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双曲线焦点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文[1]给出了椭圆焦点三角形的一些性质,受此启发,经过研究,本文总结出双曲线焦点三角形如下的一些性质:

x2y2设若双曲线方程为221,F1,F2分别为它的左右焦点,P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则有: ab

22Sbcot性质1、若FPF则;特别地,当时,有。 ,SbFPF90FPF1212FPF1221222PF1PF2cos|PF1|2|PF2|2|FF12|

22PF1PF2cos(|PF1||PF2|)22|PF1||PF2||FF12|

2PF1PF2cos(2a)22|PF1||PF2|(2c)2

2PF1PF2(cos1)4(a2c2)

b2b2

PF1PF221cossin22

SF1PF2, 1b2|PF1||PF2|sin 2si222sin2

2

12sb2c 22易得90时,有SFPFb2

性质2、双曲线焦点三角形的内切圆与F1F2相切于实轴顶点;且当P点在双曲线左支时,切点为左顶点,且当P点在双曲线右支时,切点为右顶点。 x2y2证明:设双曲线221的焦点三角形的内切圆且三边F1F2,PF1,PF2于点A,B,C,双曲线的两个顶点为A1,A2 ab

|PF1||PF2||CF1||BF2|AF1||AF2|

|PF1||PF2|2a,|AF1||AF2|2a, A在双曲线上,又A在FF12上,

A是双曲线与x轴的交点即点A

1,A2

性质3、双曲线离心率为e,其焦点三角形PF1F2的旁心为A,线段PA的延长线交F1F2的延长线于点B,则|BA|e |AP|

证明:由角平分线性质得

||FB||FB||F2B|2c|BA||FB121e |AP||FP||FP||FP||FP|2a1212

性质4、双曲线的焦点三角形PF1F2中,PFF12,PF2F1,

e1; 22e1

e1当点P在双曲线左支上时,有cottan 22e1当点P在双曲线右支上时,有tancot

证明:由正弦定理知|F2P||FP||FF12|1 sinsinsin()

|F2P||FP|FF1|12| sinsinsin()由等比定理,上式转化为

2a2csinsinsin()

2sincossinsincoscossin csin()asinsin2cossinsinsincoscossin2222222

分子分母同除以cossin,得 

22

cot1e1 etancot22e1tancot122tan

双曲线第二定义焦点三角形

§2.双曲线第二定义及焦点三角形

题型一 利用椭圆的第二定义求椭圆的方程【例1】若点M(x,y)与定点F(c,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l:x

a

2

【练习2】过双曲线x作倾斜角为

题型三 求焦点三角形的面积 【例3】P是双曲线

x

22

c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

ca

(ca0),求点M的轨迹方程。

.

y

2

3

1的左焦点F1,

6

的弦AB,求弦长AB.

【练习1】已知点A(3,2)、F (2,0),在双曲线x

12

2

y

2

3

1上求一点P,使

PAPF的值最小。

题型二 双曲线的焦半径 【例2】已知P(x0,y0)是双曲线

xa

22

4

y

2

1上一点,F1,F2

是焦点,若F1PF290,求PF1F2的面积。

yb

22

1

上一点,求点P到双曲线两焦点 F1,F2的距离。思考:如果焦点在y轴上结果怎样?

- 31 -

课时作业

1、已知动点M的坐标满足方程2(x1)(y1)

2

2

(3)在椭圆E上是否存在关于直线l的对称的相异两点?若存在,请找出;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5、已知椭圆

xa

22

xy2,则动点M

的轨迹是( )

A.椭圆 B.双曲线 C.抛物线D.以上都不对

2、已知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离心率为2, F1,F2是其左右焦点,P是双曲线上一点,且

F1PF260,PF1F2的面积为12

3,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3、已知某椭圆的焦点是F1(4,0),F2(4,0),过F2并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椭圆的一个交点为B,且F1BF2B10,椭圆上不同的两点A(x1,y1),C(x2,y2)

yb

22

1(ab0)的离心率

22

,以该椭圆上的点和椭圆的左右焦点

F1,F2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为4(21),

一等轴双曲线的顶点是该椭圆的焦点,设P为该双曲线上异于顶点的任一点,直线PF1和

满足条件:

PF2与椭圆的交点分别为A,B和C,D。

F2A,F2B,F2C成等差数列。

(1)求椭圆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设直线PF1、PF2的斜率分别为k1,k2,证明k1k21

(3)是否存在常数

使得

(1)求该椭圆的方程; (2)求弦AC中点的横坐标。

4、已知椭圆E经过点A(2,3),对称轴为坐标轴,焦点F1,F2在x轴上,离心率为(1)求椭圆E的方程。

(2)求F1AF2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l的方程。

ABCDABCD恒成立?若存在,

求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2

- 32 -

双曲线中的焦点三角形性质整理

双曲线中的焦点三角形

江苏省盱眙中学 赵福余

1.设双曲线

x

2

4

y

2

1,F1、F2是其两个焦点,点P在双曲线上,若F1PF260,则

9

F1PF2的面积为xa

22

设双曲线为

yb

22

1a0,b0,F1、F2是其两个焦点,点P在双曲线上,

性质1 :若F1PF2,则F1PF2的面积为性质2:通过以上求解过程,若F1PF2,则PF1PF2 ;PF1PF2的最小值是 . (1)设双曲线

x

2

4

y

2

4

1,F1、F2是其两个焦点,点P在双曲线上,F1PF290,

则F1PF2的周长为x

2

(2)若F1、F2分别是双曲线

16

y

2

9

1的左、右焦点,AB是双曲线左支上过点F1的

弦,且AB6,则ABF2的周长是2.双曲线焦点三角形F1PF2的内切圆与F1F2相切于点A,则AF1.AF2 . 性质3:切点A的位置为 . 3.设双曲线

xa

22

yb

22

1a0,b0,F1、F2是其两个焦点,点P在双曲线上,O是中

心,则t

PF1PF2

OP

的范围是 .

