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 (仅供参考)

 一、

 概况 1.基本情况。

 2.人员及分布情况,包括中方人员、家属、系统外中方人员、当地雇员。位置示意图和人员分布图。

 3.生产和生活方式。

 二、所在国疫情分析 1.所在国疫情描述 截至当地时间 3 月 4 日 24 时,XX 国共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病例 XX 例,疑似病例 XX 例,死亡 XX 例,治愈XX 例。描述新冠病例的地区分布情况,我企业距离最近疫区的距离,疫情对我企业的影响。

 2.所在国政府管控要求 描述所在国政府入境管控要求,包括对中国居民、其他疫区国居民的管控要求。对集会、学校、交通等管控要求。其他疫情防控的措施和要求。

 3.所在国病毒检测与救治能力

 描述所在国公布的新冠病毒检测和新冠肺炎救治机构,考察新冠肺炎救治机构的救治能力,是否具有无创和有创呼吸机、管道氧、血液净化、血浆置换、ECMO 等。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1.成立新冠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防控小组人员构成。

 2.领导小组职责 (1)根据集团公司、地区协调组、所属企业总部和中国使领馆对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和指令,策划、部署和实施疫情防控工作; (2)全面指挥、科学部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 (3)负责组织编制、审批企业疫情防控方案并持续更新; (4)全面掌握所在国新冠疫情动态和官方管控信息动态; (5)负责疫情动态、人员健康信息、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等信息的疫情日报报送,坚持日报制度和零报告制度; (6)与集团公司、地区协调组、所属企业总部等上级主管单位和中国使领馆的联系与协调,解决疫情防控工作中需要外部支持渠道解决的问题;

 (7)组织企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方案各项管控措施,负责企业所属人员和资源配置、力量调动、储备物资的采购和发放、储备金的使用等。

 (8)负责组织编制、审批企业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并开展演练,发现病例及时上报,并组织做好应急处置。

 (9)做好员工安抚工作和疫情防控宣传工作,组织协调好现场生产运行,保障业务连续性,尽量降低疫情影响。

 (10)

 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四、防控措施 (一)宣传教育 1.根据企业人员情况,编制不同语言版本的疫情防治知识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个人防护、居家防护、工作区域防护、员工应该遵守的管理规定等。

 2.对中外方全体员工、员工家属开展疫情防治知识培训。培训周期:新冠疫情极高风险、高风险国家(地区)每周培训 1 次,中风险、低风险国家(地区)每 2 周培训 1 次。

 3.向当地员工介绍国内外防控经验,积极动员中外方员工、员工家属自觉落实防控措施,开展互相监督。

 (二)

 人员管理 1.中方人员动迁

 暂停企业中方人员动迁。对急需派出国的特殊人员,根据《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特殊需求因公出国境和回国人员管理工作的通知》(国际〔2020〕44 号)要求,在“特殊需要、健康保障、所在国政策允许”三个前提下,采取“一事一议”原则。

 返回企业后一律集中隔离 14 天,并开展重点人员健康监控和流行病学背景调查。流行病学背景调查应统计员工和家属 14 天内疫区旅行史或居住史、目前健康状况、病例密切接触史等信息。

 海外企业返回国内人员,建立内部管理程序,在落实所在地同意返回的意见、专车接送、居家隔离 14 天等措施后,报国际部批准后方可动迁。

 2.外方人员动迁 完善外方人员休假与动迁管理。外方员工自第三国返回企业后一律集中隔离 14 天,并开展重点人员健康监控和流行病学背景调查。

 3.健康监控 每日开展中外方全体员工健康状况申报、体温监测(2次/日),记录异常人员(发热体温超过 37.2℃、干咳、乏力及其他异常)信息。

 全面排查员工及家属健康状况,建立健康台账,并制定个人健康信息汇报制度,实行健康信息动态监控,有本人或

 亲属感染疫情的,不得到岗工作。

 4.通勤员工管理 每日通勤员工等不受控流动人员原则上采取居家办公措施,无法做到居家办公的应严格分组上班,各组员工不交叉不接触,并开展流行病学背景调查。

 5.外出管理 建立人员外出审批制度。人员除休假外严禁外出,休假需经审批。城市办公室人员尽量减少外出,外出需经审批。外出采购必要生活生产物资的当地人员要安排在营地、办公区或公寓外围,与核心区域设置一定距离的缓冲带。