性质4:PF1.PF2与OP的等式关系为4.设双曲线

xa

22

yb

22

1a0,b0,F1、F2是其两个焦点,点P在双曲线右支上一点

tan

若离心率e2,则



. 2

tan

tan

性质5:



.(用离心率e表示) 2

tan

5.双曲线离心率为e,其焦点三角形PF1F2的旁心为A,线段PA的延长线交F1F2的延长线于点B,若BA4,AP2,则离心率e . 性质6:e .(用BA,AP表示)

双曲线知识点归纳

高考双曲线知识点归纳

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

3.等轴双曲线:实轴长与虚轴长相等的双曲线,其标准方程为xy0,离心率为

2

2

,渐近线方程

为yx(互相垂直)

2222

4.共轭双曲线:双曲线xy1(a0,b0)的共轭双曲线是yx1(a0,b0),性质如下:

2222

abba

⑴双曲线与它的共轭双曲线有相同的渐近线;

⑵双曲线与它的共轭双曲线有相同的焦距,四焦点共圆; ⑶双曲线与它的共轭双曲线离心率分别为e1,e2,则有5.双曲线系:

11

1和e1e2. 22e1e2

2222

⑴与双曲线xy1(a0,b0)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为xy(a0,b0,0),它们的渐近线为

2222

abab

x2y2

0(a0,b0) a2b2

22

⑵与双曲线xy1(a0,b0)共焦点的双曲线系方程为

22

ab

x2y2

21(a0,b0,ka2) 2

akbk

6.点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

2222

xyxy00⑴点Px0,y0在双曲线1(a0,b0)内1(a0,b0)

a2b2a2b22222

⑵点Px0,y0在双曲线xy1(a0,b0)上x0y01(a0,b0)

2222

aa

bb

ab

2222

⑶点Px0,y0在双曲线xy1(a0,b0)外x0y01(a0,b0)

2222

ab

7.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

可将双曲线方程与直线方程联立方程组消元后产生关于X(或Y)的一元二次(或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来判定。

有两个公共点 0

直线与双曲线相交;

有一个公共点直线与渐近线平行

直线与双曲线相切 0(只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双曲线相离0(无公共点)。

22xy若AB为双曲线1(a0,b0)的弦,Ax1,y1,Bx2,y2,弦中点Mx0,y0

a2b2

①弦长l②kAB

1x2y1y2k0 b2x02 ay0

b2x0

③直线AB的方程为:yy02xx0

ay0

a2y0

④直线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yy02xx0

bx0

8.焦点三角形:双曲线上的点Px0,y0与两焦点构成的的三角形称为焦点三角形。F1PF2,

PF1r1,PF2r2

2b2

⑴arccos1

rr121sin2

⑵SPF1F2r1r2sinbb2cotcy0

21cos2

双曲线典型题专练

双曲线定义

x2y2

1表示双曲线”的 ( ) 2. 若kR,则“k3”是“方程

k3k3

A.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x2y2

3.已知P是双曲线21右支上的一点,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3xy0. 设F1、F2分别为

a9

双曲线的左、右焦点. 若PF23,则PF14.已知点M(3,0),N(3,0),B(1,0),动圆C与直线MN切于点B,过M、N与圆C相切的两直线相交于点P,则P点的轨迹方程为

y2y2y2y22221(x1) B. x1(x1)C.x1(x1) 1 x0 D.xA.x

88810

2

x2y2

6.以知F是双曲线1的左焦点,A(1,4),P是双曲线右支上的动点,则PFPA的最小值为412

y2

x12222

7.P为双曲线右支上一点,M、N分别是圆(x4)y4和(x4)y1上的点,则|PM|-|PN|15

2

的最大值为

x2y28.若方程1 所表示的曲线为C,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4tt1

①若C为椭圆,则14或t<1; ③曲线C不可能是圆; ④若C表是椭圆,且长轴在x轴上,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 (把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几何性质

x2y2x2y2

=1有相同的焦点,11.已知双曲线221(a>0,b>0)和椭圆且双曲线的离心率是椭圆离心率的两

ab169

倍,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

x2y2

12.已知F1、F2分别为双曲线C: - =1的左、右焦点,点A∈C,点M的坐标为(2,0),AM为∠F1AF2∠

927

的平分线.则|AF214.设圆锥曲线I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若曲线I上存在点P满足PF1:F1F2:PF2=4:3:2,则曲线I的

离心率等于

A.或

123 2

B.或2

23

C.或2 D.或

12233 2

x2y2y22

1有公共的焦点,C2的一条渐近线与C1C2的长17.已知椭圆C1:221(a>b>0)与双曲线C2:x

ab4

度为直径的圆相交于A,B两点.若C1恰好将线段AB三等分,则 (A) a2 =

131

(B) a2=13 (C) b2= (D) b2=2 22

x2y2

18

.已知双曲线21(a的两条渐近线的夹角为,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

3a2

A

3

B

3

C

D.2

x2y2

19.设a1,则双曲线21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 ( ) 2

a(a1)

A

B

C.(2,5)

D

.(2

x2y2

20.设F1和F2为双曲线221(a0,b0)的两个焦点, 若F1,F2,P(0,2b)是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则

ab

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35

B.2 C. D.3 22

x2y2

23.设双曲线221(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1、F2,过点F2的直线交双曲线右支于不同的两点

ab

M、N.若△MNF1为正三角形,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

D.

3

x2y2

24.已知椭圆221(ab0)的左焦点为F,右顶点为A,点B在椭圆上,且BFx轴,直线AB交

ab



y轴于点P.若AP2PB,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

A

11 B

. C. D.2232

x2y21(b0)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1、F2,其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x,点P(,y0)在25.已知双曲线

2b2

双曲线上.则PF1²PF2=( )

A. -12 B. -2 C. 0 D. 4

x2y2

26.设O为坐标原点,F1,F2是双曲线221(a>0,b>0)的焦点,若在双曲线上存在点P,满足∠

ab

F1PF2=60°,∣OP∣

,则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A)x

(B

±y=0 (C)x

=0 (D

±y=0

x2y2

27.已知双曲线221(a>0,b>0)的右焦点为F,若过点F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且

ab

只有一个交点,则此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1,2)

B.(-1,2)

C.(2,+∞) D.[2,)

28.已知对称轴为坐标轴的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

b

,x,(a0,b0),若双曲线上有一点M(x0,y0)

a

使a|y0|b|x0|,那么双曲线的交点( )

A.在x轴上 B.在y轴上 C.当ab时在x轴上 D.当ab时在y轴上 29.若方程x1ax1ab0的两根分别为椭圆,双曲线的离心率,则

2

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a

焦点三角形及直线与双曲线

x2y2

31.无论m为任何实数,直线l:yxm与双曲线C:1b0恒有公共点,则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

2b2

_______________

22

32.直

线l:ykx与双曲线xy1x0交于不同两点,则直线l的倾斜角的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

x2y2

33.设圆C的圆心在双曲线21(a0)的右焦点且与此双曲线的渐近线相切,若圆C

被直线l:x0

a2

截得的弦长等于2,则a的值为( )

A

B

C.2 D.3

x2y2x2y2

34.若椭圆1(m,n,p,q均为正数)有共同的焦点F1,F2,P是两曲线的一个公共1与双曲线

pqmn

点,则|PF1||PF2|等于_______________

x22

35.设F1,F2是双曲线y1的两个焦点,P在双曲线上,当PF1F2的面积为1时,PF1PF2的值等于

4

x2y2

36.设F1、F2分别为双曲线221(a>0,b>0)的左、右焦点.若在双曲线右支上存在点P,满足

abPF2F1F2,且F2到直线PF1的距离等于双曲线的实轴长,则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

A.3x4y0 B.3x5y0 C.4x3y0 D.5x4y0

x2y22222

37.点P是双曲线C1:221a0,b0与圆C2:xyab的一个交点,且2PF1F2PF2F1

ab

其中F1,F2是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____

x2y2

38.设F1,F2是双曲线221a0,b0的两个焦点,P在双曲线的右支上,且PF14PF2,则双曲

ab

线离心率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_

x2y2

39.P为双曲线2-2=1(a,b0)右支上一点,F1,F2分别是左右焦点,且焦距为2c,则△F1PF2的内切圆圆

ab

心的横坐标为______________

x2y2

4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双曲线221a0,b0,有下面四个结论:①存在这样的点M,使得过M的

ab

任意直线都不可能与双曲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②存在这样的点M,使得过点M可以作两条直线与双曲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③不存在这样的点M,使得过点M可以作三条直线与双曲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④存在这样的点M,使得过点M可以作四条直线与双曲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这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_

y2

41.过已知双曲线C:x1的一个焦点作直线l与C交于A、B两点,若|AB|=d,根据d的大小判断直

3

线可能的条数:(1)若d2,则这样的直线l ;(2)若2d6,则这样的直线l ;(3)若d6,则这样的直线l 。(4)若d=2时则这样的直线l有 ;(5)若d=6时则这样的直线l

2

x2y2

42.已知A,B,P是双曲线221上不同的三点,且A,B连线经过坐标原点,若直线PA,PB的斜率乘积

ab

2

kPAkPB,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3

22

43.过双曲线2xy2的右焦点作直线l交双曲线于A、B两点,若AB4, 则这样的直线有( )

A.4条 B.3条 C.2条 D.1条

x2y2

44.已知F1,F2分别是双曲线221(ab0)的两个焦点,A和B是以O(O为坐标原点)为圆心,|OF1|

ab

为半径的圆与该双曲线左支的两个交点,且F2AB是等边三角形,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2

2

1 45.双曲线xy2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Pn(xn,yn)(n1,2,3)在其右支上,且满足

|Pn1F2||PnF1|,PF12F1F2,则P2010F2的值是

A.40202

B.40192

C.4020

D.4019

x2y2

47.已知点P是以F1、F2为左、右焦点的双曲线221(a0,b0)左支上一点,且满足PF1PF20,,

ab

tanPF2F1

A

2

,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3

B

( )

2

C

D

x2y2

1(a0,b0)的左焦点,点E是该双曲线的右顶点,过点F且垂直于x轴的直48.已知点F是双曲线2-2=

ab

线与双曲线交于A、B两点,△ABE是锐角三角形,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 ) A.(1,+∞)

B.(1,2)

C.(1,1

D.(2,1

椭圆双曲线焦点三角形的若干对偶性质——兼证法探微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学数 学研 究 

4 0 m  深 为 3 , 80 , m 如果 池底 的造价 为 10元 / 5  

20 0 6年第 9期 

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主探索,   题 . 个 解决 在  

断地发现 问题——提 出问题—— 思考问题—-  _ 解决 问题 中养 成独立思考、 积极探究的学习习   惯, 也使数学学习成为数学课程再开发的过程.  

参考 文献 

[] 通高 中数 学课 程标 准. 民教育 出版 杜.0 3   1普 人 20 年

4月 .  

m ,   池壁 的造价为 10元  . 2 问怎样设计水  池能使造价最低?最低 总造价是多少元?学生 ”  

的学 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 纷纷进行思  

考 与探 索 , 快 得 到 函数 解 析 式 为 £ 40 O 很 =20O  

+70 z+ 2(  

)但应用 已有的数学知识不能 ,  

够解决, 于是, 如何解决成 了学生迫切 的需要,   激发 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浓厚 的学习兴趣,  

为 学 习这 一章 作 了铺 垫 .  

[] 2 郭其俊 . 学教 育的 归真返璞 . 数 中学数 学杂 志,0 4 20  

() 5.  

此外, 在起始课 的教学 中还可 以鼓 励学生  

积极 思考 , 疑 反 思、 质 主动 提 出 问题 . 师 引导  教

生 坐 坐 坐 坐 坐 坐 坐 生 坐 坐 坐 坐   e业 坐 业 业 生 坐 坐 坐

[] 3 陈伟丽 , 徐鸿斌 . 学史 与学生 学习兴趣 的培 养.   数 中

学教 研( 学)2 o () 数 ,0 4 5 .  