 (三)聚集管理 1.办公场所管理 办公区入口处检测体温,记录人员信息,体温正常(不超过 37.2℃)方可进入。每日通风 3 次,每次 20-30 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多人同室办公的,办公距离应保持在 1 米以上,佩戴口罩,避免面对面交流。定期对办公场所进行消毒。办公场所应合理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

 2.作业场所管理 作业场所入口处检测体温,体温正常(不超过 37.2℃)方可进入。加强人员管控,实行员工网格化管理。优化工作

 流程,综合工作职责、作业区域、传播疾病风险等因素将所有员工合理划分成若干管控单元,不同管控单元员工不交叉不接触。作业场所应合理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

 3.居住场所管理 住宿区入口处检测体温,并记录外出情况,体温正常(不超过 37.2℃)方可进入。中方住宿区和外方员工住宿区进行分区管理,在疫情流行期间禁止中外方雇员进入对方住宿区。中方员工尽可能单间居住,外方雇员保证每人空间不小于 2.5 平米。回到宿舍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 75%酒精擦拭。宿舍每日通风 3 次,每次20-30 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按响应级别定期对办居住区进行消毒。居住场所应合理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

 4.会议管理 提倡召开视频或电话会议,如必须召开线下会议的,应进行审批,同时要缩短时间、控制规模,加强会议室空气流通,参会人员保持 1 米以上距离并全程佩戴口罩。员工避免去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必须进入的应正确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员工在使用通道、电梯、楼梯时有序排队,保持 1 米以上间距。

 5.访客管理 严格访客管理,与外部人员优先通过电话/视频/邮件沟通。确因工作需要的,应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开放区域设置访

 客区。对访客要检测体温,并询问来源地、工作单位、接触疫区人员等情况,体温正常并无病例接触史,方可接待。接待时不握手、不拥抱、保持 1 米以上距离、全程佩戴口罩。

 6.用餐管理 采用分餐进食,避免聚集用餐。餐厅每日消毒 1 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生食肉类。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

 7.聚集场所管理 严禁举办和参加聚集性活动,必须参加的应严格审批,并佩戴口罩、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员工避免去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必须进入的应正确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

 (四)旅程交通管理 1.日常旅行管理 出行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中方员工禁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当地雇员减少或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应佩戴口罩、配备消毒纸巾等物品。

 2.班车管理 取消一切不必要的班车。

 从营地到油田作业区/施工现场的班车,应确保所有乘车人员在营地已工作或隔离超过 14 天,上车前测量体温且体温正常,全程佩戴口罩。

 公司车辆内部及门把手每日应进行车辆消毒和通风。

 3.国际旅行防护 (1)全程佩戴防护口罩(首选头戴式 N95/KN95 口罩、次选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加长型丁腈手套(或加长型乳胶手套、加长型一次性手套)和护目镜。

 (2)时刻要注意勤洗手,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餐前、便后、佩戴口罩前、摘掉口罩前后、双手被污染后(如打喷嚏后),要第一时间使用消毒湿巾或消毒液消毒,并使用流水洗手。

 (3)随身携带非挂耳式 N95/KN95 口罩或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不少于 5 个)、过氧化氢消毒湿巾或酒精消毒湿巾(2 包以上)、一次性手套(不少于 10 个)、小塑料袋(不少于 5 个)、吸管(不少于 5 个)、中性笔。

 (4)选座位时优先选择靠窗的座位,减少人员移动带来的接触风险。

 (5)在机场等区域办理登机手续、安检、行走或就座时,尽量与他人保持 1 米以上距离,排队时有意识选择前方配戴口罩的人员队伍。

 (6)在登机前充分补充能量和水分,可选择在机场无

 人区域进餐与饮水。在飞机上禁止进餐和饮水。

 (7)使用洗手间时,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门把手,使用自带的消毒纸巾触碰门把手或锁销,并对马桶圈、马桶盖等消毒后方可使用。