坐 龆 坐 龆 ·   · 蓝∈ · } · · } 坐 蓝  ∈ 蓝 坐   }·   }· ∈     £-   拓 逝  

椭 圆双 曲线 焦 点 三 角 形 的若 干对 偶 性质 

— —

兼证 法探微 

( 10 2  李建潮  33 1)

明参见本 刊 20 06年 第 3期 P1) 7.  

浙 江湖 州市双林 中学

定 义  以椭 圆 - =1 口>6 ) 1 的   I -   ( >0 ()  

“  O 

两个焦 点 F1 一C0 、 ( 0 ( =、口 一b ) ( ,)F2 , ) C /      及椭 圆上任 意一 点 P( 不是 长轴 顶点 ) 但 为顶 点 

类似地 , 在椭 圆( ) 1 中有如下对偶性质:   性质 1 椭 圆()   1 的焦点三角形 F1F   P 2的 顶 点 F1所对 的旁 切 圆 j r 3 轴 的切 点是 椭  1与 2

圆的顶 点( 图 1 . 如 )  

的△F P 2叫做椭圆的焦点三角形; 1F ,  

2  

.2  

0 

以双 曲线  一 :la>o b )2 的两    ( , >o ()

证 明仿 照性质 1 .  

个焦点 F1 一C 0 、 ( , ) C /     及  ( ,)F2 C0 ( =、口 +b) 双 曲线上任 意 一点 P( 但

不 是双 曲线顶 点) 为顶 

性质 2 在椭 圆( ) 有 t   t   =   1 中, a n a n  

[  , :  

1+ e。  

点的△F P 2 叫做双 曲线的焦点三危形( 1F , 由对  称性, 本文姑且设 P在双 曲线的右支上) .   本 文还 约定 : F1 F =口, P 1 : ,   P2   F F2    

P 2 =7; 圆( ) _ F1 F 椭 1 与双 曲线 ( ) 离心 率  2的

证 明  如 图 1 设 旁切 圃 ,  

' 

。  

I 1的 半 径 为  1 连 fF1 / 二   , 1 、 /二   二= ,F 和 ,C( 为切 点 ) 则  12 1 C   .

为 e 焦点 三角形 F P 2的半 周长、 ; 1F 面积及 外  

接 圆、 内切 圆半径 分 别 为 s a及 R、 . 、 r  以下研 究椭 圆与双 曲线 焦 点 三角 形 的若 干  个对 偶性 质 .   性质 1 双 曲线 ( )   2 的焦 点 三角 形 F】 F   P 2 的 内切 圆 与 z 轴 的切 点 是双 曲线 的 顶 点 .证  (

lf  / t  ̄    ̄ (1,; a : -  ̄n

一  

图 1  

tn ̄ I F C —   a ·2

aC 以t譬a2  鱼    — 所 , t =十· =十   a n aC  口C n    l - r  

r1 "

- 

1  · 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 0 年第 9 06 期 

中学数 学研 究  

证 明  如 图 4  ,

1—   —e

— —  

1+ e。  

① 由oI 内切 于△ F  , 1  

/ ‘    -

类似地 , 在双 曲线( ) 2 中有其对偶性质 :  

得 I TI —I F2 =口一C  P =S F1 I ; 类似 地 , ISI =a+c  有    =S P .

② 、 的证 明从略 ; ③  

④ △ =s  r

搽 

性 2栅  质 

苎二  

,a  有n t i   8

e+ 1。  

( + )口 c切 詈= En等  口 c( 一 )n b切 —.

利用 性质 1 并仿 照性 质 2的证 明可证 . ,  

由性质 2及 性质 3 得  ,

性质 3 设 I为椭 圆( )   1 的焦 点三 角形  F1 F P 2的 内心, 的延 长 线 交 F1   F2于 D, 则 

/  : I   Dl l =e   证 明  如 图 2 由 三角形  , 内角平 分 线定 理 , 有  :  

切 n 

推论 2 如图4 在椭 圆() 有 t   · , 1 中, a n  

一 :  

性 质 4 在双 曲线 中的对偶 性质是 :  

二  = =

D  

图2  

主  

性 质 4 设 I 、2分 别 为 双 曲线 ( )   1I 2 的焦  点三角形 F1 .  F P 2的顶 点 F1F 、 2所 对 的旁 切 圆  的圆心 ( 切 圆 I、2的半 径 分 别 为 r 、2 , 旁 1I 1r )  P

与o J、 2 别相 切于 T、 则 F1 1oJ 分 S,   ① ITI 一口  P =C , I 5I +口;    =C P  

J1 I  FP 一  

.  

I D — I 2 I   F1 I   D ’ F  

  ±! 一 I I   ! 

  F  I  2 F1 I   一2 ’ c 

一 III    )— I

I)一   I  I I

一l l    一

推论 1 在椭圆() 有 s 1 中, m詈≤e 当且 (  

仅 当 P 为椭 圆短 轴顶 点 时取“ 号 ) =” .  

证明 点 睛 如 图 2 s  = ,. m   ≤ 

②r=(一 ) t   1 c 口O 鲁, o

‘ 

r c口o ; z +)t    ( O号

③  =   ;  

=e 性质 3 . ( )  

在双曲线中, 有对偶性质:   性质 3 设 I 双 曲   1为  

线 () 2 的焦 点 三角 形 F1 F  F 2 的顶 点 F1 对 的 旁切 圆 的  所

圆心 , 1   的延长 线交 F  2 1   F

④△= E t   bO 詈. o

④ 的证 明点 睛  △ =( — I F ) i C S   2 r =(  P I +口)c ( 一口)o  =b ̄t2. ot E  一 ~  由性质 2及 性质 4③ ,     又得 

F  、 / G

图 3  

于 D, I1  : 1 =e  则   DI I   . I   I

推  如图 ,双曲 ( 中 有t 嬖 论2 5 在 线2 , a   ) n

V 

利用图 3仿 照性质 3即可获证. ,  

性质 4 设 I 为 椭 圆 ( ) 焦 点 三 角 形    1的 F1.2的 内心 , 为 /  P 2的顶 点 P 所 对   F P I X Fr. F 的旁切 圆 的圆心( 旁切 圆  的半 径为 r) P   p , F1 与o I oI 、  分别 相切 于 丁、 则 S,   (  T I  I =口一C I,I ,f5 =口+C      ;

: an  t

rl: r2.  

性   椭 (中有 ≤e 一) 质5在 圆1 ,蠢 2 1e  ) ( .

证 明可 以参 照 以下 对偶 性质 的证 法.  

性质 5  

e 

在 双 曲 纹 ( )中, 2 有  ≤ 

。  

②r ( 一 )n  = 口 c n   = 口 c切 号, ( + ) 号; 切

③ 

· 

)璺 、 二 ( 二/    

; ④△ =b tn 。.  a 2  

证  性 1 得 n = , 明 由质 , 切譬    可

1 4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学数学研 究  

20 年 第 9 06 期 

所 以.  

N - '  ) - ̄ -

t ja 以c‘ t(+ ) a C一 , 兰 a 璺一= n —. o =n      =  所 t \ /    

1t+ n t  t  af aZ -2 2 n  1 t t  一 ·   一  、 a a n n 土 忐  

_1  l)

v :i    

  2( r  r  , c< r 

Z/ 所   

其 中 “ ”号 成 立 当 且 仅 当 : j= =   -T   :

即  √ b   r6   .

而 2 = R

』l  =(  ̄    ca Sa l r In   t

.  

最后说 明两 点 .  

1 性 质的“ . 对倡 性 ” 从本 文 的五  矬 质哥 ,  

以 号 + )是   ( 南 .    于

R  b2一 r 2

椭 圆 与砹 出线 醵性 质 往 譬  有 某种 “ 偶 性” 对 .   发现 了其 中椭 圆 ( 或双 盐线 ) 的某 一 性 贡 , 自然 

2 +  .  

2  

6 2一 r 2 ~4

£  

b2- 一2 r 

会想象 出在双 曲线( 或椭 圆) 中的对偶性质;  

2 性质 证 明 的“ 义 化” 即利 用 定 义证 明 . 定 .  

  £[ 二 )   ] b2- r 2  (   ± 一  

— —

2  

6(  |  一 4| 。 2b 一,)。 2   6 一,) 2 , 2 b(2 | b  2

的方 法是 研 究 椭 圆、 曲线焦 点三 角形 性 质 的  双

≥ +2 e + 詈  C    

一 一  

本质之所在和普遍规律. 对偶性” 与“ 相呼应,   往 往 还使得 性 质 的 证 明简 明化 、 三角 ) 式 的应  ( 公

用通俗 化 .  

堡 ± 竺二   (      )

1  

业 业 盘

’  

业 盘 业 业 盘 业 逝 盘 盘 业 业 业 盘 盛 盛   业 业 盘 业 盘 盛 业 业   业 业 业 坐   些 誊  

关 于双 心 四边 形 一个 命 题 的 补 充 

西安 交通 大学附中   (1 0 8  张 7 04 ) 蚤  

峰  陕西省横 山县教 育局教研 室  ( 1 10  高 79 0 )

文 l j 出: 双 心 四边 形 AB D 中, 其  1指 在 C 若

证 明  记 A1 A2= 1 A2   , A3= 口 , -  2 . ,

外接 圆半径为 R, 面积为 S, 内切 圆半 径为 r ,  

则 

≤ ct +c t +ct +ct ≤  o  o  o  o 

A, 1  , = 1( 1 盘2+ …   =口 j   口 + 9

Ⅱ  r∞ t  

+  

, 么   

l rO +- t c 

+  Ot rC  

.  

,  

() 1 

a2 =  ot   rc  

A  3

笔者经研究发现 , 在双心  边形 中也有  定理 在双心 边形 A1 …A   A2  中, 若其 

 

+ …

 

外接 圆半径为 R, 内切 圆半径为 r 面积为 S  , , 则有 

A2

.  

r  

= 。   ot

+∞ t  

Z  ,  

譬  E cA+t2 +  ̄o 1∞A一. t      

2 <  zR A n lr2 2

c   Ot

a2  

r 

A2

c   ot

+c   ot

Z 

. 

A3  

 

A2    

s 2K i  n

() 2 

· 

1 · 5  

圆锥曲线焦点弦的定点分比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江 苏省 建湖 高级 中学  肖秉 林 

定 义  若 过 圆 锥 曲线 焦 点 F 的 直线 交 圆锥 曲线 

于 A、 B两 点 , 则线 段 AB 称 为 圆 锥 曲线 焦 点 弦 , F分 

过程 略.  

( 2 ) 设 A(   。 ,  ) , 则由题意及“ 定理 1 ” 得 F分碹  

苔的比   称为圆锥曲线焦点弦的定点分比.  

解 析几何 中经 常遇 到 , 圆锥 曲线 的 焦点 分 焦 点 弦  的定 点 分 比的 问题 , 这里 分 别 给 出抛 物 线 、 椭圆 、 双曲   线 的一 般结论 . 相 关 问题 如有 意 识 地 运 用焦 点 弦 的 定 

点 分 比公式 解 决 , 将 来 得 简捷 ; 以 焦 点 弦 的定 点 分 比  为背 景 还可 构造 新题 型 . 下 面介 绍 圆 锥 曲线 焦 点 弦 的 

定 点分 比公 式并 例说 其应 用.  

舭÷ 一  一  ~.    ̄ E   E 4 , 9 1  . 可 1 ≤  ≤ 丢 .  

易知 , 直线 f 的方程 为 一  得纵 截距 m一一 —  .  

- 』 r   l

・ 。 

(  一 1 ) , 令  。 o ,  

1   抛 物线焦点弦的定点分 比公式及其应用 

定理 1   设 A(  。 ,  。 ) 为抛 物 线 . y   一2 p x( p >0 )  

卅 一  

一4 x o ,’y o 一 ±2  

. 卅一 一 

或 

-、 2 v f I

, ,    

‘  

上一 点 , 过 焦 点 F 的 弦 为 AB, 则 F 分 A百 的 比 

、 一

2  0  

‘  

・ ・

^一  

¨   f J ) 一   一 击 +  1在  

证明: 如图1 , 设F ( 要, o ) , 则直线  

∈[   1

・ . .