 (8)机场交通优先选择公司专车、家庭车辆、正规出租车,用消毒纸巾对坐的位置和你手碰的位置做消毒,要求司乘人员都戴好口罩和开窗通风。

 (9)到家或到达集中隔离场所,要对衣物进行彻底消毒,全身洗浴。

 (五)场所防控措施 1.加强场所通风 保持工作场所通风换气,首选自然通风,办公室每日通风 3 次,每次 20-30 分钟。

 2.场所消毒措施 (1)环境物体表面消毒 每日对工作场所、食堂的地面、侧壁及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体表面如门窗、洗手池、卫生间等部位,用有效氯含量为 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二氧化氯含量为 250mg/L的二氧化氯溶液擦拭或喷洒消毒,消毒每天至少 1 次,消毒顺序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里后外、先清洁后污染,作用 30 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消毒剂。门把手、水

 龙头、电梯等金属制品表面用 75%乙醇溶液擦拭(2 遍)消毒,消毒每天至少 2 次,消毒顺序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里后外、先清洁后污染。

 (2)空气消毒 首选自然通风,次选机械通风。在关闭门窗、无人、密闭条件下,也可用二氧化氯含量为 500mg/L 的二氧化氯溶液,按 10ml/m 3 用量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密闭作用 60 分钟后开窗通风。

 (3)卫生洁具消毒 每天用有效氯含量 5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擦拭。

 (4)办公用品消毒 每日用 75%乙醇溶液清洁消毒擦拭 2 次。使用频繁的,擦拭可增加至 4 次。电脑其他部件表面先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 30 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的湿抹布去除残留消毒剂。

 (5)餐饮具消毒 对使用过的餐具用流通蒸汽消毒 20 分钟;或煮沸消毒15-30 分钟;或使用远红外线消毒柜,温度达到 125℃,维持 15 分钟,消毒后温度降至 40℃以下方可使用。

 不具备热力消毒的单位或不能使用热力消毒的食饮具可采用化学消毒法:如用有效氯含量为 500mg/L 的含氯消

 毒剂溶液、二氧化氯含量为 200mg/L 的二氧化氯溶液浸泡30 分钟。消毒后清水冲洗、控干保存备用。

 (6)垃圾桶消毒 垃圾要及时清运,未清运的垃圾要置于有盖的桶内,用有效氯含量 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喷洒垃圾桶内外表面,每天至少 2 次。

 (7)车辆消毒 车门、车身内壁、方向盘、乘客扶手、座位、拉手等部位要用含消毒液的抹布勤擦洗,保持清洁卫生。每天用车结束后应对上述表面用有效氯含量为 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二氧化氯含量为 250mg/L 的二氧化氯溶液擦拭或喷洒消毒,作用 30 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消毒剂。

 (8)含氯消毒剂配制注意事项 1)配置、使用时需戴手套; 2)开盖使用后,瓶盖必须拧紧,挥发气体对人体有害、使金属腐蚀; 3)不可与其他清洁剂混合使用,只能单独与不太热的水混合使用; 4)使用后开窗通风。

 3.中央空调管理

 疫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使用中央空调,如必须使用应遵守如下运行要求(见以下(1)(2)(3))及各种要求: (1)当空调通风系统为全空气系统时,应当关闭回风阀,采用全新风方式运行。

 (2)当空调通风系统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时,应当满足下列条件:

 1)应当确保新风直接取自室外,禁止从机房、楼道和天棚吊顶内取风; 2)保证排风系统正常运行; 3)对于大进深房间,应当采取措施保证内部区域的通风换气; 4)新风系统宜全天运行。

 (3)当空调通风系统为无新风的风机盘管系统(类似于家庭分体式空调)时,应当开门或开窗,加强空气流通。

 4.个人卫生与手卫生 (1)增强个人健康,适量运动、早睡早起,不熬夜,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避免直接接触家禽和野生动物。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并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

 (2)场所应设置洗手设备,配备手部消毒用品

 (3)七步洗手法 培训员工七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腕)保持手卫生。要求所有员工餐前、便后、进入工作和居住场所、佩戴口罩前、摘掉口罩前后、双手被污染后(如打喷嚏后)洗手。要用流水、皂液或者用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洗手,时间 20 秒以上。