A B 的 方 程 为  一 — — Y O  (   号 )  

XO   2  

一   ・ 

十 号 .  

。,  

图1  

{ ] 上 递 减 ,   导 ≤   ≤   , 或詈 ≤   ≤ 一 旦 4 .   于 是 , 直 线 z 在   轴 上 截 距 的 变 化 范 围 为 [ 一 号 - ,  

,  

. 

3 ] U[ 3 4]

代 入抛 物线 方程 , 整理 得 

p(  

例 2 如图2 , 过 点 P( 一2 , O ) 的 

J   I  

YA v自一 一 P   .  

直 线  与抛物 线 。 =4 x交 于 两不 同  点 A、 C, 过 抛 物 线 焦 点 F 的 直 线 

~  

于是 , F 分 

= 

的 比  一  

一  

=一   Y A一 一 

AF、 C F分 别交 抛 物线 于点 B、 D, 若 

F分  的 比为   , F分茄 的 比为  

z ,

O  ∥ 

2 px A   2 x A   2 x 。  

= 

求  l +  2的 取 值 范 围.  

图2  

P  

P  

P ‘  

解: 设 直线 l 的方 程 为 Y=是 ( z+2 )

, 代 入. y 。 一4 x,  

整 理得 k   z   +4 ( 走 。   】 )  +4 k 。 一0 .  

例 1 ( 2 0 0 4年 高考全 国卷 I I ) 给定 抛 物线 C: y 。   一4 z, F是 C 的焦点 , 过 F 的直线  与 C 相 交 于 A、 B  

两 点.  

由题 意 , 得 k  

’  

_1 ) 。   。 .  

( 1 ) 设 的斜率为 1 , 求  与商 夹角的大小 ;   ( 2 ) 设葡 一   , 若 ∈E 4 , 9 ] , 求2 在  轴上截 

距 的变化 范 围.   - f 解: ( 1 )   与   夹角的大小为 丌 一  c c o  3 — J   ̄

解之 , 得 O <走   <  1

.  

・ ・    A + XC 十 一一 一  一  广

, ’ P一 一 z’ 2,   ~ +x c一  

,  

.  

: 一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 ( 去 一1 ) >4 ( 2  1 ) =4 ,  

b 

>6 >o ) 上一 点, 则 焦 点 C( O , c ) 分 焦 点 弦 

、 一

的 比 

b 。 +f   -2 c y 0  

n2   ’  

.   1

+  2 ∈( 4, +o 。 ) .  

^  

2 椭 圆焦点弦的定点分 比公式及其应用 

定理 2   设 A( X O  ̄ y o ) 为 椭 圆  X 2 十  = = = 1 ( 盘 >6  

>O ) 上 一点 , 过焦 点 F   ( 一C , 0 ) 、 F   ( c , O ) 的 弦分 别 为  AB、 AC, 则 

于 

. 

= 

5— 3 , 1  

一 

,  

”帅 一T

’   I ≤2 ,  

・ . . I  。 I ≤2  . I  

. . 

F 。 分   的  

垒 : ±  二   坚!  

b 2   。  

一 盟   垫

F 。 分  的 

∈[ 百 13 ] .  

y2 例4   设 A( x o , y o ) 为椭 圆  x 2   T   —

1 ( n > 6 > O )  

证明: 如图 3 , 设 B( z 。 ,  

Y1 ) .  

Y 

点, 过焦 点 F   ( 一c , 0 ) 、 F   ( C , 0 ) 的弦 分别 为 AB、  

J  

(   。  )  

AC, 求△AB C的面积 .  

’ - . 惫 仙一卑

的方程 为  — 

l   I T

C 

 . 直线 A B  

(  

这个 问题 曾困扰 笔 者多 年 ,  

一  

0 

yo 

(  + c ) .   图3  

f . 一(  o +c )  — c y o  

文[ 1 ] 已给 出 了解 法 , 现利 用 椭  / D   \  /   圆焦点 弦 的定 点 分 比公 式 , 给 出 f (   = = =   = = =   个 较 为简 捷 的方法 .   图4   解: 如图 4 , 设 F  分 A直的 

一 一

 

由 I   —— 

l 6   z 。 +n   Y

  一a   b 。  

( n   + 

・ ‘ 

’ 得  

比 为 

,F   分 

的 比 为 

, 则 

S△A B  

S△A F l F 

2 c xu )   -2 c y 0 (  o +c ) y- -b   Y   一0 .  

一   ,  

1   I   AB   1 .I   ACl ・ s i n   A  

AB 

。  

I ・I   AF   I ・s i n   A  AF   l  l   AF 。

F, B

八 l十 ,  

. ●  AF 一

,  

一 I : ( 1 十  + 

、  ’  

。 

 

. 

F ̄ C)

。 . F 1 分  眦  器一  o Y   一 T a 2 + c 2 + 2 C X o ,  

的比  =   .  

( 1 + 砉 ) ( 1 +   ) .  

由定 理 2 , 得 

s △ A B c= ( 1 +  ) ( 1 +  ) s △ A F   F 2  

同 理,  廊

例3  ( 江 苏省 盐城 市 2 0 0 5届 高三 第二 次调研 考  题) 已知点 C( O , 1 ) , 直线 f : Y 一4 , M 为动点 , 作 MN 

上f , 垂 足 为 N, 且 

(   +2   ).(   一2   ) = = : o .  

( 1   +  . 二 千  5 2 F  

)   ( 1   + _ 主  

)  

S△A F

.  

( 1 ) 问点 M 的轨迹 是什 么 曲线 , 并求其 方 程 ;   ( 2 ) 点 0是 坐 标 原 点 , A、 B 两 点 在 点 M 的轨 迹 

。 .

上, 求满足  +  醅 一 ( 1 +  )   的实数  的取值 

范 围.  

I   。 I ・   署 +  

一  

害  .  

,  

’  .

2  

. . :  

解: ( 1 ) 点 M 的 轨迹是 椭 圆  +  =1 , 过程 略 .  

( 2 ) ・ . .   +   碚 一( 1 +   )   ,  

. ・ .  一   一  

‘  

 

(  

一 

) ,  

・ . . 

 

菌.  

一 ( ( 2   + c   ) 。 一 4 c   ・  

甏厕   c  

( 下转 第 3 O页 )  

由( 1 ) 可知 C ( O , 1 ) 为 椭 圆 的焦 点 ,  

・ . .

I  

. 

焦点 C分焦点 弦  的 比A  C— 

.  

  !

±  

4 a 。 c 2 Y   +6   ’  

2   2  

由定理 2易 知 , 若 A( x 。 , Y o ) 为椭 圆  x   T  y =1 ( 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陕西 师范 大学 数学 与 信息科 学 学 院 2 0 0 3 级 教育 硕 士  岳 建 良 

l 已有推广的呈现 

对于 2 0 0 4年全 国高 中数学联 赛 题 中的 向量 题 :  

p+ q t - r垄 ±窒 ± 

P  

、  

q  

‘  

设 。 点在△A B c内部 , 且有  +2 礴 +3  

=0 , 则 △AB C 的 面 积 与 △A( ) C 的 面 积 的 比  为(   ) .  

文[ 2 ] 的推 广 结论 为 :   设 0 点 在 AAB C 内 部 且 有 

+ + r ):   : / 7 / :r .  

・  

十  ・  

+r・ 0 C=0 , 则 S △ 舢(  :S A   1 I ( ・:S A O 0 B:S △ …B 一( m  

A. 2  

B . 昔 

C。 3  

D. ÷ 

0 

文[ 1 ] 和文 [ 2 ] 均将其推广 , 但 叙 述 稍 有 不 同. 为行 文  方便, 将其 叙述 分别 摘 录如 下.   个 实数 , 若  文[ 1 ] 的推 广为 :   o - - X+  描 十P   一0 ,   设 0点 在 AAB C 内部 , 且有 声・   + q・ 魂  / 、 邶  被点 O 所 分 的三部 分 面积之 比.   +r・ (   一0 ( P, q , r ∈( 0 , +o o ) ) , 则 △ABC的面 积 与  试 求 S

AAO B、 AB OC 、 A AO C的 面积 的 比分 别 为 

( 上接第 2 9页 )  

文[ 1 ] 和文[ 2 ] 的证明思路是不同的, 各具特色.   文E 3 ] 考虑 了一个 更一 般 的问题 :   设 O 是 AAB C所 在 平 面 上 的一 点 , m、 / , / 、 P是 三 

、  

这 个 问题 中 的点 。未 必 在 AABC内 ,  、  、 P不 

仅仅是正实数. 但其求解过程 因受特殊图形 ( 图1 ) 的  

A( ~c , O ) 、 B ( c , O ) , 点 C ( z  y o ) ,则 由 l ABl 一2   I   C DI  

得 2 x ( ) 一c .  

3 双 曲线焦 点弦的定点分 比公式及其应用 

定 理 3 设 A(  。 ,  。 ) 为 双 曲线  ~  一1 ( 口 >o ,   6 >0 ) 上一 点 , 过 焦 点 F1 ( 一c , 0 ) 、 F   ( c , 0 ) 的 直 线 

由定 理 3知 , A 分  的 比 

d 。 +c 。 +2 c x u

l一 一  

~  

n 。 +  + 

一  

2 e 。十 1  

AF   、 AF : 与 双 曲线 分别 交于 点 B、 C, 则 

+c z   +2 c xo F   分  的 比为  :一a — z

— — — —

’ E  

 

F  分  的 

・ .

A分瑟 眦  

2 P   +1

一  

一一  

,  

岫  。 一一 

.  

+1  

’  

 

一 一

 

在“ 定理 2 ” 的证 明 中, 只要 以 一b  代 替 b  即 

得 证.  

“  : = = T  一1 -2  z ・  

. 

.P2:  

1   +2 A

一 —

_ 一2 3

例5 ( 2 0 0 0年 全 国 高考 题 ) 已知 梯形 AB C D 中,  

. .   一 『 =  一 2 在   ∈ [ 专, 9   } ] 上 递

增 ,  

. . . 7 ≤P   ≤1 o , . - . P ∈[  ,   [  .  

有 兴趣 的读 者 可完成 下 列定 理 的证 明 :  

J   AB   J : = : 2   J   C D   J , E分 有 向线段  所 成 的 比为  , 双曲  

线 过C 、 D 、 E 三 点 , 且 以A 、 B 为 焦 点 , 当 号 ≤   ≤ 亍  

时, 求双 曲线 离 心率  的取值 范 围.   解: 如图 5 , 以直 线 AB 为  轴 ,  

V 

。 

定 理 4 设 A( x  Y 。 ) 为焦 点 F在原 点 , 对 应准线 

是 ’ 一 -p( p >O ) 的 圆锥 曲线 上 一 点 , 则 F 分 焦 点 弦 

+p 的定点 分 比为 :一 2 2 o

_ F  

. 

线 段 AB 的垂 直平 分线 为 Y轴 , 建 立 

直角 坐标 系  0  , 由题 意 , C、 D 关 于 

A ?   。   \ \ 、 曰  

图5  

Y轴对称.  