 5. 垃圾管理 规范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在公共区域设置口罩专用回收箱,加强垃圾箱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重点做好医疗垃圾消毒处理。

 (六)防疫物资储备 1.提前储备各种防疫物资。按 3 个月用量储备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KN95/N95 口罩)、消毒液(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剂、酒精等)、测温枪、红外线测温设备、体温计、防护服、医用护目镜等防疫物资。

 2.在储备防疫物资的同时,要同时考虑储备日常生活必需物资。

 3. 在医疗条件较差的国家(或地区),应按照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最新版),储备 2 类新冠推荐药品,如:(1)磷酸氯喹,(2)α-干扰素+利巴韦林,(3)阿比多尔,(4)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

 (七)隔离观察场所

 1.企业应为倒班人员建立集中观察场所,集中观察场所管理要求(参照集中医学观察场所):

 (1)集中观察场所原则上应相对独立,远离其他人员住宿点,并有物理隔离;

  (2)集中观察场所内部根据需要进行分区,分为生活区、物质保障供应区等,分区标示要明确。有保证集中隔离人员正常生活的基础设施,应具备通风条件,并能满足日常消毒措施的落实。

 (3)仅观察管理人员在按防护要求穿戴防护用品后才能进入集中观察场所。

 2.企业有发热、干咳等症状的员工,应对其进行隔离观察,观察场所可设置在集中观察场所中相对独立的房间。

 3.观察管理人员进入隔离人员居住空间时,应规范佩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护服、KN95/N95 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尽量避免与隔离人员直接接触,如发生任何直接接触,应及时做好清洁消毒。

 五、

 应急处置 1.应急预案 建立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针对疫情防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极端情况、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潜在影响,进行情景模拟,制定针对性应对方案。

 2.医疗准备 现场医务室医生掌握最新诊疗方案,及时识别疑似病例、及时转运到政府指定的医疗机构。

 就近并优选救治能力强的、政府指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医疗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联系,了解医疗机构距离企业的距离和车程,并确认救护车可以转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确保员工及时得到救治。

 救治能力强的医疗机构至少应该具备无创和有创呼吸机、管道氧、ICU、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如有血液净化、血浆置换、ECMO 则更佳。

 3.

 可疑病例发现与报告 员工出现聚集性发病(2 周内在小范围出现 2 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应立即向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报告,领导小组应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联系定点医疗机构诊治。使用医院救护车转运,在救护车到达前做好疑似病例隔离防护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隔离场所。如排查结果为疑似病例,应对其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医学观察。

 4.密切接触者管理 密切接触者包括病例共同居住、工作、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应配合所在地政府相关部门要求,组织对密切接触者实施集中隔离医

 学观察,观察期限为可疑暴露后 14 天。应将其安置在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观察期间不得外出。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并询问其健康状况,对观察者餐具和室内环境进行消毒。

 5.事件报告 如企业出现疑似病例,应按照有关要求,在事件发生后30 分钟内向驻在国使领馆和国内企业总部报告、1 小时内书面报告,同时抄报总部有关部门及专业公司。

 6.疫点消毒 发现病例后对病例活动场所进行消毒,包括:房间地面、墙壁,桌、椅等家具台面,门把手,患者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卫生间等。

 (1)室内空气:

 居住过的场所如家庭、医疗机构隔离病房等室内空气的终末消毒可参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 368-2012),在无人条件下可选择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消毒剂,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法进行消毒。

 (2)污染物(患者血液、分泌物和呕吐物):

 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有效氯 5000mg/L~10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小心移除。

 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有效氯5000mg/L~10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 30 分钟以上(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等应有专门容器收集,用有效氯200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按物、药比例 1:2 浸泡消毒 2 h。

 清除污染物后,应对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有效氯 5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 30 分钟,然后清洗干净。

 (3)地面、墙壁:

 可用有效氯 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或 500mg/L 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消毒。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喷药量为 100mL/m 2 ~300mL/m 2 ,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 30 分钟。

 (4)物体表面:

 用有效氯 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或 500mg/L 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 30 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

 (5)衣服、被褥等纺织品:

 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 30 分钟,或先用 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推荐访问:肺炎 疫情 防控