参 考 文 献 

1   肖秉林 . 过椭 圆焦点 的 内接三 角形 的几个结论 [ J ] . 中学 数 

学 教 学参 考 , 2 0 0 5. I O  

设 双 曲线 方 程 为  ~  一 l ( n >0 , 6 >0 ) , 焦 点 

曲线焦点弦的一个有趣性质及其简证

2002年第5期数学通报29

圆锥曲线焦点弦的一个有趣性质及其简证

陈永毅(杭州第二中学310009)

文[1]指出了圆锥曲线焦点弦的一个有趣性

质,读了有所启发,李老师对圆锥曲线是椭圆、双曲由(1),(2)知:{_筹}=}篇井.由三角形外

线、抛物线的情况分别给出了证明,由于证明较繁,角平分线定理知FM平分AAFP的么A即外角.笔者经过探索发现点A可以是圆锥曲线上任意点定理设过圆锥曲线焦点F作一直线与圆的情况,并给出它们的一个统一命题及其简证.锥曲线相交于P,Q两点,A为圆锥曲线上除P,Q

引理设F为圆锥曲线焦点,其相应准线为外任一点,连结AP和AQ分别交相应焦点F的准£,作一直线交圆锥曲线于A,P两点,交£于M线L于M,Ⅳ两点,则么MFN=90。.点,则FM平分AAFP的么A即外角.证如图2,由引理知:

州平分AAFQ的外

.证如图l,从A,PAA‘

分别向L引垂线AAl,PPl角么GFQ;

垂足为Al,Pl,由圆锥曲线/,、潞yP肼

定义得:\\二乡么GFN=去么GFQ,同理AF1

AAlI一”图1么GFM={么GFPI朋I从而图2PP,I一¨

所以,篇=篇2

(1)LMFNi1(么伽+么钟)=90P・

所以,篇=湍Y.NYgAAAlM。△PPlM,参考文献

l李康海.圆锥曲线焦点弦的一个有趣性质.数学通报,2001,5

(2)

(上接37页)显然有Z’i=ml一2tim2(i=1,2,3,4)

设M(戈o,Yo)为二阶曲线r上的一个定点,

过肘任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弦MP,MQ,则(1l匕州。,=等岩等岩

(P)A(Q),而(Z7IZ’2,Z’3Z74)=

且为对合对应,从而Pp通过一个定点.(一Al+A3)(一A2+A4)(Al—A3)(A2一A4)

证明先构造二阶曲线r上射影对应.(一A2+A3)(一Al+A4)一(A2一A3)(Al—A4)设膨为r上任一点,在以膨为中心的线束(肘)=(Iil2,1314),

中,对任何直线z∈(肘),使卜-Z’,这里Z上z’则所以,保持交比不变.

(Z)万(Z’),又,显然这种对应是一一对应,所以是射影对

事实上,对(M)中任意四条直线ll,Z2,z3,Z4,应,即(以)万(以),t_LZ’i,(i=1,2,3,4),

Ii—Z7i(i=1,2,3,4),若设Zf与r的另一个交点为Pi,以与r的另如上以(i=1,2,3,4)一个交点为Qf,则(Pi)丙(Qf)设ml,m2为过M点的两条迷向直线,由拉格记为/:Pi—Qf,显然,为对合对应,由结论3尔(Laguerre)定理可知.可知加通过一个定点.

(∥i,mlm2)=一1(i=1,2,3,4),

不妨设参考文献

屯=ml+,)tim21梅向明等编.高等几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万 方数据2张汉清.圆锥曲线的一个奇妙性质.数学通报。2001,9:8

圆锥曲线焦点弦的一个有趣性质及其简证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陈永毅杭州第二中学,310009数学通报BULLETIN DES SCIENCES MATHEMATICS2002,""(5)7次

参考文献(1条)

1.李康海 圆锥曲线焦点弦的一个有趣性质[期刊论文]-数学通报 2001(05)

引证文献(6条)

1.张静 一道高考题的反思——用平面向量来研究二次曲线的切线与割线[期刊论文]-数学通报 2008(2)

2.马德清 圆锥曲线的一些性质[期刊论文]-数学通报 2004(12)

3.杜林会 椭圆切线的几个性质及作法[期刊论文]-数学通报 2003(6)

4.李世臣.纪保存 一个圆锥曲线引理的补正及其应用[期刊论文]-数学通报 2003(4)

5.陶守荣 圆锥曲线焦点弦的两个性质[期刊论文]-中学数学研究 2002(8)

6.厉倩 圆锥曲线焦半径的一个性质[期刊论文]-数学通报 2002(12)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xtb200205013.aspx

授权使用:中共汕尾市委党校(zgsw),授权号:90c1f841-8068-44bf-ac5c-9dc9008e39a6

下载时间:2010年8月5日

圆锥曲线的焦点弦长新解

圆锥曲线的焦点弦长新解

张鹏举

关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求弦长,通用方法是将直线

代入曲线方程,

化为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设出交点坐标,利用韦达定理及弦长公式

求出弦长,这种整体代换,设而不求的思想方法对于

求直线与曲线相交弦长是十分有效的,然而对于过焦点的圆锥曲线弦长求解利用

这种方法相比较而言有点繁琐,利用圆锥曲线定义及有关定理导出各种曲线的焦点弦长公式就更为简捷。 一. 椭圆的焦点弦长

若椭圆方程为设过

的直线的倾斜角为

,半焦距为,焦点

交椭圆于A、B两点,求弦长

解:连结

,设

,由椭圆定义得

,由余弦定理得

,整理可得

,同理可求得

,则弦长

同理可求得焦点在y轴上的过焦点弦长为为短半轴,c为半焦距) 结论:椭圆过焦点弦长公式:

(a为长半轴,b

二. 双曲线的焦点弦长

设双曲线过

的直线的倾斜角为

,其中两焦点坐标为

,交双曲线于A、B两点,求弦长|AB|。

解:(1)当

点A、B在同一交点上,连得

时,(如图2)直线与双曲线的两个交,设,由余弦定理可得

,由双曲线定义可

整理可得

,同理

,则可求得弦长

(2

)当

A、B在两支上,连

,设

时,如图3,直线l与双曲线交点

,则

,由余弦定理可得

整理可得,则

因此焦点在x轴的焦点弦长为

同理可得焦点在y轴上的焦点弦长公式

其中a为实半轴,b为虚半轴,c为半焦距,三. 抛物线的焦点弦长

为AB的倾斜角。

若抛物线与过焦点的直线相交于A、B两点,若的

倾斜角为,求弦长|AB|?(图4)

解:过A、B两点分别向x轴作垂线

为垂足,设

则点A的横坐标为,点B横坐标为

,由抛物线定义可得

同理的焦点弦长为

的焦点弦长为

,所以抛物线的焦点弦长为

由以上三种情况可知利用直线倾斜角求过焦点的弦长,非常简单明确,应予以掌握。

推荐访问:双曲线 焦点 双曲线知识点 双曲线焦点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